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本草经平行的图经。这个奏请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于是展开了一场全国
性的药物普查活动,送来了数量巨大的图和说。校书官掌禹锡等人面对这样
一大堆工拙不一的图,详略、雅俗、正讹万状的说,感到无法下手,没有能
力再来主持这项编撰纂述的工作,他们只好向朝廷举荐苏颂来从事这项工
作。
苏颂得到朝廷任命后,即将这一大堆资料进行了鉴别、分类、整理和考
订。
1061年,左、右相富弼(1004—1083)、韩琦推举苏颂出知颖州(治所
在今安徽阜阳),苏颂只好赴颖州任职。这年10月,《图经本草》一书撰成,
苏颂派人把稿件送到校正医书所抄写,第二年12月进呈给朝廷,奉敕镂版印
行。
苏颂在《图经本草》中共收入药物780种,药物图933幅。药物图大多
数是写实图。这些图到现在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许多植物图现在还可以用
作鉴别这类植物科、属、种的可靠依据。
苏颂在编纂《图经本草》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各地所报材料中大量的民间
实际医疗经验。这部书与前代的本草著作相比,增加了63种新的药物。这些
药物大多数是各地民间发现的有效药物。譬如:狼把草,可以治疗血痢;紫
背可以解一切蛇毒,兼治咽喉肿痛;瓜藤,治疗各种热毒疮;石南藤(石南
高七八尺,正二月间开花,花很细碎,聚集成(135)。淡白绿色,秋结实。江
南地区常植于墓地),可以治疗腰痛等等。苏颂在书中保存了大量来自民间
实际治疗经验的宝贵资料。
… Page 5…
苏颂在继承古代医药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发挥。他在《图经本
草》中一般首先引述《神农本草经》或者《名医别录》等经典著作中药材的
产地、形态、性状、收采时节、炮制方法、主治功用等内容,再详细叙述当
代出产这种药物的军州郡府的名称,还对各地的产品进行比较。这种发挥对
于考察汉代到宋代中药材产地的变迁和北宋中叶地道药材、生态学等都有重
要的意义。
苏颂对药物基原和原植物的鉴别和描述,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每
一种药用植物,一般按照苗、茎、叶、花、果、实、根的顺序记载,还对花
萼、子房、种子的形态都有不同的描述。他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和唐
代的 《新修本草》中一些常用的植物药,譬如术、白前、石韦(丛生,蔓延
石上,生叶如皮,故名。亦名金星草,生于瓦屋上者名韦)、连翘(本名连,
又名异翘。有小翘、大翘之分。以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而名,根、茎、实
入药)、泽泄、使君子(又名留求子。花可观赏,果仁供药用,作驱虫剂)、
茵陈蒿、桔梗等多种植物在内的常用药,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做了深入的探
讨。他特别注意那些外形相似实际上是不同品种的植物和同一植物药的不同
品种的比较。这种方法,被以后的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和采用,直到现在仍然
有它的实际意义。苏颂所用的一些植物形态术语,都是很科学的。如对茎的
生长状态,描述缠绕茎是:“苗如丝综,蔓延草木之上”;描述攀缘茎是:
“苗蔓延木上”,描述匍匐茎是:“布地蔓生”;描述直立茎是:“独立而
长”;对植物叶的着生部位,用 ‘叶作丛”来描述丛生叶;用“四叶相对而
生”来描述轮生叶;用“两两相当”、“两两相对于节”来描述生叶,这些
都充分表明苏颂有较高的药用植物学水平。
苏颂对于药物炮制,给予了足够的注意。中药的炮制是一门专门学问,
南北朝时期开始有炮制专著。由于中药本身的性质,它的炮制内容早已超出
狭义的中药炮制了。譬如苏颂提到的当时海盐、山盐、大盐、戎盐、石盐、
青盐、光明盐、绿盐等各种食盐的制备过程,对了解当时的制盐工艺具有重
要的参考意义。再如制茯苓酥法,汉中干姜法,蜀人稀莶丸法等等,对后来
的药物炮制也有启发性意义。
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还保留了十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在校正医书
所参加实际编纂工作时,因工作需要,征集了大量的医书,其中有不少宝贵
的珍本、善本,还有一些其他类的好书。中医药学具有博物学的性质,从事
中医药学需要参考大量的医书和其它的有关著作。苏颂利用他的有利条件,
他在 《图经本草》中缉录了一些已佚的重要医方书,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医学
文献,具有珍贵的文献学价值。譬如:他引用了相当一部分汉晋隋唐各代的
医方,如在人参条下,他引用了汉代张仲景治疗胸(175)症的理中汤,南北朝
胡洽治疗霍乱的温中汤、四顺汤等。四顺汤在晋葛洪《抱朴子》和唐王焘《外
台秘要》所引的《小品方》中都有记载,说明它在六朝时对治疗霍乱有很重
要的作用。
苏颂十分重视药物的实用性,把药物和方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苏颂
的《图经本草》问世以前,虽然六朝和唐代的方书很多,也有一些重要的医
药著作,但是,药物和方剂著作是分别著成的,还没有出现这两项内容结合
在一起的著作,苏颂是最早把医药著作与方剂放在同一部书中叙述的医家。
他在每一种药物的最后,基本上都附上用这种药为主要成分的方剂,譬如在
苍八桔梗一味的最后,附上 《古今录验方》疗卒中蛊下血如鸡肝者,用桔梗
… Page 6…
捣成屑,用酒送服一方寸七。还引《集验方》疗肺痈,用桔梗、甘草各二两,
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再如吴茱萸一药的最后,附上方剂三首,有
张仲景治呕而胸满者,用茱萸汤、吴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大两,人
参一两,用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次;《姚僧垣方》治大小便突
然不通顺,取吴茱萸南行枝,取一节如食指中节长,含口中,即可通顺;《删
繁方》治疗脾劳热,脾中有白虫,病人频频恶心呕吐,用东行茱萸根一尺,
大麻子八升,桔皮二两,用酒一斗浸一夜,再用微火煨暖,然后于清晨饮汤,
虫便可打下,或死或半烂。这两味药引用的《古今录验方》、《集验方》、
《姚僧垣方》、《删繁方》等方书,都是六朝和隋唐时期的重要方书,并已
经全部散佚。苏颂辑录的这些方剂,每方大多包括病因、病位、症候、病程、
预后及处方、制剂方法、服法、疗效等内容,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医药
资料。苏颂开创的这种以药带方的医药学体例,被以后的医药学家所继承。
譬如明代的李时珍就受到苏颂的影响,在他撰写的《本草纲目》中,每味药
之后,都以“附方”为目,详列有关的方剂。
… Page 7…
三、宦海浮沉
苏颂的《图经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刻板印刷的本草图谱,遗憾的是它已
经失传。但是它的主要内容仍保存在后人的各种中医药学著作中。譬如:北
宋四川医生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就引用了这部书的部分内
容。这部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李时珍在他闻名中外的
《本草纲目》里也引用了《图经本草》的不少内容。
李时珍在肯定《图经本草》“考定详明,颇有发挥”的同时,也指出了
书中还有多处“图与说异,两不相应”的疏漏。但是,李时珍认为,这只不
过是这部书的“小小疏漏耳!”
苏颂廉洁奉公,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他在给皇家校理书籍的几年中,
俸禄较低,自己妻子儿女衣食不足,还要赡养祖母、母亲、姑姊妹与外族数
十人,但全都相处得很好。富弼经常称颂苏颂是古代的君子。苏颂知颖州以
后,通判 (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赵志忠原来是边疆上投降
过来的官吏,到哪里都喜欢和长官竞争,苏颂对他以礼相待,充分体现了自
己的君子风度。赵志忠深受感动,说,我虽然是个夷人(古代对东方少数民
族的蔑称),但是见到讲义气的人还是服气的,平生我最佩服的,就是公(指
苏颂)和韩魏公 (指韩琦)了。
宋仁宗死时,因建陵比较仓促,有关部门不时严令各地速交各种难得的
物料。苏颂批评他们说,遗诏说建陵要务从俭约,岂有本地不产的东西可以
硬性征调的!他把所需物料根据当地生产的情况高估价值,放慢期限,由官
府出钱来买,保护了人民。
宋英宗 (1064—1067)即位,召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苏颂建议加
强中牟(今河南中牟)、长垣(今河南长垣)的防卫。第二年,由于天灾,
饥民乘虚攻打长垣,杀死官吏,像苏颂所担心的一样。苏颂又向英宗请求以
“获盗多寡”做为考课县令的标准。这些说明了苏颂的地主阶级立场。
不久,苏颂又升迁为度支判官。一次,苏颂奉命送辽国使者返回,走到
恩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夜宿时,馆驿突然失火。这时州兵借口救火,实
欲生事,危急中的苏颂非常镇定毅然将他们拒之门外,指挥自己的部下迅速
扑灭了大火。苏颂把情况报告到京师开封,这时宋神宗 (1068—1085)已即
位,对这件事还不太相信,当苏颂出使回来后,将这件事入奏神宗,宋神宗
见了非常高兴。不久让苏颂任淮南转运使 (负责淮南路的财赋,有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