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则顺应人心,玄德仁厚,尔父在世,言语多嘉之,料将来也不至于为难你我母子。”

    吴夫人看得很透彻,现在北方强盛,来势汹汹。江东人心浮动,不问个虚实究竟来,她实在是不放心。孙氏要是违逆江东文武之意愿,强行抵抗,下场只怕就会如孙权所说的那样,不是太好。而要是江东文武皆言江东可保。她也不会轻易就让孙策兄弟把这一份家业拱手让人。君臣上下团结一心,打不打得过,那也得先打了再说。万一赢了呢?再说了,不还有个外援曹操吗。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应该懂得吧。

    原本历史上,吴夫人就干过这种事,当时孙策去世,孙权统领江东,那会孙权年纪小,吴夫人就亲自出面,参与处理政事。当时她也召集过大臣,咨询过江东能不能保全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这不但关系到孙氏政权的延续,还关系到孙氏满门的性命。

    在吴夫人眼里,自家儿孙的安全,那是远远要大于江东的。扬州、交州这些地盘可以没有,但儿女一定得要齐全。历史上也是张昭与董袭等人一再保证,江东有山川之固,吏民又承讨逆恩德,有地利有人和,万事无忧。这才安了吴夫人的心。

    娘亲吩咐下来的事,孙策只能照做。于是在孙权得意的眼神中,孙策唤了亲兵来,命其去通知麾下诸文武大臣,择日在殿中共议大事。

    孙静、程普、黄盖、韩当、周瑜、鲁肃、张紘、顾雍等文武在接到消息后,不敢怠慢。忙安排人手接替自己,然后星夜就往建业赶来。

    也得亏刘备这会还没有做好渡江的准备,不然的话,如此大规模的动静,要是被刘备抓住了机会,那江东这边可就危险了。

    程普、韩当、黄盖等孙坚的老班底第一批赶到,先见过孙策之后,得知孙策竟然是要与诸人共议降或战,不由大感忿然。

    他们跟着孙氏近二十年,从黄巾军时期一路奋战到了现在。一心想着要保孙氏成就不世之业,然后他们也跟着飞黄腾达,成为开国功臣。没想到现在刘备率军南下,他们这些前线领兵打仗的将领还没有怂,后面的主公就要退缩了。这叫什么事?

    再一细打听,原来孙氏是现在内部声音不同,主公孙策要战,二公子孙权要和。此乃孙氏家事,他们不好插手,却是忙忙去寻其他人搞串连去了。

    。

第七百六十八章() 
过了几日,陆陆续续的,江东诸文武都已经到了建业,哪怕是远在交州的士家,也派了子侄来。孙策这边的决定,无论是战是和,都将会影响到交州的未来。不由得士家不早作打算。

    见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孙策就召集众人,聚众一堂,开始讨论。会议主持人孙策率先发言“今北军压境,来势汹汹。扬、交二州百姓不胜惶恐,民间议论纷纷,流言四起。当年中原大乱,士民竞相南渡,托庇江东。百姓得享太平十有余年。而今复闻江东战火又起,竟又竞相逃离,殊不知,当此之世,天下何处不乱?我孙氏自有江东,安抚百姓,剿平乱匪,于扬州薄有微功。今复见境内骚动,吏民惶惑。吾不忍也。是以召众卿来此共议之。若尔等认为江东难保,为了境内百姓安危,为了天下黎民福祉,孙氏愿举江东相献。”

    孙策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他做事就是如此,向来宽阔大气,从不遮遮掩掩。所以有什么就说什么。百姓们不都担心吗,那你们觉得这仗能不能打,江东能不能保?要是你们也都和那些市井小民一样,认为孙氏才德不足以保江东,那就投降算了。

    程普闻言,当下就按耐不住性子,站了起来,向孙策行礼之后,便厉声道“主公,江东基业,皆是将士们拿着刀枪,拼了性命,血战争夺而来。为此,不知死了多少将士。如今大敌当前,不思却敌之法,却在这里讨论要不要投降?简直可笑!末将愿为先锋,往拒刘备。待我战死之后,主公再与诸公讨论不迟!”

    程普作为一员勇将,别看年纪大了,性格却是老而弥坚。刘备率大军来了是没错,但江东这边要是连屁都不放一个就说要投降,程普第一个不干。江东的男儿都死绝了么?大丈夫在世,怎能如此怯弱?

    程普声色俱厉的同时,又拿眼去瞪坐在前边的孙权。目光凌厉如电,把个孙权直看得脸皮发烧。只好垂首避过。程普心中大叹,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仲谋的性格比起其兄来,实在是弱了些。幸好江东基业没有传到仲谋手里。不然刘备一来,仲谋就只怕想着要献土归降了吧。

    乱世出英雄,这话真没错。程普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武将的心声。汉末以来天下大乱,他们都是身怀绝技想着建功立业的人。说得难听点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现在这天下形势,给了他们一施己长的机会。至于汉朝统一不统一,关他们什么事。

    人心思汉是没错,但那是读书人和普通百姓的事。因为乱世最不能保全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就是这种人。但乱世却是武将们的天堂。

    汉朝的皇帝,早就被程普为代表的武将们给忘了个干净。这会也压根没有国家这个概念。改朝换代那不是正常吗?周天子享国八百年不也化作历史的尘埃了。战国七雄,首次一统天下的大秦,又如何?

    汉朝到了现在,差不多也是气数将尽了。再换个皇帝不是很正常吗。传国玺都到了孙氏手里,又有卜者说东南有天子气,不都是应在孙氏身上吗?

    至于孙氏势力太弱,北方刘备太强。当年汉太祖刘邦不也在霸王项羽的威势下瑟瑟发抖吗?天下大势,又哪里是一时半会说得清楚的。一时之强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要这次挺过去了,未来说不定就有转折呢。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当皇帝,哪里有那么容易,自然是要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磨难。

    创业是艰辛的,回报是丰厚的。孙氏这次虽然危机重重,但也不是没有机遇隐藏在内。江东不是还有个强劲的外援曹操么。以曹操的狡诈,他会不来救援江东?绝无可能。

    要是曹操放任江东被刘备攻占。那他就快点洗干净脖子等死吧,因为下一个马上就要轮到他了。所以这边战争一旦打响,曹操就是爬,也会派人爬过来帮忙。有了曹军在外牵制,刘备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指不定还可以反攻过大江去呢。

    武将们把未来想象得很美好。也纷纷叫嚷着宁死不降。这让孙策的心里也好受了些。要是作为战争的重要力量的武将们,也出现要投降的声音,那他就真的是要坐卧不安了。

    孙策快速的瞥了一眼孙权。然后又看向了张紘。张紘是江东的文臣之首。基本上江东的内政都是由张紘处理。他的意见,孙策也是非常重视的。

    张紘当年曾被举为茂才,但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等人轮番对他征召,他皆辞官不就,天下乱起,他就从广陵过江,避难到了江东。后又投奔了孙氏。然后一直给孙氏效力至今。要说他对汉朝有什么深厚的感情,那也是瞎扯。但要说他心里没有担忧,那也不对。

    他担忧的是万一打不过刘备,那后续的事情应该怎么去操作。读书人明哲保身的路数还是都明白的。不过兹事体大,他一时半会还没琢磨透。现在孙策话赶话要他表态。他能怎么说?

    自然是附和主战派,坚决的说打啦。张紘深知孙策性格。以孙策的满腔傲气,那是打死也不会主动说出投降二字来的人。再根据些小道消息来分析,张紘自然就明白,这肯定是孙氏内部闹矛盾了,搞不好是几兄弟吵了架,孙策又不想运用强力手段镇压,勉得伤了兄弟和气的同时又伤了吴老夫人的心。所以这才召集大家一起来讨论。

    让大家表态是战是和,从中看看大家的态度,顺便也打击下孙权。只怕这才是主公孙策的真意了。

    把前后事情一想通,张紘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又不傻,要是他敢在这大殿上说出投降二字来。不但恶了殿中诸将不说,自己也将会进入主公孙策的黑名单。于是张紘就道“主公保有江东多年,于朝廷有大功,于百姓有恩德。今朝廷不见酬劳,反来征伐,失天下人心民望。且江东又有大江为天险,山川地理无不烂熟于胸。我军以逸待劳,又占地利人和,如此大好形势,岂可轻言投降?”

    孙策一听,脸上就浮起了微笑来。这文臣讲话就是不一样。程普只知道喊打喊杀。张紘则不一样,他还知道把有利的局势往自己这边分析,讲得条理分明,头头是道。这样的言行流传出去了,必然会起到安定人心,提升己军士气的作用。

    阶下的武将们听了,脸上不就有恍然大悟然后开始兴奋起来的神情了吗?

    。

第七百六十九章() 
张紘说完了之后,就退下了。元勋老臣和文臣之首都发声了,接下来,孙策的铁杆班底,周瑜也开始表态:“诚如子纲所言,吾江东有地理山川之险,又兼兵马足用。刘备远道而来,除徐州兵马之外,汉军多为北人,不习水战,吾等又有何惧哉?便是曹操不援,吾江东亦是无忧也。”

    阶下文武心中又再吃了一颗定心丸。一群大佬们都发言表了态,余下的哪怕就是有异议,此时也不敢说出来了。一是声音太轻,分量不足,说出的话没人听。二是在各大派系的首领都要说打的情况下,自己跳出来说要投降,搞不好就会被用来祭旗。于是殿中竟然是一片祥和,无一异声。

    孙策就看了孙权一眼,眼中满是笑意。便起身道:“既然诸卿皆言可战,而我江东又府库丰盈,士气可用。那就战吧。让北方人见识下我江东男儿的血性与勇武!”

    孙权此时还稚嫩得很,自以为一心想着家国天下,就会有人站在他这边为他撑腰,却不知道,这世间,真理从来就只掌握在拳头大的人手里。所以当年赵高才能够指鹿为马。现在孙权终于清醒了过来,明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