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麦克阿瑟-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了。
  不幸的是,华盛顿的决策者们的确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虽然他们开了那么多
的支票,但可惜都是空头的。马歇尔甚至告诉麦克阿瑟说:〃我们满怀希望,在马
来屏障迅速部署占优势的空中力量,将会切断婆罗洲以南的日本交通线,并使盟军
能够在菲律宾南部发动进攻……你所赢得的每一天时间,对于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而
集中必要的势不可当的力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不过是一种安抚军心的大话
而已。无论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没有意向来实施这个计划。决策者们早已制定了
〃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大批军事力量都将集中到远离巴丹半岛的另一个半球上去。
就在马歇尔做出上述保证不久,负责远东战场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终于打消了向远东
派遣救援运输舰队的各种设想,他在报告中说,那样做是〃完全不合理的〃。陆军部
长史汀生沮丧地写道:〃人总有死的时候。〃这实际上等于宣判了麦克阿瑟及其部下
的死刑。
  1月9日,日军第65旅开始向阿布凯防线发动进攻,但被巴丹守军的猛烈炮火击
退。奉命越过纳蒂布山从翼侧迂回美菲军防线的日军一个团陷入热带丛林中不能自
拔,损失惨重,被迫停止进攻。第二天,麦克阿瑟收到日军总司令部的一封信,声
称:〃你清楚地意识到你的命运已定,末日将临。问题是你还能抵抗多长时间。你
已经只有一半给养了。我钦佩你本人和你的军队的斗志,你的军队一直英勇地进行
战斗。你的声望和荣誉已经保住了。可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和挽救你的部队,
我们奉劝你投降。同时,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攻势,因为我们不愿意给你抵御的时间。

  对这封劝降信,麦克阿瑟轻蔑地一笑了之,不予理睬。但他同时也不得不面对
日益严重的形势。给养在一天天减少,最后甚至把每天的配给量减少到正常量的l
/3…1/4。军马没有饲料可喂了,温赖特将军含着眼泪下令把所有的马都杀了。麦
克阿瑟再次打电报给华盛顿求援,并希望海空军能来一次突击,在日军尚未完全占
领的棉兰老岛登陆,然后空军从那里攻击吕宋岛上本间的部队,海军则护送增援部
队登上巴丹半岛,以解救那里的守军。这项进攻建议显然与当时美国政府的既定战
略,即在太平洋战场取守势的决策不合拍,当然得不到响应了。美国政府当时只能
顾一面,但困在巴丹和科雷希多岛上的人们却不能理解这一点:美国的直接敌人不
是日本鬼子吗?当〃东京玫瑰〃电台日复一日地广播说,美国的援助正在大量运往英
国和苏联时,巴丹人大惑不解,甚至连奎松总统听到后也目瞪口呆;麦克阿瑟则更
是气愤无比。
  1月12日,日军恢复对巴丹的进攻,集中力量攻击帕克的右翼防线,并一度突
入守军阵地。帕克很快组织了一次反攻,才基本稳住了防线。1月15日,麦克阿瑟
为了鼓舞部队士气,发布了一道命令:〃美国的援助正在途中。数以干计的兵员和
数以百计的飞机正在调运……我们在巴丹的部队比进攻我们的日军要多得多……我
们战斗,就会胜利;我们撤退,就会毁灭。〃他明知道援助是不见影的事,但他不
得不用谎言来安定军心,像华盛顿以此来安慰他那样。那〃数以干计的兵员和数以
百计的飞机〃在哪里?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为这种明显的谎言而感到不安,甚至不
敢再去见他手下的官兵,以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对这种谎
言似乎也看破了,越来越感觉到他们已经被抛弃了。他们用粉笔在钢盔上划上V字,
不是代表〃胜利〃(victory),而是代表〃炮灰〃(victim)。昼夜不停的战斗,快把他
们的锐气消磨光了,因食品和药品缺乏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在直线上升。绝 望的
情绪在滋长蔓延。他们忿忿地唱道:
  我们是巴丹的弃儿郎,
  没有爹没有娘,
  山姆大叔也不知去向。
  无亲朋,无依靠,
  没有枪来没有炮,
  无人过问无人要!
  1月17日,日军对温赖特的左翼防线发起猛烈攻击,双方展开艰苦的拉锯战。
到1月20日,日军突破帕克部队的右翼防线。第二天,阿布凯防线开始崩溃。萨瑟
兰参谋长在视察前线后,向麦克阿瑟建议将部队撤到半岛中部马里韦莱斯山脚下的
第二道防线。麦克阿瑟接受了这项建议,于1月26日完成撤退行动。之后,他打电
报给马歇尔,表示要〃血战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日军在拿下阿布凯防线后,推进速度也侵了下来。本间的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
作战也已筋疲力尽,渐渐失去攻击力而于28日被迫停止进攻。本间甚至考虑不再进
攻,而改取绕过巴丹的方案,但大本营决定在第14集团军得到增援后,继续发动大
规模攻势。
  在日军发动新的攻势前,巴丹前线出现了两个月的休战状态。双方的行动只限
于巡逻和警戒,偶尔有小规模的冲突和炮击。可以设想,若美菲军抓住这一有利时
机反守为攻,那么局势很有可能发生转变。麦克阿瑟后来写道:〃只要援助能够到
达菲律宾,哪伯是小规模的,只要能够提供有限的增援,结果就一定是一次成功。
〃然而,华盛顿许诺的援助在哪里?可怜的巴丹大兵们此时蹲在散兵坑里忍饥挨饿,
疾病缠身,哪里还有反攻的力气?他们的食物配给量如今只够延缓死亡的份。不少
人得了夜盲症,还有些人得了疟疾、痢疾、脚气和革热病。到2月中旬,因各种疾
病而丧失战斗力的人员在急剧增加,只有55%的人被认为尚有战斗力!
  相比之下,科雷希多岛上的人日子要好过多了。实际上,说华盛顿一点也未做
援助的努力也委实有点冤枉。尽管决策者们在战略指导上已经放弃了菲律宾,但陆
军部的官员们却从来也未放弃援助菲律宾的尝试。前陆军部长帕特里克·赫尔利在
澳大利亚曾组织舰只突破日军封锁,但大都未成功,只有几艘小船把几千吨救援物
资偷运到科雷希多岛。此外,麦克阿瑟为最后固守科雷希多曾下令把巴丹半岛上贮
备的部分食物运往该岛。这样,在巴丹士兵的食物配给量已经减少到1/4时,科雷
希多岛上的人却仍能得到全额定量!而且,自从麦克阿瑟1月6日视察巴丹后,再未
在前线露过面,这更加激起士兵们的不满。当时巴丹前线谣传麦克阿瑟在科雷希多
过着王公般的生活,并流传着一首发泄其忿恨的歌谣:
  麦克阿瑟狗,躲在地下面;
  不怕遭空袭,不怕挨炸弹。
  麦克阿瑟狗,吃喝在巴丹;
  且看他部下,饿死无人管。
  其实,这与实情并不相符,不免冤枉了麦克阿瑟。他的司令部虽然在隧道里,
但他却把家仍安在地面上,经常冒着遭空袭的危险。每次空袭警报一响,琼便带着
阿瑟奔向一英里远的隧道,而麦克阿瑟不是稳坐在家中,就是跑到外面去看个究竟。
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办公,日军飞机又来空袭,子弹穿过窗户打在麦克阿瑟身边的
墙上。他的副官惊慌地冲了进来,发现他仍镇定自若地在工作,好像什么事也没发
生一样。看到副官进来,他从办公桌上抬起头来问:〃什么事?〃副官惊魂未定地说:
〃谢天谢地,将军,我以为你已被打死了。〃他回答道:〃还没有,谢谢你进来。〃在
另一次空袭中,他从隧道里跑出来,毫不畏惧地站在露天下,观察日军飞机的空中
编队,数着飞机的数量。他的值班中士摘下头上的钢盔给他戴上,这时一块弹片正
好打在这位中士拿着钢盔的手上。奎松得知此事后,立即给麦克阿瑟写了一封信,
提醒他要对两国政府;人民及军队负责,不要冒不必要的危险,以免遭到不幸。但
麦克阿瑟把他的这种举动看作是自己的职责,认为在这样的时刻,让士兵们看到他
同他们在一起会高兴的。他说:〃'领导'常常体现在公开场合下的某种姿态中,在
和平时期,这样一种姿态可以是掰开一块面包作为好客的象征,或者同土著印第安
人在一起,和睦平静地抽袋烟表示友谊。但在战争中要实施有效的领导,就必须与
部下共同分担突然死亡的风险,在指挥官和他的士兵之间结成患难与共的兄弟关系。

  然而,巴丹的守军们是看不到麦克阿瑟的〃领导姿态〃的,即使看到了,也不能
当饭吃。部队士气在一天天低落,甚至影响到了菲律宾政府人士。此时正受肺病折
磨而卧床不起的奎松总统,在给麦克阿瑟的信中也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情绪:
  我们已经尽我们的可能去做了,我们仍然尽量在做目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事。
但是,我们继续被置之不理还要多久呢?难道在华盛顿早已判定菲律宾是不重要的,
因而在最近的将来,或者至少在我们的抵抗力量耗尽之前,这里不能指望得到任何
援助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知道,因为作为这个共和国的总统,我把我们的
同胞带领到一次完全的战争行动中去,我对他们是负有责任的。…我自己心里在琢
磨,当对于战争的最终结局来说,他们的流血可能完全不必要时,让所有这些人被
杀,是否有正当理由。……难道我的政府成员和我的整个家庭正在这里作出的牺牲
就毫无价值吗?
  麦克阿瑟立即把这封信转给华盛顿,罗斯福总统赶紧给奎松回了一封信,给他
打气:
  我以完全同情之感读了您给麦克阿瑟将军的信。就您对自己的人民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而言,我理解您深厚和真挚的思想感情。我向您保证,我决不会要求您和他
们作出任何我认为在促进我们为之全力奋斗的事业中毫无希望的牺牲。但是,我要
特别强调说明,巴丹保卫者气壮山河的抵抗,对于保证我们在远东获得完全的最后
胜利,肯定是有贡献的。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