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0老子 勘校-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aspx                
老子《道德经》相关作品全集:/zt/daodejingzhushuji/                 
《老子》勘校说明 
  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讲的内容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 
  老子五千言,向世人昭示了宇宙本原,揭示了宇宙的最高法则,论述了宇宙的绝对真理,道出了比天还大的秘密,阐述了无比玄妙的天机。   
  一、名为《老子》   
  目前,对于老子五千言的称呼,存在着《老子》与《道德经》两种。我认为,称为《老子》才是正确的。 
  (一)符合历史事实。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称诸子百家。虽然,老子为诸子百家之源,在其上而不在其内,但传世之初也称之为《老子》,先秦的韩非作《解老》、《喻老》,东汉张道陵作的《老子想尔注》,均可证明名为《老子》。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中开始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这从曹魏王弼注释《道德经》可见一斑。因此,称老子五千言为《老子》才符合历史原貌。 
  (二)体现老子意愿。老子在世之时,没有组织宗教团体。老子应邀而写的五千言,也并非宗教著作。后来,被道教奉为祖师,再后来被道教恭称为《道德经》。显而易见,《道德经》名称的出现,是道教发展的结果。因此,称老子五千言为《老子》,才符合老子本人的意愿。 
  (三)利于弘扬老子文化。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的文化之根。称老子五千言为《老子》,还其本来面目,有利于老子五千言的传播,有利于老子五千言的研究,有利于弘扬老子文化。   
  二、版本探微   
  《老子》流传至今,因其传播渠道、体系、方式不同,产生了许多种传本。学习与研究《老子》,首先面临着选择版本的问题。 
  目前,在流传的诸多版本中,影响大的当属通行本,以王弻的版本为代表。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受到学界的推崇而影响正在逐步扩大。1993年湖北郭店出土的竹简本《老子》,因其不足五千言而被疑为节选而影响势微。 
  我认为,接近《老子》原貌的应属帛书本特别是甲本。因此,学习与研究《老子》,最好以帛书本为主,与通行本互参。   
  三、勘校管窥   
  《老子》流传至今,特别是在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中,错简、异文、衍文以及后人注释窜入原文的随处可见。因此,勘校并确定《老子》原文,是学习与研究《老子》的基础。 
  目前,在《老子》研究中出现一种倾向,就是不在求真上下功夫而在标新立异上做文章,将道篇与德篇的次序颠倒的有之,给每章加章题的有之,拆八十一章之结构自己随意组合的有之。《老子》研究上的随意性,会使《老子》研究走入歧途,也会给后人带来新的混乱。 
  (一)道篇为上德篇为下。老子五千言言道德之事,先有道而后有德,无道就没有德。万物皆有道,因此才有德。人自身之道才是修道的根基,而德则是修道的基础。 
  (二)每章加标题不可取。《老子》的每一章是没有标题的,给每一章加标题,这就把个人解读窜入《老子》正文,既有不尊重老子之嫌,也容易误导读者,使读者难以分清哪是老子的话,哪是解读人说的。我认为,为方便解读将《老子》分为八十一章或段是可行的,但应把序号用括号括起来,以此区别于《老子》原文。 
  (三)随意组合不应该。《老子》一书本来不分章节,后来研究者把《老子》分成道篇与德篇(或称之为上、下篇),并把全书分为八十一章,是颇有道理的。《老子》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此篇章分法为学界认可,随意拆开随意组合,破坏了《老子》一书的全貌。 
  (四)勘校的基本原则。勘校《老子》,应该以老校老。《老子》一书,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圆满无缺,与道圆融,道贯全书,其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中获得圆满答案。因此,在对《老子》勘校过程中,以老子对道的论述为基础,把握全书的脉络,进行对原文的勘校。   
  (五)勘校凡例 
  1.《老子》正文,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高明著《帛书老子校注》为主,参阅竹简本《老子》以及王弻、河上公的《老子》版本,依据老子之本意进行勘校。 
  2.《老子》本来不分道经、德经,也没有分章。为了解读之方便,将《老子》分为八十一段,将序号用括号括起来放在段首,以区别于《老子》正文。 
  3.勘校《老子》正文,能用简化字的不用繁体字,通假字的用真字,借代字则依老子原意斟酌而定。 
  4.在勘校《老子》正文过程中,本人使用了超常功能,并依此确定《老子》原文。 
  5.本书采取先《老子》原文而后再行勘校的架构,以避免不准确的《老子》正文给读者带来干扰。 
  6.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对《老子》原文勘校之后进行了注释。注释尽可能地通俗易懂,以便于读者准确地了解、理解、把握《老子》。 
  7.《老子》是诗,又是古诗,现代人阅读难度较大。为此,在勘校之后进行了白话文翻译。译文以直译为主,直译难以表达老子本意的,采取了意译。   
  四、以老解老   
  《老子》传世以来,解读之书汗牛充栋,堆积如山,但千人千面。为什么会如此呢?《老子》是智慧的海洋,而解读者仅是江河,因此才出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情形。 
  《老子》,智慧圆融,互证互通。因此,以老解老,悟老真意,是解读《老子》的唯一选择。 
  (一)站在老子的高度。老子是与道相合的圣人,是站在道的高度写的《老子》,解读《老子》亦应如此。不如此,就会失之偏颇。 
  (二)站在老子的广度。《老子》昭示了宇宙本原的道,究极天地宇宙之至理,其广度无所不包。所以,解读《老子》必须对应老子站在的广度,否则会失之狭隘。 
  (三)站在老子的角度。《老子》是在道的角度阐述的,即此是道的境界,彼是人类社会。因此,解读《老子》必须保持与老子的角度的一致性,否则会出现偏差。 
  (四)实现以道观道来解读。正确认识道,准确把握道,道路只有一条,实现以道观道。只有达到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理解老子所言。 
  《老子》博大精深,是智慧海洋。因此,对《老子》的领悟,难免有所遗漏,诚待有识者指正。                    
老子道德经【原文】 
  (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三)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四)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五) 
  天地之间,其猷橐籥与? 
  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七)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八)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十)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抟气至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鉴,能毋有疵乎? 
  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十一)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