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就更不用说普通的百姓了。

    见惯了生死,见多了离别,他们便又开始怀念起以前的日子来了。能出仕最好,不能出仕也行。有事没事三五好友小聚一下,喝喝茶,听听曲,写写文章,骂骂朝廷。人生何其畅快?

    现在这天下、这好端端的日子,就突然被折腾成了这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士人们很痛苦。不管他们代表着谁的利益,不管他们想让谁掌权。除了深藏不露一心要改天换地让旧貌换新颜的野心家,谁也不想看到这天下就这样失去秩序变得一片混乱。

    就在这一整个阶层的极大部分都在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时候,刘备及时给他们送来了一个活靶子。袁绍和袁氏,很无辜的变成了背锅侠。

    事实就是如此。千年之后,尚且有人还在不停的讨论若是董卓不进京、若是袁氏不离京会如何如何;若是袁氏兄弟不分家会如何如何;更不用说当事人还活着的现在了。被刘备一引导,大家就奔着“假如”去考证去了。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假如不是袁绍勾引董卓进京、假如不是袁氏对董卓如此软弱。天下压根不会变成这样。就连如今天下有二位天子,都是因为袁绍那还用说什么,刘玄德说的一点也没错,袁绍与其身后的袁家,就是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

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义反袁() 
    宣传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这句话放到此时的汉朝,仍然有效。无论什么朝代,统治者在发动舆论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广大的百姓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着统治者们所释放出的信息。受限于眼界与学识,极少有人能够通过这表象,看透那隐藏在背后的神秘面纱。

    当青、徐、幽等地百姓与士人被刘备所煽动,把一切黑锅都甩在袁氏头上的时候。刘备就理所当然的起兵了。理由很简单,天下苦袁氏久矣,自己要为国除此妖孽。

    一面名为正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青州的天空之上。刘备集团的所有吏民都凝聚在这面旗帜之下,团结一心,士气高昂。而反观冀州,袁绍一开始,被刘备骂懵了。等发完脾气反应过来,再召集麾下文人捉刀写文反驳之时,却已经错失良机。

    檄文事件在渐渐发酵。袁绍这边写文想要攻击刘备,却发现刘备几乎没有破绽。只好抓住刘备擅开边畔如此好战非天下之福以及疑非宗室等等几个小缺点翻来覆去的指责。两边一对比,袁绍这反击的力度,弱小得可怜。

    不是袁绍麾下没有文胆,遇到了一个穿越众,着实是无能为力。刘备自来此地,把声望这个技能,几乎点到了满级。他想做大事,只能处心积虑的来谋划,改变自己出身低微的短板。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他终于成功了。现在世人一提到刘备,脑中便立刻闪现出仁德、名士、英雄、宗室等等词汇出来。

    可以说刘备前期的计划非常好,紧紧抱住了卢植的大腿,得到了卢植非常多的帮助。虽然卢植在官场上的职位与势力并不高。但卢植大儒、名士的身份,对刘备的成长,无形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刘备能在弱冠之际,跟随卢植历练,并能拜入郑玄门下,全赖卢植之力。而且格物之说,若不是卢植与郑玄两位宗师罩着,岂能如此容易传播推广。要知道,学术之争,从来都是激烈万分的。

    到了后面,一方面是刘备的“先知”,一方面是刘备历练出来的能力。让他能够快速的打开局面,一路成长到现在的地步。刘备在官场如鱼得水,在学术上,先是有格物论,后又造纸惠及无数士子。在品德上,孝顺亲长、尊师重道、礼贤下士,又不像其他诸侯一样,爱好女色,到如今,府中妻妾也不过三人而已。刘备不说是到了金身不坏的境界,基本上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袁绍这边,想骂一骂刘备,抓破了脑袋都想不出有啥事好说的。而袁绍则不一样了。刘备在文中所举的一条条一例例,全都是真实案例。而人们对现状的不满意,全部被刘备带歪,引诱到了“倘若袁绍不如此”的方向去了……

    就连袁绍治下,此时也是流言四起,市井之间,闲言碎语无数。袁绍在府中大发雷霆,把乱嚼舌头的人,抓了起来一连杀了几十个,这才稍稍止住。

    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刘备尽起大军,来攻袁绍。第一路军:赵云与田豫攻渤海,取道幽州出代郡;第二路军,黄忠与严颜,出平原,攻清河;第三路军,刘备率了张飞与太史慈,走黄河故道,攻打安平国的修县。

    袁绍闻信,遂召集军队,准备与刘备决一死战。他留袁尚坐镇并州,另调高干率并州大军走太行诸陉入冀州来助战。使张郃防守甘陵、界桥,牢守魏郡东北大门。然后使袁谭留守,自己则率颜良、文丑、高览等将,亲自迎击刘备。

    吩咐妥当之后,袁绍对左右道:“吾起大军迎战刘备,临行当斩一将以壮吾军威。”身边侍者不动声色,暗记在心。当晚袁绍就寝之后,侍者连夜出府,往奔麴义处,告之此事。

    麴义早就在谋划,只是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拥有吕布这样背主的勇气。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概念还深入人心。所以在袁绍没有动作之后,麴义也便暂时按下了亡命的心思。只是花了大笔钱财,把袁绍府邸中的人给买通了。

    此番得报,麴义心中也不知道是喜是悲。他长叹一声,召集府中门客,沉声道:“方才有人来报,大将军欲斩我祭旗。我少年从军,为朝廷为大将军,征战至今,负创无数,每置生死于度外。便无功劳,亦有苦劳。谁曾想大将军不能容我,视我如毒刺必欲拨之而后快。大将军既然不仁,便休怪我麴某不义。我今欲奔青州,还请诸君助我!日后若得富贵,必不忘也!”

    诸门客慨然应诺。是夜三更,鼓声方过,黑暗之中突然窜出无数人影来。巡夜的兵士在一个个黑影的偷袭之下,不断的消失在黑暗中。未几,城中四处火起。城门校尉披衣而起,率了部曲,前往救火。正行间,忽然一个小校疾奔而来,口中大呼道:“校尉,大将军有口令!”

    城门校尉不假思索脱口便道:“速与我道来!”话音方落,立马反省过来,右手按在腰间,把佩剑抽出了一半来,正欲厉声喝问,忽然那个小校疾步抢到跟前,右手轻扬间,袖中甩出一蓬剑光。

    城门校尉喉咙中间,口中呃呃连声,目光却是一点一点黯淡,身子也如抽了骨般瘫软在地。众目睽睽之下,城门校尉被暗杀,士兵们顿时大乱。那个小校借此机会,身形连闪,七弯八拐,便又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这样的例子,在城中屡屡发生。要说对冀州、对邺城的熟悉,麴义这个地头蛇比袁绍更熟悉。毕竟袁绍没来冀州之前,他就在冀州多年了。所以麴义一旦发动,刚开始袁绍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城中不断有将校被刺的消息传来时,袁绍这才明白出大事了。于是急急披挂,率了亲军出动,一边保护重要目标,一边巡弋四城。防止叛贼作乱。

    等到散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汇报,袁绍这才知道,麴义反了。袁绍脸色一片铁青,自己刚动心思,那边麴义便反了。要说这是巧合,谁信?

    心中正转动着主意,忽然旁边有人惊呼一声,袁绍目光一转,便看了过去,只见北城火光大作,火焰肆无忌惮的飞舞,把半边漆黑的天空映得通红。

    袁绍心脏忽然一阵绞痛,北城乃是大营,兵虽不多,却存放着无数粮草。看这情形,只怕是……

    袁绍晃了晃昏沉的脑袋,大吼道:“速速救火!速速救火!”一片鸡飞狗跳之中,无数人往着北城涌去。

    与此同时,麴义一行人已经趁着城中大乱,悄然逃出了邺城。一路飞奔到了城外一处土丘,麴义停了下来,看着身后那焰光熊熊的邺城,心中却也不知是甚滋味。

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骤起() 
    刘备发布讨袁檄文,出兵冀州的时候。曹操与孙坚不约而同的起兵,向荆州出动。对此完全在意料之中的刘备,在接到情报司的汇报后,也只能长叹一声。他能救刘表一次,却救不了第二次。他目前的几乎所有力量,全部被动用起来对付袁绍。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他只能选择对青州集团负责,放弃开辟第二战场。

    历史上的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还能出兵先打作乱的自己,然后再调转头去再打袁绍。那是因为历史上的自己力量太过弱小,败得太快。而且袁绍也傻。

    现在历史已经面目全非,自己若是敢救荆州,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吧。刘备看了一眼荆州的方向,心道,景升你放心,未来我一定会给你报仇的。

    刘备率了大军出征,青州此时,却忽然刮起了一阵阴风。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则小道消息在市井中流传。传言大将军刘备专断揽权,对天子貌甚不恭,似欲取而代之。流言之所以流传得快,往往都是某人先神神秘秘的说我告诉你一个消息,你不要告诉别人哦。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无数的人故作神秘,却不知道这种八卦,已经自己长了翅膀满天飞。

    流言在市井中传播日久,却未见甚效果。得知消息的人们,无论吏民,皆是一付兴奋期盼的模样。这样的表现,让隐藏在黑暗中的流言制造者险些没吐出血来。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刘备要篡汉!他们不应该起来反抗吗?怎么可以视而不见!”一间暗室内,主人如发怒的雄狮,正自咆哮着。

    为什么会这样?刘备领青州牧以来,带领人们开荒、分田、降税,收留流民无数,活人千万。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天下大乱,朝廷无力。他们各自亡命,变成流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变成路边的一具殍尸。是刘备给了他们活路,给了他们饭吃,让他们得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