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内幕-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我们来看作为第五次行动的《“号外”行动》,即《穿透:×ד号外”行动整合计划》。整个方案的公关思想是:攻心。该公关公司为这次的空中打击规划的时间为2003年11月24日~2004年1月18日。

  该计划内容如下:

  实施背景:

  蒙牛动作频繁(神五、标王、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候选人等),故此,要整合资源、梳理事件,对蒙牛进行系统、全面的压控。

  实施目的:

  “打击”蒙牛的企业诚信度;“压制”蒙牛凶猛的公关动作及市场发展,拖延其上市时间;“缓解”蒙牛对××造成的压力;“弱化”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之后蒙牛的宣传气势及降低牛根生的社会形象;“营造”2004年××良好的竞争环境。

  实施计划:

  简单:通过第三方(专家)的声音以达到打击对手之目的;

  快:行动快速、反应快速;

  狠:直击核心;

  隐:暗渡陈仓、无形打牛。

  传播区域:

  国内乳品重点市场: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陕西、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网络媒体,总体上形成覆盖广泛、重点突出效果,引起规模效应。

  文章标题:

  “蒙牛怎么了?”、“蒙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株”、“蒙牛真猛吗?”、“从买断央视A特段广告看蒙牛5月上市”、“蒙牛:速度,还是健康”、“蒙牛:飞得高,摔得狠;只要速度,不要诚信”……

  费用总计:

  媒体合作费:39家平面媒体、2家网络首页——35588万;公关服务费——5338万;管理费——1068万;税金——2436万。总费用4443万。

  付款方式:

  甲方先行支付乙方100万元作为启动费。余下部分于活动完毕后支付。

  结束语:“本项目是在前期系列打击蒙牛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运作的,从媒体的选择、稿件的篇幅及文章的选题等方面均体现高度、广度、力度,对蒙牛形成穿透性打击。在时间上必须要快,要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

  4。诽谤者:不计代价

  在北京、内蒙古两地警方的联手出击下,一个由某乳制品企业出资600万元扶植的新闻诽谤联盟彻底破产。至此,中国新闻史上涉案金额最高、波及媒体最广的不正当竞争案,终于水落石出。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这家竞争对手为什么如此不择手段?

  《新京报》2004年12月发表的一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幕后新闻”。这篇报道在“竞争失策”一节中写道:

  1999年的时候,俞曾向×建议,蒙牛刚“起来”,打他还是比较容易。×说现在打蒙牛,等于抬举它了,它的知名度就上来了,不用去管它。

  到2003年,×就开始着急了,担心牛根生有资金进来就很难对付,因为×心里清楚牛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2003年9月份,×策划对付蒙牛。俞从美国请来一位著名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进行策划……这个计划很保密。俞伯伟当时引用了美国对付前苏联采用的阿波罗计划,也把这次计划取名“阿波罗计划”。

  ×当时是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杀死蒙牛。当时研究了很多方案,但都没有通过。有一次×曾拍着桌子说,你们要知道,我和牛根生已经走不到一起了,不可能合作了,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要看财务报表上是否有盈利。×一连否定了三个方案。

  最后确定,这个计划就是进行“特价战”。特价一般指临时推出的一种促销策略,但特价在Y公司一直存在,实际上就是在打价格战。液态奶近期销售额外界说下降一亿多,其实不是产品没有卖好,而是实行特价的结果。

  今年初,有媒体上刊登了《Y身边的危机》一文,×以为是蒙牛动用公关公司做的。他就启动了企业内部的一些资源,利用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向蒙牛发动进攻。蒙牛告到当地的公安,公安部门查到了一些Y公司做手脚的资料。

  说×以为《Y身边的危机》是蒙牛动用公关公司做的,这大概是俞先生对×先生的误会,或者纯粹是×先生为自己的不法行为有意寻找的托词与借口。因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看了那组报道,都不会得出“竞争对手操作”的结论。理由有二:一是写《危机》的记者既采访了Y公司,也采访了蒙牛,而且以采访Y公司为主;二是《危机》三个分篇中有一篇是对×先生的专访,长篇对话里表达的完全是×先生的宏图与Y公司的愿景——蒙牛如果背后使手脚,怎么会如此南辕北辙地为竞争对手“作嫁衣裳”?

  5。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法制日报》记者于2004年2月底采写的《盼着别人倒霉,就是自己发财》报道,对假新闻诽谤事件,从法理与伦理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一)公关公司“引火烧身”

  前不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一起新型商业刑事案件。2月9日晚,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未晚品牌传播机构,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查封,该公司的电脑等物品被扣押,公司负责人等3人被拘留,目前被拘押在呼和浩特市第三看守所。

  未晚品牌传播机构(以下简称“未晚公司”)可以说是江湖老手。然而这一次,却因为他们的“霹雳”策划把自己先“穿透”了。

  呼市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案件是根据刑法第221条按照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办理,类似这样的案件在内蒙古是第一例,在全国也不多见。

  刑法第221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商战”中不光彩的第三方

  “未晚”构不构成犯罪,现在断言为时尚早,一切在法律程序上仅仅是个开始。

  不过,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是,这一事件又为当代商战增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公关公司是厂商的延伸,没有厂商的要求,何来公关公司的跑前跑后?“未晚”的背后同样站着另一家厂商。

  魔鬼词典给公关的定义是:为优秀的吹牛者找好牛,为好牛找优秀的吹牛者。不过,在商战惨烈的氛围下,在公关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公关也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内涵:盼着别人倒霉,就是自己发财。在粉饰自己东家时,如何能打击它的竞争对手也是公关公司常用的伎俩。假道另类,把自己的竞争者斩杀于无形,借力公关上下其手,早已司空见惯。

  有人说,企业的商业信誉就如同玻璃做的,一旦破碎就很难补全。不难发现,在很多时候,一些小企业急于占领市场份额的做法就是攻击著名大企业。

  市场的发展需要竞争,竞争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正是因为激烈角逐,才使产业发展,消费者最终得到实惠。在竞争中人们希望看到的是把全部精力放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上,而不是窝里斗,起哄架秧子,把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何况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更可能是两败俱伤,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

  一条绳拴了很多蚂蚱。

  本报记者采访了几家公关公司,发现在他们那里写文章就像手工作坊,来一个订单,做一件产品,按文稿“标准件”进行组装。文稿的“标准件”就是把企业给外界说的话统一起来,分成几块,包括企业历史、文化、产品介绍、企业荣誉和市场地位、规划等。当需要时,通过对各模块的组合搭配,写出不同的文章。由此,创作变成了生产,报道变成了“攒文章”。

  有学者指出,新闻媒介的舆论力量,可以翻云覆雨,形成极强的冲击波,如果这种力量被某些人或某些企业的竞争对手恶意地运用,会对企业的诸多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还损坏了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

  6。蒙牛大度:网开一面

  “未晚事件”后果严重。其影响不仅是国内的,而且是国际的。当时正在筹备上市的蒙牛乳业,因此受到过中外人士的连连质询。

  但案件告破后,蒙牛从保护中国乳业大产业、保护西部奶农大安全的角度出发,决定以德报怨,放弃了对这家企业的诉讼权。

  公安机关破案后,做出三点裁决:一、公开道歉;二、赔偿损失(负面信息造成的损失甚大,发布负面信息花了600万元,按10倍的标准赔付,为6000万元);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在征求蒙牛意见时,老牛说,第一项,人人都有面子,西部乳业品牌是个更大的面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公开道歉的事就免了;第二项,六千万有它不多,没它不少,也不用赔了,就算我们对这家公司多年栽培的回报吧——再说,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不是六千万的事,而是六个亿、六十个亿的事;但第三项务必坚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六、赤身肉搏:营销4P的多重较量

  一个人走完万里长征是困难的,但两个人——哪怕是怀有敌意的两个人,都可以彼此“伴跑”:参考对方的脚印,牢记奋斗的理由,激发前进的热情……如果对方攻击你的弱点,谢天谢地,上天赐予你一个严厉的老师!

  一些人看问题喜欢从静态着眼,认为蒙牛的出世对于伊利是一个悲剧。

  一些人看问题喜欢从动态着眼,认为如果不是蒙牛和伊利的相互参照,两个企业都不会发展得这么好。

  就像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如影随形,就像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狭路相逢,蒙牛和伊利这两杆中国乳业的“大旗”也始终是猎猎偕行。

  牛根生对此的解释令人信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