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6-药鉴-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本,不可不慎也。假如肝受心火之邪,是从前来者为实邪,当泻其子火也。故经曰,本而 
标之,先治其本。入肝经药为引,用泻心火药为君,是治实邪之病也。假如肝受肾邪,是从 
后来者为虚邪,当补其母水也。故经曰,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入肾经药为引,用补肝药为 
君,是治虚邪之病也。 

新刻药鉴卷之一
取方之法
内容:凡用其味,必用其味之可否。若用其气,必用其气之所宜。识其病之标本,及脏腑寒热 
虚实微甚缓急,而用其药之气味,随其症而取方也。主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 
使,此随病之所宜,而赞成方以用之。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去咽嗌 
之病近。近者奇之。去肝肾之病远,远者偶之。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偶。补上治下制 
以缓,缓则气味薄。补下治上制以急,急则气味浓。薄者则频而小服,浓者则暂而多服。 

新刻药鉴卷之一
论各经补泻及专主泻火药
内容:(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味辛补酸泻 气温补凉泻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味甘补苦泻 气温热补寒凉泻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 味苦补咸泻 气寒补热泻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 味咸补甘泻 气热补寒泻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 味酸补辛泻 气凉补温泻 
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以所胜平之。故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 
清则卫荣,荣散则亡,神无所居。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 
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年。又曰,人之一身,外为阳、内 
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 
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 
黄连泻心火,枯芩泻肺火,白芍泻肝火,柴胡黄连泻肝胆火,木通泻小肠火,知母泻肾 
火,条芩泻大肠火,黄柏泻膀胱火,滑石泻六经火,栀子泻屈曲火。 

新刻药鉴卷之一
用药之法
内容: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 
之,留者行之,燥者润之。损者益之,惊者平之,逸者行之,上者下之。逆者正治,从者反 
治。 
则肝,法春木酸,生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则心,法夏火苦,长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咸甘收之,以苦发之。 
则脾,法中央土甘,化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湿淫于内,治以酸热,佐以咸寒,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则肺,法秋金辛,收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则肾,法冬水咸,藏之道也,失常则病矣。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发之,以苦坚之。 
假如风淫于内,即是肝木失常,火随而炽,治以辛凉,是用辛金克其肝木,凉水沃其炎 
火也。余治例此。 

新刻药鉴卷之一
引经药性
内容:小肠膀胱属太阳, 本羌活是本乡。三焦胆与肝胞络,少阳厥阴柴胡强。太阳阳明并足 
胃,葛根白芷升麻当。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脾经少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芍 
详。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新刻药鉴卷之一
十八反药性
内容:人参芍药与沙参,细辛玄参及紫参,苦参丹参并前药,一见藜芦便杀人。白芨白蔹并半 
夏,栝蒌贝母五般真,莫见乌头与乌喙,逢之一反疾如神。大戟芫花并海藻,甘遂以上反甘 
草。蜜蜡莫与葱根睹,云母休见石决明。 

新刻药鉴卷之一
十九畏药性
内容:硫黄元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野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 
上,却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 
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跷蹊。 

新刻药鉴卷之一
孕妇禁忌药性
内容: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与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代赭芫花 
麝,大戟蛇脱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荚同。半夏南星并通草,瞿麦干姜桃仁 
通。 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都不中。 

新刻药鉴卷之一
六陈药性
内容:枳壳陈皮并半夏,茱萸野狼毒及麻黄,六般之药宜陈久,人用方知功效良。陈皮须用隔年 
陈,麻黄三载始堪行。大黄必用锦纹者,不过三年力不全。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 
鲜。芫花本是阴中物,不怕如丝烂似绵。 

新刻药鉴卷之一
五郁主病
内容:诸掉眩,皆属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木郁达之,达、谓吐之也。 
诸痒疮疡,皆属心火。 
微热则痒,热甚则痛。火郁发之,发、谓疏散之也。 
诸肿满、皆属脾土。 
食饮不消则生湿,湿则生热。土郁夺之,夺、谓下之令无壅滞也。 
诸 郁病痿,皆属肺金。 
、谓满也。郁、谓奔迫也。痿、谓手足软弱,无力运动也。金郁拆之,拆、谓解表利 
小便也。 
诸收引,皆属肾水 
收、谓敛也。引、谓急也。皆寒之用也。水郁泄之,泄、谓制其冲逆也。 

新刻药鉴卷之一六气主病
风类
内容:诸暴强直,支痛 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暴、卒也。强直、筋劲而不柔和也。支痛、坚固支持,筋挛不柔而痛也。 戾、筋缩也。 
谓里急筋缩,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于紧敛,短缩筋劲,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 
亢则害承乃制也。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风病势甚,而成筋缩者,燥之甚也。故诸甚者,皆 
兼乎燥。 

新刻药鉴卷之一六气主病
热类
内容: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 
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语妄答,衄蔑血 
污,皆属于热。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与小肠之气也。喘、火气也。寒水为阴,主迟缓。热 
火为阳,主急数。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呕者,胃气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寒亦主呕,不可执一而论。 
吐酸、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是以肝热则 
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又或有口淡者、胃热也。 
暴注、卒泄也。肠胃热甚,而传化失常,火性疾速,故如是也。 
下迫、后重急痛也。火性燥物故也。 
转筋、反戾也。热气燥烁于筋,挛螈而痛也。言寒者误,寒虽主于收引,然止为厥逆禁 
固,屈伸不便,安得为转筋也。 
小便混浊,寒则清洁,热则混浊也。 
腹胀如鼓,气为阳,阳为热,气甚,则如是也。 
痈、浅而大也。经曰、热胜血则为痈脓也。 
疽、深而恶也。疡、有头小疮也。疹、浮小瘾疹也。 
瘤气、赤瘤丹 ,热胜气也,火之色也。 
结核、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必溃发,但令热气散,则自消矣。 
吐下霍乱,三焦为水谷传化之道路,热气甚,则传化失常,而吐泻霍乱,火性燥动故也。 
或 
大法吐泻颇渴为热,不渴为寒,或热吐泻,始得之亦有不渴者,若不止,则亡津液而后 
必渴。寒本不渴,若亡津液过多,则亦燥而渴也。但寒者、脉当沉细而迟,热者、脉当实大 
而数。 
瞀、昏也。热气甚,则浊乱昏昧也。 
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然寒水主于闭藏, 
今反属热者,是火热亢极,反兼水化制之故也。 
肿胀、热胜于内,则气郁而为肿也。阳气热甚,则腹胀也。火主彰显,升明舒荣,皆肿 
胀之象也。 
鼻塞、窒塞不通畅也。火主 肿胀,故热客阳明,而鼻中 胀窒塞也。 
鼽者、鼻流清涕也。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经曰,亢则害、承乃 
制也。以火炼金,热极而反为水之样也。故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出涎, 
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也。 
衄者、阳极拂郁于足阳明,火气上蒸于肺,则血妄行,而为鼻衄也。 
血溢者、血上出也。血泄者、热客下焦,而大小便血泄也。 
淋者、小便涩痛也。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又有遗尿不禁者,经曰、肾主二阴, 
水衰而怫郁客其部分,二阴郁结,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小便遗失而不能禁止,然则热症明 
矣。仲景论少阴病热极,曰,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不转睛者,肾先绝也。 
闭者、大便涩滞也。谓之风热结者,火甚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旺故也。 
身热恶寒者,热在表也。寒则腠理闭密,阳气拂郁而然也。 
战、动摇也。栗、寒冷也。皆火之象也。此由火热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战栗也。 
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火主于动,心火热甚,故惊也。 
惑者、惑乱也。火实、则水衰,失志而惑乱也。 
志者、肾水之神。 
悲者、肺金所主也。笑者、心火所主也。悲笑而五液俱出者,火热亢极,而反兼水化制 
之故也。 
谵者、多言也。言为心声,心热则多言也。 
妄者、虚妄也。火为阳,故外清明而内浊昧。心热甚、则肾衰,而志不精一,见闻虚妄, 
而自为问答,神智失常也。 
衄蔑血污者,心火热极,则血有余,热气上甚,则为血溢污浊,而见紫黑之象也。 

新刻药鉴卷之一六气主病
湿类
内容:诸痉强直,积饮痞膈,中满,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者,皆属于湿。 
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