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庀睾睿

    孙坚既受袁氏大恩,心中感激不尽。誓欲报效袁氏。前番袁术拒受董卓官职,出逃荆州,心中也是有小算盘的。荆州沃土千里,地富民殷。作为袁家的嫡子,袁术眼光又岂会差。他和袁绍不同,袁绍目光一直在北方,他却早早就看上荆州这块肥肉啦。

    于是袁术逃出洛阳后,哪也不去,直奔荆州。当然,荆州有刺史,各郡也有太守,他没理由去强占别人的地盘,袁家子弟还是要讲脸面的。便在鲁阳停了下来。鲁阳是南阳郡的一个县,此处勾连颖川,死死卡住荆州通往北方的要道。刚好鲁阳令是袁氏门生。袁术便光明正大的把鲁阳城给占了。

    等到兄长袁绍出奔,来信筹划欲起兵讨董时,袁术心中一喜,机会来了。便发信与孙坚,嘱咐他见机行事。

    于是孙坚借了大义名份,先杀刺史,后诛张咨。南阳全境,竟落入袁术之后。

    董卓在袁家兄弟纷纷出逃后,便一直把眼光放在他们身上。见一个南下,一个北上,董卓便心知有鬼了。

    董卓对政治不太在行,但军事精通啊。一见袁术赖在鲁阳不走,再一看地图,便知袁术打得什么鬼主意了。

    及至荆州有吏上报,荆州刺史被害,董卓便笑了,袁家小子你不是想要荆州吗?休想。

    于是董卓迅速上书朝廷,拜刘表为荆州刺史。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鲁恭王之后,党锢时期的大名士,八俊之一。党锢时期受到迫害,逃亡四海,黄巾之乱时得免,被大将军何进所辟,此时为北军中侯。

    董卓也是打得好算盘,你袁术与孙坚敢害王叡,敢害刘表不?人家是汉室宗亲,名满天下的士人。你动下人家试试?若是不敢动,那么你袁术想图谋荆州,那便是休想!

    袁术在南阳,得闻董卓拜刘表为荆州刺史,大怒。发了好一通脾气,才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咬着牙笑道:“刘景升你想来荆州,也得看某同意不同意。”

    于是上书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又令孙坚严守鲁阳,以拒刘表。

    董卓见好就收,见袁术上表,便同意了,不就是个豫州刺史嘛,给了。反正有刘表去和你们斗。

    不得不说孙坚也是个老实人,拼命的帮袁家做事。要换作稍有野心的,在灭了荆州刺史,南阳太守后,只怕就要割据荆州称雄了。老老实实把南阳这天下数得着的富庶之地交予袁术不说,还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干着门客的活,在鲁阳严防死守,瞪大眼睛只等刘表来。

    刘备不知道自己前脚方走,后脚荆州就进了狼。若是知道如此,他只怕也是要后悔莫及。他不像袁氏这等大族,人家名声不好了,却还有历代打下的根基在。是以袁术后来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为帝,也有许多人跟随附从。刘备起于微末,名声品行便是他唯一的依仗。若是他现在敢割据荆州,只怕荀彧等人就要跑光。他素来在关羽、张飞与黄忠等人心中竖立起来的形象就要瞬间崩塌。这也是他为什么瞻前顾后的原因。非不能为,实不可为。

    却说刘备一行,兵至酸枣。酸枣大军所驻之地,大营之中,数路诸侯正在商讨诸事。先前说了,袁绍号绍的诸侯们,不是袁氏门生,就是袁绍、袁术的好哥们。于是众人关上门一合计,也不管刘备没到,就先行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与袁绍、刘备都是朋友,曹操虽然觉得刘备个人能力及声望不亚于袁绍,但在影响力上却差袁绍不止一筹。哪怕是同为汉室宗亲的兖州刺史刘岱,亦作如此想。这,就是人脉的差距。刘备崛起太过迅速,根基实在是太薄,无法与枝繁叶茂的老大世家相提并论。

    袁绍得知刘备军至,自引诸人出营相迎。见了刘备,笑吟吟的道:“玄德,你来得晚啦。”心中却是道,可惜了,没让你亲见众人众口一辞推我为盟主的风光》

    刘备下马,与诸人叙礼毕,袁绍正欲与刘备相携入营中,却听刘备笑道:“且慢。”

    袁绍疑道:“玄德还有何事?”

    刘备见众人目光都在自己身上,不禁笑道:“我来得迟,却是因为引兵相救太后与弘农王去了。今太后与弘农王俱在军中,还请诸位一同拜见!”

    刘备此言一出,石破天惊。太后与弘农王出逃,众人也有耳闻。却不料竟然被刘备所救。

    袁绍强笑道:“玄德如何不早说,太后与大王车驾何在,快引我等速速觐见。”

    此时,刘备身后大军一分为二,两辆马车缓缓驶出。车驾上上所在之人,正是何太后与弘农王。

    母子两人既在刘备军中,一颗心也是迅速安稳了下来。沿途刘备又着人采购婢女与衣物、用具。如今太后的威严又恢复了七八分。

    众臣一见,哎呀,还说什么,纷纷跪了一地,高呼道:“臣乖叩见太后、王爷。”

    君臣礼罢,引车驾入营安歇。袁绍与刘备等闲聊数句,便匆匆而别。刘备谓荀彧道:“文若,本初不高兴了。”

    荀彧笑道:“主公奉太后与大王车驾至此,袁大盟主若能高兴才怪。”

    荀彧此言正中袁绍心事。袁绍此时便在自家营帐之中生闷气。他筹划得好好的计划,却被刘备弄得乱七八糟。

    他兴义师讨董,其中一个口号就是董卓迫害太后与弘农王,如今人家都逃了出来,还讨什么讨?太后与弘农王不在,自己便迫不及待的当上了盟主,如今太后来了,若是她不认账,自己岂不是成了天下笑柄?

    还有,自己本来阴与众人约好,另立天子,与董卓相抗衡。可是太后与弘农王来了,他怎敢另立他人?就是欲另立,还有人比弘农王更有资格的吗?人家可是做过天子的。

    越想越烦,袁绍拨出腰中宝剑,把书案砍为两段,心中忿怒道,都是这刘玄德,坏了某家好事!

    感谢书友江湖过客,,,,,的打赏,感谢书友梦想天神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说下这几天更新断断续续的原因,除了身体不好外,另外昨天堂叔意外车祸去世,现在老家奔丧中。琐事烦忙,条件限制,还请诸位见谅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 
当然,袁绍是他自己想多了。刘备既不会抢他的盟主做,也不会有着另立旗号不遵他号令的行为。

    在刘备看来,袁绍纵然是凭借着袁氏威望,登上关东讨董联军的宝座。但诸侯之间也是各自不服的面和心不和,牙齿和舌头都还要打架呢。众人目前相安无事,那是因为有着大义的名份把他们拢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矛盾就自然会暴露出来了。刘备又何必去干袁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刘备想的一点也没差,比如冀州牧韩馥,此时心中就颇不宁静,五味杂陈。在诸侯中,他乃冀州牧,名位最高,权柄最重。然则诸侯人心皆向袁绍。如今袁绍毫不夸张的说是一呼百应。韩馥也是一步步爬升,如今早已尝过权力滋味的人。他扪心自问,自度一个小小的渤海已经容不下袁绍了。在他看来,袁绍有能力,有人支持,唯一缺少的就是地盘了。那么问题来了,袁绍讨董之后,目光会停留在哪里?

    毫无疑问,他的冀州,就是一块大肥肉。没错,是他的冀州,韩馥的冀州,而不是朝廷的冀州。

    自从灵帝驾崩,董卓祸乱洛阳后,大汉天下的原有秩序,就瞬间崩塌了。中原各路诸侯占据地盘,在自己的窝里面埋头打着小算盘不说,山高皇帝远的益州、交州更是自为一国,连人事任命权,基本上朝廷都插不上手了。天子本就年幼,再加上董卓凶残,天下诸侯讨董之后,全国各地更是理直气壮的不遵守朝廷法令了。随着朝廷对地方人事、财政、军事等大权的全面失控,一个个独立小王国逐渐形成了。

    是以在韩馥心中,冀州早就是他的冀州,而不再是朝廷的冀州了。是以在最初,袁绍发信过来,约好一同举兵的时候,韩馥第一时间不是响应,而是召集幕僚商议:“助袁氏乎?助董氏乎?”皇帝直接让他给忽略了。

    当时治中刘惠勃然作色,曰:“兴兵为国,安问袁、董?”在大义面前,韩馥沉默良久,这才默许发兵。然则在军粮上屡屡作梗,阴欲使袁绍不得全其功。

    这还是韩馥,其他诸侯也各心怀异志,来了酸枣许久,也只是天天大摆宴席,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至于最关键的讨董,却始终没个章程。

    这次刘备率军奉迎太后与弘农王车驾至此,这下大家都傻眼了,不能再糊弄下去了,开大会吧。

    诸侯全至,只有远在荆州的袁术,因为太远,就只派了个代表来。另外豫州刺史孔伷也没有出席。被气病了。他在豫州牧黄琬入京后,继任为豫州刺史。孔伷没太多本事,唯一爱好就是清谈高论,不过书读得多,又能言善辨,所以也在名士之列。董卓听了伍琼等人的,便提拔他为豫州刺史。

    谁曾想这刺史之位坐了还没多久呢,袁绍就号绍大家起兵反董了。孔伷不通兵事,但反董这种壮怀激烈的事,又如何少得了他?于是便马上兴冲冲的同意了。结果他一举兵,董卓的老脸又被啪啪打得通红,基本上董卓提拔的人,一大半都在起兵讨论他,你说这叫什么事?

    于是袁术一上表,请求拜孙坚为豫州刺史,董卓马上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这个大老粗,才懒得管已经有一个豫州刺史存在的事实。你们去窝里斗去吧。你袁本初不也自己封自己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吗?

    其实袁术是疏忽了,他本来想和兄长袁绍沟通下,让孔伷这个不通兵事的“名士”挪下位置,去干点别的活。然后让自己的头号打手孙坚统领荆、豫之兵,自南往北,攻入河南。他本来以为,按他和董卓这水火不容的关系,自己的奏章上去,董卓肯定得压好久,谁曾想自己的书信方到袁绍那,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