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法相唯识来讲就比较容易体会到,精神的世界是阿赖耶的见分,物质的世界是阿赖耶的相分,见相两分都是属於法相。法性是什么?上面那两种,自证分、证自证分,那是法性。所以用四分来解释,我们就有很清楚的一个概念,自证分是体,证自证分是佛性,就是本体里面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这不是从外面来的,本体本来就有的。所以「出现品」里面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就是证自证分;德相,德就是自证分,相就是见分跟相分。我们这样说法,诸位对法相要能够学到一点,你听到就会有个概念,它是一不是二,这里面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所以,法性是和谐的,法相是和谐的,性相是和谐的,整个宇宙是和谐的。宇宙变出来的所有法相没有一个不和谐,性相和谐,精神跟物质和谐,事事无碍是说一切诸相的和谐。
  为什么不和?迷了!迷了诸法实相。迷了之后,就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麻烦大了,这是什么?违背了自性。这不是性德,不是如来智慧德相,要知道。这是真正在起无明,无明生烦恼,烦恼造罪业,罪业感得果报,六道三途!六道三途有没有?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听经听了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听懂?没懂。为什么我说你没懂?你没有能体会得。你所听到的这些东西记在心里,佛学常识。为什么不懂?你没有学佛。学佛你才能契入境界,这个重要。你没有得受用!方东美先生五十几年前,我学佛五十五年前,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能契入境界,你得不到这享受,契入才会得到!
  不但佛如是,世间学术也如是,儒跟道不例外。你看从前读书人常讲「孔颜之乐」,孔是孔子,颜是颜回,他们乐的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讲的是安贫乐道!他们的物质生活很贫苦,但是每天非常快乐,我们讲精神生活丰富,物质生活欠缺,很快乐。那个道是什么?你没有契入,我们一般讲你没有得道,你怎么会快乐?得道就快乐!道要怎么得到?学而时习之就得到了。把你所学的东西完全变成你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你就快乐了。儒如是,佛也如是。经典里面说的这些东西,你没有得受用,你没有能落实。此地讲的空假中非常重要,如果这三个东西你懂了,你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你多快乐!你这个快乐就是佛菩萨的快乐,你才懂得它。
  我们很想得到,为什么得不到?我们的学习没有按照次第来学,好像种树一样,树的次第是要扎根,我们没扎根。这是现前普遍的现象,这个根,我们不能怪别人,也不能怪自己,只可以说我们生不逢时!儒释道三家的根大家疏忽了,疏忽了将近一个世纪。我们从小没学过,不能怪父母,父母他们从小也没学过,不能怪祖父母,祖父母从小也没有学过。大概从小能够学过,沾到一点边的,我们的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如果在香港来讲,在我想像当中,高祖父母的时候已经丢掉,问题严重!所以我们所学的,儒也好、佛也好、道也好,都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生命,死的,不是活的,怎么样勤苦的学习都得不到。你看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烦恼习气,自私自利没有舍掉,名闻利养没有舍掉,贪瞋痴慢没有舍掉,你怎么能成就?
  我在这些年来,实在讲是到处流浪,我的一生是佛菩萨安排的。流浪当中省悟过来,吃的苦头太多,省悟过来了,认真的反省,长时期的反省,才发现根重要,对自己从根救起。所以别人重视的是大经大论,我重视的不是这个,我重视的是根,基础。佛教的根,《十善业道经》;儒家的根,就是我们中国五千年传统家教的根,现在我们选择的是《弟子规》,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国家家教的集大成,很难得!道教的根,《感应篇》。我们每天拿著这个东西来反省、忏悔、改过自新,脚踏实地!念佛求生净土,这才能往生。搞真的,不能搞假的,搞假的是搞得好看,不得受用,样样都要搞真的。
  对於所有一切诸法实相,总的来讲,法相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才心开意解。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现相体空、相假,所以对於一切现相没有留恋。我们用,用中,中道,不偏於假,也不偏於空,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学这个。这个东西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十善业,落实在感应篇,你就会尝到法喜,你就会体会到孔颜之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要不能兑现,那个喜悦你得不到,不但你得不到,你想也想不出来;佛菩萨的法喜,常生欢喜心,你也想不到。真懂得之后,你对佛法的修学不疲不厌,身心愉悦,人就不容易衰老。
  学法门、行佛道不为自己,为众生!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样子,这就叫中道,不为自己。对自己有没有妨碍?丝毫妨碍都没有。对自己来说,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不断的断烦恼,断烦恼的习气,向上提升。所以菩萨为什么教化众生?在教化众生里面成就了自己。顺境、善缘不起贪爱,在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天天干什么?断贪瞋痴。这个东西初学,今天断掉了,明天又冒出来,为什么?习气太深。要到多长的时间才能把贪瞋痴伏住、控制住?古人常常给我们讲,上上根人大概要三年五载,那真是了不起;中等根人,二、三十年;下根人时间就更长,四、五十年。锲而不舍,天天认真的干,才能够控制住。控制住了,法喜现前,法味尝到了,这是真的,其他全都是假的。在这个世间,就如同佛在经上所说的游戏神通,佛菩萨是游戏神通,我们游戏人间。世出世法都不生贪恋,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现身说法,帮助众生觉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众生觉悟。
  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三千年前他降生在印度,示现成佛,这一次是第八千次;换句话说,他久远劫就成佛了,又到这边来表演这一套。为什么?跟唱戏一样!他来了,诸天善神、菩萨好多看到佛来表演,大家也都跟著下来。跟著下来做在家、出家的弟子,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都下来帮助他。他来唱主角,我们大家唱配角,替他跑龙套,搞得好热闹,表演给没觉悟的众生看。你看世间人争名逐利,贤首菩萨在这段经文里面,前面就给我们说出,「不求五欲及王位」,都是世间人拼命追求的,「富饶」,哪个不想求发财,「自乐」,追求快乐,「大名称」,我们现在讲的是名闻利养,世间人拼命追这个。
  释迦牟尼佛全得到了,出生就是王子,十九岁的时候统统舍掉,剃发出家去修道。你说什么最快乐?如果道不比这些东西快乐,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就毫无意义了;道比这个快乐。佛法里面所说的世味(世间的滋味)哪有法味浓!这正是方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不能把世味舍掉,最高的法味你尝不到,它盖覆住、障碍住了。要舍!
  我自己很幸运,庆幸自己这一生遇到这三位老师都是高人。我头一天拜访出家人,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方老师告诉我佛法的殊胜,我懂得了,我向大师请教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的契入?章嘉大师的教诲跟一般人不一样,他言语很少,态度很严肃,严肃里面充满了慈悲。我一个问题提出来,半个小时之后才答覆,他看著我,一直看我到整个心情定下来,他才讲话,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是心浮气躁,给你讲没用处,你听了耳边风,不但你记不住,你无法体会到。所以让你整个心情定下来,才给你讲,讲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我讲的速度快,他讲的速度很慢。
  所以头一天第一个问题,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听了能体会到。接著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布施就是舍,布施就是放下,放下你的执著,放下你的分别,放下你的妄想,你就成佛了。他答得真好!话说得很简单,事实上可不简单。第一天我离开他老人家,他送我到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也是真听话,依教奉行,所以得一点利益。
  我们是个知识分子,喜欢看书,他教我看《释迦方志》、《释迦谱》。这个书在台湾当时书店买不到的,《大藏经》里面有,他告诉我,《大藏经》里有。我到善导寺「太虚大师纪念馆」,那里面有藏经,找出来抄!我用手抄本。什么东西?释迦牟尼佛传记。这种教学的方法,我们在这么多年来看看这些法师大德们,不是这个教学法。这是什么?这是契机。你要想学佛,你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他不认识,那你是迷信。我们明了之后,我才体会到佛教不是宗教,它是教育,认清楚了。他老人家一生,开悟之后,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从事於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入灭的,教学四十九年,从三十岁到七十九岁。
  对大众是教学,对一个、二个人也是教学,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过。所以我心目当中,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要用现在的名词来说,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的身分,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我们可以这样称他。他的身分是个义务工作者,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一生教学没有收人学费,没有接受学生的供养,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真正是中国人所讲的安贫乐道。他对於这种工作不疲不厌,快乐无比!放弃王位,放弃荣华富贵,这里头的道理就深了。为什么?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处处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做好样子。
  你们贪著,你看我不贪著。光说不贪著,人家不相信,我有,能舍,这叫真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