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质拐叛嘧鸥涸鸷颖敝钌焦仁拢磕昊箍梢跃傩⒘膳杉评粝虺⒒惚ā

    于是,张燕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平难中郎将,把黑山贼,变成了黑山军。

    刘备在洞庭,闲来无事,便与简雍等泛舟,啸傲湖中。他之前也曾命麾下遍访荆州,以求名士隐者,可惜一个也没见着。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后面几年乱,所以他记忆中的徐庶、司马徽等名士,都还没有避难荆州,而诸葛亮这可怜孩子,才几岁,刚死了娘亲,跟着老爹在泰山,还远远没到他出山的时候。襄阳庞德公一家子,因为襄阳曾被黄巾占据,也不知道躲到哪里避难去了。于是刘备很郁闷的发现,史载刘表来荆州后,大把名士皆奔荆州安身的这种状况,他根本就遇不上。

    刘表虽然是名士,八俊之一,可我的名声也丝毫不弱于他好不好?刘备暗暗吐槽。

    其实刘备还准备开经立学,以求贤才来着,可是他目前乃镇守一方手握重兵的将领,立学校、兴教育都是郡县守令该干的活,他要也插一手,估计弹劾他的奏章只怕就要雪片般的飞向京师了。刘备也估计京师中有人正等着揪他的把柄,是以低调本份得不得了。郡县之事,除非与军事有关,否则一概不过问。

    有时候刘备就想,还不如当个太守呢,最起码一郡之地,都自己说了算。可又舍不得手中这枝军队,好不容易血火中锻炼得有模有样了,解散之后再召集起来就难了。再说了,听说董卓这个家伙解职归田回老家了都养着部曲呢,孙坚也把淮泗好汉带在身边,袁绍、袁术兄弟俩如今出仕都是就任武职看来都不是笨蛋啊。

    只有曹操,如今还殚精竭虑的为大汉的事业添砖加瓦,倾尽心血。他任济南国相,一到任,便发现国中贪官污吏横行,无法无天。而这些人多依俯权贵,之前历任国相皆不敢管。老曹是谁?初出茅庐就一顿杀威棒把阉宦的亲叔都打死了的人物,岂怕你区区污吏?于是甫一上任,就大力整饬,等考查确实之下,便上书朝廷,济南十城县令,被他奏免了八个,其他小鱼小虾不计其数。

    那些贪官污吏吓坏了。大汉官场是这样子的,你当官,当得好,升迁。当得不好,免职。免职之前,先去京师走一趟,十有**就要坐牢。比如凉州刺史左昌,因盗军费而被论罪,他的继任扶风人宋枭,是个书呆子。到了凉州,一看,好家伙,这么多叛贼,肯定是不读书的原因。于是和凉州长吏们商讨,说:“凉州寡于学术,故屡致反叛。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

    众吏愕然,不知如何相对。还好盖勋机灵,劝谏道:“今不急静难之术,遽为非常之事,既足结怨一州,又当取笑朝廷,勋不知其可也。”

    宋枭被盖勋一驳,觉得没面子,于是死活就要这样干,还奏请朝廷。结果朝廷一看,火冒三丈,让你去凉州平叛,你去那里让州人写孝经,尼玛你这逗谁呢?于是诏书一封至凉州,大骂一顿,然后以虚慢的罪行征往京师听候处置。

    这还算不上怠政,只能说有点冒傻气,就被征还京师了。曹操以贪腐之名奏免各城守令,这要一落实,搞不好就要牢底坐穿,于是贪官污吏大惧,算了,收拾收拾细软,逃命去吧。这官谁爱做谁做,反正老子不做了,再说了,之前这些年也捞得够了。这些人纷纷弃官出逃。曹操一伸手,便让济南抖三抖,史载济南从此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初为二千石高官,把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不禁也有些自得,于是写信给刘备,问他说,玄德,你觉得我干得怎么样啊?

    刘备把曹操的书信看了又看,曹操在信中,把他的所作所为,事无巨细,一一分说。他在济南,除了铲除贪官污吏,还禁止奢侈之风。还毁绝淫祀。济南国人喜欢建庙奉神,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立个庙,拜一拜,然后每次庙会都搞得非常奢侈浪费。风气如此,结果一年要搞上百场祭拜庙会,搞这些庙会的幕后组织都赚钱了,而那些百姓却越来越穷。于是曹操便把什么乱七八糟的神、仙、鬼之庙,全部捣毁,只余国家明令允许祭拜的神仙庙宇。比如东皇太一大帝,比如社稷神之类的

    然后又在济南建学校,兴教育不得不说,曹操能力确实很强,干得有声有色。不过,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刘备就记得,曹操应该在不久后,就被人给阴了。

    于是刘备就在回信中郑重告诉曹操,注意团结,要和谐,要求同存异,要拉拢盟友,不要孤军奋斗,否则你这得罪太多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归心() 
却说张飞与荀彧,一路翻山涉水,总算重回了荆州。于洞庭湖畔见到了刘备。刘备得知荀彧到了,出营亲迎于道旁。

    荀彧一路风尘,甫到便见一人,儒冠常服,丰神俊朗,立于道旁,身后则有将校卫士相随。心中便知此人便是刘备了。

    于是连忙翻身下马,正欲行礼,却被刘备抢先一步,捉住双手,大笑道:“文若,你我几近十年缘悭一面,今日总算得见。足慰平生也!”

    刘备礼贤下士,荀彧心中暖洋洋的,不由精神一振,身上疲态尽去。而后深施一礼道:“有劳将军惦记,荀彧些许浅薄微名,只恐有污将军之耳也。”

    刘备执其手,往营中相引,笑道:“文若之才,天下皆知,今日何出此言哉!”刘备忍了又忍,终究没有学曹操,对荀彧说你是我的张子房啊。

    只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也,此时国有长君,而席卷天下的暴动也被平定了,许多人还对大汉心存希望,以为大汉或许能籍此中兴。而荀彧,就是对大汉念念不忘的人。刘备此时只不过是朝廷的东中郎将,若此时将荀彧比作张良,那他岂不是自比为汉高祖?荀彧玲珑之心,见面只尊称将军而不称主公、不称玄德,只怕是还想观察一段时间,若自己如此,他闻之只怕会心生反感。

    而到了六年之后的初平二年,那时大汉朝廷已经控制不住形势,而地方诸豪已经在事实上割据一方了,想要做事,只能投靠一方豪强,所以荀彧弃官,先投袁绍,后投曹操,故曹操把荀彧比作张良,荀彧欣然接受。

    刘备见荀彧的态度,便心知肚明。他也知道,这些读了一肚子书的家伙,心中也傲气得很,你要他替你效力,你就得要有让他认可的本事。否则,难!正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不然荀彧也不会在袁绍那边待了一阵,觉得这家伙难成大事,然后出奔往投曹操了。

    于是刘备待荀彧为上宾之礼,每日不拘来去。自己则忙自己的事情,有空了,便和荀彧一起煮酒相谈。从儒学到朝政,无所不包。却从不主动提及招揽之事。

    荀彧每日闲暇之时,便观刘备军队操练,对军事竟大感兴趣,对刘备所制的队列、军营内务、卫生条例等一一询问观看。刘备知道了,也不去管。

    如此月余,荀彧终于忍不住了。这日,来见刘备,方落座,便直言道:“将军有何志耶?”

    刘备心中一笑,道,来了。于是正颜道:“某幼时失怙,家贫难以为继。便只想着读书入仕,以奉养母亲。然自拜入卢尚书及郑康成公门下后,受圣人之训,立誓欲济世安民,匡扶天下。于是乃有太学之狂言。时隔多年,然吾志亦不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尔!虽然此言甚大,然我自问本心,至于今日,所行之事,皆无愧此四句之言也!我虽欲信大义于天下,然智术短浅,孤身一人,奋力挣扎却见效甚微,只能徒呼奈何。吾素知文若亦有兼济天下之志。今得文若,吾道不孤,文若,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说完,刘备目光炯炯的看着荀彧。

    荀彧一笑,一正衣冠,振衣而拜,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颖川荀彧荀文若,见过主公。”

    刘备连忙扶起,两人相视一笑,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油然而生。

    于是刘备奏书表荀彧为东中郎将署中侍郎,与简雍一道总领军机之事。

    这日,刘备、简雍、荀彧等正在闲坐。忽有小校来报,有天使来了,众人一起迎出,一问。原来因北宫伯玉等寇三辅之地,关中镇动,后皇帝下诏,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将兵讨之,因不能克,皇帝诏问群臣方略,司徒崔烈觉得凉州徒耗军费,不若弃之。皇帝颇为心动,于是下诏问询公卿百官。

    崔烈就是出了五百万钱而位登司徒,后来皇帝觉得太可惜没要一千万的那个名士。他这番言论一出,当时就惹恼了一个人,议郎傅燮。傅燮字南容,凉州北地人,西汉时傅介子之后人。去年黄巾之乱时,皇帝诏命征天下英俊,傅燮率北地郡士兵入京,被拜为护军司马,随皇甫嵩一道出征。后来多立战功,在东郡时擒杀卜己等贼首,便是傅燮领军所为。

    后来论功行赏之时,因傅燮深恶宦官,与张让、赵忠等关系不好。于是只是被拜为议郎而已。今天在殿上,傅燮一听崔烈这番糊涂话,不禁大怒,于是跳出来道:“宜斩司徒,天下乃安!”

    群臣张口结舌,不禁愕然。好么,你要反对就反对,干嘛说要把司徒都给斩了?三公之职,除了谋反,谁敢如此对待?崔烈更是涨红着脸,恶狠狠的看着傅燮。

    于是尚书杨赞出来奏道:“陛下,傅燮无礼,廷辱大臣,请陛下治罪!”

    皇帝记性倒是不错,还记得这个有功之臣,于是就问傅燮:“卿出此言乃何意?”

    傅燮就道:“陛下,凉州乃天下要冲,国家之藩卫。当年无数大臣、名将率我汉家勇士浴血奋战,才得此地。今若冒然弃之,如何面对天下臣民?且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是故臣以为,司徒之论不可取,若从其论,我等皆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