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根到底,现在的我还是功力不足啊。”

这盘比赛结束后,李小强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表面上看,李小强这盘棋的策略应该是对头的,他也没有出现很明显的漏着和失误。他的败因,很可能还是出在很多局面的“模糊判断”上。

李小强同时也清楚,对于这样的问题,仅仅依靠别人“教”是不行的。比如这一盘棋。就算有“棋神”在场,他可以很清晰的告诉李小强正确答案。但李小强依然不会有太多的收获。仅仅这盘具体的棋局,李小强可能搞清楚了。但下次碰到同样的局面,李小强可能依然会下错。

对于这样的模糊判断,需要的是自己的积累,需要的是自己的累积。等自己的功力逐渐加深,可能对很多局面就有更加深厚的理解。这样一来,做出的选择也就能够更加准确。当然,那个选择也未必就是标准答案。不过总能够更接近一点点吧。

李小强心里还清楚。“功力”这种东西,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但等是等不来的。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高水平对手的磨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很多的职业棋手,他们都喜欢运用自己“赢棋的下法”。下哪一种类型的棋,自己可能更擅长一些,自己的胜率更高一些。那么就经常采用同一种方法。

其他人这样做,李小强当然是管不了的。但李小强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不适合自己。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阶段,适当选择不同的下法。对各种各样的风格都有一点的了解和涉及。然后通过高水平的对局来检验,这样的话,自己得到的磨砺可能会更多一点。有了不同的体验,自己的“功力”,也可能提升得更快。

李小强确信,自己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天元赛”结束后,89年的春节也马上就要来临了。不过李小强并没有马上急着回家过年。“富士通杯”4月初就要开幕。他还有10多盘的选拔对局没有开始下呢。2个多月的时间,中间还隔了一个春节。10多盘都是慢棋,这样的对局密度,应该也算是比较大的。因此正好趁这个机会,年前能下几盘就是几盘。

好在李小强不用担心无法安排对手。例如国家队的曹大方和钱于平,他们都是申城本地人。再加上俞彬等等棋手,他们也愿意趁这个机会多下几盘。一时间,李小强的选拔赛对局,甚至安排到腊月28。

在申城呆上这么长的时间,李小强倒也不会寂寞。他除了有比赛可以下之外。还有张志东等朋友。说到小的,他可以和常韧圣,邵伟刚他们混。说到老的,他也可以去找方老。继续去切磋他们的“八卦考据法”。

这一天,李小强手里拿着最新的一期“围棋”杂志在翻看。从这一期开始,李小强和方老的“考据”文章开始在围棋杂志上连载。由于用上了“国少队最新研究成果”的噱头。常韧圣他们的研究热情高涨。李小强这一招,其实学的是日韩围棋的做法。

例如韩国的“冲岩研究会”,他们在写技术文章的时候。就喜欢冠以“冲岩研究会最新研究报告”这样的名头,显得特别拉风。这样的话,不仅棋迷爱看,研究者本身,其实也特别有积极性。

这篇文章的工作量很大。李小强和方老计划,需要花个几年时间,才能在杂志上连载完。好在明代早期的棋谱,没有明末和清代那么多。李小强和方老也不会求大求全,尽量挑选有代表性的棋谱去研究,在研究的时候尽量客观一点。这就是一老一少两个人的态度。

即便如此,两人在很多问题上,还是会产生很多争执的。

到目前为止,杂志上虽然只登载了第1期,但方老的文章,其实已经把明代中期以前的内容写完了。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古棋,其实就是“三大派”的时代。当一个阶段告一段落后,文章照例要给出一个总结性的东西。或者是给出一个看法,或者是下一个结论什么的。

这一天,方老就是拿出自己的文章给李小强看。他想听听李小强有什么看法。当李小强看了方老的结论后,他眉头紧锁,他不同意方老的看法。他直截了当的对方老说道:

“方老,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同意您的看法!”

284。第284章 有趣的规律

“哦?对于我的这个结论,你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说出来让我听听。”

方老面带笑容,他就像一位宽厚的长者,静静的看着面前的李小强。由于接触的时间很多,方老对李小强也比较了解。他心里非常清楚,站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孩子,这位中国围棋的希望之星。他虽然话不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非常沉默寡言,在其他地方也很少与人发生争执。但只要说到围棋,他就会滔滔不绝。他对自己坚持的东西,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固执。

李小强和方老的争执,首先还是必须从两人合作的这篇“大文章”说起。

在两人的设想中,为了梳理明,清时代中国围棋的脉络。将划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明代的中前期,也就是俗称的“三大派时代”。第2阶段,那就是明末清初时代的围棋,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也是中古棋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第3个阶段,那自然是以黄范施为代表的中国古棋巅峰时期。第4个阶段,就准备介绍清代中末期一直到民国年间的中国古棋。到了这个年代,中古棋终于无可奈何的走向没落了。

要研究围棋历史的发展轨迹,那自然需要介绍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棋手。事实上,两人合作的这篇大文章,重点就是介绍棋手。把棋谱读懂了,把这些有代表性的棋手介绍清楚了。一个时代的围棋,就可以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样的划分方法,是李小强提出来的。方老倒也不持异议。李小强提出这样的划分方法,并不是说他灵机一动。在那里想当然。因为李小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由于规则和玩法不同,中古棋和现代围棋,可以说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把中古棋当成一个独立体系。把从日本围棋取消“座子”制度开始,一直发展后来的现代围棋当成另外一个独立体系。当李小强仔细比较这两个体系之后,他突然发现,这两个体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现代围棋。在世纪之交,现代围棋曾经出现了一个高峰,那就是韩国的李石佛。不管承不承认,有那么一段时间里,他确实达到了独步天下的地步。在“后李石佛时代”,整个世界棋坛的格局,曾经出现过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双雄并立。这几位围棋巨星,一前一后出现在世界棋坛上。

在中古棋中,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先是黄龙士独领,在几十年后,又出现范西屏和施襄夏这对绝代双骄。虽然时间的跨度更大一点,但整个棋坛由“单雄时代”到“双雄时代”过度。这样一个特征是非常相似的。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么一点类似,那也说明不了说明问题。仔细再看看之前的格局,大家可能就会发现,历史的发展,依然是惊人的相似。

世界棋坛在进入“李石佛时代”是什么格局呢?那当然是一个群雄并立的时代。以日本的“六超”为代表,再加上中国聂旋风以及韩国的曹燕子。这样一群人代表着一个年代的最高水平。

在中古棋中,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年代。在黄龙士横空出世以前,中国棋坛也是群星璀璨。代表人物是过百龄,盛大有,周懒予,汪汉年,汪幼清,周东侯等人。他们之间互不相让,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创造了当时中国棋坛的繁荣局面。

在这些国手当中,有一位棋手的地位极其特殊。李小强甚至认为,这位棋手起着非常关键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位大国手,就是一代宗师过百龄大前辈。

过百龄的一生,基本可以分为2个部分。年轻时候的过百龄,是他争霸天下的时代。正是因为他击败了“京师派”的前辈国手林符卿。成为新一代的武林盟主。更重要的是,当过百龄名声大噪后,被公认为一品棋士。此后数十年间,南北棋手慕名不断接踵而至,向其挑战。过百龄欣然应战,且逢战必胜,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无锡县志》载文称:

“天下之奕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个国手林符卿。由于他输给了过百龄,很多人对他评价不高。李小强倒是认为,这对林符卿有点不公平。他的围棋水平可能比过百龄低一点。但他作为一位前辈棋手,他当时没有避战,没有选择爱惜自己的羽毛。在注重名声的古代,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不仅如此,林符卿其实还很有个性。到了后世,关于“围棋上帝让几子”的说法在围棋界非常流行。而林符卿可能是1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棋手。他就曾经很明确的说过,假设真有“棋神”存在的话,估计也让不动他3个子。他的这个说法,先不管他算不算是狂妄,但至少说明他很有个性,不是一个虚伪的人。

过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一生经历了2个朝代。而他的围棋生涯,好像也可以明显分为2个阶段。他的前半生,是在争霸天下,他的后半生呢?其实就在提携后进。著名的“过周十局”,也可能是围棋历史上第1个非常有名的十番棋。在这个十番棋中,过百龄输给了后辈棋手周懒予。下这个比赛的时候,过百龄的年龄其实很大了。根据他的江湖地位,他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出战这个比赛。

李小强认为,过百龄在中国古棋中的地位,有点像日本的“不败之名人”秀哉。不过他的气度和胸襟,就不是秀哉能够与之相比的了。

现代围棋发展到了秀哉这里,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围棋,可以称为“近代围棋”。而秀哉之后的围棋,才可以称为“现代围棋”。其实在中国古棋中,也可以把过百龄作为标志。从他这里开始,不仅朝代更迭了,中古棋的风格,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