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聪明的故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仍没发现可疑的线索。文平命手下把尸体的骷髅头用布包起来带回,传
地主黄强到府。

回到府上,文平让人将骷髅头用清水洗净擦干,当着黄强的面,用尖嘴
瓶盛上温水,从死者的脑壳上方慢慢滴水。一瓶水下去,只见缕缕清水从死
者鼻孔流出。

原来,凡活人落水,都要在水中吸气,混浊的泥沙便会吸进鼻孔。而被
人投进水中的尸体是不会吸气的,自然泥沙不会进入鼻孔。所以,这个长工
是死后被人投入水塘的。

在事实面前,恶霸地主黄强不得不认罪。

文平破此案的方法就叫做追根求源法。如果他不是这样追根求源,那
么,他就不可能破了此案。

怎样才能运用好这一种动脑方法呢?

这必须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没有调查研究,追根求源法就不可能应用
得好。

很久以前,浙西有个甘露寺。这里寺大和尚多,方丈让为人厚道、清廉
正直的法远和尚为专管钱粮的知事僧。

交接财物时,原管钱粮的知事僧法本向法远递交了一个百两黄金的盒
子。法远把装金子的盒子抱回屋后,放心不下,便找来了秤把金子称了一下。
当法远发现这盒金子只有91 两时,脑袋“轰”的一下胀起来。他急忙把金子
装进盒里,去找法本说理。法本哪肯认帐,并反咬一口,诬赖法远将金子藏
了起来。法远又气又恨,拽看法本去找方丈评理。方丈明知法远为人老实,
但又拿不出证据证明法远没有拿金子,只好找到县衙,让县令决断。

县令接到此案,命两个和尚上堂。县令问法远:

“法本把盒子交给你的时候,里面有多少块金子?”“我当时只以为少
不了,就没数。可到屋后一称才发现少了9 两。”

县令又问法本:

“你知道这盒子里有多少块金子吗?”

“知道。一共装有23 块,每块大小不等,最大的一块是9 两。”

“上任知事僧交给你这盒子时,里面的金子也是这么多吗?”

“是这么多。我前面几任的知事都知道这里有一块金子是9 两。”

县令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案子好断,先退堂明天听审。”

第二天,县令命衙役把前几任的知事僧都找来,分别把他们留在几个屋
子里询问。询问的结果,几个人都回答说盒子里装有23 块金子,缺少的那块
是9 两重的金子。于是,县令分给他们每人一块胶泥,让他们在各自的屋里
塑出那块9 两重的金块的形状。县令发现,法本和前面几个知事僧用胶泥塑
出的“金块”形状不一。因此,县令断定法本等人在说谎。重打法本40 大板,
法本只得招认。

原来,法本看到方丈让法远当知事僧,心里妒嫉,便暗中同前面几个知
事僧串通一气,把9 两重的金子私分,并诬陷法远,没料到被县令识破。

县令所以能够追根求源,搞个水落石出,主要依靠的是调查研究。不是
调查研究,他就不可能把这一诬陷的案件搞清楚。所以调查研究在追根求源


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孩子一般都有追根求源的习惯,这是好奇心引起的。对孩子的打破沙锅
问到底的精神不能泼冷水,而应提倡和鼓励,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8。全面思考法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王与田忌赛马,每人各挑选上中下三种马进
行比赛,胜者可得千金。以同等级的马相比较,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
则田忌胜败未可预卜,可能赢,可能输,各占一半。怎样才能有绝对胜利的
把握呢?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献了一计: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
以中马对下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

孙膑所用的方法就是全面思考法,他不是局限在个别上,而是从全局上
考虑问题,所以他取得了胜利。

那么,全面思考法怎样进行呢?

它要求我们在思考时,要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不能着眼在局部上。
因为只有从全面出发,才能正确地了解事物。


五怎样想象丰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
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想象呢?

1。联想法
联想法是这样一种训练想象的方法,它是由甲物想到乙物的方法。如看
见伞就想起了下雨,看见红旗就想起了革命烈士,看见狼就想起了像狼一样
的坏人,等等。

联想法的用途十分广泛。如,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从一幅世界地图产生
联想,从而创造了“大陆漂移说”。法国医生莱纳克从跷跷板产生联想,由
此而发明了“听诊器”。又如美国商人吉列在刮胡子时不小心刮破了脸,就
决心要发明一种安全剃刀,但长期苦思冥想不能解决。一天,他在理发时,
透过镜子看到理发师修剪头发时用梳子梳起头发,然后用剪子剪去冒出梳齿
的头发。他立即把这种情景与自己想要发明的安全剃刀联系起来。经过反复
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剃刀。

联想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联想体,一是联想物。上述的一幅世界地图
是联想体,“大陆漂移说”是联想物。联想体是基础,联想物是产物。

那么怎样来训练联想能力,即通过联想来培养想象能力呢?一般采用两
种方法进行:

(1)词语联想法。
词语联想法是对两个不相关的词语通过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方法。
如:

“天空”和“茶”,对这两个词语怎样联系呢?可以这样联想:

天空→大地→水→喝→茶。

又如“木材”和“皮球”:

木材→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

又如“高山”和“烟囱”:

高山→牧场→房屋→烟囱。

通过词语之间的这种联想,训练了想象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对想象

的兴趣。

(2)目标联想法。
目标联想法就是列举一些事物,和一个目标组合的联想方法。如目标是
“笔”,然后任意列举一些事物,如钢材、橡皮、水、图画。
接着就将这些和目标组合:
钢材和笔组合,可成为钢质的笔。
橡皮和笔组合,可成为带橡皮的笔。
水和笔组合,可成为带水的水笔,如墨水笔。
图画和笔组合,可成为带图画的笔。
这样这支笔可成为:
钢的、带橡皮的、灌水的、刻有图画的笔。
这也是训练想象的一种方法。

2。发散法
发散法要求人们在想象的时候善于从一点发散开去进行多方面的思


考。发散法可用图表示:
某一事物是一个点,各种用途是这个点的发散。某一事物的用途如能想
得越多,那么想象也越丰富。这就是发散训练法。

比如,北戴河孟姜女庙前檐柱上有副对联,原文如下: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对联有多少种读法呢?

有几个学生在这里游玩。学生甲说,这对联可读成: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这是把“朝”读成两个意思:表示早晨的“朝”和表示潮水的“潮”;
“长”读成表示长短的“长”和表示涨潮的“涨”。下同)

学生乙说,这对联可读成: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长涨,长长涨,长长消。


学生丙说,这对联可读成:
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长长涨,长涨,长长消。


这3 个学生的读法都是可以的。他们实际所应用的就是发散法:一副对
联本来是一种读法,现在有3 种读法,这就是发散法。

3。形象法
形象法是把某一思想变成形象的方法。这一方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思考问
题的方法。因为抽象的思想变成了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更容易被人接受。
《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打虎的情节,是大家熟知的。施耐庵是怎样写成
这一情节的呢?

一天,正当施耐庵写到武松打虎时,因为不熟悉打虎的情况,怎么也写
不好。恰在这时,听到外面有狗狂叫的声音,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醉汉
正在同一条恶狗搏斗。只见那个醉汉跑来闪去,不一会就抓住了狗的颈皮往
上一提,举起铁锤般的拳头,狠狠地捶了一顿,再往地上一扔,恶狗直挺挺
地躺着不动了。

施耐庵看得入迷,心领神会,连忙进屋把这段经过写了下来。
这就是说,施耐庵是通过观看,受到了启发,使武松打虎的抽象思想,
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这也是施耐庵想象的结果。
二是用拟人法。拟人法就是通过想象赋予动植物甚至无生命的事物以人
的言行、精神等。如鲜花被风吹动,可以拟人为“鲜花在点头微笑”。狂风


吹着,可以拟人为“狂风怒吼着”,水流过大地,可以拟人为“它穿过峡谷,
绕过暗礁,向着大海,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等等。通过拟人,使想象得
到发展。

4。夸张法
夸张法是把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张,从而训练想象的一种方法。

从前,有一个光吃饭不做事的懒仔,他二十四五岁了,还需要两鬓斑白
的老父抚养。老父气得没法,就对他说:“你这样懒,干脆去跟南山上的懒
师傅学懒去吧。”

懒仔果真去了。这天中午,懒仔来到南山上懒师傅的家门口,见门虚掩
着,他就在外面喊:“懒师傅,懒师傅!”好久,屋里才传出一个慢吞吞的
声音:“是哪个?这么早就来喊,我还没打翻身呢!”懒仔在外面回答:“是
我呀,我是来跟你学懒的。”

“噢,学懒的。昨晚上我懒得闩门,你就推开门进来吧!”懒仔说:“我
懒得推门了,侧身进得去就算了!”懒仔侧身进了屋里,懒师傅躺在床上对
他说:“那灶头上的锅里有我昨晚上煮的剩饭,你就烧把火热好,等会我们
一起吃了饭,我再教你学懒。”懒仔说:“懒得热了,吃了冷饭到屋外去晒
肚子罢。”懒师傅想了一会,就叫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