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说不是呢,咱这就叫痛并快乐着啊,不过话说回来啊,你有没有发现,从月亮上休息一晚,体力会充沛好多?”聂鹏忽然想起自己早上推铁门时,那股使不完的力气。
“被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我们不会是变异了吧?”佳颖被他这么一说,不禁想到了科幻片中那些被辐射照射过得变异人。
“变异是不可能的,哪有那么容易变异,我怀疑这种情况,是和月球上的低重力有关,肌肉放松的彻底,新陈代谢也就顺畅,自然就恢复的好啊,你说的皮肤变好的原因,估计也是这么回事。”
聂鹏将自己的猜想,一一讲给佳颖听。
“恩,有道理,看来长生不老没指望,童颜永驻还是可以的,这可比什么化妆品都管用。”佳颖关注的问题明显更女性化一些。
“是啊,我估计要是常年在月球上生活,松弛下垂的可能都很小”聂鹏捏了捏脖子上的皮肤,想起经常见到的,脖颈上皮肤松松垮垮的老年人,却没有注意到佳颖那忽然皱起来的眉头。
“下垂?下垂也是大胸的专利!”
顿时将聂鹏噎的说不出话来。
换了个简介
这么写,可能与本书更符合吧:
一样米养百样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本书写的不是有了特异功能的主角如何扮猪吃虎,所以您要是想看套路就别来了,您要是期望爽点不断也别赞了。大神们不会钻研这种题材,我也没做一书成名的梦。
这里讲述了一段自如穿梭月球与地球的特异功能,如何由点及面,由人心开始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故事,行文字字斟酌,目的只为呈现一部逻辑合理的科幻演绎作品。
(本章完)
第55章 低头需要勇气()
作为航天科学工程院所的一线研究员,熬夜对于苏省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工作留在他身上最大的印记,就是由于长期的作息不规律引起的脱发。
三十岁的年纪,已经有些地方支援中央的架势了。
此时的他,看着桌子上,经过两天不眠不休的奋战,已经有了些雏形的设计方案,心中的凉意冷到无以复加:
原本要求的6月7日前,能够入轨月球极地轨道的卫星研究计划,又一次变更。需要他们在15天内,将现有的,为嫦娥5号准备的中转通讯卫星,增加一套长光遥感设备,并增加20%的在轨续航时间。
对于航天卫星来说,无论什么功能,都是高度集成化的模块,正常的功能更换并不需要对其进行大的改动,可是如果需要调整在轨时间,那就麻烦了。
众所周知,太空中的航天器如果需要移动,除了喷射引擎外,别无他法,可是引擎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卫星的整体布局。这不像是地球上四个轮子跑的车,在前面坐个人或者在后面做个人,对车辆的正常行驶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按照计划要求来说,如果增加20%的续航能力,那么必须要在卫星的整体设计上下工夫,比如整体的重心偏移,元器件的工作效率,燃料的平衡转移等等。
这可不像是改装自行车零件,卸下来装上去,用螺丝紧紧就行了。大不了出了毛病再找个地方换个新的。
这东西稍微出一点问题,那就是成千上万的损失。而且还没有个修理的地方。
“去NMD,改?怎么改?就TM挣这点钱,还改不出来就扣工资,X了”越想越是来气,看着那桌子上厚厚的报告书,犹如催命符一般。
狠狠地抱怨几句,苏省看着新的改动要求,忽然间灵机一动,想起了99年老毛子发射的那颗“亚洲三号”通讯卫星。
“对啊,前几天发射的地面遥测卫星,不是刚好满足这次的设计要求么?为什么不从这上面做功夫?”一面喃喃自语着,一面放下手里的咖啡。急急忙忙的跑去数据中心,查找起亚洲3号的变轨记录。
。。。。。。
自从第二次观测到月面异常以来,欧阳白远的睡眠质量就直线下降,已经82岁高龄的他,受到失眠的折磨总是很恼人的,然而冥冥之中那两次不同寻常的事件,又似乎在向他昭示着什么,令他心神不安。
“也不知道科工那边,能不能吃下这个事情,时间,还是太短了啊”欧阳老爷子端着茶杯,斜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眼角隆起的皱纹聚在一起,使那沧桑之中波澜不惊的目光显得更加凝练。
作为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欧阳老爷子算得上是从头至尾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设计了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乃至于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当之无愧的被誉为中国的“嫦娥之父”。
此刻,精神矍铄的“嫦娥之父”终于从柔软的靠椅上坐起身,抓起内线电话叫了助力进办公室。
“阿光啊,你去准备一下,我们下午去一趟科工”欧阳白远将茶杯放到桌子上,对着进门的助力说。
“啊?您有什么事,交给我办不可以么?咱这里去科工,路程可不进啊,您这身子骨扛得住么?”被叫做阿光的青年敬佩的看着眼前的老人,那种打从心底里的钦佩是伪装不出来的。
“不行啊,时不我待啊,我不去瞅瞅,总是不放心。”深邃的眼光中透出的坚持,令阿光心神一阵。
“可是,您这上了年纪了,又不比年轻人,您不注意身体,我们的工作遇到麻烦了,谁来当主心骨?”阿光心直口快,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你啊,平时不是觉悟挺高的么,怎么在这个问题上狭隘了?”欧阳白远站起身,从身后的书架里找寻起来,不一会摸到了一本手册,取出来放在桌面上。阿光依稀辨认出,这是老人常年工作总结的手写笔记。
“我们搞卫星的,就像是搞原子弹一样,小平同志不是说过么: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我们的大国地位。”欧阳白远翻开笔记,从里面摸摸索索的找出一张黑白相片,是一张已经摩擦的有些花白的集体合影。
“这一辈人啊,又有几个关心过自己这身子骨的。什么主心骨不主心骨的,倒下一个,后面人再填上去,若是少了这一股子狠劲,我们啊,发展不起来。”
“这我知道,您常说发射卫星就像搞军备竞争,谁发的多,发的好,谁腰杆子就硬,可是像您这样,兢兢业业干了大半辈子,还打算继续奋斗下去么?再难,也不能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天天熬在这里啊。”
“休息?怎么有心思休息啊?”老人用指头摩挲着照片,缓缓地说“前些年的时候,咱们没实力,全世界就只有鹅国人和米国人能搞搞载人航天。那个年代,稍微有些航天技术、有些经济实力的国家,都想染指载人航天。
包括我们。
可是啊,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着和他们合作,出钱、出资,就这样,他们都爱答不理的。你是不知道,那几年,过得是真苦啊。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
欧阳白远将照片重新塞回手册里,珍而重之的合起来。
“现在呢,你再看看那些借用俄、米的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有几个发展出来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载人航天技术来的。
我们啊,强调了多少年的科技强国,创新圆梦。我不努力,你不努力,这个事情要靠谁来搞?怎么强国?怎么圆梦?”
老人的话铿锵有力,尤其这几句话,将阿光说的一阵羞愧,不由自主的低下头,像是在聆听教诲一样。
“发发牢骚,又不是说你,低什么头?”欧阳白远看着阿光的表情,笑了笑。和蔼的说:
“别老低头,94年,米国佬把咱们堵在国际空间站门外的时候,我们都没低头,你在这低什么头。抬起头来,对,要有底气嘛。”
老人看着抬起头来的阿光,笑的很灿烂。
(本章完)
第56章 抬头需要底气()
一间媒体会议室内,一半是研究人员,一半是行政人员。围坐在长条状的会议桌前,目光统一盯着坐在首位的人,一副聚精会神的模样。
“我再给大家强调一遍,这次的任务,不存在可能不可能”说着,将手中的烟屁股狠狠的戳在烟灰缸里,盯着众人,咬牙切齿的。
“行,也得上,不行,也得上,15天,不就是改个图纸么?加两个班的功夫不就出来了?”
身着衬衣西装的行政人员里,有几个满不在乎的点了点头,外行人,哪里知道这15天究竟意味着什么。
反观身着灰色研究服的工程师队伍里,几乎清一色的愁容满面,这项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要他们栽下一颗苹果核,15天后长成树。
难如登天。
“王主任,这工作能不能做好,你给咱们表个态。”坐在首位的那人看着一屋子沉默是金的员工,有些不大满意这种安静的氛围。
一名坐在他左手边的工程师听到后,直了直身子,捏着面前的稿件“李部长,这个。。。。”。这个态怎么表?让他怎么开口?
“说啊,支支吾吾的干什么?”那大腹便便的领导一副不满的姿态。
说?怎么说?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拍着胸脯保证下来了,又有什么意义,还是把这个麻烦推给别人吧,想着,瞅了瞅一旁的几个人。
“李部长,您看,这工作我们也是才接到,还没商量出计划来,就被招过来开会了,队员们是什么心态,我这也没个数啊,要不然咱让大家都说说,我们也好摸个底啊。”王主任把皮球推到了整个队伍身上,自己跳出了三界外。
李部长朝着工程师队伍扫了一眼,看着一个个头都快低到桌子下面去的人,眼光有些不善。
“苏省”他点着里面唯一一个目视前方,似乎在琢磨问题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