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气,也是给中国人出了一口气!”    
             一帖“百龄机”又赚大钱    
  黄楚九步入中年之后,经常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因而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自己配一些中药吃,疗效并不好。有位高手给他开了一副药,黄楚九吃了不仅症状大减,而且此药竟成了他又一株“摇钱树”,给他带来巨大财富。这位高手是谁呢?就是黄楚九的大女婿臧伯庸。    
  据有关文章记述,黄楚九选臧伯庸为婿,制售“百龄机”,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他的四房妻子生有三男六女。三个儿子从小娇生惯养,皆不成才。那么,这一大摊家业由谁来继承?黄楚九把希望寄托在女婿身上。他有六个女儿,如果有六个精明强干的女婿,也一样继承他的家业。所以,黄楚九对于选婿,十分重视。    
  当长女到了结婚年龄,他就开始物色女婿。他把他认识的年轻人认真挑选一番,中意的一个也没有。后来想起过去在北京认识一位名士叫臧瑜,他有个儿子叫臧伯庸,长得英俊挺拔,一表人才,而且志向高远;准备东渡日本学医。黄楚九便给臧瑜写信,表示要把长女嫁给他儿子为妻。臧瑜很快回信,欣然表示同意。一九一二年,臧伯庸去日本留学归来,便择吉日与黄楚九长女黄淑贞完婚。臧伯庸有知识、有才干,果然成了黄楚九在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臧伯庸在上海静安寺路斜桥弄开了一家伯庸医院,购进X光机、人工太阳灯、镭锭照射机等,成为当时上海比较现代化的华人医院。伯庸医院开业不久,因臧伯庸医术高明,名声大振。老中医黄楚九患病,还得由女婿诊治。他给老丈人开的具有滋补、开胃、润肠等多种功效的药,被黄楚九发现,这是一种对老年人普遍适用的药,如果推广开来肯定能畅销。黄楚九把他的想法和女婿说了,臧伯庸表示赞同。他们商量该药用什么名字合适。黄楚九说:    
  “百灵剂如何?”    
  “不妥。”女婿说,“世界上哪有‘百灵’的药品,别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种宣传广告,是推销手段,不如改为‘百龄剂’,取其延年益寿之意。”    
  “好,甚好!”黄楚九说。他想,到底是洋博士,深明事理,竟胜我一筹。    
  黄楚九与女婿将药名起好后,又请谋士拟了一篇销售“百龄剂”的广告,送到报馆刊登。谁知第二天报纸登出来时,排字工人将“剂”字误排成“机”字。“百龄剂”成了“百龄机”,这可如何是好?如果登报更正,新药还未问世,名字就弄错了,影响不好,也不吉利。黄楚九正在发愁之时,一位朋友说道:    
  “可以不用改,用‘机’字更好。‘机’可以作为‘机体’解释,即常服用此药,使人具有可达百龄之机体。”    
  还有一位朋友说:    
  “中国的药名,都是叫丸、散、膏、丹、汤、剂、片等等,把药名称为‘百龄机’,可以突破常规,不落俗套,分外新颖。”    
  “好!”黄楚九说道,“只好将错就错吧!”于是,决定此药正式命名为“百龄机”。    
  一九二三年,百龄机由中法大药房投入批量生产,但是未用中法大药房的名义,而是虚设一个“九福公司”。黄楚九认为该药万一砸了牌子,不会祸及厂家或商号。百龄机试销后,很多老年人争相购买,反响不错。黄楚九认定这种药一定能畅销,决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除了在报纸上大做广告之外,还雇用大批人到市内各处张贴广告。在电线杆、广告牌、房角屋墙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百龄机”如何好的广告。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黄楚九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七一0号租赁了一幢五开间的三层大楼,使虚设的“九福公司”成为实体”,“百龄机”用的是“九福牌”商标,图像上九只蝙蝠围绕一个“福”字飞,“九”表示多,“蝙蝠”为福,多福多寿之意。“九”还与黄楚九的“九”字一脉相通,这个商标实际上也是黄楚九本人本家的徽号。    
  黄楚九为了销售“百龄机”,煞费苦心,采用了各种招术,简直使人难以想象。    
  他除了请人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挖空心思鼓吹宣传外,还别出心裁,用特大的风筝,上挂箱箱,内装广告、海报,将风筝放飞,飞到市内上空,箱笼自动打开,宣传“百龄机”广告、海报满天飞舞,飘飘落下。引得街上万人驻足,争抢海报。    
  黄楚九又嫌风筝飞得不够高,租了一架直升飞机,在整个大上海,遍撒“百龄机”广告。    
  黄楚九还在炎热的夏季,大量订做印有“百龄机”的广告的纸扇,免费赠送顾客。南方天热,人人手不离扇,广告随人而走,遍布上海及全国各地。黄楚九还不惜工本精印了几万册《百龄机画报》,主要内容是宣传、表扬“百龄机”功效,上面印有照片、用户来信等宣传材料。黄楚九登报声明,用户只需随函附上二分邮票,即可免费寄赠画册。结果,索要者不计其数,使邮局应接不暇,日夜用麻袋装运分发。    
  此外,黄楚九还特制大批“百龄机热水瓶”、“百龄机毛巾”,按成本廉价委托出售。还印制“百龄机美人图月份牌”,赠给购买“百龄机”的顾客。在一九二八年,黄楚九又别出心裁,宴请一百多位七八十岁的“老寿星”,请他们合影留念,把照片在报上刊登,题名为“百龄大会”。说明这些老寿星之所以延年益寿,是因为服用“百龄机”的结果。    
  黄楚九做广告不惜花费巨资,这是许多商人难以相比的。他用在广告上的费用,占总开支的五分之一以上。他深知宣传在经商活动中的重大作用,广告费用和所得到的巨额利润相比,只不过是钓得大鱼的小小鱼饵而已。    
  一九二三年,从黄楚九服用一副药起,到一九二六年,短短三年时间,“百龄机”给他每年赚得五十万元。一九二六年,高达一百二十万元。    
  “百龄机”销售的成功,使黄楚九有了财力扩大再生产。一九二七年,他投入巨资,在白克路派克路转弯处(今凤阳路黄河路口),建造一幢三层钢筋水泥楼。把九福药厂正式改名为九福制药公司(今黄河制药厂前身)。公司由黄楚九三女婿陈星五担任经理。除了销售“百龄机”之外,又推出治疗咳嗽、肺病的“补力多”、营养补剂“乐口福麦乳精”,均成为当时热销药品。九福制药公司兴旺发达,许多名医、名贾都有投资意向,黄楚九便吸收他们的资金,把独资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陆续在天津、济南、重庆、沈阳、广州、福州等地开设分公司,甚至到新加坡也开了一家分公司。    
  黄楚九在经营中法大药房、九福制药公司的同时,一九一六年,盘进了经营不善、面临破产的罗威药房改名为罗威公司,做为试制新药品的基地。一九二三年,又盘进上海有名的中西大药房。经过五年的经营,到了一九二八年,扭亏为盈,名声大振,获利甚巨。    
  到二十年代末叶,黄楚九所属的企业有:中法大药房、中西大药房、中华制药公司、罗威公司、九福制药公司、急救时疫医院,以及此后开设的九芝堂国药店、九星公司和明济眼科医院等。其中中法大药房在上海有六个支店,外埠有六家分号。九福制药公司的经理是他的三女婿,其他公司机构的主持人也都是他的门生或亲信。这些单位形成了一个黄氏医药托拉斯,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黄楚九成为富豪之后,他对公益事业很是积极热心捐助。一九一九年河南水灾,他出资收养千余难童。一九二六年夏,上海流行霍乱,黄楚九创办“上海急救时疫医院”,抢救三百多危重病人。他还在八仙桥龙门路开设“黄楚九医院”,以西医眼科为主,若贫民看病,可免费赠药。    
  黄楚九还在近郊漕河径镇置地十亩,开辟“亲睦公墓园”,凡亲友入葬,不收费用。后来他又买进几十亩地,扩建“亲睦公墓园”,向社会开放,改名为“万年公墓”。    
  由于黄楚九做了不少好事,社会团体给他挂上了“乐善好施”的匾额,政府部门授予他二等大绶禾章,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一九二七年春,鉴于医药同业日益增多,黄楚九特发起组织新药业公会,由中法大药房和九福制药公司各捐洋一千元作为开办费。成立之后,大家一致推举黄楚九为上海市新药业公会主席。一九三0年,这个已有三十二家同业参加的公会改名为“上海特别市新药业同业公会”,依然推举黄楚九为主席。从此,作为我国现代民族医药工业先行者的黄楚九,俨然成为大上海乃至全中国实力雄厚、声名显赫、举足轻重的行业魁首。    
              插手香烟市场失败    
  黄楚九在医药行业发财致富之后,他又把眼光转向其他行业,首先看好的是烟草市场。他认为烟草业利润高,市场潜力大,但当时的中国烟草市场几乎全为外国垄断,银钱如流水般都进了洋人的腰包。黄楚九对此很不服气,他动起了要在烟草市场闯一闯的念头。    
  占领上海市场的洋烟有老刀牌、大英牌(又称红锡包)、三炮台牌(又称绿锡包)、绞盘牌(又称白锡包)、哈德门牌、前门牌和茄立克牌等等。这些洋烟大多数是由英美烟草公司生产。这个公司成立于一九0二年,它是由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奥格登烟草公司与美国烟草公司、大陆烟草公司、美国雪茄公司、统一烟草公司等六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企业,共同出资三千万美元,总部设在伦敦。这家跨国公司以中国为最大的香烟倾销市场,于一九0二年下半年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开办了英美烟草公司上海分公司。赚得巨额利润后,又相继在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