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佛经每一部经后头最后一句,「依教奉行」,这个人成功。不依教奉行,你念的是一套,你想的、你做的又是一套,与你所学的毫不相关,你没有学,你没有修,你怎么会成就?依旧是轮回心干轮回业。是的,你帮助佛法,在这里推动弘扬佛法,你是轮回心。你的果报是什么?三界里头有漏福报,你搞的是这个,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干。
  我们要干这个事情吗?干这个事情不是不好,但是跟诸位说,这不究竟,你得的果报是福报。福报,那你要想想,你来生能得人身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来生要能得人身,五戒十善要修得很好。五戒十善,我们讲评分,你要拿不到八十分,来生得人身就不可靠,真的一点都不假。《观经》三福里头第一条是得人身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才能得人身。所以佛在经上讲的话,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在这个世间的人,失掉人身再得人身那个比例,佛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在地上抓了一把沙土撒在地上,当然手上还黏了一点,指甲上还有一点。学生看老师这个做法,就问老师:「你这个做法什么意思?」老师就说:「现在在世间的人,死了以后不能得人身的,就像这一把土撒在大地上;还能得人身的,那是我手上还黏了一点,指甲缝里头还有一点。」为什么?不能奉行十善业道,对於孝道师道有亏,所以失人身不能再得人身。
  但是你修的福报,不管在哪一道你还是会享福。多半到哪里去?到畜生道享福,到饿鬼道享福。有福报的人总是在这两道,我们愈想愈可怕。所以不管世间人怎么做法,也不管世间人怎么想法、怎么说法,与我不相干。我今天觉悟了,我今天明白了,我一定要出离三界。出离三界,就要把世出世间法统统舍掉。
  诸位要听清楚,舍掉了要不要做?要做,随缘做,心上决定没有,那才叫「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累赘,舍得干干净净。名闻利养我什么都不要,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就对了!这个样子,我们取西方净土才真有把握,念念跟阿弥陀佛心愿相应,念念跟经教的教诲相应。
  我们修行真的是不复杂,很单纯,我们抓的科目真的是抓到最重要的纲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念念都与这五个科目相应,这是我们取净土有把握的保证。世出世间法有一丝毫的沾染就错了,佛法不能沾染。《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舍是不要放在心上,就是说不可以执著、不可以分别、不可以再打妄想。连佛法我们都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何况一切世间法?这个样子才真正得大自在,真正得大解脱。
  所以身住在这个世间,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虽然是为众生积极在服务,「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相应!如果你有作有为,你就很苦,我们常讲「你做得很辛苦」,没错!有作有为很辛苦;「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就没有辛苦了,就没有劳累了。总在相应,千经万论都这么说。
  所以这个地方,第三句讲『於诸佛所悉净治』,「治」是对治,「净」是清净。凡夫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最困难的是心不能得清净。你有忧虑,不清净;你有欢喜,不清净;你有所策划,也不清净。换句话说,只要有为就不清净。《百法》里面把一切法分作有为法、无为法,有为就不清净,无为才清净。
  清净能不能做有为的事情?能做,菩萨有为跟无为是一不是二。从世间人眼目当中看,菩萨有为,样样事都做,好像也做得很辛苦,都是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实际上,心里头无为,所以说「作而无作」。身在做,心没有做。心里虽然没有做,身是不断在做,不疲不厌。我们要学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学到了,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永远没有休息的在做,实际上什么事也没做,清净自在,为而无为,这个样子才叫做净治。
  「於佛所」,就是在佛所。佛所在哪里?佛所是经论。经论是标准,修正我们所有一切过恶,这是真实的标准,永远不变的标准。
  『以此出生诸刹海』,这句话是怎么说法?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乘愿再来。他是这样的一个心愿,这样的境界,应化在九法界。应化在九法界就是「出生」,我们通常讲乘愿再来。你看看,乘愿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在这里看见了。我们要不具这个标准,能不能乘愿?不能,是业力再来的,那不是乘愿的,哪里是愿力?业力!凡夫业力受生,一点都不自在;菩萨是愿力,愿力到这个世间来,那就是得大自在。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明了的。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过去祖师大德他们是真的得自在解脱,而我们一般凡夫粗心大意,不认识,不能觉察。再看下面一首:
  【发生无量决定解。能解如来等无异。忍海方便已修治。故能严净无边刹。】
  这首偈子里面讲「解」,又讲了一个「忍」,这是菩萨行里面很重要的两个科目。诸位要晓得,它是跟著前面来的;如果没有前面的三昧,没有前面的禅定、解脱、方便,哪来的深解?我们凡夫有没有解?没有。我们凡夫学佛,你读得很多、你听得很多,这是儒家讲的「记问之学」;后头还有一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没有办法教化众生。
  由此可知,这个「解」的意思是什么?真正的意思跟诸位说,解的意思是悟,佛门里面常讲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叫做解。所以在佛门里面,诸位都晓得佛教有宗派,宗派里面有所谓宗门、教下。宗门是禅宗,禅宗完全是讲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叫觉悟。但是教下,教下是除了禅宗之外,所有宗派都叫做教下。教下是依靠经典来学习,经典是教。教下里面不叫做大彻大悟,它叫什么?叫大开圆解。其实大开圆解跟宗门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样的境界,就是前面讲的「一切法门三昧等」。所以,这个解就是开悟。再说得白一点,跟诸位说,就是通达无碍,这就是解。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都通达无碍,所以『发生无量决定解』,决定是一点错误都没有。你不学怎么行?你不修怎么行?
  这个能力谁有?有修有证的人有。我们初学,实在讲真的是很可怜,对於有修有证的人,我们没有看在眼里。我们轻视他、不认识他,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当面失掉,这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实在是代他们惋惜。方东美先生是善知识,你看他的学生有多少,有几个学生真的有成就的?十个都不到。他一生教的学生有多少?为什么只有这几个人成就?凡是有成就的人,对老师都有尊敬心,我们讲尊师重道,对老师崇敬,对老师没有疑惑。章嘉大师一生教的学生有多少?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我给他最保守的估计,五十万人以上。成就的人有几个?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对老师信不过。信不过为什么亲近他?这个老师名气很大,知名度很高,一定要亲近亲近他,沾一点气氛。大多数是这个样子,不是真干。老师清楚,老师笑笑。师生之道也是缘分,可遇不可求,那怎么能强迫?这些是善知识,真善知识。
  真善知识一生,他只有一个愿望:传道,他要找传人,我们世间人讲他要找后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要找后代,在学生里头找。找什么样的人?找孝亲尊师。中国古时候国家选拔人才,标准是什么?跟诸位说两个字:孝、廉。《汉书》,汉朝的制度「举孝廉」。举是选举,它的选举不是一般人民选举,是地方官员。譬如在这个地方做县市长的,如果你在这里做了三年县市长,不能替国家选拔一个人才,你的政绩再好,皇帝也不用你;纵然不撤职,也把你调走,不会叫你做地方行政长官。把这个列在政绩里头第一条。
  所以那个时候地方上的长官,常常出去私访,穿著便衣。因为从前没有电视,资讯不发达,官员穿了便服出来,老百姓不认识。名字知道,但是人没见过,不认识。他出去私访打听什么?打听哪一家小孩孝顺父母,他就找这个,去找孝子。找到孝顺父母的,再观察他廉不廉洁。为什么?他能孝顺父母,将来会忠於国家,忠孝是一体,他能够廉洁他不会贪污,是以这个为标准来选拔人才。这个人既孝又廉洁,地方官一定把他找出来培养他,让他念书。那个时候念书都是公费,你们看《了凡四训》能看到。由国家来养他,他无后顾之忧,安心读书。中国这个制度好,真正想求学的人,有的时候因为家境清寒,没有办法,失学了,中国古代是由国家给公费。
  老师选传人选什么人?选孝亲尊师。当然老师观察学生,首先观察这个学生对老师很尊重,对於课业很认真,这第一个条件具足了。然后再仔细观察,他对父母、他对祖先如果能尽孝道,这个条件具足,培养他,这个人能够做传法的弟子。基本的条件,老师都是在暗中细心去观察。不具足这两个条件,培养他也没有用处,所以不会下功夫全心全力来教导。具足基本的条件,再观察学生的根性,他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他是利智,还是钝根?采取教导的方法,帮助他,成就他。
  老师教导,跟诸位说,最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破迷开悟,这是主要的目标。真的开悟了,这个人就是传人。所以他对於无量事物,我们今天有的时候讲状况,他有「决定解」,他有这个智慧,他能理解,他有能力处置。
  『能解如来等无异』,这句话了不起,这句话普通人做不到,这句话是地上菩萨。地上菩萨的智慧、理解的程度跟诸佛如来没两样,可见得这不是普通人。我们今天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