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基础上,康心如又迎合了重庆商帮的市场习惯,开展了原先美丰银行没有的“比期存款”业务。美丰银行出台的“比期存款”利息尽管比市面上低,但由于人们相信康心如“美丰有洋商资本,不会有风险”的大规模宣传,便也纷纷来存款。因而美丰银行所吸引的“比期存款”逐年上升,自一九二二年六十多万,很快增长到一九二四年的一百二十多万,两年翻了一倍,开始向银行注册的美国政府交纳所得税。当时美丰银行的业务可算是蒸蒸日上了。    
  自雷文一九二三年春天来重庆将美丰银行中美双方的管理人员重新调整后,美丰自当年起就扭亏为盈了。一九二三年仅纯利就达一万一千元。到一九二四年更是势头看好,全年纯利一下子猛增至七万元,股东们并开始分得股息红息,人人对美丰银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其间美方经理鄂更斯更是喜形于色,他不断对沾沾自喜的股东们说:    
  “此实康协理之功!此实康协理之功!”    
  其实不是鄂更斯说,股东们对康心如也是自有他们的看法的。就是在过去对康心如不满意不放心的股东们,在拿到股息红息之后,也自然折服康心如经营管理的才能。    
  康心如是不能小看的。这是北京来的在重庆地界上既没有势力又没有根底的落魄文人康心如自己为自己挣出的一份面子,一份光荣。    
  美丰银行由此转机和发展,自然使康心如在重庆市的金融界初步建立了声望。他不仅得到社会的承认,特别是还得到了重庆商帮的普遍认同。这一点对康心如很重要,这是使他日后能更加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段岁月。由此康心如建立了对人生的更加坚定的信心。他更加相信他自己,相信他个人的价值在奋斗中能够得到证实。因为是刚刚起步,康心如这一段的人生成就就显得格外辉煌了。    
  在如此灿烂的前景面前,康心如踌躇满志,决心要在美丰银行好好地大干一场。    
  使康心如乘风破浪、大振雄风的,是他成功地发行了美丰银行的兑换券。    
  发行美丰券,可以说是康心如的夙愿。自四川美丰银行筹建之时,他就对合资银行是国外注册,因此有权发行兑换券这一点极感兴趣,并寄以厚望。他始终认为这是一纸风行、一本万利、大有可图的事情,也是能够压倒大批民营商业银行的地方。只是开业几年来,美丰银行始终风风雨雨,内耗不尽,康心如几乎无暇顾及到他一直十分热衷的美丰券的发行。如今风调雨顺,情势好转,美丰银行又是扭亏为盈,且逐年上升,妄想再获得长足的发展,充裕营运资金,就不能只停留在银行原有的业务上。此时,康心如认为时机到了,美丰券的发行已势在必行。于是,康心如把注意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美丰券发行的筹备与策划中。    
  康心如一向是个审慎的且计划周密的人。自他在美丰银行掌有实权以来,他每开发一项业务,总要先从调查社会、市场行情以及商帮心理入手,分析自身的优劣短长,预测未来的市场效应。在对每一步都做出详尽的分析之后,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这一次也是一样。康心如尽管对美丰券的发行与成功已胜利在握,但他还是对美丰券发行的诸多背景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考查,以保障发行工作万无一失。    
  经过调查,康心如发现,当时四川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大中银行等都先后发行过兑换券,但后来都因不能兑换而跌至三折,损失惨重。而聚兴城一类的新式银行,也发行过类似兑换券的“无息存单”,但最后也因发现了市场上流行的伪造存单而不得不宣告收销。鉴于这种种失败,康心如吸取教训,并在此背景上,对发行美丰兑换券的前景利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估计。康心如觉得,因美丰是合资银行,在外国注册,加上外资在国内享有种种特权,这就首先保护了美丰券发行时的权益,并确实能有强大而雄厚的外资做后盾。这是得天独厚的便利因素。另外,当时中国,制造假钞票、伪造兑换券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不仅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利益,而且也在购券者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种严重的恐惧感,以至于到了人心惶惶的境地,大家都视认购兑换券为禁区,轻易不敢问津。而美丰银行的最有利处在于美丰的兑换券是专门在美国印制的,这样,无论中国境内的伪造技术多么逼真先进,以假乱真,终究对美国的印刷技术无伎可施,这就自然消除了购买美丰券顾客的恐惧心理。    
  基于此,康心如首先为美丰券的发行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措施,由此足见当时的康心如就有着非常浓厚的广告意识,并对种种促销的手段有着他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为了美丰券的发行能首战告捷,康心如组织力量不惜工本地在各种场合宣传美丰券的优越和美丰券的独到之处。这样,便迎合了社会上一些人的“崇洋思想”和迷信“洋资本”的心理,将美丰券描绘得更加“信用可靠”,“万无一失”,非常成功地使很多原本对美丰券有疑虑的人不再动摇。    
  在这个巨大的宣传攻势中,一个极富煽动性的蛊惑便是康心如故弄玄虚地为美丰券编造了一个戏剧性的广告故事。那故事不胫而走,一时间在重庆地面上流传得沸沸扬扬。据说,有一次重庆的白理洋行失了大火,火势浩大,铺天盖地,结果将洋行的所有财产焚烧殆尽,甚至连保险柜里的几千元美丰券都烧成了灰。但恰好所余部分还能认得出号码,结果美丰银行还是将此券兑了现。于是,“美丰券烧成灰也能兑现”的说法,像活广告似地在重庆乃至全省传开了。人们顾不上追问、印证这传言的真伪,而是盲目地顺着康心如所精心设计的广告圈套陷了进去,而且更加坚信美丰券的信用可靠、保值保险了。    
  伴随着宣传,美丰券发行后,即刻在市面上流行走俏。特别是在当时市面上现银枯竭的情况下,一切票券兑换银元(俗称洋钱)都要补水(俗称洋水),即要用超出相应面值的票券才可换得相应现银。但由于美丰券有信用且又有所谓外国资本做靠山,用美丰券兑换现洋居然一律不补水,一比一,这就更进一步抬高了美丰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美丰券发行的势头看好,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当时同属西南的贵州、云南一带,做鸦片大烟生意的商贩极多。这些出没于黑道上的鸦片贩子,都需要大量的银元。但前往云南、贵州鸦片生产地的沿途,又常有土匪打劫,于是携带现洋便既笨重又危险,并常因土匪的图财害命而暴尸荒野。为了安全保险,当时的大烟贩子们便纷纷争购美丰券,这样不仅保值保险,携带方便,还可以避免土匪的打劫。就是这一批人所从事的黑道上的特殊买卖,一下子就把美丰券的销售哄抬起来。    
  基于以上主客观原因以及康心如的精心策划,美丰券炙手可热,很快成了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一带主要交易媒介。    
  美丰券发行的最高额曾达到一百五十万元,大大充裕了美丰银行的营运资金,使美丰银行的经营更上了一层楼。    
  对于美丰券的发行,康心如曾有过一段极诚恳的肺腑之言,他说:“平心而论,帝国主义、土匪、鸦片烟和洋水,对美丰券的发行是帮了大忙的。”    
  康心如除了有审慎从事的一面,又有他性格中锐意进取的一面。只要他认为时机成熟,便总是会大刀阔斧地拓展事业。当康心如看出美丰券的发行确实有利可图,他便放开步子,继续有效地扩大发行。    
  为此,康如又精心策划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而且是安全可靠的美丰券发行网络,以一种盟主的但又是平等的姿态审慎地选择了大生、金盛昌以及恒泰丰三家钱庄为专点,领用并代销美丰券,使美丰券的发行流通更加广泛。    
  同时,也通过发行美丰券互惠互利,这样,美丰银行便与这三家钱庄建立了极为密切的业务关系。由此,美丰券在这个网络中更是行销一时。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社会动乱,民心不安,特别是在政治环境十分混乱的情况下,美丰券也相应发生过几次挤兑风潮。    
  对此,康心如至死记忆犹新。转眼间,人如潮涌般向美丰涌来,前推后挤地抓住银行外的铁栏杆,争相要将美丰券兑换成现银。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如果美丰实力不足且库存短缺的话,美丰券肯定会马上贬值,信誉扫地,重蹈前人覆辙。古语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所以康心如知道,面对挤兑风潮,他就是砸锅卖铁,折戟沉沙,也要保住美丰券、美丰行的信誉。他知道,对于他这种要在世面上混下去的人来说,信誉才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    
  使康心如得以顺利渡过挤兑风潮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康心如平日维系下的那些曾帮助他渡过难关、化险为夷的金融界的朋友们。每逢挤兑风潮发生,康心如除了要动用美丰银行的准备资金外,大生、金盛昌、恒泰丰等三家钱庄及总商会等便会鼎力相助,即刻把明晃晃的现洋运到美丰银行内堆起,以显示现洋的充足,使柜台外要求兑换的人们人心稳定。这样便很快平息了挤兑,使美丰银行平安渡过难关,也保住了美丰券的信誉。    
  由于康心如每每遇到挤兑风潮时,在困境中总有大生、金盛昌、恒泰丰这三家钱庄奋不顾身前来救驾,于是金融界流传起一句戏言,即“康心如一气化三清”。“三清”是指这三家钱庄的经理李懋卿、杨怀卿、侯绍清,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清(卿)”字,且又都在康心如遭困身处厄运时,化为一气,为之排忧解难,帮助康心如渡过难关,转危为安,故而才有“康心如一气化三清”之说。足见他们之间无论是交情还是业务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