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起码在今天,这份小心实在多余,因为这小道上几乎就没看见别的车,只迎面遇上过一台慢吞吞的农用拖拉机。整条路都供这一辆深灰色的越野吉普悠然畅行,游目窗外,总算不再像在城里驾驶时那样无论近处远处所见的除了车还是车。
小道蜿蜒盘转,望不见尽头在何处,却有夹道的野生槐树、杨树、桃树、梨树映入眼帘,有的高大挺拔,有的低矮妖娆,参差起伏,连绵向前。枝条上的叶子经过秋凉夜寒,纷纷染成了霜红色,枝与枝、树与树相联,乍一看就是红扑扑的一大片,一阵轻风拂过,无数的叶子一齐“沙沙”微颤,更有几枚羞答答地飘落下来。
有时车窗外面一排树掠过后,接着出现的却是几间村房。那是散布在此地的小山村,那些房子陈旧、简陋,但又朴素而结实,总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坐在房子外,守着小道边一面谈天说地一面笑看着车辆经过。
摇下车玻璃,偶尔能听见鸟鸣,平坦无人的地方放慢车速向上瞄两眼,便会看到成群的候鸟排着整齐的队形,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缓缓向南。
曲径通幽,一路赏心悦目,往深处开了七八公里,柏油路变成了土石路,人烟也渐渐稀少,杂草和灌木爬到了道上,峭立的岩壁也从侧面逼得越来越近,甚至斜射的阳光也时不时被遮挡一会儿。有“进入林区注意防火”、“封山育林保护环境”字样的锈迹斑斑的大铁牌接连在醒目位置作出提示。颠簸一段儿之后,那座高峰终于清晰地横亘在眼前,羊肠小道就终止于它的山脚下。
北京三面环山,郊县的山区有一部分未经开发的天然景致。而今国人的旅游热度水涨船高,市里乃至郊县有点儿名气的景点游客量饱和已成常态,那些偏僻、清静而又充满闲情野趣的地方随即成为越来越多的熟悉北京地理的人消遣的目的地。他们自行驾车或乘坐大巴前往,在自行规划的时间内尽兴徜徉于山间溪头。在这种地方能够真正地贴近大自然,享受纯净的空气和被绿色植被覆盖的大地,甚至可以闻到泥土中散发出的清新气息,而且这里没有那么多的人挤来挤去吵吵闹闹,很多地方均是无需门票随意进出。不过到此类荒山野岭搞自发的郊游,出危险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缺乏相关经验的人要格外慎重,一旦在险峻或荒凉之地遭遇意外事故,极有可能面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呼哧呼哧亲爱的,咱们连着爬了快一个小时了,要不先先停下看看这四周的风景?”
“好啊。我说,我的汤姆,这山爬着真带劲儿!
“呼最带劲儿的是,山上只有你和我。今天这么大一座山,都是属于咱们的空间。”
“你怎么知道找个地方的?”
“我来过。”
“哦嘿嘿,带谁来过啊?”
“你不如问是谁带我来过。你猜,还能是谁啊?”
“亲爱的,对不起,真对不起,我只是我是逗着你玩儿呢!你别”
“不,我的汤姆,是我该说对不起,我不该问你那句话的。我要是早知道”
“怎么能怪你呢?亲爱的,我又没跟你说过。”
“我不安分的汤姆,你要是愿意的话,以后像这样的事你多和我说一说,别老憋在心里。这事你要早告诉我的话,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你来这儿的。”
“不要紧,山是好山,看和谁一块儿来了。今天我就特高兴,是来这儿最高兴的一回,瞧着这山也漂亮,人也漂亮。”
“喂,别这么油嘴滑舌。”
“我说的是心里话过来吧,亲爱的。”
“哎哎,别搂那么紧,我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好,行了,别做鬼脸。一、二、三,好嘞!嗯,这儿什么信号也没有,暂时上传不了。我的汤姆,咱们歇了有一会儿了吧?继续前进吧!这才刚过半山腰。”
“唔好,出发。不过别爬太快,又没人跟咱们比赛,走慢点儿一来能欣赏一下景色,二来能保持脉搏稳定。香山上那牌子不是写的登山时的最佳脉搏是一分钟多少下吗?”
“嘿,这满山的红叶!跟来的路上见过的一个颜色,不过比那些茂密多了。嚯,地上也落了不少,都铺满了,快把路遮了。”
“小心脚底下,别被草绊了,有的石头让叶子盖住了,别磕着。”
“我不安分的汤姆,你说山上真的就咱俩吗?”
“呼当然了,山底下又没看见别的车。”
“想不到这么棒的一个赏红叶的景点居然没多少人发现,这可比花钱去香山台阶上扎堆强多了。”
“呼呼”
“加油,我的汤姆!哈哈,加把劲儿!”
“呼哧呼哧,可算可算上来了。我都没想到我真能爬到山顶,以前来都没爬到过。”
“嘿嘿,从顶上往下看,景色跟你在山里头转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我就是喜欢站在山顶这感觉,比缩在山下、憋在半山腰畅快得多!那首诗怎么说的来着?什么什么决定,‘一览众山小’。我爬山就决定一览众山小,所以每次爬都要到顶。”
“呼你要想一览众山小的话,这个角度更合适。”
“哪儿?啊哟,这大石头跟郭晶晶跳那跳板似的,伸出去那么多”
“不,别!住手!”
“怎么啦?我什么也没”
“别杀我!”
“你说什么呢,亲爱的!”
“你在我后面想干嘛?怪不得要把我骗到山崖边的这块石头上”
“你别这样!”
“不许过来,别想推我!救命!”
第168章 平静的星期一()
星期一可能是人们一周中最紧张的一天,然而在诚?爱志愿救助服务中心,这一天常常是最冷清的,中心的志愿者以及服务对象都是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不上班不上学的老年对象也早就涌向了菜市场、超市、医院或银行,这么一来,宏业大厦702、703室内的人就更少了。
前一日天空中积了一整天的阴云,至今晨三点多钟,淅淅沥沥的秋雨绵绵而降,预报说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会停,准不准不清楚,不幸的是被堵塞的交通耽搁在半路上的人注定更焦急而狼狈。在这新一周的第一个上午,三四名常驻的办公人员之外,中心各小组仅有急救小组留了足够的人手随时待命,其余的大都只留了一个人当班。
心理辅导小组的宋大夫却是八点就来了,因为他上午没有诊疗安排。不过在中心的四个小时,他一点儿也不清闲,先是按照预约和一个服务对象在网上彼此匿名聊了很长时间,为其分析了内心困惑的源头,结束后又赶忙归置起上一周与所有服务对象的谈话记录,同时开始浏览本周的约谈时间表。心理辅导小组的情况与其他小组略有不同,服务对象通常不喜欢和陌生人分享涉及自己**的心病,有的甚至不想把真实姓名透露给志愿者,因此宋大夫和两名大学生是以接待不愿“合群”的单个对象为主,而本小组所建的“群落”仅有两个,一个有十余人,一个只有四五人,平时的讨论也不如别的“群落”热烈。这就导致宋大夫三人面对的事务和资料总体是零散而琐碎的。“幸亏你在!”宋大夫一边对一摞文字材料进行分类,一边对帮他打下手的但丁说。
但丁不参与小组与服务对象的交流对话,也无需去分析他们的病情病因,只要宋大夫或两名女大学生吩咐什么他便去做什么就行了。今天也是这样,宋大夫把整理出来的东西一样一样交给他,不告诉他那些是什么,只教他怎样处理他们。上午十一点多,心理学专业的女生上完了上午的课前来报到,办完了要紧事的宋大夫叮嘱了她一些事情,列给她几个对象的网名,然后再一看表,已经过了12点。
“翠妮,这是昨天你说的那份儿申请的草稿,你拷过去吧。”高翠妮就是但丁来应聘时引他去会客室的姑娘。她明显比但丁小几岁,管她叫姐不太合适,但丁于是每次都怯怯地呼她的名字。他第一次帮心理辅导小组以外的人的忙,就是主动替她写了主页上的两则简单的通知。依自身的秉性,但丁首先会到别的小组寻摸个手忙脚乱的男的问声“哥们儿,要帮忙儿么”,可他早已观察出,这个高翠妮和李芸清的关系密切,而且她是唯一被允许当“芸姐”不在时可以使用玻璃隔出的办公室的电脑的人,那间办公室仅有的一把备用钥匙就在她手中,这些发现使但丁鼓足了与一位陌生女子搭话的勇气。
通过悄悄收听中心其他人之间的闲谈,但丁又得知,高翠妮不但经常如秘书一般办理芸姐直接托付的要务,更负责着诚?爱志愿救助服务中心所有与法律有关的事宜。她不是律师,但通晓法律法规,也正在抓紧私人时间努力准备法律从业者职业资格考试。表面上看,这小姑娘平易近人,闷头不响,不显峥嵘,竟有这样的志气,以至于但丁再打量她时心中不免有一种包含着敬意的感慨。
“好的,谢谢。”翠妮接过他递的u盘,就见李芸清嗒嗒嗒走到了门口。今天芸姐的穿戴不过是便装雨靴,一路上又受了些雨淋,不再那么鲜明,可她脸上的光彩却丝毫没有褪去。她把伞支在门外,拂了拂秀发上的雨滴,但丁看见她的左手提着一个装有圆筒形纸餐盒的塑料袋。她正要进来,刚好迎上了准备离开的宋大夫。“哎哟,宋大夫,您好。”“芸清,你好啊。我我下午要出诊,小组里剩下的事都没什么复杂的,已经布置给小安了。”“啊,我知道,辛苦您了,又忙活了一上午。”“嗐,都是我应该的嘛。先走了,不然要迟到了。”“您吃饭了吗?”“到我们医院门口吃一点儿就行了。”“那您慢走。”
芸姐微笑着同宋大夫道别,径直走到翠妮办公桌前,见但丁也在,便用眼神同他们俩打了个招呼,然后问翠妮:“有什么事么?”“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