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兀烤⒓准幔蛞晕遥颂煜轮谅牵琊⒅钣且玻枪食家晕就街鄄豢扇。舸悠渎郏业冉郧Ч胖锶艘病

    皇帝一听,深觉有理,再说了,只听说扩张领土的皇帝,也听说主动放弃领土的皇帝,更何况是一州之地。他要真这么干,死了怎么去见列祖列宗?当然,为保稳妥,他决定问下军方的意见。于是诏命传达镇守一方的将领手中。

    皇甫嵩、朱俊、张温、董卓、曹操、刘备、孙坚等皆在其列。

    朱俊因功封右车骑将军,光禄大夫,钱塘侯,食邑增五千户。现在因为母丧辞官居丧。闻此信也是大怒,连夜上书,言凉州之地,民风剽悍,多产精兵,绝不可弃。

    众人皆是纷纷上书,从各种角度指出,凉州不能弃。尤其是董卓,他以凉州为根基,若弃凉州,他便成无根之飘萍,那还混个什么?于是反驳得尤其激烈,不太会说话,就在奏书里骂崔烈。

    刘备得此信,与荀彧等面面相觑。荀彧和简雍他们是实在是想不出,这崔烈也是有名之人,为何出此奇葩之论,徒惹人笑?

    而刘备却只觉一阵心凉。他想的不一样,他是觉得皇帝真的是没救了。有人议弃土,他不立马反对不说,居然还正儿八经的召集群臣来讨论。要是都是一班奸臣,那凉州是不是就真的这样放弃了?皇帝真的是,不让人省心啊!

    凉州十二郡呐,历代多出名将,不说李广、傅介子,就说当朝,皇甫嵩、张奂等人,就是凉州人。凉州若弃,三辅之地就直面叛军,西汉历代皇帝的帝陵所在,只怕都不得安逸。且三辅之地被破,京师还有险可守吗?

    更加重要的是,崔烈说话不过脑子,皇帝也跟着没脑子。说弃凉州,那凉州后面的西域都护府呢?也不要了?

    刘备忍无可忍,便疾书一封,交与荀彧等看了,然后着信使带回京师,上奏朝廷。刘备在信中,不但指责崔烈目光短浅,更指责满朝公卿,这么多在朝官,真的是白吃朝廷禄米了。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能劝阻皇帝。居然还让皇帝下诏问各方镇将。真的是不知所谓!

    接下来数天,刘备心情都不太好。莫名低落中。

    这日,与荀彧泛舟湖中,问道:“文若,你觉得,我大汉,还有救么?”

    荀彧疑道:“主公何出此言?”

    刘备叹道:“总觉得自己在努力的修修补补,可朝廷却仍然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到处漏水,修了这里漏那里,修了那里漏这里,修一处又漏一处。好累!”

    荀彧正想劝解。却又听刘备忽然又朗声大笑,道:“人生虽多艰难,我自闲庭信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天地斗,其乐无穷哉!”笑声言语中,说不出的豪迈。

    荀彧也深受感染,心道,这才是值得我追随的主公,胜不骄,败亦不馁。最重要的是,有着强大的自信和坚定的心志!

    众臣上书反对弃凉州,于是皇帝安下心来,驳回崔烈之论。崔烈本冀州名士,经买官、弃土二事之后,名声渐衰。

    皇帝于是仍命皇甫嵩领军讨凉州贼。

    至六月,以讨黄巾之功,封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

    刘备闻信,大怒,上书朝廷,奏曰不可,质问张让等功在何处?若如此,置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于何地?然后刘备话锋一转,道既然张让等讨黄巾有功,看来是深通谋略之辈,如今凉州叛军作乱,不如遣张让等人前往凉州,以助左车骑将军早日竞功凯旋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发凉州() 
奏书到了朝廷,皇帝阅疏大怒,欲坐刘备诽谤之罪。杨赐、卢植等人力劝之。又有曹操、孙坚等人接连上疏,为刘备求情,言语之间,多有不平之意。

    皇帝也知道自己这事干得不厚道。前面真正卖力死战的人,封赏甚少,而自己亲厚近侍,也难免他们心中有怨气。刘备就不说了,一方帅臣,最后只封了个都亭侯。而孙坚、曹操、傅燮等立功颇多的,也只是升迁而已。如果他们都得不到封爵,张让等人又凭什么呢?

    算了,刘备也算是宗室之后,就不和他计较了,下诏斥责一番得了。真要治他的罪,刘备名声大,脾气烈,万一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不好了。皇帝虽然不怕,但也知道自己的天下再也不能遭受一次黄巾起义般的折腾了。

    刘备收到皇帝斥责的诏书,什么话也没说。他知道,皇帝若是一意孤行,谁也没法阻止。除非是张让等宦官。他上疏反对,也只不过是发泄下心中的怨气罢了。发泄完了,该干嘛还是干嘛。

    这日,刘备与荀彧坐谈。刘备道:“文若,如今天下纷扰,凉州为罪。我受命镇守荆州,如今荆州等地黄巾余孽或剿或降,余者皆销声匿迹,数月以来无所捕获。我想请旨,将兵进讨凉州,为国效力。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在荆州日久,见刘备军备整齐,所驭卒士,军纪严明,知道刘备从严治军,便是打算以武力讨伐不臣,以肃清天下。哪里还有不同意之理,当下便笑道:“主公,某正有此意。我军中健儿待战久矣,主公可向陛下上疏请战了。”

    于是刘备便书奏朝廷,向皇帝请旨,欲率军进凉州平叛。

    先是,张让等闻刘备反对他们封侯,心中怒气冲冲之余,却又商讨,这刘备老和他们过不去,为什么呀?

    对呀,为什么呢?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发觉除了刘备,这次黄巾平乱中的许多带过兵的将领好像都反对他们。于是大家觉得,是不是他们不是反对自己封侯,而是他们觉得他们自己没有得到一定的封赏,不公平了?

    于是有人提出,是不是给他们点好处尝尝?不过前提是以后不要来找他们的麻烦了。刚好京师有传言说议郎傅燮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等征讨黄巾,立有殊功而未封侯,让天下人失望云云。

    于是一干宦官就派了个代表,中常侍赵忠的弟弟城门校尉赵延去拜见傅燮,并游说道:“以你的声望才干,只要你以后不干涉中常侍他们的事情,就是万户侯也不是什么难事。”

    傅燮强抑心中怒气,义正词严的拒绝:“我未封侯,是命运不济罢了。我绝对是不会向阉宦妥协,然后私下求官的。”

    赵延悻悻而归,然后告诉他兄长赵忠。赵忠大怒,与张让等人一番商议,觉得不能让他们觉得中常侍好欺负,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刚好曹操在济南国得罪了一大票人。他们见曹操在济南大力发展教育、扶持农业,严加治安。心想不能让你这么刷政绩了。挪个位置吧。于是征还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大怒,在他心中,济南相和东郡太守其实无所谓,能做事就行。反正都是二千石的官职。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半的事情你把我调职,几个意思?于是几番上疏恳求留任,却依然无济于事。曹操只好长叹一声,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济南国。这里,他留下的一切痕迹,他未竞的事业,在他离开之后,还会继续下去吗?

    傅燮在朝中为议郎,喜欢议政,所言经常切中要害。张让等觉得也不能让这家伙待在京师了,弄走吧,弄得远一点。嗯,他不是反对弃凉州吗?看来他对凉州感情很深呐,再一看,哟,还是凉州土著!好吧,就你了。于是傅燮被外调,拜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孙坚,嗯,远在凉州皇甫嵩军中,那算了。让他在那自生自灭吧,不然难道还要把他调回京师不成?

    最后一个就是刘备了,这人,中常侍等都有些头疼。刘备身上有名士光环,又是宗室之后,牙尖嘴利不说,打仗也很猛。名士阉宦们不怕,他们不知道栽赃陷害过多少名士了。但刘备这个名士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好面子,重清名。刘备也一样,但他更趋向于实际一些,就是实用主义。而且,刘备智计百出,又喜欢谋定而后动。所以像对付党人,对付前太尉陈蕃一般的手段,对刘备是没有用了。

    把刘备抓到京师来,搞不好他还能倒打一耙。当初诣阙上书之时都没能让他吃亏,反而让他于狱中写就正气歌,成就此时之威名。再说了,刘备可不是一般的书生,人家十几岁就随尚书卢植平叛,于军中历练多年,多有豪杰相附。若激怒了他,虽然不至于造反,可对付自己几个,没问题吧?

    当然,这些都是张让等人的胡乱猜测,毕竟刘备的过往战绩在那里摆着。前中常侍曹节和王甫也没能奈刘备如何,他们心中又岂能不重视?再说了,他们能忽悠皇帝为所欲为,但无故逮捕一个有功之臣,再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这事,就是皇帝也不敢胡来。于是张让等悲哀的发现,没有朝臣的支持,他们竟然有好多事情是做不成的

    对于刘备自荐去凉州,皇帝还是很欢喜的。有忠直的臣子愿意为他的帝国效力,他又不是傻子,如何不喜?

    不过张让等人却是暂时压下了,他们对皇帝说:“陛下,刘备虽是忠直之臣,然自恃名声才智,桀骜难驯。不如暂且压一压,磨一磨他的耐性。”

    皇帝一听,立马就说:“好的。”

    皇帝对张让等有多信任呢?当初皇帝造了个万金堂,把自己赚的钱都放在里面。然后在自己老家买田宅,盖殿观。皇帝这一枝,混得不好。他的堂叔堂侄都是王爵,只有他这一支是侯爵。小时候又穷怕了,等到做了皇帝,才发现,皇帝原来可以这样做。于是经常叹先帝没用,不知道赚钱。皇帝赚了钱,把钱交给张让等人保管,常常在内廷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张让赵忠等得皇帝如此宠爱,那还有什么畏惧的,只觉得皇帝老大,他们老二,于是横行无忌,无所惮畏。在京师强买强卖,兼并田地宅院,然后用皇帝的钱来盖了许多宅第,跟皇帝所居的宫室差不多。当时皇帝喜欢在永安宫登高望远,抒发情怀。张让等人就慌了,生怕皇帝看到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