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後亦差文武朝官。绍兴六年,诏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
◎文思院
宋朝太平兴国三年置,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
辇册宝法物及凡器服之用,隶少府监。熙宁三年,诏:“文思院两界监官立定文
臣一员、武臣一员,朝廷选差。其内侍句当官并罢。”绍兴三年诏:“少府监并
归,文思院其上、下界监官从工部辟差。”工部言:“所辖文思院旧分上、下界,
监官三员,内一员文臣系京朝官。上界造作金银珠玉,下界造作铜铁竹木杂料。
欲依旧分为上、下界。”从之。隆兴三年,诏并礼物局入文思院。
◎左藏库
掌受四方财赋之入,以待邦国之经费,其原盖起於周职内主赋入,职岁主赋
出,而邦布之入出则外府又主之,皆其职也。晋始置左、右藏令。唐於左、右藏
分建东、西库,以太府少卿知出纳,於左长庆门之东。
宋初,左右止一库,置使领焉。太平兴国二年,分为二库。淳化三年,分置
左、右藏各二库。四年,废右并入左。政和六年,修建新库,以东、西库为名。
中兴,因仍东、西库,各以文臣监,武臣同监。其东,币帛纟绸之属在焉;其
西,金银泉券丝纩之属在焉。绍兴二十七年,诏户部於辖下丞簿内选一员,兼
充左藏库提辖官。此提辖所由始也。孝宗即位,诏将御前桩管激赏库拨归左藏库,
以左藏南库为名,专一桩管应副军期支遣,於是有东、西、南三库。寻罢南库。
大抵国家用度多靡於赡军。西蜀、湖、广、江、淮之赋类归四总领所,以饷诸屯,
其送京者殆无几,唯闽、浙悉输焉。东、西库藏入以端计者,率百四十万,以缗
计者率二千万,给遣称是,而大军居十之七,宫禁百司禄赐才三,之有非泛浩
繁之费,则请於朝,往往出内帑封桩,以补所阙。监官凡五人,分帑而治。旧以
京朝官为之,今唯才是用,故四选通得人。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曰:“六院官,检、鼓、粮、审、官诰、进奏也,例
以京官知县有政绩者为之,亦有自郡守除者,则继即除郎,如鹿伯可是也。故恩
数略视职事官而不入杂压。绍兴十一年,胡汝明以料院除监察御史,遂迁副端。
乾道後,相继入台者有宋敦书、萧之敏、陈升卿、傅淇等数人,而六院弥重,号
为察官之储矣。淳熙初,龚实之秉政,其内弟林宓办审计司,遇郊恩而林尚京
秩,乃白上以六院官班寺监丞之上,林用是得封赠父母。龚後为谢廓然所论,南
窜,此其一事也。绍兴二年夏,六院官始复入杂压,在九寺簿之下焉。”
又曰:“六院官入杂压事,《甲记》已具。淳熙四年既削去,近岁乃复举行,
其班在五寺主簿之下,太学博士之上。六院官通计十二人,皆得转对,但不入品
耳。然六院以为邑有政绩者为之,故例为察官之选。”
又曰:“四提辖谓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是也。
榷货务场掌差、茗、香、矾、钞引之政令。绍兴初,沿宣、政旧例,置提领官,
率以故省吏为之,後乃改用士人。行在、建康、镇江三务场,岁入凡二千四百万
缗(建康一千二百万,行在八百万,镇江四百万),皆以都司提领,不系户部之
经费,而在建康、镇江者分属总领所焉。开禧末,以总所侵用储积钱,始径隶提
领官,不属总所。买务卖场,盖唐宫市之遗制。近制,凡宫禁月料、朝省纸、
文思院之制造、和剂局之修合,皆所取给焉。至若斥左帑封桩之币馀,编估打套,
则卖场掌之。绍兴六年,始置提辖官总其事。先是,四辖官外补则为州,内迁则
寺监丞簿,亦有径为杂监司,或入三馆者(乾道八年十二月,榷货王除福建市
舶,左藏王楫除九路铸钱司。熙七年三月,熊子复自文思校书郎)。近岁望稍轻,
往往更迁六院官,或出为添ヘ,非曩日之比矣。”
◎总宫观
宋朝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祖宗时员数绝少(《官制旧典》云:“祖宗待
臣以礼,虽年及挂冠,未尝直令致仕,皆以宫观处之,假以禄耳。”),熙宁以
後乃增焉。是时方经理时政,患疲老不任事者废职,欲悉罢之,乃使任宫观,以
食其禄。时相王安石亦欲以此处异议者,遂诏宫观毋限员,并差知州人,以三十
月为任。
◎在京宫观
宋朝旧制,以宰相、执政充使,或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或五品以上
为判官,内侍官或诸司使、副(政和改武臣官制,以使为大夫,副使为郎)为都
监,又有提举、提点、主管官。其戚里、近属及前宰执留京师者,多除宫观,以
示优礼之意。绍兴二十一年,在京宫观依在外宫祠,以三十个月为任(又绍兴五
年诏:“任在京观请给、人从,前宰执依见任减十分之二;阁学士已上,依六曹
侍郎;直学士已上,依中书舍人;太中大夫已上,依左右司郎中;任枢密都承旨、
阁学士已上,依天曹尚书;直学士已上,依六曹侍郎;太中大夫已上,依中书舍
人。”)。
◎宫观使
唐天宝七载,以给事中杨钊充九成宫使,宫使之名自此始(《南部新书》)。
宋朝祥符中,真宗建玉清昭应宫,王魏公旦为首相,始命充使,宫观置使自
此始。又有景灵宫、会灵观使,然每为宰相兼职。天圣元年,吕夷简为相,时朝
廷崇奉之意稍缓,因请罢使名。熙宁中,富郑公弼领集禧观使居洛,此宫观使居
外之所从始也。徽宗建玉清万寿宫,乃命宰执兼使、副,用真庙故事也。近以前
宰执奉朝请者领在京宫观使,而在外旧相只除提举宫观,非祖宗优待宰相之体。
靖康以来,犹未正,盖朝廷未暇讲也。政和八年,太师、鲁国公蔡京,少傅、
太宰郑居中,少保、少宰余深,检校太保领枢密院事童贯,并兼充神霄、玉清、
万寿宫使;知枢密院事邓洵武、门下侍郎薛昂、中书侍郎白时中、尚书左丞王黼、
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并兼充副使。渡江後,前执政在经筵者,不以官高卑,率为
观使;若他官,则使相已上乃得之;其居外者,必官至三少乃除。淳熙中,崇宪
靖王自节度使拜使相,封郡王,中书进熟拟提举洞霄宫,周文忠当制,引故事宗
室使相外居者当得观使,上批如所请。绍熙初,赵文定以使相判潼川府,乞奉祠,
乃除醴泉观使,非旧典也。开禧末,陈勉之以特进罢相,不带职,乃亦除观使,
盖章逵之侍郎当制失之。翊日,李季章进呈,改提举洞霄宫,合故典矣。天禧以
前,崇、观以後,宫观使之名甚众,渡江以後,宫观不复置。而观使有三,前宰
相则得醴泉,宗戚则得万寿,又其次则得佑神云。宣、政,又有提点宫观官,
在提举之下、主管之上,今省。
◎提举宫观
宋朝真宗时,东西太一宫提举,以两省、两制、丞郎官为之,掌奉斋醮之事。
天圣七年,玉清宫灾,遂罢使,而景灵、会灵、祥源三宫观,以学士、舍人管句。
李若谷罢参政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会灵观,自是学士、待制、知制诰皆得为提
举。晏元献以旧相提举万寿观,武臣李端愿止得管句祥源观。今朝官亦云提举,
非故事也。
◎在外宫观岳祠
宋朝宫观皆俟力请而後授,侍从而上任宫观者绝少,若因责降改作主管,方
且差焉。熙宁初,王安石相,异已者方直除宫观。大抵宫观非自陈,而朝廷特差
者,如降黜之例。二年,诏:“杭州洞霄宫、亳州明道宫、华州€台观、建州武
夷观、台州崇道观、成都府玉局观、建昌军仙都观、江州太平观、洪州玉隆观、
五岳庙,并依嵩山崇福宫、舒州灵仙观,置管句或提举、提点官。四年,诏:
“宫观、岳庙留官一员,馀听如分司、致仕例,从便居住。”六年,诏:“卿监、
职司以上提举,馀官管句当者。”又诏:“年六十以上者乃听差。毋过两任。兼
用执政恩例者,通不得过三任。”後蔡京用事,增广职任。崇宁三年添宫观十,
政和三年添宫观三十(名见《续会要》,多不录),选人亦许乞岳庙。宣和王黼
用事,外开新边,以熙宁法革之,一切不恤,士夫於是失禄矣。
●卷六十一·职官考十五
○司隶校尉
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四翟之隶也。
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盗贼。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司隶校尉,持
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中郎官,京师诸官府),捕巫蛊,督大奸猾(督谓察
视之)。後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晋志》曰:“汉武帝初置十三州刺
史各一人,又置司隶校尉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元帝初元四年,去节,
後诸葛丰为司隶又加节,寻复去之,司隶去节自丰始也(诸葛丰为司隶,无所回
避。侍中许章以外属贵幸,宾客犯法,与章相连。丰欲劾奏,逢章出,丰驻车
举节招章曰:“下!”欲收之。章驰去,丰奔车逐之,章遂入殿得免,因此成帝
遂收丰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除校尉字),
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司隶掌察皇太子以下,行马内事皆主之。专道而
行,专席而坐。初除,皆谒两府(两府谓丞相、御史也。唯涓勋初为司隶,不肯
谒丞相、御史大夫,後为翟方奏免。又《汉书》曰:“鲍宣字子都,明经,为司
隶。丞相孔光行园陵,官属行驰道中,宣使敛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
相。又王骏为司隶校尉,奏免丞相匡衡。又盖宽饶为司隶,亦无所回避)。後汉
复为司隶校尉,所部河南尹、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河东、弘农凡七
郡,治河南洛阳(《北齐书》曰:“後汉几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