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内幕-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一半靠行动,一半靠思考。每走一段路,都应该停下来审查一下、总结一下,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但一个奇怪的现实是,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停下来的机会,所以,一辈子都生活在“刺激—反应”模式中;而另一些人,由于厄运把他们放逐到了“无人的荒野”,反而赢得脱胎换骨的新生。

  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包括司马迁本人,如果没有受到腐刑之辱,能否写出《史记》那样的鸿篇巨著,大概也算一个历史悬疑。

  牛根生被迫停止工作而到北大学习,这对忙碌了16年的他来说,未尝不是天赐良机。

  不过,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当时为牛根生办的是“教师进修证”,真实身份不知缘何被悄悄隐去了。让我们来看《人力资本》杂志对他北大生活的一段记述: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记者:“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

  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2。受株连:杨文俊的辛酸泪

  杨文俊曾说:“我下台,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表面上是截留货款给员工发奖金,实际上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像牛根生一样,杨文俊永远感激郑俊怀对他的知遇之恩。1996年10月,经老郑亲自选拔,有两个人走上领导岗位:一个是杨文俊,一个是潘刚。其中,杨文俊执掌液体奶项目,潘刚执掌矿泉水项目。

  这对杨文俊而言是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伊利常温奶项目的兴起,正是始于杨文俊之手。

  杨说:“我没有辜负公司领导的期望。”

  从1996年底开始,他成了筹建液体奶项目的总负责人。这个项目到1997年7月份正式投产,在这七八个月中,所有人员都奋战在基建中,拿的是基本工资。

  下半年投产后,当年没赢利——市场没打开,固定资产成本又太大。真正供不应求,是从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的。

  但现在是1997年底。与液体奶项目的平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根生领导的冷冻食品公司红红火火,而且开始大张旗鼓发奖金。

  杨文俊原本是牛根生的部下。从事液体奶项目的,有不少人也是从冷冻公司转来的。这时候,“老家”光彩,他们就开始情绪低落了——实际上,他们已经连续两年没拿到奖金:1996年半途过来,自然没奖金;1997年没赢利,也没奖金。

  士气低落,人心浮动。怎么办?跟总部申请吧,明显违反公司规定——那时候,公司规定,亏损的和不赢利的公司一律只发基本工资。基本工资一月才150多元。

  液体奶正处爬坡阶段,须臾不可松懈……可是,挣不上钱,哪还有军心!

  杨文俊急了。人心一散,甭说未来,当下就要溜坡。“迫不得已”,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召集液体奶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截留货款,给30多个骨干人员发放奖金——先把人心稳住再说。

  每人分了2000~7000元不等,总共不到12万元。杨文俊本人分文未取。

  1998年9月,大祸临头!

  由于违反财务规定,受到伊利内部纪检委的审查,杨文俊就此下台。

  杨文俊说,挪用货款发奖金是不对的。但我一分未拿,是好心办了坏事。

  但令液体奶成员不平的是,类似现象×××比他们严重,××也比他们严重,××也比他们严重……他们中没有哪个人比杨文俊轻,但公司都不管,单单处理了杨。

  杨说:“因为这些人没有进入政治斗争的视野。我呢,从毕业时起就跟牛总,被认为是牛总的嫡系。杨桂琴与郑俊怀,双双斗牛,我是马前卒,就来了个杀鸡骇猴。结果,我也牺牲了,牛总也下台了。”

  1998年,杨文俊名义上归牛根生领导,实际上郑总直接管得多——“郑总怕把权力丢了,所以直接插手”。

  杨文俊当时心里不平衡,在一片荒地里辛辛苦苦盖起了厂子,又把产品卖得开始供不应求,结果就因为想稳定一下军心,就被踢出局……他心里窝火,同时觉得前途渺茫。1998年底,他离开了伊利。许多人办了内退,他直接办了辞职。什么养老保险、后顾之忧,一点没想,走得毅然决然。

  牛根生筹办蒙牛后,杨文俊即于1999年初加入蒙牛。

  1999年8月,伊利再次翻案,将内部纪检部门已经处理完的“杨文俊挪用货款发放奖金案”移交检察院。情急中,杨文俊从牛根生那里借了10多万元,把这笔钱给补上了。其时,当初领过奖金的那些员工绝大多数仍在伊利,相当于离开伊利的杨文俊用个人的钱,给伊利的在职员工发了10多万元奖金。

  由于所有单据一应俱全,本人没拿钱,只是个违纪,而且伊利已经处理过了,检察院决定免予追究。

  但此事让继续在伊利工作的杨文俊的所有原同事感到心寒、心颤、心酸——工作做得好坏不重要,路线最重要。

  3。大哗变:三四百人挂冠离去

  蒙牛的横空出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1999年初,蒙牛的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

  传说老郑听到这个消息,不由拍案大笑:“100万元能干什么!”

  但老郑大概没有想到,他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总工程师,纷纷弃大就小,都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陆陆续续“哗变”的,前后大概有三四百人。

  当然,到底是“跑”过去的,还是“赶”过去的,尚可探讨,因为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被免职、被降职的情况下出走的。

  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

  王富属于“跑”过来的一族。王富当时担任伊利冰淇淋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在1998年的牛根生风波中,属于“纯而又纯”的第三阵营。1999年4月14日,他决定加盟蒙牛。牛根生说:伊利工资高,企业大,待你也不薄,蒙牛现在啥也没有……你为什么要过来?王富答:我相信跟着牛总肯定差不了,肯定能做好……万一做不好,讨吃要饭也认了。牛:你这是弃明投暗嘛。王:今天看上去是弃明投暗,明天也许就成了弃暗投明。牛:我们过去没怎么打交道,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王:虽然没有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你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我都知道。牛叹: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在“蒙牛品牌为零”的时候,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掏出……“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评论。

  在1000多万元“同心钱”面前,牛根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这是后话。

  本书作者先红有句名言:蒙牛是郑俊怀一手“办”起来的。

  如果郑俊怀不赶走牛根生……

  如果郑俊怀只赶走牛根生,而对其他人采取怀柔政策……

  如果伊利这头狮子没有对蒙牛这只羚羊穷追不舍……

  然而,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历史只有弯弯曲曲的现实……

  于是,郑俊怀成为内蒙古乳业事实上的、史无前例的大功臣。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他逼走了牛根生,清洗了一批人,追逼了这个叫做“蒙牛”的企业——才使内蒙古乳业在几年之中,风靡全国,液态奶市场份额蹿升至47%!

  如果老郑是无心这样做的,可谓“弄拙成巧”。

  如果老郑是有心这样做的,那他是——我们说他是神仙吧!

  五、中国乳界最硬的几颗脑袋

  “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但这大概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

  1999年1月13日,蒙牛的前身——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这是一个特殊的团队。用牛根生的话说,这里集合的,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