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刘备早有安排,在高干兵出太行陉时,让张燕以逸待劳,给高干设个口袋阵。要是高干中伏,不死也得脱层皮。等他率了并州的残兵败将到了袁绍处,他这一路人马也就没啥意义了。当然,要是能把高干给直接干掉,那更加好。

    不过这事出了点偏差,刘备也没有想到,高干会如此谨慎。管亥与张燕静静待在草丛中,眼睁睁的看着高干率大军从自己跟前走过,硬是没有寻到一丝丝可趁之机。人家结着小阵,刀盾箭矛,随时戒备,缓缓而行。宁可牺牲时间与行军速度,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就算是自己率军突然跳出,只怕也是吓不住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的高干。

    张燕与管亥都是叛贼出身,特别有共同语言,两人私下一商议,得,也别干这亏本的买卖了。真不管不顾的跳出去,到时只怕就是只能与高干硬碰硬了,那这伏击也就毫无意义了。

    张燕心中还有些担忧,道:“此番未奉大将军之令,到时恐大将军见罪。”

    管亥把胸脯拍得砰砰响:“老张你别怕,大将军岂是那不明是非、心胸狭窄之人。管某保你无事,大将军真要怪罪,管某一力担之便是。”

    管亥的一番豪言壮语,让张燕心中感动万分的同时,对刘备的印象却又更深几许。

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桥(三)() 
    放过了高干,二将回转寨中,途中,管亥眼珠子一转,对张燕道:“老张,高干既走,并州必定空虚。你我不如还走太行陉,与子龙、奉先等数位将军合兵一处,夺下并州,断高干、袁绍之后路。”

    张燕心中正在忐忑,自己这边刚说要投效,接下的第一个任务却半途而废。这差事办砸了,要是给大将军落下个办事不力的印象那就糟糕了。将来论功行赏,自己这排位恐怕不高啊。这一听管亥的主意,张燕一想,立马就举双手同意了。听说大将军先后派了赵云和吕布两路大军攻略并州,此时自己要是率军翻越太行天险,出现在并州军的背后,到时并州腹背受敌,又岂有不败之理?且当初大将军遣了崔季珪与张文远来,还不是欲使自己奇袭并州。此计可行!

    于是便依了管亥,回营提调兵马,准备翻越太行山脉,入侵并州。临行,又令部将杜长和长子张方镇守隘口。

    刘备也不是那种喜欢用地图来指挥麾下部队的人。他带兵出身,大战无数,自然知道战场形势经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变化,有时候命令确实无法得到执行。而且张燕还没正式纳入青州军体系。所以张燕没有进攻高干,他也不以为意。只不过管亥的情报没有第一时间上报给他知道,这就不能忍了,情报司的探子都知道高干到了赵国,而他这个做主公的却竟然还不知道。这怎么行?

    于是刘备就问那个情报司的小校:“既然情报已至,为何不立时报我?”

    小校对道:“回禀主公,指挥使信息方来,卑职便派人飞马往奔安平与青州,不知为何未至主公帐中,卑职这便去彻查。”

    刘备听了之后忽然想起这是敌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管亥一路折腾到如今也甚不容易,却也不宜过分苛责了。于是便摆了摆手,道:“非是吾欲怪罪,情报之事干系甚大,不容有失。切记切记。”

    那个小校正欲退下,刘备忽然又道:“汝且记来,速传吾之将令,命张燕与管亥,袭扰并州,策应赵、吕大军。去罢!”

    袁绍亲提大军前来,刘备便知道,这一场战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决定胜负的不是他与袁绍的正面对决。而是看谁的手段多,看谁更有韧性。如果他这边能够提前结束并州的战事并取得胜利,那么手忙脚乱的,便只能是袁绍了。并州是袁绍坚固的后方,并州一失,袁绍后路断绝,给冀州集团军心和民心的打击,那可不是一点半点能够形容的。到时候自己这边正面敌住袁绍,并州诸军则从背后夹攻,袁绍如何能经受得住。

    至于并州的战事,刘备那是一点也不担心。如果赵云、吕布、田豫、张辽再加上个张燕,如此阵容还拿不下个主将不在的并州,他也只能买好豆腐让诸将一头撞死算了。

    这边,袁绍见了刘备引军来,于是便率军出营,来见刘备。袁绍未着甲胄,一身锦袍,腰系玉带,胯下所乘乃西北异种名驹,通体雪白无一丝杂色。他出得阵来,高声道:“玄德何在!”

    刘备看见袁绍轻骑出营,洒脱得不行,心道让你骚包,信不信我让汉升一箭射死你?

    不过刘备也不得不承认,袁绍确实是卖相极好,丰神俊郎极具魅力,放到后世,那些迷大叔的妹子们看到了那还不知道得有多疯狂呢。

    袁绍相邀,刘备自然也不会示弱,亦单骑出阵,来见袁绍,行至阵中,刘备大笑道:“本初,刘备来也!”

    袁绍微微眯眼,凝神看着眼前的这个人。此时的刘备,人正壮年,精神抖擞,意气飞扬。让袁绍看了,心中顿生无限感慨,当年那个不被自己放在眼中的边地小子,如今已然成长成自己也不敢忽视的一个人物了。想想刘备这些年的发展轨迹,袁绍心中又悔又恨,一失足成千古恨呐。当初怎么就把这样的一个人给放到青州去了。天下那么大,哪怕是让他去豫州,去扬州也好啊。现在好么,刘备这条困龙就要入海了。所以他要和自己来抢地盘了。袁绍相信,除了刘备,这天下间随便一个诸侯来,他都能轻易把对方打趴下。

    两个人互相看了许久,却又一言不发,场面顿时陷入沉默。两个人心中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最后还是刘备打破了沉默,对袁绍道:“本初兄召我有何事?”

    袁绍稳定心神,感慨的一笑,道:“天道无常,世事弄人。玄德若能与我一道携手,何愁这天下不定,大汉不兴。可惜啊,你我二人,最终还是要兵戎相见了。”

    刘备听了,也是心生感触。确实如此,若是当初袁绍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摆正姿态,大家一道齐心协力,宦官算得了什么,董卓又算得了什么?

    可惜,袁绍一开始就心怀鬼胎,不说别的事了,就说董卓乱政,他为盟主搞了个讨董联盟,结果呢?天下这么多路诸侯,这么多的将士,聚在一起成天吃喝坐谈,把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再打酱油了,纷纷作鸟兽而散。

    从此之后,天下人心散乱,诸侯各自为政。要说这大汉朝再也无法挽回颓败之势,这源头就是自袁绍起。

    袁氏四世三公,天下半数名士、官吏都出自其门下,然后国有危难之际,袁绍与袁术两兄弟却没起到表率作用,反而是拼命的打着小算盘挖着大汉的根基。这样一来,天下有志之士又如何能够甘心。所以,一个个有样学样,纷纷割据地方,不再听从朝廷令旨。

    袁绍啊袁绍,你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一开始也没想着要这样,只是想做个良相名臣而不可得,也只能选择自己的方式来拯救这大汉帝国了。就像曹孟德一样,没人给他做汉征西将军的机会,他也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了。这一切,都是被你逼的啊。刘备心中悠悠想道。<;/p>;

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桥(四)() 
    刘备心中千回百转,最后,只是对着袁绍一拱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本初兄,你我之间,终归还是要做过一场。”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笑道:“既然玄德执意如此,那就但凭掌中剑说话罢。”说完,两人互相拱手为礼,各自打马而还。

    袁绍刚才对刘备所说的话,并不是他突然间心血来潮说出来的。他是经过认真考虑过的。如果刘备能够罢兵,他也不是不能接受与刘备一道执掌朝政。袁与刘,共天下,这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嘛。毕竟真打起来,摆在明面上的筹码,还是刘备多,胜率也是对方大。

    不过这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刘备哪里会肯干。目标已经明确,根基已经稳固,青州集团正朝着正确的光明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他不允许有人突然来插足、来打断这个前进的过程。挡在他前面的,都是他和青州集团的敌人。袁绍这会矫情客气,刘备却是连半个字都不会相信。历练多年快成精的老狐狸了,危难时刻抛出一个看似诱人的想法来,难道不是想缓命?然后喘息过来之后,再翻脸露出自己的獠牙来?

    随着两位主帅的回营,鼓声骤起,号角呜咽,冀州与青州诸将便也引了兵出营,一字排开,列成阵势,准备开打了。

    将士们指挥着麾下的士兵们,大地上不断响起铠甲的撞击声和有力的脚步声。枪林,盾阵,缓缓前行,跟在身后的是弓箭手,护住两侧的是骑兵。

    战马喷着粗鼻,前蹄在地上不断刨地,骑兵们在马背上安抚着自己的伙伴,自己却瞪圆了双眼,手中紧握着兵刃,随时准备听从命令出击。

    天空中黑云阵阵,气氛无比压抑。最终,还是骑兵们先出击了。张飞、太史慈两人,一骑当先,率着麾下部曲,如箭矢般就疾向袁绍前方阵中冲去。滚滚铁蹄踏在地面上,扬起一路烟尘来。刘备听了之后忽然想起这是敌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管亥一路折腾到如今也甚不容易,却也不宜过分苛责了。于是便摆了摆手,道:“非是吾欲怪罪,情报之事干系甚大,不容有失。切记切记。”

    那个小校正欲退下,刘备忽然又道:“汝且记来,速传吾之将令,命张燕与管亥,袭扰并州,策应赵、吕大军。去罢!”

    袁绍亲提大军前来,刘备便知道,这一场战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决定胜负的不是他与袁绍的正面对决。而是看谁的手段多,看谁更有韧性。如果他这边能够提前结束并州的战事并取得胜利,那么手忙脚乱的,便只能是袁绍了。并州是袁绍坚固的后方,并州一失,袁绍后路断绝,给冀州集团军心和民心的打击,那可不是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