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哪里想得到,太后与弘农王根本就是私自出逃,哪有大臣相助。

    叶蛟这等武人,一旦决断,便不会瞻前顾后拖泥带水,此乃军中大忌。于是想得明白的叶蛟当下便向刘备深施一礼,道:“小将也曾为故大将军旧部,董贼残暴不仁,欲害太后与弘农王,小将敢不从君侯之命。”

    于是乃令守军弃械并大开关门。刘备大喜,心道自己嘴皮子功夫又见涨啊。于是便令黄忠与自己一道率军入关。到得关内,刘备亲自扶起自缚请罪的叶蛟,并为其解开绳索,亲切的笑道:“叶将军此乃何意。将军顺应大势天命,此等义举,可感天地。来,将军且与我一道出关,相迎太后与弘农王。”

    于是携了叶蛟,把臂而行。叶蛟心中正自忐忑,被刘备如此礼遇,不禁如沐春风,心中也自感激不尽。心道世人尽言刘玄德礼贤下士,光风霁月。果然不虚。

    刘备留了黄广率本部驻关,便请了吴匡军中卒士在前引路,率了众将一路迤逦而行,往刘恪所在之处而去。

    行不多时,忽闻前方马蹄声动地而来。刘备喜道:“莫非云长等知我来也?”忽然面色一变,惊道:“不妙,此非我军!”

    于是叱喝一声,一夹马腹,疾驰而去。身后黄忠与叶蛟不敢怠慢,忙引大军跟上。飞驰二里余,刘备便见前方董字大旗迎风飘舞,却是董家将引凉州兵来。

    刘备一勒马辔,心道凉州兵来得好快。

    董卓在京中,得知跑了何太后与弘农王,暴怒之下,连杀府中奴仆数人。他不敢想象,要是何太后与弘农王跑到袁绍那里,自己这个洛阳朝廷还有甚么意义?要是袁绍再在关东重立弘农王,自己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所笑?于是把众将召来,一顿好骂。骂得众将狗血淋头。

    众将不敢怠慢,自引本部四下出击,誓要把河南地面掘地三尺也要翻出吴匡等人的藏身之所来。大军地毯式的搜索终于有了发现,在北邙山下,终于发现大军宿营的踪迹,再一路追踪到偃师。

    偃师郭汜来过,再来时,县令都跑得无影无踪了。郭汜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把县吏全部坑杀之,又一把火烧了县衙,这才与众将引兵直往轘辕关。

    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

    郭汜看着对面不远的刘字大旗,长叹一声,知道这次又没戏了。刘备在此,除非相国亲至,否则就凭自己几个的本事,怎能撼得动刘备?

    郭汜谓李傕道:“稚然,退兵罢。”

    李傕亦知刘备难敌,却硬着头皮道:“若我等见刘备便走,岂不是坠了我西军名头?日后主公得知,亦为不美。”

    郭汜便劝道:“我观刘备兵多将广,且刘备深通兵事,冒然交战,折损我凉州儿郎的性命,主公才会震怒。且从我退,主公若怪罪,我一力担之。”

    李傕道:“阿多(郭汜小名),我岂是此意。也罢,先避刘备之锋芒,来日再作计较。”

    于是董卓军缓缓而退。

    敌军既退,刘备也不追赶,此时刘恪等听得动静,登高而望见刘字大旗,喜道:“主公至矣!”于是引军自山中出。

    两军会合,喜不自胜。吴匡等人一路逃亡而来,物资匮乏不说,精神上还饱受磨难。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许多人竟情不自禁哭泣了起来。

    刘备拜见了太后与弘农王。何太后自入宫中,养尊处优数十载,何时受过这等颠沛流离的苦,此时虽然神情激动,然则精神状态却不大好。反而是弘农王,自幼不在宫中,这番长途跋涉,虽然瘦了些,但整个人看上去健壮不少,双目也开始明亮有神起来。

    刘备等奉迎何太后与弘农王入关,沐浴更衣用膳后,何太后强作精神,勉励刘备等人几句,实在是支撑不住,便退入房中沉沉睡去了。

    数日后,休整一新的大军,在刘备的率领下,缓缓往酸枣而去。临行前,刘备拨兵两千,仍留叶蛟守轘辕关,刘备执其手道:“将军且替我看好此关,若董贼来,还请将军替我拒之。”

    叶蛟还以为刘备要带自己走,轘辕关留他自己的亲信呢,想不到刘备如此信任自己。激动之下,不禁拜道:“末将必不负主公所托!”

    刘备笑而纳之。数日相处,他自然知道叶蛟性格。谨慎胆小,本领平平。若是说带他去关东会盟,到时要与董卓真刀真枪的拼,只怕他是不愿。刘备从来不愿强迫他人。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叶蛟明里暗里表示自己愿意留在轘辕关,索性便遂了他意。让他在此关过他的太平日子。

    至于为什么相信叶蛟,因为叶蛟和吴匡一样,都是倒霉的大将军何进的旧部。当年黄巾之乱,大将军何进遣将守洛阳周边关隘,因此派了叶蛟来。此人虽然谨慎,却很是能审时度势,到时董卓与关东诸侯打起来,董卓不敌而西迁。叶蛟便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却说孙坚在长沙,这日收到封秘信,便率了大军北上。此时刘备已走,荆州之兵,唯孙坚最精。所过江陵,忽有人报武陵太守使者至,孙坚揽书一观,原来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合,武陵太守惧,便伪造朝廷文书,捏造罪状,请孙坚收叡杀之。孙坚收到此书信,正合心意。虽然明知有诈,却欣然从之。原来前番孙坚、刘备、王叡等合兵讨长沙贼时,荆州刺史王叡便轻视孙坚,觉得他以武卒而登高位,因此待之无礼。孙坚刚好也是憋了一肚子火。

    于是孙坚便遣军讨军资辎重,曰:“兵久战劳苦,所得赏,不足以为衣服,诣使君更乞资直耳。”

    王叡不疑有他,乃道:“刺史岂有所吝。”于是欣然大开府库,请孙坚兵自入视之,有什么拿什么,搬空为止。

    兵入城中,王叡忽见孙坚,不由疑道:“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你不在城外留守,和一帮老兵跑到府库来干嘛?

    孙坚从怀里拿出书信,对道:“被使者檄诛君。”

    王叡大惊,乃道:“我何罪?”

    孙坚面无表情,道:“坐无所知。”

    王叡又羞又恼,不意今日为莫须有之罪所害,他见孙坚虎视眈眈,不愿为兵家子所辱,竟自杀于府中。

    孙坚尽收荆州之兵,由是军势大振。一路北上至南阳。复又请见南阳太守张咨。张咨闻孙坚到,出城相迎。孙坚献之以牛、羊之礼。第二日张咨便回请孙坚,两人于宴席之上谈笑风声,好不快活。

    酒酣耳热之时,忽有一人闯了进来。

    感谢书友冰邪魑魅的打赏,谢谢支持。

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术所() 
却是孙坚军中主簿闯了进来。其对孙坚道:“主公,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开始找碴儿了。

    张咨闻言,哪里不知孙坚陷己,于是大惧,借口更衣,离席欲去。跑到外面一看,孙坚兵把此处围得水泄不通。张咨懊悔无及,乃道:“今死此矣。”

    复返席,张咨自作镇定。孙坚主簿又言曰:“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

    张咨此时也顾不得许多,脸上汗一下子就炸出来了,生死攸关,便激动的问道:“文台,你想要什么?你说,只要南阳有,我倾其所有以奉义军。”

    此时孙坚忽然对张咨咧嘴一笑,道:“欲借子仪兄项上人头一用!”

    张咨被孙坚笑得心里阴森森的,再听此言,便瘫软在地,双目无神,喃喃道:“我何罪之有?我何罪之有?”

    孙坚叹道:“公无罪,然则不当为南阳太守。”

    张咨闻言,猛的抬头,惨笑道:“文台若要宛城,拿去便是,何故杀我?长沙太守攻杀本州刺史与南阳太守,大汉乱矣!亡矣!文台今日杀我,他日又岂知不被人所杀!我便先行一步了,哈哈哈哈哈!”

    孙坚闻言大怒,使人牵疯颠大笑的张咨出营门斩之。而后引军直趋宛城下,乃道:“张咨无故拖延义兵,已被我斩之。今我率大军讨贼,暂领宛城,如有不从军令者,杀之!”

    满城震怖,无有不从者。自此,南阳落入孙坚之手。

    孙坚既得南阳,便快马加鞭,令信使直奔鲁阳,鲁阳袁术得报,大喜,道:“我得文台,真久旱得逢甘雨也!”于是率本部进驻南阳,着令孙坚率部还屯鲁阳。

    刘备若在,便知孙坚早就投靠了袁氏,并选择了袁术作为他的靠山。孙坚素有抱负,然则朝中无人,纵然政绩出色,却只能三任县丞,浪费光阴,苦苦蹉跎。若不是黄巾乱起,朱儁赏识,孙坚也不会崛起于军中。正是有在黄巾平乱和凉州平叛的出色表现,从而被袁氏看中。

    袁家四世三公,历代缨簪,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是太平盛世,只怕袁家也不会拿眼睛看下孙坚。然则天下大乱,狼烟四起。秉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考虑,袁家才把眼光放在了孙坚身上。家世清白,政治背景干净,且朝中无依无靠,独自打拼。刚好袁家公卿遍地,门客无数,却没有一个有着出色军事天赋的人。于是稍一接触,两者便一拍即合。袁家负责孙坚的前途,孙坚则成为袁家手里锋利的刀。

    不久,作为袁氏下一代掌门人的袁术便迅速让孙坚看到了袁氏的诚意,孙坚被迅速任命为长沙太守。大破长沙贼之后,又被封为乌程侯。

    这可不是关内侯,也不是亭侯,乡侯,可是大汉除刘姓外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县侯。

    皇甫嵩与朱儁平定黄巾,威镇天下,也不过是县侯之封。当年朱儁为交州刺史,平定一州之乱,也只是封了个亭侯。再向前推,凉州三明,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将,在边地与羌人,乌桓人,鲜卑人打生打死,戎马倥偬一辈子,却也只有段颎受封。孙坚若无袁氏,他何德何能,破了个长沙贼,就得受封县侯?

    孙坚既受袁氏大恩,心中感激不尽。誓欲报效袁氏。前番袁术拒受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