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人,袁绍的腹心大臣,此时为治中别驾,审配能文能武,虽然不以勇武著称,但实际上却是能带兵打仗的一名儒将。留他在邺城,袁绍也能放心。

    刘备在自己境内搅风搅雨,袁绍却没有打算分兵去对付刘备。幕府诸臣不管哪个派系,都向他述说了一个事实,就是相对于刘备,冀州虽然兵员物资等方面皆不缺,但在战将方面,相差太多。看看冀州,淳于死麴义叛,名将不过四庭柱,其他如蒋奇等虽然也自诩勇武,但比起颜良等人来,相差太多。

    再看看青州,关羽一直在南方就不说了。张飞、黄忠、赵云、太史慈、严颜等这是原来就有的,现在又加入了吕布、张绣、张辽等一大批人马。别的就不说了,这些人,哪个不是可以独领一军独挡一面的大将之选?

    本来冀州这边就偏弱,若再一分兵,妥妥的要完蛋。

    对于好的意见,袁绍还是能够听进去的。于是便率了麾下文武一道提兵十万,兵屯界桥。刘备你不是要夺我基业吗,那就在界桥一决高下好了。

    界桥,进出魏郡的锁钥之地。当年麴义在这里打了一场漂亮的以步克骑之战,使得公孙瓒的白马义众死伤惨重,因而不得不败退,锐气大挫。袁绍胜了这一仗之后,彻底改变了他被动的局面,虽然公孙瓒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伤筋动骨,但实际上,就在这一战之后,双方攻守已经易位了。

    刘备要是想彻底打败袁绍,界桥便是他的必争之地。也是基于这一点,袁绍到了界桥,便命麾下诸将,在此设立坚固的营寨,储备粮草,以候刘备大军。袁绍唯一的优势,就是本土作战,而刘备却因粮道阻远而补给困难。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个优势,那就要看袁绍的本事了。

    刘备正在攻略安平国,听说袁绍兵屯界桥,大笑道:“吾还以为袁本初欲坐视吾军席卷冀州而不顾,今次却是肯出邺城了。”

    于是便调转头来,提兵南下,与黄忠、严颜兵合一处,往界桥去了。刘备一走,安平国的地方官吏顿时大松了一口气,正在降与不降之见纠结踌躇,既然刘备走了,那就迟一点再作选择罢。这年月,不是谁都能像吕布一样,背主之事做得毫无心理压力的。更让人尴尬的是,他们之前已经做过一次降臣了。

    当年公孙瓒南讨袁绍,发布檄文历数袁绍的十大罪状。咳咳,如今刘备开战前发布的檄文,其中很多内容就是引用公孙瓒当年用过的桥段……公孙瓒还直接把这檄文递到千里之外的长安朝廷去了,很是大大的替袁绍又扬了一次“名”。当时这不知道是何人替公孙瓒捉刀的檄文,给天下、给冀州带来的震撼还是很巨大的。檄文一出,冀州无数官吏望风归降。也不知道是他们真的心存正义,还是见势不妙迫于公孙瓒兵临城下的军事压力。

    结果他们选择站队之后没多久,公孙瓒被袁绍打得大败,再后来,公孙瓒竟然就这么被袁绍给灭了。这剧情反转得,让他们实在是说不出话来。公孙瓒死了那还能怎么办,又只好写信给袁绍表忠心,求宽恕。能当官的,背景就没有一个普通的。袁绍逮住几个自己心中不喜的、家族弱小的、名声不好的家伙杀鸡儆了猴顺便也给自己出了口恶气后,也便不再追究了。继续让他们待在原来的官位上替自己服务。

    如今没了公孙瓒,却又来了个刘备。要说刘备名声比公孙瓒大、实力怎么看也比公孙瓒强。本来刘备的檄文一出,冀州便有人蠢蠢欲动,打算暗中投诚。但有人就开始担忧了,这兵无常势,打仗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当年公孙瓒那么厉害不也短短时日就覆灭了吗。现在投过去那是容易,不过若是刘备败了,咱们想要再投过来,那就难了。恐怕到时挟大胜之威的袁大将军,就不那么好说话了。少不得大伙儿脑袋要搬家。

    又有人说了,他袁绍要治理冀州,还能少得了我们的帮扶不成?就算刘备败了,无非也就是让他杀几个人解解气,以后日子该怎样就怎样,一切照旧!

    说这个话的人,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打败公孙瓒和打败刘备所造成的影响能一样吗?就算袁将军开恩只杀几个人解气,那应该砍谁的脑袋,不应该砍谁的脑袋?

    没人愿意拿脑袋去赌未来。反正不管谁胜谁负,这块大地上的主人是谁,袁也好刘也罢都绕不过他们。既然横竖都有官做,何必要去冒风险?这就是冀州大地上,大部分官吏的心声。

    刘备还不知道这些地方官员们心中打着这样的小算盘。他还在跟荀攸笑着戏说:“昔年伯珪兄提兵南来,河北震动,地方守令闻风而降。吾今亦来,却无复见当年伯珪兄之故事。看来在冀州士民心中,吾远不及伯珪兄矣。”

    荀攸听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当年公孙瓒大战袁本初之时,他还在於夫罗营中混日子呢。哪里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桥(二)() 
    蒋奇率了残兵败将跑到了河间,召集国中都尉,道:“刘备大军前往界桥,吾北方数郡国暂时无事,莫如召集人马,往攻南皮,夺回渤海,以分主公之忧也。”

    见河间都尉踌躇不定,蒋奇怒道:“听闻渤海守将唤作胡广,乃青州无名之辈。汝领兵多年,又有吾在,有何惧哉?”

    都尉听了,面红耳赤,羞惭道:“但凭将军作主便是。”

    蒋奇听了转怒为喜,笑道:“若能建功,到时功劳簿上,少不了你我显名!”蒋奇于是便去信安平都尉,让他率军一道前来,三家合击渤海,同分其功。至于常山、中山等地,蒋奇知道那里背靠并州,山贼出没其间,平时那里的守将就够忙的了,更何况战时。于是也不去通知。只等了安平都尉前来。

    安平那边的兵马还没前来,这边却是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幽州出兵了。钟繇到了幽州为刺史后,迅速以自己过人的本事收拢了幽州诸臣之心,然后稳定了幽州局面。这会听到刘备起兵攻打袁绍,便召集众人道:“大将军往攻冀州,吾等并为汉臣,岂能坐视。幽州兵甲,雄于天下,吾意欲起兵,南下以助大将军声威,诸位以为如何?”

    这还需要问吗,幽州公孙瓒虽然与前任州牧刘虞不和,但怎么说也是属于幽州派系的。公孙瓒兵败身死,损失的可都是幽州的力量,死亡的可都是幽州的儿郎。而且公孙瓒一死,袁绍便又把爪子伸向了幽州,连番大战之下,刘太傅都累死了。可以说幽州上下,没一个不痛恨袁绍的。

    钟繇这么一说,齐周也好,鲜于辅也好,纷纷表态赞同。钟繇一见大家意见一致,心下也颇为高兴,幽州上下同仇敌忾,军心可用啊。

    钟繇这个人,后世可能传诵的都是他书法大家的名声。却不知道,历史上的钟繇,是曹魏元勋,曾被曹操托以重任,以侍中的身份兼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事。钟繇到任之后,不负所托,稳定关中,使曹操无西顾之忧。曹操甚至以萧何来比喻钟繇,虽然是一种夸大的美誉,却也足见钟繇的能力了。后来他在关中,平定多起叛乱。在曹魏建立之后,一路升迁,最后止于太傅之高位。遍览史书,基本上有关于钟繇的,都是好话。也实属是罕见了。

    钟繇在州中调动人马,又恐自己走后,州中空虚为胡人所趁,于是又去信三部乌桓,道:“吾欲从大将军南征,今军中缺骑,尔等可速遣族中良骑前来效力,不得有误!”

    蹋顿接了信,见钟繇语气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又气又怒,却又不敢不从。他在辽东多年,刘备的政策确实给他的部落带来了很大的好的变化,而且前、后两任刺史卢植和黄忠的手段,那可不是吃素的。若是这次违了这鸟刺史的意,到时他在刘备跟前说上几句坏话,那可就不妙了。无奈之下,蹋顿只好与各部凑了三千精骑,前往蓟城给钟繇效力。

    钟繇得了乌桓之兵,大喜过望,于是便准备好了粮草辎重,又留齐周坐镇蓟城,便率了大军一路南下而来。

    蒋奇在河间得了急报,闻得北方狼烟又起,不禁一拍大腿,哀嚎一声:“苦也!”他是败军之将,又与袁绍麾下头号谋臣审配有点不和,怕审配给他穿小鞋所以这才不敢回魏郡而是逃到了河间来。想着便是看能不能在这立个功劳挽回袁绍心中的印象,结果左等右等,同盟军未来,敌人却是要先到了。

    先不说蒋奇与钟繇。却说刘备到了界桥,见袁绍营垒坚固,戒备森严,营寨相连数十里,首尾遥遥呼应,营门之上,旗帜高悬迎风舞,营门之下,将士持刃显威严。刘备在营中望楼之上看了一阵,下来之后对诸将道:“这次袁本初看来是下血本了,精锐齐出啊。却不知道并州高干到了何处?”

    方才看旗号,袁绍自不必多说,另外河北四庭柱齐至,然而大将却独独未见高干旗号。是以刘备固有此问。不问清楚不行啊,高干非是平庸之人。如此规模的战争,每一个细小的因素都得考虑进去,像高干这样明显有能力影响战局走向的,刘备又岂能不防。

    刘备话音方落,旁边便闪出了一人来,看其衣色,却是情报司的,他对着刘备恭恭敬敬的一拜,对道:“主公,指挥使有报来,言高干已经率军过了太行山,此时已进入了冀州地界,卑职估计,高干此时应该快到赵国了。”

    话说管亥这个混不吝的叛贼首领,活生生的让刘备给指使成了行踪飘忽不定的密牒头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少有见他回来的日子,几乎都在外面奔波。不过这会刘备却没有丝毫可怜管亥的意思,他把眉头一皱,道:“你们指挥使在哪?不是告诉他了,高干过太行山时,便立刻让张燕发动么?怎么张燕那里没有消息,高干也到了赵国?”

    原来刘备早有安排,在高干兵出太行陉时,让张燕以逸待劳,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