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燕失去了公孙瓒这个盟友,日子也不太好过,这几年一直缩在太行山中,屯田采桑,自给自足。直到历史上的曹操平定袁绍,张燕见北方大势已定,遂率众出山,投降曹操。

    现在自己与袁绍大战,若是遣使往之,说服张燕投向自己这边必定不难。张燕与袁绍有隙,且长安天子又到了自己这边。张燕能在这乱世生存下来,想必也是少有的俊杰,怎么选他心里自然清楚。到时有了张燕相助,袁绍必然覆灭得更快。

    众人计较已定,刘备便问道:“何人可出使张燕?”

    贾诩初来,对青州诸人还不甚了解,便不开口。荀攸听了,对道:“崔季珪可为使者。”清河崔氏乃北地名门,对关东很有影响力,而且崔琰相貌俊美,虽然不太善言辞,但说出来的话,却足以使人信服。让他出使,最好不过。

    刘备也觉得崔琰是最好的人选,朝廷公卿不会为了个山贼首领而去给他跑腿,荀彧、卢敏等人他多有倚重,脱不开身。其余诸人,家世又没有清河崔氏这块招牌响亮。于是刘备便遣人往召崔琰,心中却是一叹,这世家的号召力,不容小觑啊。

    这边刘备率了张绣、吕布与刘恪,虚插旗帜,屯兵于易县之外,继续与袁绍对峙,暗里却使了张飞与赵云,率部北走代县,出高柳,与黄忠兵合一处,往攻高干。

    张飞与赵云领命而去。袁绍这边,也在暗地谋划。他与诸谋士商议之后,留颜良、文丑分守易京与易县,然后自己率军不回魏郡,却是走飞狐道,救外甥高干去了。

    田丰向袁绍进言:“大军屯于此,所耗颇多,而于事无补。莫如留二将守城,别起一军,走蒲阴,出飞狐道,与高干内应外合,攻灭黄忠。刘备若闻北方兵败,其军自散也。”

    袁绍一听,大喜。留一部军于此拖住刘备,自己则潜走并州,与高干一道合力攻破黄忠,到时攻守之势相易也。黄忠一败,自己便可率并州军攻代县,然后直扑广阳,再围刘虞。到那会,进退两难的便会是刘备了。往北救刘虞,自己便可使颜良、文丑袭其后路;不救,幽州将不保也。

    两边都把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乱响,却不知道都想到一块去了。此时,决定胜负的,就看谁快谁慢了。谁能快一步到并州,谁就会拥有战略优势。

    未几,崔琰到了刘备营中,刘备便对崔琰说如此。崔琰笑道:“此小事耳,愿为主公往之。”

    这几日,情报已经传来,张燕所部,分屯常山关、牛饮山与房山。具体张燕在哪,却还在打听。没有张燕的具体位置,刘备也不好让崔琰贸然出去。又等了数日,消息传来,张燕在牛饮山中。

    刘备得报大喜,遂请来吕布,道:“奉先,吾请季珪出使,此去道路险阻难行,吾欲借奉先麾下大将一用,以护送季珪,如何?”

    吕布见自己麾下将领得刘备青睐,心中也颇为欢喜,笑道:“大将军欲用何人?”

    刘备笑道:“闻奉先麾下,张辽张文远智勇双全,可随季珪出行。”

    吕布听了,遂命人传来张辽。张辽此时年方三十,正是精力旺盛之时,刘备又看中他是雁门人,对北地颇为熟悉,所以便选了他一路随行护送。

    张辽来见,刘备便面授机宜,张辽听完之后,拜道:“大将军,末将必舍身以护崔使之安危也。”话语之间,斩钉截铁,可见决心。

    刘备欣喜,好言慰之,遂送崔琰、张辽至营外,执二人之手,道:“吾便于此相候二卿之喜讯也。”

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关下逢敌军() 
太行八陉,蒲阴陉就在易县背后,飞狐道则在代郡与中山国的广昌县之间。崔琰要入牛饮山,只能绕过这两处关隘,北走一段渡过涞水,出五阮关,走阎乡,这两处都在涿郡,属于自己人控制。出了涿郡之后,便要连渡顺水、滱水、恒水、洠獠拍艿脚R健

    崔琰少年时崇尚武功,爱好击剑,到了成年之后,这才拜入郑玄门下,发愤求学。所以他也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他可是真正骑得烈马,挽得硬弓的。

    张辽其祖上便是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后来因仇怨而改姓。其族世居马邑,虽然不是什么一呼百应的大世家,但出身却要比吕布好多了。吕布全凭一身武勇才被丁原赏识,以骁武给并州嘛。而张辽被丁原召为从事的时候,他已经是郡吏了。是以张辽与崔琰这两人,虽然是职分文武,却并不缺少话说。两个人率了百余人,扮作商队,一路上言笑晏晏,直往牛饮山进发。

    过了顺水,前方便是滱水了。张辽打马疾驰,前后绕了一圈,喝道:“都打起精神来,到滱水畔歇上一歇,渡河之后,便是常山关了。今晚吾等便在常山关歇息了。”

    常山关乃飞狐道东侧的第一关,自冀州入飞狐道,必走此关,张辽这也是艺高人胆大了。换作他人,只怕是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肯夜宿敌关之下。

    不过张辽少年习武,游遍燕代,对此地地形也好,风俗也罢,颇为熟悉。既然把自己当作了商队,张辽便依照商队的规矩行事。见崔琰眉间略有忧色,张辽笑道:“季珪勿忧,万事有我。”

    崔琰道:“吾非惜命,恐坏主公大事也。”

    张辽道:“过往此地商队,皆宿常山关,吾等不往,岂不突兀?到时常山关守军必疑有怪,不如便往彼处歇上一歇。季珪只需把我当作商队护卫头目,你还当你的管事便是。”

    崔琰听了,心中稍安,笑道:“既如此,张头目还请头前带路!”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渡过滱水之后,便到了常山关。想要入关,那是休想,关下设有一寨,来往商队皆要缴费,然后才能进入寨中歇息,寨中可以避风雨,远猛兽,而且,里面设施应有尽有,茶馆,酒舍,青楼……

    张辽带了崔琰进来,崔琰看得目瞪口呆,只以为到了何处城池之中。张辽低声道:“季珪,镇定,莫要让人看出异常来。”

    然后张辽与崔琰并骑而行,低声向崔琰介绍此处的情况来。原来常山关,紧扼要道。不管是走飞狐道也好,还是沿太行山南下也好,这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给点。进入飞狐道之后,都是羊肠小道,行走艰难,别说补给了,到时一个不慎,喂了山中猛兽也是常事。于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旅客们,便在此处歇脚,补充自己所需,卖掉无用之物。一来二去,这里竟然渐渐兴旺起来。就是天下大乱,战火四起,这里也是照常运转,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收费的收费。

    当然,之前还是朝廷说话,汉军镇守的时候,来往的商旅们是可以入关歇息的。后来袁绍来了冀州,因张燕祸乱州中,于是派遣军队镇守于此,却是不让商旅入关了。另于关外设寨,以供来往商队方便。

    这里的守军收钱收到手软,而且又是在关外,就算是张燕率军来了,他们往关中一跑,把关门一闭,便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有恃无恐之下,于是更无一丝警惕提防。张辽与崔琰把费用缴了,轻轻松松便入得寨来。

    夜间,张辽呼呼大睡,崔琰却是辗转难眠,毕竟是个文官,不如张辽在尸山血海中厮杀多年磨砺出了一身胆色。崔琰听了张辽安抚,日间无事,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却总是心有不安。这可是睡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啊。

    崔琰看了一眼同房而睡的张辽,听着张辽鼾声如雷,不禁无声而笑,文远可真没心没肺。于是便披衣而起,推开房门,走了出来。

    房外,负责宿卫的卫士见崔琰出门,便自黑暗中走了出来。正欲行礼,崔琰摆了摆手,便又退后,悄无声息的隐入了黑暗之中。

    天空一轮明月高悬,四周星芒若隐若现,月光洒在地上,大地一片清冷之色。此时已近冬季,夜晚风起时,颇为寒冷,崔琰慢慢转了两圈,感受着这夜晚独有的宁静,心潮也慢慢平息了下来。感觉到身上寒意,正欲回房,忽然便闻得一阵阵若有若无的蹄声传来,再凝神听时,蹄声越来越近了。听这声音,规模似乎还不小。

    崔琰心中一惊,此处乃是冀州境内,又不是前线,如何会有军来?心中惊疑不定,忙推开房门,欲唤张辽。

    手刚触碰到门扉,忽然便见房门自开,立于门口的张辽全身笼在黑暗中,只余一双虎目,闪闪发光,他轻声道:“季珪,我好似听得有骑兵来。”

    崔琰还在惊讶张辽刚才还鼾声震天,忽然怎又精神熠熠起来。他却不知道到了张辽这等境界的武将,早已练就欲睡便睡,欲醒便醒的本事来。若是行军在外,便是在睡眠之中,也是警觉非常。是以有一点异动,他便醒了过来。

    见张辽问,崔琰亦轻声对道:“文远,我亦听得蹄声阵阵,是以便来寻你。”

    好了,两个人都听了个明白,证明不是耳朵出了问题,于是张辽便对崔琰道:“季珪,你还在此处,我去去便来。”

    然后张辽便点了几个人,几个纵跃,便消失在了黑暗之中。崔琰身手远远不如张辽,只能在房中等候。时间过去了许久,天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来,崔琰心中焦急,面上却毫无异常,只是踱步转圈之时,脚步越来越快了。

    到了太阳快升起时,张辽终于回来了。回来之后,便把崔琰拉到了房中,道:“季珪,袁军已出飞狐道矣。”

    崔琰大惊:“文远,此事当真?”

    张辽一脸凝重,道:“我看得真切,确实是袁军,其众不下万人。”

    这下好了,袁军出飞狐道,张辽与崔琰都知道是去干嘛去了。崔琰忙道:“文远,此事紧要,必须速告主公。”

    张辽也点了点头,道:“袁军出飞狐道,必是往救高干,我已使人火速往易京,报予大将军了。”崔琰这才发觉,张辽带了数人出去,却只自己孤身而还。原来是把那些人给遣了回去报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