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年轻有为资格老,经历了格尔木炼油厂、南充炼油厂、涩宁兰管道工程、新疆轮南首站输油管线、川西北甲醇厂等大型输油输气管道建设。一九八七年,他在青海花土沟从事过西部油田的整装开发。花土沟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从四川油建的大本营内江先坐火车到柳园,经过柳园再到敦煌。早晨七点半从敦煌上车,晚上十点钟才能到花土沟。花土沟在冷湖附近,到可可西里去淘金的人都要经过花土沟。柴达木盆地真是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罗布泊做核试验时在花土沟都能听到声音,那里核辐射很厉害,水质不好,所有到那儿去的人都会掉头发。周勇早晨梳头,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由于高原缺氧,他的嘴唇青紫干裂,舌头一舔嘴唇上尽是血。
刚参加工作时,有人告诉他领导的话就是圣旨,他也尽量少说多干。慢慢地,他发现要想在施工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引进先进的施工理念。
二○○○年,在涩宁兰工程施工中,他担任项目经理。昔日,四川油建给人的印象是山地王就会干山区,针对工程状况和四川油建的施工技术,他提出要在工程中加快平原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步伐,用一流的设备和技术装备队伍,全面提升四川油建的施工技术实力。他在施工组织、技术、管理上大胆探索,让焊工们迅速掌握了先进的半自动焊接工艺,工地机械化大流水作业日焊接1。6公里,焊口X射线照片一次合格率94。12%,焊口外观检查一次合格率98%,获得管道焊接质量和焊缝外观全线第一名、防腐补口全线第二名的成绩,跃居施工单位的排头兵。他奠定了一个崭新的机械化施工运作模式,彻底改变了四川油建只擅长山区施工的固有形象。
如果说涩宁兰工程是周勇小试牛刀的竞技场,那么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就是他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二○○二年三月十六日,周勇带领队伍来到了吕梁山。西气东输的难点在陕晋段,陕晋段的难点在十六标段。十六标段横跨山西省永和县、大宁县和隰县三个县,有黄土残塬、河谷川台、石质山地和人口稠密区四种典型的困难地段。其中黄土残塬分布在黄河东岸南庄乡、桑壁塬和太德塬一带;河谷川台分布于昕水河谷和芝河河谷;石质山地分布于双锁山、南庄林场和黄河东岸;人口稠密区分布于永和县城。
年轻而资格老的周勇
四川油建的通用设备大多是租的,周勇觉得作为企业来说,租设备比买设备好。有的兄弟单位买了上亿元的设备上线,而他们只花了四千多万元购买设备。
周勇手下有三种人,一种是谋,一种是断,一种是行。所谓谋就是谋略、策划,出谋划策之人,像诸葛亮那样;所谓断就是决断拍板大刀阔斧之人,像邓小平那样;所谓行就是行动实施,是营造师,像周恩来那样。周勇的精英智囊团不仅要能够吃苦而且还要有科技含量。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与世界接轨,在这一行里你不能成为最优秀的,三五年之内就会被淘汰。
在四川油建项目部,邓晓强就是一个出色的谋士,眼睛一转一个主意;郭瑞泉就是一个杰出的断,关键时刻果断拍板;吴立斌和张必成就是一个优秀的行,工程交给他们特别放心。
勇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很喜欢手下的谋、断和行,如果谁出差了他会很想念他,他们经常开公司前景讨论会,依靠这三种人大刀阔斧地描绘了一幅有创新意义的宏伟蓝图。
十六标段以双锁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战场。东线约三十公里,主要由桑壁塬、太德塬和昕水河谷等地段组成。周勇安排了两个大流水机组,采用沟上作业施工。
西线约四十二公里,主要由芝河河谷川台地和黄河东岸黄土丘陵组成。周勇在这里布了三个机组沟下作业,其中两个是沟下小流水机组,一个是沟上二接一机组。
第四部分第101节:周勇手下有三种人(2)
西气东输全线最陡的山和最大的冲沟几乎都在十六标段,周勇觉得西气东输的施工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技术和经验上,还应有创新和突破。他有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有着创新大手笔,东部怎么打,西部怎么打,他胸有成竹。根据十六标段的特殊地貌,他们加大扫线力度,开发专用的坦克式山地运布管车,采用蛙跳式施工法来解决山区陡峭困难段的施工技术问题。在项目总体施工部署上,以组焊工序为中心,重点抓好各道工序的综合平衡和整体控制,采取了多项技术管理措施:首先是参照国外“地形服从于管道安全”的理念,加大扫线力度,经过反复测量,局部改线和细微调整,降坡取直。采用以冷弯代替热弯的施工方案,大幅度降低热煨弯头的用量,使热煨弯头由八百二十八个减少到三百二十二个。
在山区的峭壁段,测量工和管工紧密配合,采用逐点精确测量,精密下料,集中用坡口机下料并切割坡口。顺序施工,减少留头,在冷热弯头不到位的情况下,宁可让台班休息也尽量减少留头碰死口。回填后留两到三根管子不回填,作为碰死口的调节余量,可以有效地解决热胀冷缩问题。他们还将弹性力学和计算机编程相结合,建立了吊管机下沟的动态数学模式,为在平原段采用四台七十吨吊管机下沟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勇亲自主持了十多项技术创新课题,七十吨吊管机受地形限制,无法到达双锁山以西。没有吊管机西线小平原的焊接效率就大打折扣。山地王们对压力容器埋弧焊接有着成熟的经验,按照现场实际,他们研制了一套移动式埋弧焊二接一工艺,弥补了西线因七十吨吊管机不能到位、小平原不能搞沟上流水施工的缺陷。
由于十六标段山高路险,热煨弯头占全线的十分之一,很多地段根本无法修筑能够满足爬行设备行走的坡道,他们就开发出坦克式山地运布管车,用于双锁山运布管子。此外还研制了大口径管道组焊液压管墩、火焰坡口切割器、管口环形加热器等器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企业的兴衰关键取决于人才,只讲奉献不讲待遇肯定会流走人才。周勇觉得现在是市场经济,要体现人的价值,除了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还要注重待遇留人。项目经理要对工程了如指掌,有时说错一句话就会扔掉几十万元。西气东输的很多钱是浪费在施工方案中了,每走一步弯路都要交学费,而集思广益就可以少走弯路。如果在项目部署上不犯错误,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施工时大型设备是要喝油的,十六标段每个月仅汽油和柴油的钱就要花七八十万元,人均月薪三千元,三百八十个职工月薪就是一百一十四万元。再加上吃喝拉撒睡,一个月就要开销三百多万元。周勇率领队伍提前一个月完工,就节省了三百多万元。这是一种机会成本和显性成本,他用这笔钱来奖励职工,大大鼓舞了士气。
昕水河有三条河流的穿越,为了抢在七月洪水到来之前把河干完,尽快恢复地貌,项目部从各个作业队调集了吊管机、挖掘机、推土机和施工人员,一连三天三夜连轴转。QHSE部长郭瑞泉和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张必成俩人在昕水河谷蹲了三天三夜,协调地方关系,仅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三条河流的穿越。
二○○二年十月十六日,四川油建以焊口一次合格率98。7%的高水平,顺利完成了管道主体焊接。四川油建在周勇的带领下在陕晋段第一家通过焊圈物理性能检测,第一家百道焊口考核百分之百合格,第一家拿到业主机械化大流水沟上焊机组施工准入证,第一家实施清管试压,在世界级的管道施工角逐中,第一家实现完整标段全线贯通的目标,夺取了陕晋段综合进度第一的桂冠。在国家西气东输的宏伟蓝图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第四部分第102节:吴立斌觉得自己离不开焊枪(1)
周勇的智囊团中,有一个集谋和行于一身的人才,他就是分管生产的吴立斌。三十五岁的吴立斌是江苏常州人,父母和弟妹都在常州。一九八八年考大学时他本想报考西北工业大学导弹和飞机制造专业,可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老师说你还是报考另外一所学校吧。他鬼使神差地填写了西南交通大学焊接专业,并如愿以偿地考到了四川。
刚到四川时生活不习惯,气候太潮湿,菜太辣难以下咽,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看病。慢慢地他发现四川人很勤奋,很热情,他喜欢上了四川,也习惯了当地的气候。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学校要让他留校任教。可他偏偏喜欢实践性强的单位,就选择到了某机车车辆厂。他在厂里搞钢结构设计制造,造内燃机火车。当时,他准备出国留学,考托福都通过了。
他的妻子杨燕在四川油建焊接培训中心搞焊接,为了彼此有个照应,把他也调到了同一单位,这对昔日的大学同学又在四川油建焊接培训中心比翼齐飞。工厂是程序化工作,而油建单位经常野外施工,他在培训中心当教师,主要对焊工进行自动焊的培训,有时也搞半自动焊培训,忙得不亦乐乎。
在管道工程中,像西气东输工程这么长的管道,这么厚的管壁,这么大的管径实属罕见。在管线钢中,管径越大,管壁越厚,管子越容易破裂。如果管子焊得好,放在管沟里不做防腐处理放上三五年也不会出毛病;但是如果管子没有焊接好,即使做了防腐处理也会出毛病。所以,管道工程的眼是焊接,而焊接的优劣取决于焊工的素质。
国内的X70钢已经达到国外X80钢强度的极限。国内的钢管加合金元素增加了钢的强度,但是容易开裂。有利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