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受敢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皇帝最听不得大臣私下勾连,更何况牵涉到藩国?于是大怒,把一干人等皆下诏狱。诸臣还没反应过来,就突然发觉阉人又占了上风,居然一举就被他们扭转了形势。

    看着曹节等人得意洋洋的模样,诸臣大怒,一个个的上书恳请皇帝开恩。刘备也上书了:“司徒刘郃,为河间王之后,曹节等污言刘郃与藩国交通,欲挑拨离间宗室之情乎?卫尉阳球,与曹节等素有隙此乃刻意报复,斯言不足为证!步兵校尉刘纳、永乐少府陈球等皆正直之臣,多有功绩于社稷,不宜加戮伏惟圣天子明察之!”

    刘备也搞不懂曹节他们要干什么,对付一个阳球就够了,何必拖这么多人下水,他们就不怕引起众怒?刘备不知道就是司徒刘郃和刘纳以及陈球等支持阳球谋诛王甫曹节的。刘郃兄侍中刘倏曾与大将军窦武同谋诛阉宦,事败同死。这里就结下了血仇。至于陈球,熹平元年曹节等人欲把窦太后别葬他处,结果是陈球和李咸据理力争,窦太后才与桓帝合葬,那个时候曹节等就看陈球不顺眼了。现在一查,陈球还居然敢在阳球后面煽风点火,行,你也别跑了。步兵校尉刘纳,之前为尚书的时候就因为正直而忤恶了宦官这才贬为步兵校尉的,不抓他抓谁?

    好吧,曹节你不是喜欢给人戴帽子吗?我也会戴。经过后世网络各种论坛洗礼的刘备才不怕曹节无中生有。要是想和他比歪搅胡缠,他有一个算一个,全接着。

    这时就看出差距来了。众臣上书,都是一股脑的求情,说要念他们以前的功劳苦劳,让陛下大发仁心,怜悯他们,不要怪罪了。罢为庶民让他们回家好了。刘备则不然,直接指责曹节陷害刘郃,挑拨宗室之间的感情。难道同为宗室之后,通下书信交流下感情都不行了吗?简直其心当诛!至于阳球,确实是和你们宦官势同水火,你们互为仇敌,那么打击报复的时候按照条例,就算不要求你们回避,那你们的证言也不足令人相信!

    不是群臣想不到刘备言论中的理由,而是群臣不敢,万一曹节他们所说都是真的呢?岂不是要惹祸上身了?就算心里认定曹节他们都是造谣陷害,他们也不敢赌。救人是要救人,但要是人救不出来,反而要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样两头都落空,岂非不值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做官也同此理。群臣一个个的顾虑多多,自然不像刘备一腔热血,锋锐逼人。

    曹节一听刘备所言,眉头又是一皱,觉得自己等人惯会卖弄口舌来取悦皇帝,却想不到这刘备也雄辨过人,牙尖嘴利。只怕以后有得吵。算了,暂且忍一忍你。于是对皇帝道:“陛下,刘郃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然不知自敛,宗室固然不**信,然司徒乃敢私与交通耶?阳球与刘郃,勾连不清,书信密集,必有不轨,宜共诛之。刘纳、陈球等,可令廷尉审之”

    帝纳其言,最后,刘郃与阳球下狱死,妻子亲族俱徙边郡。刘纳、陈球两人坐减死一等,罢为庶人。

    刘备一封书,救两臣。名声更剧。士林与太学生等无不推许刘备胆色气节过人。先是,刘备狱中自陈时,言自己乃大汉栋梁之臣。如今京师中,众元老重臣论及刘备,纷纷言道:“生子当如刘玄德,养浩然之气,作栋梁之臣!”此论传开后,迅速被太学生认同,无数人以养浩然之气,做栋梁之臣为人生目标。渐渐,刘备似乎有点儿未来清流领袖的架式了。

    不过刘备没有去管这些,他这会儿很忙。因为他的行动,陈球、刘纳得以死里逃生,还乡之时一个个的前来拜谢,就连刘郃、阳球的家属也来了。虽然人没救回来,但这是天意如此,还是要感谢刘备的仗义直言的。

    但没多久,刘备就又收到许多感谢书信,有吴郡太守陈的,有汝阴太守陈琮的,有沛相陈珪的……刘备这才知道,自己这份人情有多大3卢、陈琮是陈球的儿子,陈珪是陈球的亲侄子,当然,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在陈球的孙辈里,刘备发现了陈登的书信!卧槽,陈登是陈珪嫡长子,陈球的侄孙!

    居然是陈登!那个少有济世志,豪气过人的陈元龙!那个后来辅佐他为徐州之主,向曹操献破吕布之策,在广陵连破孙权军的文武全才陈元龙!陈登当时坐镇广陵,孙权一动也不敢动,后来转任东郡太守,孙权才跨有江表,以至于后来的曹操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豖养其爪牙。”

    刘备拿着陈登的书信就激动了,这家伙,有文武胆略,足为方面重臣,可惜英年早逝,三十九岁就去世了。后世流传他是喜欢生食海中鱼鳖这才病死的,也不知道真假?是不是要提醒他一下,生食海鲜虽然美味,但似乎有寄生虫啊?可以和他探讨下,就说这是自己格物所得。嘿嘿!

    这一日,刘备休沐,便与卢敏两人于市井之中闲逛,逛着逛着就到了一个书摊,这个时候,纸张已经造出来很久,但因为上等纸价格昂贵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应用。而书籍的话,一般都是手抄本。还没有印刷术的出现。但这个时候的人们已经懂得印刷的概念。熹平石经一立,来抄书的,图省事以墨涂之然后直接拓印的,数不胜数。

    大家都知道拓印了,没道理不知道去雕版印刷啊,那为什么没人去做呢?后来刘备想了一下,发现这个年代的士子大多爱亲手抄书。抄书可以温故而知新,可以加深记忆。还有,每个士子的受业恩师不同,儒家派系众多,各持己论,朝廷都还要召集群儒进行校对五经文字呢,私下就更乱了。是以种种理由,导致印刷市场发展不起来。商人也不是傻子,不赚钱的事谁愿意干呀。印了书都不知道卖给谁,岂不要赔死?

    至于说让朝廷来推动,且不说朝廷没有意识到印刷,就算意识到了,只怕也是觉得把书刻在石头上,然后立块石头这样要经济划算多了。而且更利于保存罢?纸书也好,帛书也好,竹书也罢,一把火就烧光了。石头风吹雨打,可以历经千年而不毁,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省事、更一劳永逸的?

    事实也是如此,就算后来石经被毁于战火(不知道谁这么无聊要去为难这些石头),但到了21世纪,仍然有残片流传于世,被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它的沧桑和风采。而那些纸质书籍,被焚毁失传的不知凡几。尤其是满清修四库全书,毁了无数我华夏珍贵书籍,尤为可恨!

    第三更奉上,昨天一更的债已还哦。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打赏支持,感谢书友们的推荐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 
刘备和卢敏没能逛多久,便有卢家奴仆来寻,说府中有访客要拜见姑爷刘备。刘备闻言,只好放弃仔细观察大汉朝文化出版业的打算。

    卢敏就笑:“玄德,你如今倒是忙,宾客盈门呐!”

    刘备就苦笑,没办法的事,随着他声望日隆,不请自来上门拜访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他不可能避而不见。一是因为名士的范儿在这呢,他可不想被人说持才傲物,目中无人。一是京师之中藏龙卧虎,英杰辈出。万一错过了哪位大能,岂不是要后悔得捶胸顿足?

    刘备也总算知道了什么是为名声拖累,也理解后世的各种名人尤其是明星为什么要尽量低调,因为却之不恭的善意太多。

    卢敏大婚后,卢植一家人跟着搬到豪宅里去了。把原来的宅院留给刘家兄弟两个住。一是卢珻渐渐大了。一是刘备刘恪兄弟都需要有更大的个人空间。当然,原来的宅子,里外还是卢家忠仆在打理。

    刘备匆匆回到家中,便见所谓的客人正一袭青衫,负手立于庭中一棵树下。不高的身影给刘备一种巍然凝实的感觉。听得响动,客人自然的回转身来。刘备目光一凝,便再也挪不开了。

    身高不过七尺,乌眉反挑,斜插入鬓,白净脸皮,颌下微有三缕短须,一双狭长的凤眼里,神光湛然。整个人随随便便的负手而立,一股莫名的气质便散发开来。

    刘备不用他通姓名,便知道他是谁。面对这个神交已久的人,刘备心潮起伏,不能自已。几次擦肩而过,今天终于见面了么?

    两人就这么静静的彼此观望着,他们都能够发现彼此眼中的欣赏,一种莫名类似的东西让他们知道,他们是同类人。

    奇妙的气氛被仆人无意间打破。当仆人奉了茶前来的时候,刘备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哂然一笑,拱手道:“孟德兄,久仰了!”

    曹操对刘备知道自己是谁毫不惊讶,仿佛就应该如此是的。朗笑一声,上前一步还礼道:“玄德,曹某对你可是神交已久,今日不请自来,倒是唐突了!”

    刘备满面春风:“孟德兄何出此言,里面请!”

    &

    刘备刚来洛阳的时候就想见曹操,不料曹操被外放为顿丘令。从此缘悭一面。后来两人倒是互有书信往来。不过曹操为一县掌印,刘备也俗事繁多,很多事情也未能做更深入的交流,点到即止而已。

    去年宋皇后被废,全家被诛,宋后弟轘强侯宋奇也被诛杀,伏尸城外。宋奇娶的是曹操从父曹炽之女,向来与曹操关系莫逆。因此曹操很不幸的膝盖中了一箭,被以逆党的身份免职回了老家闲居。直到最近,因为一直有人替宋皇后喊冤,且王甫等已死。皇帝也觉得自己有点不厚道,把人全家都杀了。于是帝有悔意,赦免宋氏其余姻亲、故旧之罪。最近朝廷又以曹操能明古学,复征拜他为议郎。

    曹操到洛阳后,第一件事就是登门拜访刘备。

    两人一见如故,便在房内相谈得天昏地黑。一个怀有匡正天下的志向,对庙堂及江湖之间诸不平事耿耿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