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列宁格勒或者莫斯科以外,德军已经可以轻易的拿下任何想拿下的目标。
(本章完)
第494章 思路()
莫洛托夫送来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三国的宣战通报的时候,斯大林多少还是有些震惊。因为之前的斯大林还在有一种幻想:那头脑中时刻能控制自己的神念很可能是自己患有某种精神疾病也说不定,但是在醒来独处的时候张伟亲自化形现身之后,斯大林才最终明白,这一切都并非自己的幻觉。
斯大林并不打算去见莫洛托夫,更别提德国人,但还是迅速召见了还没有被冷遇的总参谋长朱可夫等人。朱可夫虽然在二战中提出了很多正确的预见并对苏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即便是此时的他,仍然没有对德军的真实实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依然主张边防部队应该投入反攻。就算遭受严重损失,也会给德军很大消耗。只要战争陷入僵局,那么一切就都有机会。
斯大林沉思了许久才开口道:“认为我军在装备上虽然相比得到的情报有很大优势,并且也认为红军的基层士兵值得信任的。但这完全不足以抵消双方在后勤车辆与骡马规模、燃料品质和弹药准备、新任命的军官素质、还有以往的军事战备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主张军队积极的作战,固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短期好处,可是在军事上的危害更大,最终也会影响到政治。应该用飞机送去的通信员和无线电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向前方下令:原定作战计划和反击计划撤销,西部战区部队和后备动员部队以保卫明斯克、基辅、列宁格勒三大城市的市区为核心目标。在对手的空对地攻击装备性能远远超越我军的应该下,放弃在野战中积极的消灭对手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要用坚决的巷战拖延住敌人。城在人在!”
斯大林的这种表现完全出乎总参谋长朱可夫的预料,难道这位最高统帅是被什么魔鬼附体了么?他不是一直赞同自己对双方实力的判断吗?我军在军事建设上是有一些问题,可这就更应该用积极的进攻打乱对手的节奏。。。”
当然,了解斯大林性格的朱可夫等人也仅仅是腹诽而已。正当朱可夫等人琢磨如何委婉的提出的自己的意见的时候。
斯大林迅速的相比历史提前一天做出了第二个决定:“准备成立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为主席,朱可夫、斯大林、莫洛托夫、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库兹涅佐夫为成员的苏联武装力量统帅部,对苏联武装力量实行战略领导。”
这个决定是预料之中的事,当然也并没有什么意外。但斯大林在当日的第三个和第四个乃至第五个接连不断做出的决定就让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有些吃惊了。
“敌人全然不顾损失,向前线增派越来越多的兵力,已经深入到了苏联境内,占领了新的地区,摧毁、掠夺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他们强奸、谋杀、劫掠苏联人民。。。1.前线军事委员会、前线指挥官应该:第一果断地根除部队中的撤退情绪,严禁诸如我们还能继续东撤和撤退无害等言论。这些措施的实施要使用铁腕。第二:凡是那些在没有得到方面军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允许部队擅自撤离阵地的指挥官,要坚决革职并送上级军法处置。第三:在每个方面军组织1至3个(视具体情况而定)惩戒营,将那些因表现怯懦而触犯纪律的指挥官、高级指挥官和各级政治委员派驻这些惩戒营,并把他们投入到前线的较危险地段以给他们机会用血来洗刷对祖国犯下的罪行。。。。。。”
张伟当然提前把227号命令抬了出来,当然,如今它不叫第227号命令了,而叫第X号命令,当队伍完成撤军到明斯克、列宁格勒、基辅市区及其外围构筑完整防线的时候。
这种制度优势下只有自己能用而德国人不能用的大法从历史实践效果来看还是能够立竿见影的。
身为红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此时就更为惊讶了:统帅什么时候对军队这么缺乏信心了?要知道,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代以来,一方面统帅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一直是十分保守的,可是在军队建设上却一直是十分重视的。苏联军队的总投资额甚至不比几个五年计划的总投资逊色多少,即便他不是一个极端自大的人,可也不可能突然间变得这么没有信心啊?苏联红军怎么可能翻版法国或波兰那些临时抱佛脚的对手?当然,更让朱可夫有些疑问的是统帅并不擅长文件的起草,那么就是说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很早以前就已经有所准备了?
不仅仅如此,此时的斯大林紧接着通过不打草稿的奋笔疾书:迅速下达了又一个作战方案:莫斯科的全面战备和动员方案。
此时的张伟很清楚:在德军的力量很可能得到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实际上完全有可能在某一个方向上集中达成战略突破,直扑莫斯科。
如果是历史上的德军,张伟并不担心什么莫斯科能不能保住的问题。一个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都打个鸡毛鸭血,还想拿下地铁网络四通八达规模庞大、随时可以动员大量武装的莫斯科?至于什么成建制军队的问题。对军事稍微有点儿更本质了解的张伟当然明白:高级指挥员的培训或许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然而巷战中承担主力的中下层指挥员和士兵却根本不需要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培训才能形成战斗力。野战中的很多问题,在巷战中和防守战中根本就不是问题。当年一江山岛的守备力量不也是武装民团?虽然也失败了,相比其他国珉当正规军的表现难道不是楷模?人本身才是战斗力的核心。不过当得知对手是提前了数个月领导德国的穿越者之后,张伟的这种信心就不那么大了。他知道必须做好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
面对前所未有的强敌,以基辅、明斯克、列宁格勒、莫斯科四大明显比斯大林格勒还要大上一个层次的城市做为核心依托最大限度的牵制德国的力量争取时间。时间对于如今的苏联和苏军才是最为宝贵的事情。
(本章完)
第495章 明斯克陷落()
边境线上的苏军稍作抵抗就大踏步的后退的时候,德军将领们并没有什么奇怪。在波兰或者法国的很多对手面临强大压力的时候都是这种反应。只有此时已是穿越者的希特勒开始有些疑惑了:这好像同历史不太一样?苏军,不是应该先把大量部队投入反攻乃至同德军的野战吗?怎么一副没有遭受严峻教训就畏敌如虎的样子?
即便是此时西部军区的很多苏军也都是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要撤离原有的作战地域,向远方撤退?
当然,在主要突击方向明斯克方向上,还是有大量苏军因为来不及及时撤退而被歼灭在边境线附近。仅仅只有西方面军的二十个师左右的野战力量连同守备部队一共三十万人左右在德军趁机歼灭断后装甲集群的时候人心惶惶的撤退到了明斯克及其外围准备组织防御。
就在这个时候,从莫斯科派遣而来的通信人员直接用波2飞机亲自将一份经过适当改造后的仿227号命令下达到从明斯克到基辅的各方面军司令部,一下就更让很多前线苏军乃至基层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命令上说的很清楚:如果从乌克兰或白俄罗斯撤退至俄国境内甚至被俘投降,不仅仅是前线指挥官要承担责任,任何一名武装起来的人员而被查证失踪的,都会被做为消极怠战者甚至叛国者严惩。必须与德军至最后一兵一卒。每一支师以上部队都应该建立起针对消极怠战者的惩戒机构。。。
从莫斯科送来的训令乃至文件当然也不仅仅只有这些,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巷战纲要、简单反坦克作战纲要、夜间通信作战组织等等。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压力还不足以让人绝望。德军展现出来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那些没有全面投入战争的多数苏军基层官兵还是对战争还没有更为真切的体验。。
当然,在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集群在西方面军主力撤入明斯克市区随后的第三十个小时就攻入市区的,激烈的战斗还是迅速爆发了。
明斯克之战的第一轮交战并没有给防御城市的几十万明斯克守军太大的压力,进攻的德军试探部队在遭受了强烈的抵抗损失了数十辆坦克还有做为试探性进攻力量的几千人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现在城外云集兵力,等待那些野战行军似乎有一些问题的重型坦克乃至重突击炮还有炮兵的到来。
配属中央集团军群的数百架攻击机和轰炸机也对整个市区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空袭,仓促的防御之下还没有完善防御阵地的苏军仅仅在这种空袭和轰炸中就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之前在交战中损失并不算太大的防空火力也在这样的交战中损失了。当德军数量远超过历史、不仅可以用于布列斯特要塞攻坚,也有很多富余的卡尔和突击虎重型自行火炮不断将改进后的五百四十毫米炮弹乃至三百八十毫米炮弹从城角打入市区的时候,不少城内的油料甚至弹药设施都在这猛烈的打击下发生了爆炸。几十个师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完成了对明斯克的合围之后的总攻击也迅速开始了。
历史上的巴巴罗萨计划作战时,除了列宁格勒附近以外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城市包围战,稍微堪战些的苏军主力往往在外围机动作战中被分割合围或是在野战中被击溃。然而在战争爆发后还不到十天的时候,战争爆发以来的德军就第一次真正面对针对重兵集团远远比斯大林格勒早期作战更为残酷的城市攻防战了。
斯大林格勒防御阶段的时候很多作战,城内苏军的兵力明显不足,虽然累计投入数量不少,但大多是添油作战,最终只能维持城内很小区域的控制。此时的明斯克虽然没有源源不断的增援,可是几十万“猬集一团”并在作战训令下死守的苏军也让进攻的德军第一次陷入到了大规模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