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延史载不是义阳人吗?而且怎么还跑书院去了?刘备混乱了。其实刘备不知道,《三国志》是陈寿写的,当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南阳郡一划拉,一分为二置了个义阳郡,陈寿就按照当时的地名把魏延给写成义阳人了。这会儿,找遍大汉地图,也是找不出义阳这个地方的。

    刘备不知道这个复阳县的而且还在书院读书的魏延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魏延,不过既然这个魏延也字文长,那就见上一见吧。于是命人召魏延来见。

    魏延在书院,闻青州牧刘使君召见,不由大喜,把手中书一卷,道:“使君亦知我魏延哉!”于是兴冲冲的随了来人往见刘备。

    刘备与荀彧俱在府中,见了魏延,刘备眼中一亮,不用说了,这么条威风凛凛的大汉,定是那个魏延魏文长。

    魏延拜见刘备后,刘备赐其坐,而后问道:“文长壮士也,何入书院而不从军?”

    魏延对道:“本欲来青州投使君,路上遇王仲宣父子,随之来青州,因慕王仲宣才气,故入书院也。”

    原来这样,刘备便道:“今天下离乱,正是壮士用命之时,文长可愿从军?”

    魏延拜道:“使君但有所命,魏延愿效微躯!”

    于是刘备任命魏延为校尉,着其往第五军,与太史慈一道练兵。魏延大喜,再拜而去。荀彧道:“主公,魏文长雄烈,不过观其年岁不过弱冠,甫一相见便命为校尉,是否不妥?”

    刘备大笑一声,道:“无妨,妥与不妥,子义自会报之于我。”

    刘备用人,向来不拘一格,荀彧也便不再多问。

    史载魏延第一次出场是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助刘璋平定张鲁之乱,到了与刘璋决裂,攻打刘璋时,魏延才因功迁为牙门将军。这会在青州,未有寸功而得授校尉之职,别提魏延心中是多快活了。心潮起伏的同时,亦誓欲报主公知遇之恩情。

    刘备却是觉得魏延既然跟随自己从区区小卒做到了后来的一方重臣,早就证明了他的能力,区区校尉之职,何足道哉。

    刘备无意间发现了魏延,又得知自己书院中不是无人可用,心中快活。于是大笔一挥,圈了几个名字,对荀彧道:“着王粲、阮瑀、徐干、高岱、祢衡等人,出院观政。”

    可不能白养着你们,几个年纪大的固执起来我没办法。你们几个小的我就不信心中毫无功业之心了。

    荀彧告退之后,刘备又拿起文书看了起来。得益于左伯纸,如今府中文书来往,除了需要留档封存的外,俱是用纸书写,比起在竹简和绢帛来,既省时间又省钱。不知要方便多少。看了一会,看到了太史慈的汇报。

    之前刘备在徐州,令太史慈操练水师,然后自胶东半岛沿海岸线绕行至长江口,随时准备作战。后来太史慈上报,言第五军战力未成,而舰船亦不足用。恐难以成行。后来随着战事变化,刘备也把这事给忘了。

    现在打开一看,原来是太史慈对于水师的一项详细规划。于是刘备细细看了起来。太史慈在文中道,若建水师,则造船工匠不可缺,如今青州只有一个造船厂,早就已经忙不过来了。主公新得了徐州,不如在徐州招募工匠和士兵,就近建立新的船厂和水师,一旦有事,则随时可以投入战事。不必自青州调遣。青州水师可以用来镇守辽东和青州本部……

    说得入情入理,可是,麾下没有擅长水战的水军将领啊。太史慈到了辽东转了一圈,也算是在海上见过风浪了,可是他也不通战法,让他操练水师确实是为难他了。严颜倒是精通水性,在巴郡也跟随他顺水而下破过叛军。罢了罢了,历史上的曹操没水师,后来为了平定东吴不得不筑玄武池以肄舟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吗。难道自己这个时候开始发展,还会比历史上的曹操差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吴郡陆氏() 
刘备传信给张昭等人,让他们在徐州招揽贤士以及匠人,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通通全收。又命张飞和严颜于徐州选址,招募精通水性的士兵,用来操练水师。

    却说孙策于吴郡,听了周瑜之言,广纳名士,招揽贤人。吴郡陆儁听了,便回府与儿子陆尚及侄陆逊(既陆议)商议道:“孙策攻破庐江,大人因此而遭难。我家虽世居吴郡,然父仇不可亡。今孙氏反袁,攻城略地,有霸江东之意。我闻刘使君南来,徐州遂归其有。我欲举家往徐州相投。汝等以为如何?”

    陆尚道:“但凭大人作主。”

    陆逊道:“叔父此言正合我意。听闻刘使君于青州设立书院,招揽大儒著书立说,儒士如云,弟子无数。我恨不能腋生双翼,飞而往之。”

    见儿子和侄子没意见,陆儁也不理旁边贪玩的弟弟陆绩,于是便通知家人,准备北迁。陆家,吴郡世家大族,历史上直到孙策死后,陆逊和陆绩为了家族利益才先后出仕东吴。如今陆儁还在,又多了刘备这个选择。自然不会去投奔曾经攻打过自己父亲陆康的孙策了。

    过江的时候,遇到了袁胤,袁胤拦下陆家船只,问清楚了要过江去奔刘备。袁胤也没为难,痛快的放行了。这个年代的士族,既优雅又矛盾。在士人择主而事之一方面,他们看得很开。于是便有了颖川集团和诸葛家族分仕三国的情况出现。家族利益至上,这是所有的世家大族们所共同遵循的规则。史上袁术死后,其子出仕“仇家”东吴,其女许配给了孙权,袁术的孙女照样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陆儁带了一家老小跑到徐州,这才知道刘备回师了,张昭知道后,通知了张飞,于是张飞便遣了副将叶蛟一路护送陆儁等人到了青州。

    青州刘备听了,不由大喜。之前不久还在为人才发愁呢,这上天就给自己送宝来了。不说陆家其他人,单只一个陆逊,就够刘备偷笑的了。

    于是连忙出府迎接。按说刘备如今身份贵重,等闲人他也不会出府相迎了。但陆氏不一样,撇开陆氏不说,这却是第一个南方举家来归的士族。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刘备重视。王粲不算,他家本来就是北方人,只是到了南边不受刘表重视再北来青州而已。

    陆儁见刘备亲自出府,降阶相迎,心中感叹刘备礼贤下士的同时,心中也暗松了一口气,陆家在青州无忧了。接下来,就该拿出本事来了。不过,陆家子弟会没本事吗?陆儁信心满满。

    刘备把陆儁一家迎入府中招待,又使人请卢敏、荀彧等人相陪。不得不说,陆家这一家人的基因,实在是好。从陆儁到最小的陆绩,一个个长得俊伟非凡。陆家子弟又受上代家主陆康教诲熏陶,行止仪容,一举一动,皆无可挑剔。席上诸人见了,亦不得不心中暗叹,果然是南州名士,江东大族。

    刘备一个个的看过去,陆家儿郎让他越看越喜欢,看着看着,便看到了一双漆黑灵动的眸子。见这小郎长得实在俊秀可爱,便问陆儁道:“公彦,此子何人也?”

    陆儁于席中对道:“使君,此吾幼弟陆绩。”

    刘备听了一怔,笑道:“可是怀桔之陆郎乎?”

    陆绩于席间站了起来,拜道:“正是小子!”

    原来袁术初到扬州时,召见各地守令。陆康便携了时年六岁的陆绩往见袁术。袁术见有小孩子,便用桔子招待。陆康告辞袁术临行时,陆绩往袁术一拜,怀中却滚了两个桔子出来。袁术见了哈哈大笑,取笑道:“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

    陆绩跪答道:“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

    袁术大奇之,而后怀桔陆郎之名,远播诸郡。无数人都夸赞陆绩之纯孝。刘备到了徐州,也听人谈过陆绩之事。因此知之。

    刘备见陆绩对答自若,声音清亮,心中又添几分欢喜。席罢,宾主皆尽欢而散。第二日,牧府任命出来了,陆儁代前往辽东的孙乾为客曹从事。陆尚、陆逊与陆绩皆入书院读书。

    刘备入了后院,见到自己家几个孩子,越来越欢喜。便入卢珻房中,对卢珻道:“夫人,吾今日为琳儿觅得一佳婿也。”

    刘琳是刘备长女,光和六年正月出生,到如今,已经十六岁了(虚岁),虽然刘备没打算这么早嫁女。但在这个普遍早嫁的年代,卢珻早早就和罗耶珂一起商量起女儿的婚事来了。

    今日卢珻见对女儿婚事向来不感兴趣的夫君主动说起,不由喜上眉稍,连忙问道:“夫君为琳儿选的,是哪家的子弟?”

    刘备笑道:“方来青州的吴郡陆家子弟,陆逊。”

    卢珻听了,情绪低落,叹道:“夫君,那陆逊人品如何,可靠吗?”卢珻只以为夫君是为了政治方面的考量而选择陆逊。不然,青州这么多家子弟不选,干嘛要选一个刚刚来归附的陆家?

    刘备与卢珻多年夫妻,一见卢珻表情,便知道卢珻在想什么。他双手按住卢珻香肩,笑道:“珻儿,我于席间见了,陆逊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年龄也与琳儿一样,两人相配正好。而且我已命他入书院读书,到时风评如何,会定时有人回报于我。你放宽心,此事我只是一提,到时你若与琳儿不愿,那便再议。”

    卢珻听了,才知道自己误会,不由转嗔为喜,眉开眼笑,刘备近在咫尺,见得娇靥如花,极妍极丽,一时之间心潮澎湃,俯下身便吻了上去。玫瑰花似的唇瓣温暖湿润,令人沉醉,欲罢不能。

    已经是兴平五年,建安八年的十一月底了,事情特别多。刘备每日于府中处理政务,偶尔得闲,不是在后院陪伴娘亲和妻儿,便是在书院和众儒待在一起。左伯纸在刘备的大力投入下,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而书院诸儒,也从此彻底告别了右手捉刀,左手持简的苦难日子。近年以来,颖容的《春秋左氏条列》煌煌五万余言,已经被书院刊印成书,发行天下了。此书除了供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