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帝见跪在殿前的张慈观道貌岸然,仙风飘逸,赐金椅同坐,玉帝问道:“闻张贤卿在人间悬壶济世,除恶救危,道行非浅,不知张贤卿有何道法治得孽雷“呢?张慈观起立奏道:”微道自小学得五雷天心法,待微道一试“。这时,他暗诵咒语启动通天网袋封口带八下,雷声有序地响了八声;拉七下,雷响7声…。。。拉一下,雷响一声。过了一会儿,拉了9下,雷声立即停止了。天廷遂安谧无声。
  玉帝大为欢喜,褒扬说:“张贤卿道行颇深,念你镇雷有功,封你为监雷张圣君,五雷归你管辖,每年只许7个月有雷声,5个月无雷响。”张慈观跪下叩头谢恩。但是,张慈观听错了玉旨是五雷七月归他管。他就令五雷在每年的七月雷声要大,但不能雷死人。因此,七月法主雷声大,却不会雷死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闽台人民信仰张圣君】
  张圣君,又称张圣者,号慈观,道教闾山派道士,被明正德皇帝敕封为“法主神号”。张圣者确有其人,于宋绍兴九年(1139年)农历七月廿三出生在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据《月洲张氏世谱》记载,张慈观是随王审知入闽始祖张睦第13世玄孙。张慈观的童年和少年都在苦难中度过,四岁丧父,后随母改嫁到盘谷乡连厝林里(今福坪村)的连姓人家为继子。七、八岁时,因家境贫寒,继父让他去放牛,十二、三岁时,以砍伐锄柄谋生,所以当地人叫他张锄柄。十八岁那年,他上闾山学法,修炼武功,决心扶正祛邪,救世救民。
  《中国人名大辞典》、《福建通志》、《永泰县志》、《闽清县志》、《闽都别记》、《夷坚志》和《游宦纪闻》等对张圣者生平的记叙都大同小异:“张圣者,永福(永泰)人,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一日入山遇仙,食以桃,因忽忽若狂,谈未来事无不验。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羲、献体,因度为僧。作字多以左手,或足指扶笔……”此后,张圣者云游于本邑和邻县的闽清、尤溪、德化、永春、莆田、仙游等地。那时,南宋政府腐败,社会混乱,到处魑魅魍魉出没(称五通鬼),残害百姓。张圣者目睹此景,大显神威,驱妖斩魔,除害灭祸,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民间流传的《圣君履历咒》详细记叙其事迹:绍兴丁丑年,圣者“十九岁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再造建宁水西桥”,时逢漳州大旱,“圣君顷刻行文法,须臾降下滂沱雨”;绍兴壬午年,闽清大旱,圣者“牵牛创凿水枧际,穿通灌溉旱水田”;淳熙戊戌年,尤溪“黎民患瘟疫”,圣者“寻找草药救病民”。张圣者对邪魔更是疾恶如仇,常怀济民救世之志。绍兴己卯年秋,德化流氓地痞猖獗,圣者神通广大,降服了这批“五通鬼”,让百姓过安康的日子。圣者每云游一地,都宣扬“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的道教因果道理。路见不平,拔剑斩妖魔;遇大旱,凿渠引甘露;遇病民,寻草药治病,做好事不胜枚举。淳熙十年(1183年)圣者云游到闽清十四都金沙,修得正果,坐在九龙潭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岁。乡人即以其身躯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此寺为张圣君之“祖殿”;当年,永福人以其头颅塑像,建方壶寺奉祀,称为“母殿”。方壶寺雄踞于盘谷乡岩狮峰峭壁悬崖下,占地3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绿树翠竹环抱,环境清幽。
  张圣君的鸿恩大德,到处传闻,被万民崇拜敬仰,人们奉他为保境之神,塑像建寺奉祀。张圣君的信仰文化已传播到八闽大地,台湾的台北、宜兰、新竹、台中、彰化、云林、高雄等县市都有祀庙。
  【张圣君在盘谷】
  张圣君四岁随母江氏改嫁到盘谷连家,今盘谷之连姓族氏已绝迹,唯遗福坪村东南山坳处叫连厝林里之连姓旧址。据当地乡老所述,张圣君在当地也有一些传说,其大致情况为:
  张圣君小时即很灵异,与一般儿童有许多怪异之处。传说有一天天刚亮,在离他家不到五十米远的陈里(今福坪村鳌头宫处)陈家人到他家告状说:“快去看一下,你家儿子到我家和我儿子打架了。”其母江氏十分诧异说:“不会有这样的事,我孩子还在床上睡觉呢。”陈家人不由分说将江氏拉到陈家,果然,张圣君正与陈家的几个孩子打得不可开交。江氏连忙把儿子拉回家,进门时却又发现张还蒙在被窝里睡得正香呢。
  张圣君之连姓继父因家贫不能养育张,七、八岁时就让他去为人家饲牛,其中有许多的传说及遗迹。至十二、三岁时,就以伐锄柄以谋生,往大洋、红星、白云等地鬻之,故当地人称之为张锄柄。
  张圣君在盘谷有许多传说,其中最重要的是与饲牛相关的故事。传说他在看牛时,既要到方壶岩顶练法术,又怕牛跑到田间园糟蹋邻人庄稼,于是景小试伎法,让牛圈在一块山谷中没草吃就吃石头。牛归栏后就跟牛主哭诉自己肚子虽满腹滚圆但吃的都是石头的事。张闻知后,就用燃香灸烧之黑点。
  一天张饲牛到方壶岩对面山顶,见二仙人在盘石上下棋。张侍立一旁久观不去,仙人随手拿下一颗桃子让张吃,张吃一半苦涩难咽,就偷偷的扔了,不料这半颗桃成了一个桃岩石,仙人挥手让其离去。张从此悟道成了“半仙”(注一)。据说这对弈的仙人为元始天尊与太上老君(一说为钟离子,见宋,洪迈《夷坚志》)。今方壶山上有地名曰“仙桃坪”,上之盘石有对弈之痕,即为仙人遗迹。从此,张圣君便云游于邻邑之闽清、尤溪、德化、永春、莆田、仙游等地,修仙行道,济困救人。并到福州东禅寺剃度出家,取名圆觉,成为亦道亦佛的乡野道人。
  在盘谷乡福坪村,历史上还有一种与张圣君相关的民间信仰,即“江师公”信仰。传说中的江师公为江七、江八、江九三兄弟,此三人为张圣君之母江氏之胞兄弟,俗谓张圣君之舅父。盘谷古时有江姓,今已绝迹。现仅于五公里处的邻乡红星乡礼柄村仍存此姓。虽然。福坪村江姓已无,但该村之张庄境长兴境、螯头境三个境区仍以江师公为境神,其历史已十分悠久。
  在当地,江师公庙不但民间道坛上之道师供奉之,各境之群众都奉之为保境之神。据民间传说,张圣君其父故后,其娘家怜其母子孤苦伶仃而召回舅家,并择连姓改嫁,以救其贫弱张圣君之舅既为师公(道教前身巫教法师之称呼,今仍沿其称号),对张自然有很大的影响。张圣君之所以以后有许多“闾山法”并与妖魔斗法故事,且成为道教闾山派之“张法主公”当与其娘舅之江氏师公之感染有关。今闽南道坛所尊之为“三坛尊圣江神仙”(漳平永福镇‘法主公咒’)即三位江师公。而世人因不识此中之奥秘,以至很少有人能识其中巫道承传之真谛,此为笔者盘谷考察之重要发现。
  【方壶岩乃张圣君信仰文化发祥地】
  方壶岩,离盘谷仅不到三公里处,因山顶有双狮之象,人称双狮峰,或称双峰。是永泰邑中著名的名胜奇景之一。该山自然景观极其幽美,有一池(一千二百米高峰上之天池)、三台(仙游台、承天台、望亭台)、七洞(雷洞、禅洞、天师洞、观音洞、蝙蝠洞、弥勒洞、斗鬼洞),还有三峰二十一岩之各种奇岩怪石景观,以及世间罕见的红腹四脚鱼、绿蝙蝠、岩茶、方竹等珍稀植物。是古代文人雅士绝妙之去处,今遗宋元明清名人石刻多处可证其景观之胜。
  但是,最重要的是方壶岩又是蕴育张圣君信仰的发祥地。张圣君少年时因饲牛及砍锄柄之人生劳作及嘻耍玩游主要活动地点均与方壶岩有关。许多景点、地名均与张的圣迹有联系。如张圣君放牛的“饲牛石”、“牛眠石”,磨刀砍锄柄的“磨刀石”,观看仙人下棋的“棋盘石”以及仙人给其青桃吃的“仙桃坪”,张从江西龙虎山供回张天师神位的“天师洞”,张炼“雷法”之“雷洞”,张炼丹之“炼丹井”,张与五通鬼斗法之“斗法石钉”,张为民治疾以剑击石而汩汩涓滴之“甘露水”、“龙泉井”等等。可以说整个方壶岩景区都是蕴育张圣君成人、成神的摇篮与温床。许多张圣君的传说故事首先均传自此处,其后由于张的活动地区的扩大,这些传说故事也随之流行各地,并被不断地改造、加工、完善及本地化,以至在德化、尤溪、闽清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相关及类似的传说。这里主要捡几则简述如次:
  其一、红泥鳅传说。传说张圣君少年时,为继父家做田式时,其母用红糟煮泥鳅当菜供其下饭,张生性戒荤,便用筷子将煮熟的泥鳅放到田里去,口中念念有词,这些泥鳅竟然活了起来,一枚枚摇头摆尾在田里游动。至今方壶岩下田垅中仍然有红尾泥鳅或全红的泥鳅,人们都说是张圣君以法术化活的。
  然而,红泥鳅不但在方壶岩,而且在永泰本县之月洲村、嵩口等地都有红泥鳅的传说,但其送泥鳅的人已不是其母,而是他为人做长年(即长工)之家郑姓好心的东家婆,个别地方甚至演变其送泥鳅的含意为一个恶妇人有意识的让张圣君破斋的行为。其后,不但永泰本邑,凡张圣君足迹所至之闽清、德化等地都有张圣君造化红泥鳅鱼的故事,而在各地有所变异罢了。
  其二、张圣君斗五通。张圣君之与五通鬼斗法,其源亦始自方壶岩,是张圣君“寄居盘谷洋,修道方壶岩”最主要的圣迹之一。也是张圣君被邑人奉为信仰神最重要的传说基础。其传说内容为:
  张圣君青年修道后,寻居永泰七都葛岭方广岩洞。一天,人称“长眉大佛”的蔡道者到该岩求歇息,张允之,并托其照看岩洞而往他处游行。不久回岩洞时,蔡道者竟有意占其岩洞,不肯离去,张圣君愤然,决意与之斗法,竟以法术化方壶岩之石臼、石磨、石头为羊群向方广岩驱动,欲填平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