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公役者,罪减平人三等。’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也。”可见作者写的是冥
府皂吏,鞭笞的则是人间恶吏。在这一类故事中,还不时出现主人公含冤入
狱、惨遭毒刑,甚至因而丧生的情节,并且作者还经常将这类情节放在官府
的贪赃枉法,社会上的攻讦诬告之风的背景中加以表现。如《邵士梅》写高
东海“私一媪,媪坐隐盗,官捕甚急,逃匿高家。官知之,收高,备极榜掠,
终不服,寻死狱中。”《陈锡九》写富室周某,为陷害女婿陈锡九,竟贿嘱
强盗,诬锡九为窝主,锡九因而入狱。《成仙》写周生与黄吏部打官司,“时
获海寇三名,宰与黄赂嘱之,使捏周同党。据词申黜顶衣,榜掠酷惨”。这
些都是坐盗案。再如《仇大娘》中的魏名,为陷害仇禄,“乃引旗下逃人;
诬禄寄资。国初立法最严,禄依令徙口外”。这是违犯了“逃人令”。又如
《小谢》写陶旺三“好以诗词讥切时事,获罪于邑贵介,日思中伤之。阴赂
学使,诬以行简,淹禁狱中”。这是以文字贾祸而入牢狱。其他如《真生》
写长山某“以株连被逮”,《封三娘》写“某绅以关节发觉,父子充辽阳军”,
《娇娜》写“先生故公子,以大讼萧条”而迁居乡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都是冤狱的例证。当然,由于那时文网严密,要暴露这些时事,作者不得不
借助于“。。诡荒忽不经之事”,“涉想于杳冥荒怪之域”(余集《聊斋志异
序》),但他巧妙地使用“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的手法,而非常真切地再现了那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情景。

如前所述,清入关后,为镇压抗清力量和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实行了
残酷的血腥统治,官兵对人民任意屠杀和掠夺;官府黑暗,贿赂公行;地痞
流氓则依仗官府,乘机诈骗,挟私诬陷,社会上政治气氛恐怖。如康熙六年
御史田六善在他的奏疏中说,“近见奸民捏词诈害,在南方者不曰‘通海’,
则曰‘逆书’;在北方不曰‘于七贼党’,则曰‘逃人’,谓非此不足以上
耸天听,下怖小民。”(蒋良骐《东华录》卷九)。以致“睚眦小怨,辄兴
风波,萑符窃发,即诬为间谍之人;东人禁严(指逃人法),强名以捕逃之
主。”“蚩蚩之民。。多若屠羊在肆,噤不能发一声”(张贞《上高念东先
生论地方利弊书》)。由于当时“政令严,上下讳盗”,甚至“即被盗贼劫
杀,亦隐忍而不敢言。”(《于中丞》)蒲松龄感叹说:“一言之微,几至
杀身,。。可惧哉!”(《辛十四娘》)在这种恐怖统治下,不但平民百姓
无以宁生,即连中小地主也感到惶惶不可终日。这就不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
长治之安,所以也屡下禁令,企图有所纠正。如顺治十三年有“严衙门蠹役
之禁”,十六年有“申定诬告之罪”,十八年有“定光棍招摇吓骗挟诈官民
以强盗拟罪”,到了康熙朝,也一再重申上述禁令。但这种风气的形成,根
本原因仍在于最高封建统治阶层,因而这种措施,对于病入膏盲的封建躯体
来说,是不会有什么效用的。我们从蒲氏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一情况的形象反
映。

(三)


明代中叶以来的小说、戏曲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以批判险恶风气,揭
露统治阶级及其爪牙尔虞我诈、局骗群众丑恶的本质为主要内容。如明代的
拟话本中有《张溜儿熟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六)、《赵县君乔送黄柑,吴宣教乾偿白镪》(《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四)。但其情节大多为设美人计,以骗取钱财,尚没有与政治联系起来加以
揭露。蒲松龄继承了这一传统,再进一步加以发展,把诈骗事件放在一定的
政治环境中加以揭露,其意义大大超过了拟话本相似题材的作品。例如《局
诈》一篇,讲了三个设局骗取财物的故事。第二个故事写一个副将军“将图
握篆”,以重金行贿,于是得以朝见“天子”,并被委重任。后来晓得上了
当,“又耗万金,始得革职而去”。作者并且在文中特别交代说:“仕途险
恶,显者皆附贵戚之门”,而具体描写中还涉及封建最高统治者——天子,
揭露价值更不同一般。这类作品,在聊斋故事中还有不少,如《小翠》、《黄
九郎》等。

《小翠》描写王太常和王给谏两个大官僚的矛盾。王给谏非常嫉妒王太
常的得宠,千方百计要排陷他,王太常无以为计。幸亏他的儿媳小翠是个狐
仙,暗中护卫门庭,屡助其公爹摆脱困境。而小翠正是利用官场趋炎附势的
恶习作为制服敌人的手段。她给对方造成错觉,以为王太常与权势煊赫的冢
宰相厚,因而王给谏不但不敢伤害他,反而要假意趋奉。后来首相失势罢官,
处境再度困难。一天小翠便把憨痴的丈夫扮作皇帝,故意在王给谏面前经过,
让他去告王太常“谋反”,结果查无实据,王给谏坐诬陷罪,充军云南。这
一事实反映了清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激烈斗争以及诬陷密
告的险恶风气。这种争斗的残酷性,在《黄九郎》中有更充分的描写:

邑有某太史,。。十七岁擢翰林。时秦藩贪暴,而赂通朝士,无有言者。公抗疏劾

其恶,以越俎免。藩升是省中丞,日伺公隙。公少有英称,曾邀叛王青盼,因购得旧所往

来札,胁公。公惧,自经。夫人亦投环死。
“贪暴”的秦藩迫某太史,只是因为某太史“曾邀叛王青盼”,而又有来往
信札为其所得,遂使夫妇受害致死。这正是对当时气焰薰天的势要,为了陷
害正直官吏而罗织罪名、打入反叛大案的毒辣手段的有力揭露。

明中叶以来,由于阶级斗争的日趋尖锐,特别是在人民武装斗争的巨大
冲击下,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也愈演愈烈。比如,统治仅有十七年的崇祯朝,
单宰相就更替了十多人,到了清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更为激烈,也必然趋
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趋尖锐。满洲贵族各集团之间,满汉大地主大官僚之
间,都各有种种复杂的矛盾冲突。当时朝廷屡兴大狱,诛杀不已,一些官僚
自然也就产生旦夕祸福的恐惧心理。例如《贾奉雉》里,官至两浙巡抚的贾
奉雉,原也“声名赫奕”,但因“为人鲠峭,不避权贵,朝中大僚,思中伤
之。贾屡疏恬退,未蒙俞旨,未几而祸作矣”,“奉旨充辽阳军”。贾奉雉
无端获罪不禁感叹说:“今始知荣华之场,皆地狱境界。”蒲氏就是通过这
些故事,形象地再现了清代初年尔虞我诈、排陷密告、世情险恶、旦夕祸福
的政治风气。

(四)

蒲松龄的时代,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晚期。从明代中叶以来孕育于封建经
济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受到战乱的冲击而有所削弱,但很快又得到长


足发展,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更趋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在某种程度上
反映市民利益的思想意识也更加活跃,以致在明代后期,产生了以李贽为代
表的王学左派,在明清之际,产生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及颜元、李
塨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中也都具有一定的民主因素。这种
进步的时代思潮,不能不对进步的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汤显祖对李贽的
著作极为倾倒。蒲松龄当然也不例外,他的一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也是
和时代的进步思潮息息相通的。

明清以来的进步思想家,大都对封建礼教展开了程度不等的批判,聊斋
故事中也有不少反对封建礼教的作品,而这种批判则是以肯定与颂扬“情”
来表达的。我们知道,宋元理学提倡禁欲主义,他们把“饥寒愁怨、饮食男
女、常情隐曲”等人类正常要求当作罪过,加以压抑,而把三纲五常等封建
礼教视为至高无上的“天理”,要人服从。这种“去欲存理”的反动理论,
受到明中叶以来许多进步思想家的批判,李贽就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
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邓石阳》)颜元更直接说:“故男
女者,人之大欲也,亦人之真情至性也。”(《存人编》卷一)深受王学左
派和李贽影响的伟大作家汤显祖,更以杜丽娘的动人形象来歌颂这种“真情
至性”,批判腐朽理学。这些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的著作,对蒲松龄是产
生很大影响的,例如汤显祖说: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之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

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之所

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隔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

词》)
蒲松龄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见解,他说: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守,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
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焉。。。(《聊斋志异·香玉》)

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

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聊

斋志异·叶生》)
这种议论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这里两位作家所说的“情”,并不是抽象的
概念,它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无论是两性之爱,还是知己之谊,都
是性命交关的问题。他们都以“情”和“理”对立,也就是以“人欲”和“天
理”对立,为摆脱封建礼教束缚争取个性解放而斗争。汤显祖从这里出发创
作了《牡丹亭》,蒲松龄更从“情欲”上开掘主题,塑造了许多可以杜丽娘
媲美的人物形象。在蒲松龄笔下,人们只要有了“至情”、“真心”,便可
以生生死死,无往而不胜利,人世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