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飞冷冷的打开刘备诏书,宣道:“高唐令贺章,纵容子弟,为恶村里,虐待良家。其罪一。在任多年,每评在下,可见其庸。其罪二。着令即日除服摘印,槛车至临菑!”

    贺章听罢,脸上泛起一朵妖异的红云,他一咬牙,大声道:“某不服!某乃朝堂亲任,一县之长!便是州牧也无权如此待我!”

    话音方落,张飞环眼一睁,目露电光,只见张飞一个跨步,便到了贺章跟前,随后,张飞摘下腰间宝剑,众人只见啪的一声,一道残影闪过,贺章惨叫一声,数颗牙齿伴着血花喷落。半个脸颊顿时红肿了起来。

    张飞喝道:“不想死,便闭嘴!”

    张飞坐镇县衙,雷厉风行,先是让县丞暂代了县长一职,然后又要来贺家在高唐任职之名录,从各乡、亭、村,一个个连连罢黜。一连串的动作让高唐县衙中诸吏掾心惊胆战的同时,也不免为之心热,这么多位置空了出来,是不是自己亲友族人便有机会了?

    至于罪魁祸首贺质,则被绑在贺家村口,施以鞭刑。对于这种依仗权势欺凌弱小的鼠辈,依往昔张飞的火暴脾气,早就一顿好打,打死了算完。不过他跟在刘备身边熏陶许久,也渐渐懂得进退和忍耐。

    此时古风犹存,按理来说,一州之牧往日是不太干涉麾下地方官如何治理地方的。这一次,刘备越过平原国相,直接插手高唐县之事,更是触角深入到亭、里这等最底层。虽然是事出有因,但若是太过严苛,也免不了被人说三道四,说他刘备揽权。

    更何况,现在是自己的大将关羽试守平原相。无论如何,也得照顾下关羽的颜面。最最重要的是,刘备心底深处,还是秉承后世的法治精神,觉得贺质此人,虽然罪大恶极,但论不上死刑。杀一个人容易,再想把人头接上去就难了。

    且高唐县内,贺家一脉为官为吏者,基本上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也算是给被贺家欺压过的百姓们出了一口恶气了。于是刘备在着令张飞前来之前,吩咐其便宜行事,不可牵连太过。

    无论如何,这一事件,还是让青州士绅官民们得到了极大的震撼。百姓们是惊喜。而本地氏族们是忌惮。至于最底层的广大吏员们,则是战战兢兢,办事更加卖力小心,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身后,是不是有着州牧关注的眼光。

    刘备要的效果也是如此。他没精力,也没人手去把广大乡村给管理起来。偏生他的统治却要靠这些人。这一次事件,杀鸡给猴看。有了贺质事件在前,想来他们也有束缚住自己心中贪欲的自觉。再加上时不时的派人巡视,消息自下而上保持畅通,刘备自信只要政策贯彻得比较到位,广大青州百姓必然归心。这些人,才是他得以在青州长久立足的基础。

    秋八月,案比之月。在汉代,人口普查工作做得很细致。不但每年都要清查一次户口,详细记录姓名、籍贯、年龄、长相、职业等之外,还要统计家庭的财产。以此来作为天子与朝廷制士处民、征收税赋、兴发劳役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

    汉朝的户口叫名数,人丁入名数叫傅籍。景帝时有令,天下男子二十始傅。这代表着,自此开始,成年男子便要开始承担一系列义务了,比如租税、兵役等等。

    八月案比,史上也叫做算人。为什么叫算人,因为大汉的一种赋叫做算赋和口赋,也就是人头税。

    高祖皇帝刘邦曾有诏令,民年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六岁为止,出赋钱,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名目是为治库兵车马。继承的是秦时的军赋制度。口赋则是面向七到十四岁的未成年人征收的赋钱,每人二十钱。算赋归政府、口赋归帝室,成为天子的私房钱。

    这种制度一直沿袭数百年,有着很强的政策性。朝廷和天子会根据时势的变化,或增或减赋钱。然后在不同目标上,赋钱也不尽相同。比如法律规定,贾人和奴婢两算,这是为了抑制商人和蓄奴;还规定女子到了十五岁以上不嫁人的,每增一岁,赋钱便随之增多,这是为了鼓励生育;另外还有特别针对少数民族的基本上,减的时候多,增的时候少。不过到了灵帝时,灵帝是个好财货的,很没节操的把刚出生一岁的孩子也纳入算口赋的范围。然后当年南宫着火时,又下诏加天下百姓赋钱四十这样的事情,也就当年汉世宗孝武皇帝打仗的时候这样干过。不过孝武皇帝也是从三岁起征

    汉灵帝后期,黄巾之乱后,青州不时有盗匪肆虐,案比虽然没有彻底中断,但也断断续续的,数据极为不齐全。

    这次案比,刘备决心趁授田令之势,彻底清查青州境内人丁田地。当然,为了最大限度的引诱百姓们不再隐藏人口。刘备也准备了一个超级大杀器。想必在这个诱惑面前,无人能够抵挡得住。

    而只要这一条政令施行下去,只怕将来刘备就是想走,青州百姓都会哭着喊着抱着他的大腿求他留下来。

    想到这里,刘备不禁轻笑了起来。是的,对未来大势的洞若观火,让他胆大包天,让他敢于为人之所不敢为。论霸气、论军略,他不如曹操;论具体行政、论实干之材,他不如荀彧、不如诸葛亮。但那又怎样?单单只论眼光,这满天下,又有谁能超越得了他?有这一点,便够了!更何况,他有着一颗仁者之心。

    议事堂,诸人分列两排而坐。刘备扫了一眼底下众人,心满意足。左边是荀彧、简雍、卢敏、崔琰、孙乾、国渊;右边是黄忠、张飞、关羽、严颜、刘恪、太史慈。这样的班底,刘备终于能够底气十足的说上一声自己帐下人才济济了。在初平二年的这个时候,袁绍还没有入主冀州,曹操也还在东郡为太守,孙坚更只是为袁术的马前卒。谁人能比得过他?

    刘备正飘飘欲仙的胡思乱想,荀彧出言打断了刘备,让其回过神来:“主公,今日召我等文武来此,不知主公有何吩咐?”

    刘备朗笑道:“今日召诸君来,便是想议一事。我欲于青州颁布新政,着令民年十四以下,免口钱。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犹如石破天惊。纵观诸州郡,历来只有加税赋的,自家主公倒好,先是收了无主荒田与官田免费授田,现在又要免口赋钱,这是想干什么?

    崔琰第一个出言反对:“主公,此事不妥,且不说此令一出,朝堂与天下诸侯如何反应。便是我青州牧府,财力也将会供给不上。”

    崔琰初来乍到,便被刘备委以重任,执掌青州民曹。尽心尽力的同时,也对青州财政了解得非常透彻。青州现在登记在册的丁口一百八十余万,其中十四岁以下者数十万,每人二十钱,这得多少钱?

    而且这口赋,理论上是天子的私房钱。现在虽然能够像天下其他诸侯一样找借口说路途上盗匪不断,无法供给帝室。但这也只是一时之借口,这钱青州牧府挪用了,但这笔账还是要记上去不是。将来大汉海清河晏了,这钱还不是要还给天子?

    崔琰哪里知道,自此以后,大汉天子与朝廷,便极少收到过割据一方的诸侯的税赋。诸侯们都把这些钱用来挪用,大多数是充作军费了。若不是如此,史上的汉献帝,何至于受制于曹操。皇帝没有直接控制的兵马是一部分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是皇帝没钱了,想想看,一个皇帝连自己都无法养活,而自己的臣属都要到曹操那去领工资,那么百官们向着曹操一点,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以黄忠为首的军方将领们,倒是一言不发,不管是免什么赋税,只要军饷不断、军费不减少,他们便没有什么好说了。反正也不太懂。安安静静的听下去便是了。

    刘备向着崔琰点点头,笑道:“季珪所虑甚是,诸君还有何不同意见否?”

    刘备喜欢讲道理,他素来不是喜欢搞一言堂的人。

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 
管宁、邴原等青州土着则是脸色一喜,出列对曰:“自黄巾之乱以来,青州疲惫久矣,百姓益苦。主公在青州行此德政,此乃仁心善举,我等定当全力襄助,不敢有所懈怠!”

    简雍对道:“主公不可。二十钱于一家,小数也;然数十万之二十钱,于我青州,大数也。主公欲惠及青州百姓,只需恢复旧例,民年七岁至十四岁者,口钱二十,七岁以下免征即可。不可全免之!”

    国渊也开口道:“国朝之律法,岂可轻易之!主公,无天子之令旨,万万不可妄行非议之举啊!宪和之言,持重之论,吾附议之!”

    刘备看向荀彧,这个自己最信任看重的股肱。这一次,废口钱之事,刘备也没有和荀彧提前沟通,他想听听荀彧的意见。

    荀彧在刘备刚开言时,心中便翻起了风浪,他深知,刘备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心血来潮的人。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施恩?第一时间浮现这个念头的时候,荀彧也第一时间排除了这个想法。珠玉在前,比起授田来,免十四岁以下口钱真算不得什么。毕竟一年也才二十钱,绝大多数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那是为了什么?苦苦思索的荀彧,忽然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以前和刘备闲谈阔论时,刘备对未来的憧憬ql。c侵谎云镏校密鲝唬粗鞴背跛档亩际钦娴模咳艄嫒绱耍鞴媸谴笮鼗持艘病?b /》

    荀彧醒悟过来,看着满堂的人都看着自己。荀彧反应过来,叉手一礼,对刘备道:“主公所谋之深,所虑之远,天下何人能及。文若能追随主公,三生有幸!”这真的是荀彧的肺腑之言,对提出彻底废除赋钱,并开始打算实验的刘备,在荀彧看来,再多的溢美亦不为过。

    刘备哈哈大笑起来。果然不愧是文若,自己当初与他的谈论,只不过是只鳞片爪而已。自己这一提及,他便立马联想到了。

    刘备站了起来,负手而立,朗声道:“数代以来,每逢战乱,必有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