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殿内雅雀无声,只有桓公的声音洪亮而高亢:“任命上大夫隰朋为大行之官!”

  隰朋出班,跪拜:“谢主公圣恩。”

  桓公道:“平身。”然后继续宣布:“任命上大夫宁越为大司田!”

  宁越出班,跪谢道:“老臣谢主公圣恩。”

  桓公道:“平身。”宁越归班。

  竖貂越听越急,两眼直直地盯着桓公的嘴,不安地等待着。

  “任命上大夫王子成父为大司马!”

  王子成父出班跪谢,回班。

  桓公宣布:“寡人任命,大夫宾须无为大司理!”

  宾须无惊了一下,急忙出班,跪拜道:“谢主公圣恩!”

  桓公继续宣布:“寡人任命大夫东郭牙为大谏之官!”

  东郭牙愕住了,出班跪倒,激动得热泪顺脸颊滚滚而下:“微臣东郭牙曾对主公多有冒犯,主公却捐弃前嫌,委臣如此重任,主公知遇之恩,东郭牙三生难报!”

  桓公抬手笑道:“爱卿平身。”

  东郭牙再拜:“谢主公圣恩。”起身退下。

  桓公把目光转向鲍叔牙:“寡人任命太傅鲍叔牙为齐国亚相。国内一应事体,太傅有权处置,望众臣归顺,携力振兴大齐!”

  众臣跪倒在地,齐声道:“拜见亚相!”

  鲍叔牙拱手致谢:“齐国有一代贤君,开明相国,还有德才兼备的诸位大臣,定能振兴齐国,称霸中原。鲍叔牙在此恭贺主公,拜托诸位同心同德。”说着,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众大臣无不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这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亚相鲍叔牙。





管子传第一章 “相地衰征”与“官山海”



第一章 “相地衰征”与“官山海”

1.管仲的改革方略

  管仲拜相之后,与齐桓公谈了整整一夜,亮出了他的改革方案,桓公大喜,下决心要把管仲的改革方案推开。对管仲从仇恨到任而不用,从任而不用到金台拜相,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业绩。他对管仲言听计从,决心要称雄中原。管仲向桓公提出,为了保证推行改革,五年内不对外发动战争,他一口答应;荣辱柱学尧舜,改为诽谤之木,在上面发布政策命令,他也完全同意。有桓公的支持,有鲍叔牙和五杰的协助,管仲的改革得以全面而系统地迅速推开。

  首先,管仲推行内政改革,目标是富国强兵。对旧法,根据齐国的情况,将其合理部分“择其善者”行于今世,对那些不适合现实情况的,坚决废除。他借助先王成法的名义,减少旧贵族的反对而造成的阻力,在旧有的口号下,注入新的内容,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振兴实业,对贫困无财产的国人慈育救助,敬重百姓、贵族,很快实现了国内安定,秩序晏然。他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了取得人民的拥护,就必须使人民的正当要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得到保证。他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制度,高悬于荣辱柱上,依法行政,以法度作为衡量善恶是非标准,以赏罚作奖善惩恶的尺度。其次,在政治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重新划分建立了行政区划。“叁其国而五其鄙”,把国都分为六个乡,工、商各三乡,不服兵役;士乡分十五个,由桓公、高傒、国子各管五乡。国都内的行政区划是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分别由轨长、里司、连长、乡良人(或乡大夫)管理。全国的行政区划是,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朝廷立五大夫,各管一属。这样从上到下,建立起统一的官僚机构,以统治全国,各级官吏保治一方。官吏采用选举制度,凡是人才,由乡长和属大夫向上推荐,朝廷重臣进行考评,桓公亲自策问,称为“三选”。地方官吏如果埋没压制人才,治以“蔽贤”、“蔽明”罪。行政区划及官僚机构建成后,管仲又推出“四民分业定居”的政策:按照人口的地域和职业结构,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居其职所,让讲学道艺的士清净舒适,使工匠在官府做工,使商人在市场经销,使农民安心种地。”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农之子恒为农”,各安其业,世任其事,社会秩序自然就安定了。

  同时,管仲大胆把军政改革与行政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借内政而寄军令”,借建立行政机构之机,富兵于民,把全国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纳入军事编制,建立军政合一的体制。新设的轨、里、连、乡的行政编制,又是军事编制。一轨五家,出五名兵士;一里五十家,出五十名兵士;一连二百家,出二百名兵士;一乡二千户,出二千名兵士,分别由轨长、里司、连长、乡良人领导。五乡一万户,出一万名兵士,为一军。全国士乡共十五个,就是三万户,出三万名兵士,组成三个军,三军分别由桓公、国子、高傒统率。这样,一套完整的军事机构建立起来了。管仲认为,有这样一支三万人的常备军,可以横行各诸侯国,无敌于天下。为解决军备供应,管仲又把“宽刑赎罪”的政策布告在荣辱柱上,不但解决了军备来源,而且扩大了国家财政来源,也缓和了国内矛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政改革和军政改革基本完成后,管仲立即着手进行经济改革。他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整顿赋税,发展工商业,通过利民富民求得利国富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主要措施是以“相地衰征”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官山海”实行盐铁专卖,增加国家财源,以边关开放加强商业流通。

  管仲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其政策就是“相地衰征”。“相地”,是观测评估土地,以区分土地的肥瘠好坏;“衰征”是依土地等级征收赋税。

  管仲充分利用齐国负山带海的自然环境和重商传统,采取了维持工商传统与保证官营经济主导地位基础上的局部改革,着重加强对流通领域实行控制,首创盐铁专卖,提出“官山海”大计。“官山海”就是“民办官营”,即由民间生产,由官府统购统销。为了保证流通,他大胆制定边关开放政策,号召各国商人到临淄来作买卖。

  这些政策一项接一项地在荣辱柱上与齐国百姓见面了。管仲信心十足。这些改革措施如果得以实现,那齐国的强盛,桓公的霸主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了。他决心在五年内把这些改革一项项地基本落到实处。当然,改革之路不是一条平坦的路,而是一条充满风险的路。

2.一丘之貉

  竖貂这一年以来总感到不顺。不知为什么,似乎冥冥之中总有人给他下绊子。对齐桓公,他一下就看准了,从桓公即位他就是坚决支持的。乾时大战,他充当先锋,也是立下战功的,长勺之战虽说败了,可他竖貂也是尽了力的。可到升官的时候总没有他的份儿。特别是对桓公封的“五杰”不服。他分析来分析去,得出结论是:管仲是他的克星。这一切都是因为得罪了管仲所致。是他到鲁国去把管仲押解回来还在路上打了管仲;也是他坚决主张杀管仲,看来管仲对他是恨之入骨了。王子成父,和他年岁相仿,原先一直是平起平坐,可一下子成了大司马,为什么?还不就是因为在汶阳之田他接应救过管仲;宁越也是,一下子成了大司农。他总觉得大司农应该是他。他越想越想不通,越想越烦恼,更令他恼火的是朝廷中那班大夫,一见管仲成了相国,都象是黄米粘糕似地贴上了。他们都知道竖貂和管仲有过节,都对他远而敬之。他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了。幸亏还有个开方,他对开方虽说还不十分了解,但知道此人来头不善。要不,凭着堂堂卫国的公子不当,干嘛跑到齐国来伺候人?他在家里,不是摔盆子就是砸碗,搞得老婆孩子战战兢兢。他一天到晚,抱着个酒觥喝酒。

  这天傍晚,开方来了。拉着他到酒馆喝酒。

  竖貂抬头一看,只见门头上高挑的酒幌子上写着“易牙酒馆”字样。走进酒馆,感觉不错,尽管铺面不大,可到处整齐干净。

  店主易牙一见开方,忙笑道:“啊呀,开方大哥,多日不见了。”

  开方指着竖貂道:“这是大名鼎鼎的竖貂将军。”

  易牙忙点头作揖道:“久闻竖貂将军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开方指指易牙,向竖貂道:“他名叫易牙,是我的结义兄弟,做得一手好菜,今天请将军来品尝品尝。”转身对易牙道:“我与竖貂将军有话说,在前堂不便,在后面安排吧。”

  易牙忙道:“后边地方虽小,可清静雅致,竖貂将军,请吧。”

  开方与竖貂到后面坐定。易牙变戏法儿似的,眨眼功夫便摆上了六个菜。竖貂逐个品尝,连声道好:“果然不错,色香味俱佳,想不到这不起眼的小店里还有如此烹调高手。”

  开方与竖貂大觥喝酒,一连三觥,竖貂的话就多起来,心里的不平事也就往外淌开了。他把桌子一拍,喊道:“不公平,不公平!王子成父,凭什么当大司马?东郭牙,凭什么当大谏之官!我竖貂将军在哪里?”

  开方同情地说:“我也觉得不公平,论将军的功劳,应该弄个大司马。”

  竖貂又喝一大觥酒,站起来骂道:“该死的管仲,这箭下之鬼,都是他作祟,我与他不共戴天!”

  开方把竖貂按坐在席上:“竖貂将军,光发火有什么用?骂娘也无济于事,这事得从长计议,来日方长嘛!”

  竖貂看着开方:“从长计议,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开方冷笑道:“别看现在管仲大权在手,可太阳不能老在正午,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嘛!”

  竖貂忙道:“你别卖关子,快说!”

  开方道:“齐国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