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拍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的历史人物。

  李翰祥已经选定香港演员梁家辉做他未来影片《火龙》中的主角——溥仪皇帝。李淑贤一角李翰祥在心中已经选定了两人,一位是在《垂帘听政》中扮慈禧的刘晓庆,另一位是“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潘虹。但是,究竟请哪一位当他《火龙》中李淑贤的扮演者,此时李翰祥尚难确定。此外,剧中尚有溥仪的婉容和福贵人李玉琴两位角色,李翰祥在反复思考以后,决定请他的两位女儿李殿朗与李殿馨来分别扮演。李翰祥希望《火龙》能是继《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后的又一部清宫片。

  李翰祥1984年春天所构思的“大都花城”旅游名胜地的设想,是他在北京昌平县境内搭设“圆明园”旧址后的思想飞跃。因为他在拍完《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两片后,曾一度滋生一种“息导”之念。那么,如果李翰祥不再执导电影以后去做些什么?于是他很自然地会产生这种开发旅游区,兴建仿古街的构想。

  可是,李翰祥终究是一位对艺术赤诚的电影导演。尽管在北京顺义县兴建“大都花城”的梦想因为种种因素未能成真,但他所热心痴情的电影《火龙》却如期地在内地开拍了!

  在《火龙》的电影剧本改编完成以后,李翰祥导演为了面见有“悲剧之星”美誉的峨眉电影制片厂女演员潘虹,他曾经由北京飞一次成都。当然,在此之前,李翰祥也是先在银幕上与潘虹谋面了。那是在北影厂的放映室里,李翰祥见到潘虹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彩色故事片,一是周予执导的《杜十娘》,二是孙羽导演的《人到中年》。李翰祥对潘虹在《人到中年》里所饰演的女医生陆文婷,当然十分欣赏,因为在他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已经在内部传出潘虹将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消息。李翰祥颇感到惊奇与欣悦的却是,潘虹所主演的古装片《杜十娘》。这是一个人人尽知的老故事,而且李翰祥在香港从影数十年间,已经多次看过香港、台湾以此题材而拍摄的多种故事片,同时也观看过同名戏剧。可是,李翰祥看了潘虹所演的杜十娘却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大运河上杜十娘随李甲回乡的一场戏,李翰祥认为潘虹的表演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当她闻知李甲已将她转卖大盐商孙富时,灯灭。油灯复燃以后,巨大的银幕上只留有潘虹那双呆然若失的大眸子,李翰祥是多年拍片的导演,平生拍过多少演员的眼部特写,他已无法记得清楚。可是潘虹那双震惊的大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愫,其感染人的魅力则是少见的。

  李翰祥很喜欢《杜十娘》这部影片,他欣赏大运河所特有的风光和女歌星为杜十娘在河舟中所配唱的动人歌曲。潘虹所扮演的杜十娘成为了一个罕见的、活脱脱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在李翰祥的脑海中打下了烙印。所以他对潘虹的评价是:“潘虹的表演极富内涵!未来的李淑贤也应该是一位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物,潘虹演这个人物看来是非她莫属了!……”

  在酷热的成都古城里,李翰祥终于见到了银幕之外的“百花”、“金鸡”双奖的获得者——“悲剧之星”潘虹。出现在李翰祥面前的潘虹,文静而姻雅,根本没有那种李翰祥所担心的大明星的架子。她穿着一条蓝色的牛仔裤,白色的上衣。消瘦白皙的面庞,一双大大的眼睛十分醒目。潘虹毕竟是潘虹,她的与从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她那不戴金灿灿的首饰,不施粉黛,以本来的天生丽质来面对人世间的一切,更主要的是潘虹的深沉,这种深沉的女性气质则恰好是李翰祥导演在《火龙》一片中所需要的。因为李淑贤——溥仪皇帝的遗孀,应该具有一种与潘虹很相近的深沉性格。所以,李翰实亲自将他执笔写成的历史影片《火龙》的文学剧本交到了潘虹的手中。

  潘虹的片约甚多。但是她还是用最快的速度将李翰祥的剧本《火龙》仔细看过。她无疑从心底里喜欢《火龙》,喜欢剧中人物李淑贤,因为再次见面的时候,李翰祥最先从潘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里得到了潘虹将与他合作《火龙》的肯定答复。

  “很难免,凡是和我合作的演员,最初时都会有一种心理压力的!”李翰祥善于窥探演员的内心世界。他对潘虹所说的这番话,其真实的含意在于,从香港来内地拍电影的李翰祥,会继续沿用他在香港和台北的习惯,即:演员必须在拍摄的当日清早得到当日所拍镜头的最后分镜头剧本,这是大部分内地演员所完全不能习惯的。此外的含意是,他李翰祥一旦正式开拍一部电影,决不像某些导演那样拖、磨、等、靠,有时一天时间也很难拍下一个镜头。李翰祥急性子,他所讲究的是雷厉风行,有时一个工作日他甚至可以拍摄四五十个镜头。这种快节奏的拍摄风格是一般初次与李翰祥合作的内地演员所无法适应的。这是李翰祥的担心,他在与新合作者接触的时候,往往喜欢先将丑话说在前头。李翰祥对潘虹这样有影响的著名演员更该如此。

  “李导演,请放心。”潘虹的心头确有一种隐隐的精神压力,但是她却又不肯承认这种压力。那是因为她对李翰祥所提示的话,理解成另一回事。心性坚韧的潘虹,自然并不惧怕香港导演的快节奏工作方法,她从内心里甚至很喜欢这种颇有效率的摄制特点。潘虹所理解的压力,来自于一些影界人的传说。早在潘虹结识李翰祥之前,她就耳闻李翰祥无论在香港片厂还是在台湾片厂,都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因此有人将李翰祥比成日本的大导演黑泽明。还有人说,李翰祥在香港、台湾培养一大批著名的演员,如甄珍、汪青、秦汉、汪铃、林青霞、林黛等等。同时也提携并培养了一些著名的电影编导,如宋存寿、胡金铨、朱牧等等。譬如李翰祥对宋存寿的关切、支持就在港台传为美谈:宋存寿准备拍摄电影《破晓时分》时,因为是初次执导,连电影的分镜头剧本也是李翰祥为他写好,又扶植他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开拍的。可是,也有另一些人李翰祥对其是严厉有余的。60年代李翰祥在台湾主持“国联”的时候,有一位编剧很想拜李翰祥为师,但是李翰祥却因为对此人不了解而将其拒于门外。那人却有一股坚韧的上进心,为学成本事并不怕冷淡。他第一次将自己所写的习作送给李翰祥指教时,是心中惴惴,战战兢兢而来。不料李翰祥将那剧本只看到一半,便掷到门外,不肯再读。怎奈那位编剧是位百折不回的人,他将李翰祥丢到门外的剧本小心翼翼地拾起来。拿回家里又开了几个夜车,将剧本从头至尾又改写一番。第二次再去见李翰祥时,李翰祥终于被他的诚恳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不但亲自为他指出缺点,李翰祥还亲自为他加工修改。这部影片拍成后,那位编剧也成了名。从此他与李翰祥结成了莫逆之交。这些有关李翰祥早年的故事虽然大多带有深深的褒意,可是对刚与李翰祥接触的潘虹来说,也难免有些隐隐的怯意。但是,潘虹是位外柔内刚的杰出演员,他对李翰祥的回答是:“《火龙》的剧本我看过后兴趣甚浓。我认为作为一个演员,碰到好剧本、好角色的时候总是很开心的事。请李导演不必担心,我决不会因为您的名气大而产生心理的压力!……”

  不久,李翰祥的《火龙》在北京开拍了。李翰祥再一次地出现在璀璨辉煌的紫禁城中。他的电影摄像镜头,再一次地对准了那些明清两代留下来的绚丽瑰宝,对准了他心目中的神——龙——溥仪!前一次他所拍的是晚清最狠毒的皇太后,此次李翰祥将根据溥仪的遗著《我的前半生》和李淑贤女士所著的《他的后半生》,来拍出溥仪的完整一生!这是李翰祥多年的一个梦想啊!从神到普通公民的末代皇帝,将在李翰祥的未来电影中成为一条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火龙”。

  当李翰祥的美梦成真,1985年春天《火龙》拍竣的时候,国内外及港台的电影期刊纷纷报道《火龙》的成功。其中有一家期刊这样评价:“李翰祥对潘虹扮演的溥仪夫人李淑贤、梁家辉扮演的溥仪十分满意。他认为他们在外形上和气质上都非常‘神似’,对他们的扮相和表演颇具信心。李翰祥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敢说自己是清史专家,但是我会比一个外国人,一个意大利人或其他国家的人,更能了解和熟悉我们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会把《火龙》拍好。’……”

  北京东城朝阳区,有一处名叫李家坟的地方。

  李翰祥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八月里,来到了这里。李翰祥展望着偌大一片开阔地,频频地点着头说:“这个地方很理想,处在城乡的结合部,很僻静,又不引人注目。我看在这里作为我们《火烧阿房宫》的外景地,是很好的,因为我们剧组的许多机器,从香港运过来以后,就可以放进那家商店的仓库里。我们已经与那家商店洽商好了,我们可以租下那间仓库……”

  随同李翰祥一齐来李家坟踏查剧组外景地的几位香港助手,都被李家坟这片僻静而远离京城尘嚣的土地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高层建筑频频拔地而起的北京,在城区内选一处可供《火烧阿房宫》剧组当外景地的地方,实在是太难找了。自从八月初李翰祥由港飞京以后,剧组的其他主创人员也都逐渐来到,他们先后在北京的几个区驱车寻找外景地,均没有太合适的地方。现在李翰祥终于在他北京的住所团结湖附近,发现了李家坟这个可供剧组驻扎并播景的场所,所以李翰祥十分高兴。

  他的身后簇拥着该剧的执行导演夏祖辉和制片主任、剧务等等。作为《白娘子传奇》的执导者夏祖辉,此次应李翰祥之邀前来北京与李翰祥合作四十集电视连续剧《火烧阿房宫》,他当然很兴奋。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