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便有了之前郑四夫人散播杨万硕克妻的事。
其实这个谣言就是把双刃刀,如果杨万硕不上道的话,那就一刀砍下来,坐实杨万硕克妻就是了。
到时候想娶到好人家的女儿,做梦了。
然后,李建成让隐正去接触杨万硕,时间正好掐在杨玄感已经把私藏都拉走之后,而又没找到何时的人选时。
而其中的操作,都是郑南莲和李秀宁两人深相量之后定下来的,然后找的援军就是郑四夫人。
虽说找窦惠也成,不过窦氏的待嫁女中没有适龄的,而且把窦惠拉出来的话,就把唐国公府扯进来了。
那就是双添加了李氏的事,更麻烦。
原本杨府就与郑氏结了亲,现在再娶个郑氏所出的女人,也不引人注意。
加上,郑继伯因为李建成这个红人女婿,他在选族长的时候,狠狠地压过洞林房一头,当上了郑氏的族长,郑四夫人行事就更加方便了。(未完待续)
第604章重视、对手(二合一)()
第604章重视、对手
但这些都在暗中进行。
只有隐正出面联系,杨万硕要全信了才有鬼。
但杨万硕留了个心眼,没有把话说死;隐正也明白,自己不拿出点“诚意”来,对方怎么会相信。
那时,隐正含笑看着杨万硕,透漏了一点消息:
“不出三日,你大哥便会来告诉你,打算给你相看郑氏七房的嫡次女,只不过,这门亲事还要看你的表现……”
到于表现什么嘛,那自然是刚才就说好了的,让他就近监视杨玄感,看他有没有行差踏错。
隐正一见面就说有事相求,但不会让杨万硕白出力。人求的不过是名于利,如果你能把握错机会的话,将来可期。
杨万硕现在对他那几个嫡出的兄长,心里意见老大了,当然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杨母身上。
不过,此时律法还亲亲相隐不算包庇罪,杨万硕心里挣扎可见一般。
他便追问隐正:
“我大兄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有误会,可否开解一、二。”
隐正别有深意地笑了笑,他从李建成和袁天罡那里得到的消息是,杨玄感这人脑后有反骨,恐欲做乱。
隐正自己信自家道长和郎君的话,可是这话怎么对外人说,说是我掐指一算,算出你大兄要造反?!
这是老寿星喝砒霜——找死啊!!!
隐正瞬间突然想起袁天罡经常说的话,遂半仙上身:
“机缘未到,到时候你自然知晓并非误会,更没有结仇。”
杨万硕觉得牙酸,心里暗暗腹诽,也不知道这位是谁家府上的,不过看样子是个信仙信教的,可到底是谁,杨万硕一时不能对上号。
谁让杨广陛下现在求仙问道之心盛起,杨广身边的近臣红人不说对此趋之若鹜,但也大多笃信。
但这些人私底下有几分真心,还真不好说,反正面上对外是持淡定态度的……
以杨万硕现在的条件,他上哪去知道这些内情。
隐正见把要说的话都说完了,他就不再多留。
而杨万硕后来的日子,真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别的不说,这人得多大的能量,能指使得动郑氏的人,这样的人针对杨玄感,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现在都不用隐正督促,杨万硕自己就起了好奇心,别他大哥动了别人的利益,所以引起了什么事吧?
也不知道这事是大是小,虽说现在尿不到一个壶里,可是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儿,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杨万硕对杨玄感这些日子作的事情,就上了心。可是他发现他大哥没做什么出格的事。
于是,杨万硕便找杨玄感吃饭拉感情的机会主变多了,言语间扯东扯西的,暗中排查一切可能。
杨玄感对杨万硕这个弟弟没什么戒心,尤其看杨万硕对自己母亲那么孝顺,他这个做大哥的应该多拉拔这个弟弟。
再加上,想起杨素死前做出的安排,说杨万硕将来你可以指得上,早起码可以与你互相扶持。
当时杨素言语犀利地分析了老二,老三,老四:
“别看他们与你一母同胞,但是老二性子实,心肠软,哪怕脑子够用,但往往会一时糊涂地感情用事。
老三心思不正,好走捷径;将来你得多看着些,省得惹下大祸,株连族人。
老四沉声少语,但却是你们这些人里心眼最多的,谁给他好处,他就围望着谁。
就这没有骨气的藤蔓性子……,将来他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还得看你这个大哥要如何做,他自己根本立不起来。
而老五,少年吃了些苦,别其他人明白事更早,自己又努力,小的时候脸马上不下的功夫,腿根子都磨烂了,都不叫声苦,他为的是什么?不用为父说的了吧。
能对自己狠的,将来成就差不了。而且,他母亲去的早,先天就缺了亲情,没看为父对他好二分,他就能感动二百分。
将来,为父的走了后,你好好等他。”
余下的老六,老七,杨素连说的心思都没有,这两个孩子就是在妾室身边长大的,加上杨母看到出了杨万硕这样的庶子,对后两个就采取了捧杀计划。
这两个儿子那真是文不成、武不就地烂泥扶不上墙。
除此,杨玄感的好友李密对杨万硕的观感也很微妙。
李密原本就处负为踏实、努力、有劲取心胜。
开皇中年,李密他爹李宽。
这名字恰好和唐太宗李世民某个儿子重名。那就是李二的二子,唐高宗李治的庶出二哥。后来武德三年(620年)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早薨,贞观初年追封为楚王。
也不知道李世民是怎么想的,反正李建成不相信他们老家的人,不知道李密他爹叫李宽。
好巧不巧的,原历史中李宽在619年出生,李密在619年反了李渊后被诛。
要说这名字起得清清白白,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李建成表示,他一万个不相信。
再说李密继承了蒲山公后便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
后又倾情于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常背诵,不说倒背如流,但也张口就来。
更是师从国子助教包恺,听他讲授《史记》、《汉书》,包恺的其他弟子,都不如他。
大业初,李密凭借荫庇任东宫千牛备身。
在一众武将中,李密气质非常的惹眼。
气质这个东西,看不到摸不着的,可就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质华。
有一次隋杨广陛下在仪卫中看见他瞳子黑白明澈,脸也黑得发亮,回宫后问宇文述:
“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
宇文述对于当朝的公爵如数家珍,当下就回了出来:
“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
李广陛下点了点头:
“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了。”
后来,宇文述“老不要脸”地管李密叫贤弟,明明宇文述比李密大了近四十岁,这年纪都能当李密的爷爷了。
李密心下明白,还不是看在李密现在已经继承爵位,以同僚论,恭敬地等着宇文述的示下。
宇文述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李密道:
“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兴,于是借病辞职,打算专心致志读书。
其实叫李建成说,杨广这是把李氏的人,从沾染兵权的位职位上,一下下地拉下来。
李密一个就是心性不小的主儿,杨广陛下留他在身边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李建成当初转移道路,由武改文的,也是考虑到了原历史上李密遇到的事情。
只不过,李建成来的古代的时候,杨广陛下还没上位,这件事还没发生。
等到李密如原历史中那样,被杨广从千牛备中清理出来之后,李渊知道这事的时候,心里说不上是难受,还是庆幸,李建成受了伤,然后打算以文入仕。
李密回家读书的时候,李建成还没有混出名气来。
更因为李渊的所在的职位尴尬,李密与李渊更差着十好几岁的年纪,聊不到一起去。
关系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不好,不咸不淡的见面点头之交。
有的人可能天生气场就不对付,李渊看李密就不太顺眼,觉得对方眼睛里的锐气太重,企图心太强。
时人推崇中庸之道,李密这种性子,在李渊看来过刚易折。
别看李渊不喜欢李密的性子,但就好比各花入各眼,杨素却非常欣赏李密。
看看杨素做的事情,出身微寒然后非得削尖脑袋当丞相,以来自己位极人臣可以怼杨广了。
最终被杨广挤兑回家不说,杨广陛下哪天心气不顺了,还让人去杨素他们家继续挤兑,你病了这么久,莫不是病死了?!
要死就死得痛快点儿,别要死要活的。
从杨广向来脑回路清奇,按理说,李渊受到的委屈可比杨素大多了,可是看看李渊?再看看杨素。
反正杨素最终把自己做死了,他就认为杨广是看不得他再活下去了,如果他不死的话,这一家子都得遭殃。
可是也不想一想,脚上的泡是怎么来的?冰冻三尺难到是一天的事?!
不说李密与杨素的性子很相似,但骨子里的执拗劲儿,因对权势的渴望,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想法却是如此雷同。
且说有一日,李密骑着一头黄牛,牛背上盖着一块蒲草坐垫,还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捏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
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正好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他拉紧马缰轻声慢步紧紧跟在后头,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