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人眼目当中,看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你才晓得他是如何的悲痛,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值得我们反省。那要说是晚近,我们可以推到这近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被科技冲昏了头,迷失了方向,一味向科学技术工商业去发展,把伦理道德完全撇开了,不再重视了。最初那一班人不重视,下一代变本加厉,到再下一代,到我们这一代至少是第四代,完全不要了。后果恐怖!古人所说的,恐怕免不了有大劫难。
  世出世间圣人都常常教导我们,警策我们,善因善果。儒家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殃是灾祸。我们想想,这一百年来,我们积的是善还是不善?这大家知道,我们积的是不善;不善,后面就有灾难。现在这个事情愈来愈紧迫,似乎就在眼前。最近这三、四十年来,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许许多多的预言,我们看到的有书籍,甚至於还有录像带流通,里面的内容都是讲大灾难,没有法子避免。可是我也看到不少预言的作者,也给我们有一线的希望,他说什么?只要人心悔过,忏悔、改过,灾难可以减轻、可以推迟,这真的是一线光明。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时代,人想的是什么?贪、瞋、痴!人表现在外面是什么?贡高我慢,目中无人;不要说目无尊长、目无父母,目中无人!谁有能力劝他们回头?谁有能力劝他们回心向善?做不到。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讲:「这个世界要乱了,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条生路,念佛求生净土。」说完这句话,第二天早晨他老人家往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眼前的局面,常常想到他老人家的话,他老人家最后的教诲,不能不认真努力学习。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现相品」,北方师子奋迅菩萨的赞颂第四首:
  【如来大威力,普贤愿所成,一切国土中,妙音无不至。】
  这首偈是劝赞,清凉大师讲「劝赞励化」。「励」是勉励,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劝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劝勉非常重要,世出世间的善知识,没有不重视这种教学的方法,劝导勉励。
  经文第一句『如来大威力』,这一句话不必详细解释,我们都知道,如来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现前了,「圆满的德能」也现前了,「圆满的相好」,三种圆满合起来,经论里头常常称为「大圆满」。大圆满是讲这三桩事情,这是我们凡夫眼目当中的「大威力」。
  第二句告诉我们『普贤愿所成』,这是赞叹如来,勉励我们怎样修学;要修「普贤愿」,不修普贤愿,你就不能成就。普贤愿是什么?全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无非普贤大愿。这样一部大经,我们学习很不容易掌握到它的纲领,从哪里学起?从哪里下手?可别忘记,还是持戒、修定、开慧,经上统统在教我们。所以无一不是从基础学起,有了好的基础,你才能够受持「文殊的十波罗蜜」、「普贤的十大愿王」,才能够恢复自性的大圆满。
  十波罗蜜,前面详细介绍过。如果没有普贤十愿,十波罗蜜是大乘菩萨的行门。普贤菩萨跟一般大乘菩萨差别在哪里?差别在心量。大乘菩萨的心量,不错,很大了,但是没有周遍法界。即使也发周遍法界的弘愿,愿不深切,他那个大愿时有时无,有时候有,有时候就失掉了。不像普贤菩萨的弘愿,普贤菩萨弘愿是念念现前,这个了不起。换句话说,决定没有刹那之间「失念」;失念就是我们一般讲忘掉了。没有,刹那之间都没有忘,真的是念念相续,无有疲厌,这一点了不起!
  「一者礼敬诸佛」,用什么来礼敬?几个人能懂得。势必要用其他的九愿,你才能完成礼敬;礼敬里头少了一愿,就不是礼敬。再跟诸位说,礼敬里头有圆满的十波罗蜜,缺少一条,礼敬就不圆满。这是一般人不懂的,他怎么能修?我这个说法是就本经教义来讲的,我们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没基础。然后你才晓得,礼敬里头要具足三学六度。
  拿我们现在教学常常劝导同学的,你要圆满的具足我们今天所要求大家的《弟子规》。你做到了没有?有一条没有做到,礼敬里头就缺了一分;两条没有做到,就扣你两分。《太上感应篇》,你有没有做到?《沙弥律仪》有没有落实?我们现在要求的水平很低,古大德的要求高,不但沙弥律仪,还有比丘的律仪、菩萨的律仪。这样一来,那个礼敬分数扣光了,一百分恐怕剩下来只有二、三分而已。所以普贤行难,太难太难了。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这个话是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普贤菩萨的智慧、德行都是圆满的,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我们的德行有欠缺,那怎么行!但是我们今天读《华严》有一个好处,把我们的眼界拓宽了,心胸开阔。这个是真的,有一点帮助。
  真正在行门上来讲,古德常常说,说得很好:「修行立愿在先。」你要先发大愿,愿能够导行;愿领导你的行,以行填愿,你这个愿不是虚愿。「愿」怎么能够发得起来?那是你有正确明显的认知,你的愿才发得起来。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完全不了解,叫你发个愿,去帮助一切众生,你发不出来。佛叫你发,「好,我也跟著佛说」。只是口说说而已,事实上做不到。这是什么道理,自己一定要懂得;不知道宇宙人生跟自己的关系,所以愿发不起来。
  我们今天对於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们诚敬、热情、互助的心发不起来,一看他跟我不同族群,他跟我不同信仰。佛教徒看到佛教徒有一种热情,看到基督教徒,看到回教徒,就生排斥。什么原因?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果然搞清楚了,这当中的误会隔阂自然就消除了。事实真相是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粗心大意的人都疏忽了。就像这一段前面所说的,佛随类化身,随缘说法。随类化身,这个众生喜欢基督,试问佛能不能现「基督身」而为说法?这个人喜欢阿拉,佛可不可以现「阿拉身」为他说法?
  佛教化众生,你们天天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众生」是指谁?众生里面包不包括基督教徒?包不包括回教徒?包不包括所有不同的族类、所有不同的宗教?全都包括。经上不是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世界微尘数刹土」、「每一个刹土,世界微尘数众生」,你想,包不包括?全都包括了。所以真正一个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怎么会不恭敬!礼敬诸佛,他知道耶稣是诸佛,上帝是诸佛,阿拉是诸佛,所有宗教的那些领袖、创教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诸佛菩萨示现应化的。
  不仅如此,《华严经》实在讲得透彻、讲得明白,除我之外,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自然现象、风云的变幻,哪一样不是诸佛菩萨化现的!大而虚空世界,小而毛孔微尘,我们在前面都读过的。法界重重无尽,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重叠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就是自身这个身体,《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那个心是什么?「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心」、「识」就是这一个偈颂里头头一句:「毗卢遮那佛。」几个人明白,几个人肯定?果然搞清楚、搞明白、肯定了,「毗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遍我一切身,遍我一切心;那个一切心就是「念头」。
  由此我们稍稍能够体会得凡圣差别,就在一念迷悟。一念觉悟了,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了,你就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他的行,当然是普贤行,那还能错得了!大乘菩萨行门不能圆满,总有一些欠缺,原因在哪里?认知不圆满,就是他的认识、他的知见不圆满。这是小乘不如大乘,大乘不如一乘。《华严》是一乘法,一乘法是如来果地的境界,菩萨虽然学佛,哪有佛这么大的心量、这么圆满的知见。这一部经自古以来讲的人少,学习的人可以说每一代都不缺乏。学得像不像?看你是不是真学,你果然真学,哪有不像的道理!
  从哪里学起?总的来讲,心要跟虚空法界相应,行要具足圆满的菩萨行。这个圆满的菩萨行,就是从初发心到等觉,《华严经》上讲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次第」,像读书一样,从幼稚园小小班到研究所的博士班,完整的,这里头任何一位都圆摄一切位。这个教学的方法不可思议,世间没有。
  在世间法里面,我们能看到高位摄低位,这个看到。譬如你读到博士班,读到最高的学位,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规规矩矩的不违背《弟子规》。《弟子规》是你初学的,幼稚园小小班初学的,一生都没有失去,还是这样规规矩矩的处事待人接物,这是高位能够摄低位。但是在佛法里面,低位里头有高位,初发心的时候,可以学等觉菩萨,这个教学的方法才叫圆满。所以我们读《华严》,一定要有这个认知,任何一位,譬如我们讲初住位,初住菩萨,他对前面来讲十信圆满具足,一条不缺;后面一直学到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所修学的课程他也学。
  一位如是,位位如是。有没有次第?有。虽有次第,但是它圆融,不像其他大乘法,其他大乘法有行布,没有圆融。顿教大乘有圆融,没有行布。唯独圆教,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诸位要记住,「行布」是佛学的术语,就是「次第」。「次第不碍圆融,圆融不碍次第」,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现象最为明显了。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西方世界有四土、有九品,这就是次第;但是它的四土九品是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这就是圆融。
  这一种教学的方式,现代世间看不到了。古时候有,我相信古时候西洋也会有,古时候私塾教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