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月对话 - 王江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又视她为“攀缘的凌宵花”以及“有心计会来事儿”。
  在一次采访中,子怡曾很明确地称她很反感“有心计”的说法。“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很会自我炒作的人,我觉得炒作和安排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在我没有必要弄点事情去炒作,好让自己更有名。其实了解我的人会深知我的个性,我自己觉得有价值就会去做。”
  关于“心计”说,有评论曾阐述道“章子怡是一个善于制造问号的人,好让人有‘打开’的欲望。”
  对此,子怡回答得很干脆:“我没有那么聪明,我愿把我的聪明放在演戏上。”
  曾在子怡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她的一篇日记,其中写到:“从出道到现在,无休止的负面新闻似乎一直和我‘如影随形’,从感情上我无法接受这些带有攻击性的负面新闻对我造成的伤害……其实,在演艺圈中不只我一个演员被这些负面报道所伤害着,对于这种现状我们无能为力!在我无奈和脆弱的羽翼后面,我只希望用事实说话!”
  虽然字里行间写满了“无奈”,但子怡称她已经习惯了被人“骂”。“我19岁出道,那时什么都不了解,一出来就要面对许多问题。以前我特别在意别人的说法,但是现在仔细想一想,还是做好自己就行了。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就让别人说吧。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些,我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改变自己!”
  因为一次拍打戏被人误伤,让章子怡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她更能正视“批评”。
  “大多数人都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我,只是通过电影中的角色以及媒体的报道来认识我,在他们眼里我很遥远,很神秘。一个遥不可及的女孩子一下子一步登天了,让谁都会有一些想法。大家好像已经对我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我很难接触,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其实,是媒体把我塑造成这样的,却又反过来拿我说事。这个时代正不正常?且不说,反正该发生的都发生了,我不去做任何评价,这是我控制不了的。但,我已经经历了那么多了,我还会怕吗!”
  “你不站出来解释,别人对你的误解也许会更深?”
  “无所谓吧。反正我拍戏这么多年,这些新闻也没断过。我曾经难受过,也有不舒服的时候。但是我能做什么?信任我的人,别人说我不好,他也不会被左右;不信任我的人,别人说我再好他也不相信。我也理解现在媒体间的竞争比较白热化,所以我权当一些牺牲品,也无所谓了(笑)。我觉得还是乐观一点比较好吧,我很感谢媒体,无论说我好还是不好,即使是给我扣一个屎盆子,也说明大家还惦记着章子怡。”
  “6年来,我早已看清这个社会是五颜六色的,有亮色也有暗色,这就是一个生活的氛围,你摆脱不了的,你要面临的。所以你要懂得去感受,也要懂得站在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这样会比较客观。”
  “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真的成熟了?”
  “我想我是长大了,未来还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大家会慢慢看到我的成长。”
  


不掩真性情


  虽然对现实已经很看得开,但章子怡并不掩饰渴望被人理解,与人真诚沟通的心情。2004年初,她建立自己官方网站的初衷就是为了这个。谈到“运行”一年来的成效,她坦言“跟影迷真诚沟通的效果达到了,上网跟影迷对话,把自己的心情文字写给他们,现在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但是跟媒体……我想还是需要时间吧。”子怡后面的话,透着无奈。
  这绝对是一个怪现象:章子怡是绝对的封面宠儿,却绝对不是媒体的宠儿。对此,如她所说,解释是徒劳,作品是最有说服性的。这从前不久媒体对她在《十面埋伏》、《2046》以及《茉莉花开》中表演的肯定评价可见一斑。这一点,连她自己都很感动。
  章子怡自言是个性情中人,这些年她的个性也显露无余。她曾年少轻狂,也曾为《紫蝴蝶》的导演娄烨打抱不平……
  “我不希望掩饰自己的真性情,因为最自然的就是最真诚的,你掩饰了就说明加入了思考,思考过后的东西会露馅的,我这个人就容易露馅。通常,社会的大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者磨灭个性的东西,但我不想为谁改变,也不想因为外界的变化改变自己最可爱的地方。”
  问子怡如把自己比如为一种动物,会是什么?她竟没有答案,随即笑言“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但我好好一个人为什么要像动物啊!”
  作为旁观者,我觉得她像海豚。光滑、可爱、灵动、聪明、有表演天赋、善解人意。
  问她喜欢什么动物,她说就是身边常看到的,比如小猫小狗。再问她喜欢哪种花哪种植物,她都没有马上给出答案。她说平时很少想这些,只有在规定的情境中,因为看到了,才会有喜欢的冲动。
  比如,她现在就很留恋乌克兰的那片“山花烂漫”。因为在那里,她跟角色经历了生与死,体会到了爱情的沁人心脾和痛彻心扉。
  如花
  2004年的圣诞节,子怡回北京呆了一周。
  几个月没回北京的子怡跟家人吃了水煮鱼、涮肥牛、炸年糕、麻辣烫、春饼……还约了朋友一起去滑雪。
  但是,如果我不说这些,相信大多数人不知道正在美国的拍摄《艺妓回忆录》的章子怡那几天现身北京,而且整整呆了一周。
  一向嗅觉灵敏的媒体也“忽视”了这条新闻。
  一切皆源于子怡此行绝对低调。
  因为,她知道她回来是看父母,是放假的。
  这似乎跟传说中一向爱“生事”的章子怡产生矛盾。
  其实,此番,子怡是最有新闻可说的。
  美国《娱乐周刊》最新制作的2004年度专题,选出12位统领风骚的娱乐界红星,章子怡是唯一入选的华裔女星;同时著名杂志《MAC》发布 “2004全球10大性感男女星”评选,章子怡名列第7……
  关于这些,子怡回京这几天,没有一点声张。
  最近两年,子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拍戏和与之相关的准备功课中。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她都是慎重选择的,对应接不暇的各种活动之约更是低调行事。
  但是,关于章子怡,总是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早前,她曝光几率比较高时,说她乐于炒做,功于心计。现在,她鲜于露面,又说她故作神秘,趾高气扬。
  我算是认识子怡比较早,跟她接触比较多的记者,也写过很多有关她的报道。有人说,我写她不够客观,赞美多于置疑。
  曾有一家杂志约我写章子怡,前提是一定要写出“观点”,尤其要对各种评论中有关她的负面评价,让章子怡做个“回应”。我尝试做了,所谓的“负面”,无非是绯闻、有心计、演技一般之说。我问了,子怡也给了“说法”,我完全客观地写出来。但那家杂志并不“过瘾”,似乎一定要“针锋相对”才叫“独树一帜”。
  最近,香港的“狗仔队”一直在盯着子怡与霍启山的行踪。他们的“恋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是,作为单身男女,恋爱自由,又有何妨!关键,他们是名人!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平常心待之,难道名人就没有真正的爱情?难道明星一定要找一个“穷人”才是对爱情的忠诚?
  


不过一场恋爱而已


  关于章子怡的演技,这一年的争论似乎平和一些。也许,《十面埋伏》、《2046》、《茉莉花开》等电影的相继放映。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章子怡的“演技”。《2046》中子怡错综复杂的心理演绎,《茉莉花开》中子怡一人扮演的三个处在不同年代个性迥异的女子,也包括《十面埋伏》中,她精湛的身手和曼妙的舞姿……让人开始对章子怡刮目相看。
  最重要的是,专家开始认可她的演技。2004年金(又鸟)奖评选,章子怡凭借电影《茉莉花开》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2005年初,她又被首届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提名为“年度优秀女演员”的候选,评委张扬更是力推子怡:“章子怡获提名代表大多数评委的意见,其实我们看的不仅仅她在《十面埋伏》中的表现,她在国际上对中国电影有很大推动,综合表现力很强。”
  当然,也包括《貉府》的导演铃木清顺、《艺妓回忆录》的导演罗伯·马歇尔对章子怡演技等综合表现的肯定……
  关于,章子怡的“演技”似乎不必多言。
  说到个性,每一个人都有特别之处,都有优点和弱点。章子怡也不例外。
  我一直很欣赏子怡个性中的那股“狠”劲儿。为了能上《卧虎藏龙》,她在尚不知去留的情况下,埋头苦练武功和书法,终于让李安眼前一亮 ;为了能跟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有更多学习和接触的机会,她可以花几个月的时间呆在《英雄》剧组里演一个配角。为了学习英语,她在自己事业处在上升时期专门拿出半年的时间赴美国进修英文。
  关于子怡的英文,也被媒体多次拿来说事儿。试想,任何一个中国人,但凡不是学习深造英语专业的,短期内能达到子怡现在的程度,已实属不易。又有多少跟子怡同样情况的演员有她学习英文这番苦心呢。在《紫蝴蝶》拍摄现场,我亲眼所见她手里拿着单词卡片,运用一切休息时间用英文与经纪人和助手交流的场景。据说,为了完成好《艺妓回忆录》中大量的英文台词对白,子怡也吃了很多苦。
  成功看起来容易,特别是在章子怡身上,但是真正付出了多少,想必只有她自己、以及那些真正想了解她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2005年1月,章子怡马上26岁。如花的青春,如花的未来。
  


徐静蕾玉女革命 从演员到导演


  采访徐静蕾又逢春暖花开时。 
  相比前一年此时,刚刚拍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徐静蕾心情轻松很多。她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