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5
55
63
75
100
无意义音节
33
50
66
75
80+
100
所 用 时 间%
16.7
33.3
50
66.7
83.3
100
材料中夹杂的或伴随材料的有关或无关的东西,如插图、附
注等,对于识记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
的一个实验中,要受试者识记成对的字,在成对的字上加上有关
的或无关的其它字或数字。结果见到:附加有关的字,有利于识
记,附加无关的字或数字不利于识记。
四 复习的作用
识记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
普 通 心 理 学
? 425?
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提
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识记更有效地进行。在多数情况下,识
记都要经过复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劝人〃学而时习
之〃。我们学习过的东西,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
艾宾浩斯用实验材料验证了这一点。他在一个实验中识记无
意义音节和诗,达到成诵;第二天再复习,达到成诵;如此
继续,达到成诵需要复习的次数越来越少,第五天对于诗不
复习也能背诵了。实验结果如下:
表10 复习的累积效果
实 验 日 1 2 3 4 5 6
达到成诵所
需复习次数
12个无意义音节 16.5 11 7.5 5
3 2.5
80个音节的诗 7.753.751.75 0.5 0
0
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指出了两种有趣的现象。以诗的识
记而论:(1)就恢复到成诵程度说,第四天的0.5次复习的
效果等于第二天的3.75次或第三天的1.75次,好象第四
天念一遍比前两天念一遍的效果都要大。(2)同是过了一天,
但第一天到第二天,似乎遗忘得多,因为需要多次复习才能
成诵;第二天到第三天,第三天到第四天遗忘逐渐减少;第
四天到第五天,第五天到第六天则没有遗忘。日常的学习和
识记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尤斯特(A.Jost)把这两种现象
概括成两条规律:(1)两种联系,具有同样强度而时间经历
不同,经同样复习,经时较久的联系获益 (提高巩固的程
度)较大。(2)两种联系,具有同样强度而时间经历不同,经
同样时间无复习,经时较久的联系损失(变弱、遗忘)较小。
? 426?
普 通 心 理 学
为了保持巩固的记忆,根据上述规律,刚学过的东西,应
该多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
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复习的效果不是机械地决定于复习的次数,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学习者在复习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复习的组织安
排。
如果识记需要成诵的材料,在复习时学习者若时时试图
背诵,复习的效果可以提高,即达到成诵需要复习的时间或
次数减少,或复习到一定时间或次数时回忆的成绩较高。有
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受试者识记无意义音节和传记文章,
各9分钟,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试图回忆。诵读和回忆的时
间分配不同,记忆的成绩就有显著的差异。用于试图回忆的
时间越多,记忆的成绩越好。实验结果如下:
表11 诵读时试图回忆的效果
5段传记文同忆百分数
立 刻
35
37
41
42
42
4小时后
16
19
25
26
26
时 间 分 配
全部时间诵读
1C5用于试图回忆
2C5用于试图回忆
3C5用于试图回忆
4C5用于试图回忆
16个无意义音节
回忆百分数
立 刻
35
50
54
57
74
4小时后
15
26
28
37
48
在复习过程中试图背诵,一方面由于学习者的积极活动,
可以提供更多的建立联系的机会,有利于识记;另方面由于
普 通 心 理 学
? 427?
试图背诵时更清楚地了解材料的特点与难点,可以更好地分
配复习,在难点上多进行诵读。
复习的组织对于识记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复习可以连
续地进行,也可以在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前者称为集
中复习,后者称为分配复习。如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成绩,集
中复习因复习的次数多,识记效果较好;如计算一定次数后
的复习成绩,则分配复习的效果较好。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
所做的一个实验中,受试者分为四组,识记4个各有12个无
意义音节的字表,各个字表都用10分钟识记。第一组连续诵
读20次,第二组隔30秒钟读一次,共读10次,第三组隔60
秒钟读一次,共读7次,第四组第一二两次隔90秒钟,第二
次以后隔120秒读一次,共读5次。如按末次的成绩,一至
四组正确记忆的音节数是:4.83,4.13,4.03,3.25。复
习次数多的成绩较高。如按第五次的成绩,一至四组的数字
是:1.75,2.58,3.08,3.25。分配复习的成绩优于集
中复习,在实验所用的时间范围内,间隔越长,成绩越好。
一般地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优异的程度,视
许多因素而定,如材料的意义性、组织形式、难易、学习阶
段等等。在上述实验中,也用意义性高的和意义性低的音节
比较了分配复习和集中复习的效果,在第十次诵读时所记得
的音节数如表12。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音节的识记中,分
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但在意义性高的音节的识记中两种
复习方式的差别不如在意义性低的音节的识记中显著。
上述实验中12个音节是连续诵读(序列字表)的,在上
述关于成对字表的识记中也比较了集中复习和分配复习的效
? 428?
普 通 心 理 学
果。第十次诵读时记忆的成对音节数目如表13。两种复习方
式的差异远不如对序列字表识记中的显著。这表明材料的组
织形式也是影响两种复习方式效果的差异的因素之一。
表12 材料的意义性对分配复习与集中复习效果的影响
意义性高的音节 意义性低的音节
分配复习 集中复习 分配复习 集中复习
记忆音节数
0.92
差异显著水平
7.63
6.71
6.83
4.92
1.91
P>.1
P<.01
表13 分配复习与集中复习成对字表的结果
分配复习
2.92
集中复习
2.71
差异0.21
差异显著水平P>.1
有人在实验中,比较在识记的不同阶段 (如前一半次数
的诵读和后一半次数的诵读)两种复习分配方式的差异。一
般结果表明:在识记的不同阶段,分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
但在识记初期的差异比后期的更为显著。
在识记初期,意义性低的材料比意义性高的材料,序列
字表比成对字表,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复习。这也就表明:在
识记较难的材料时比识记容易的材料,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
复习。许多应用复杂的动作的学习和难易不同的语文材料的
识记的实验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普 通 心 理 学
? 429?
分配复习具有怎样的时间间隔效果最大,实验研究结果
并不完全一致。大致在每次复习需要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复
习间隔几秒至一分钟,效果就比无间隔的为优。在每次复习
用时较长的学习中,复习间隔半小时至几小时以至一天,效
果都可能很好。在一般学习中,复习的间隔时间内还需要安
排其它的活动,就不能只考虑一种复习的时间间隔问题了。
分配复习所以一般优于集中复习,从生理机制看来,是
在集中复习的神经过程中容易有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可
使抑制得以消除;同时由于分配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可使
联系得以巩固,而集中复习时这种机会较少。
第三节 回忆和联想
一 回忆和思惟活动
把以前产生的对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就是回忆。回想过
去学过的材料(如诗词、数学公式等),唤起以前感知过的事
物的表象,执行练习过的动作,由一件事想起另一件事 (联
想),思惟时想起有关的经验资料,等等,都是回忆。
回忆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无意回忆是没有
预定的回忆意图或目的,而想起某些旧经验。如一件往事偶
然涌上心头,或见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有关的经验。有意
回忆是有回忆的任务,自觉进行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如为
了进行传达而回忆所参加的会议的情况。在有意回忆时,回
忆任务推动着回忆的进行。无意回忆虽然没有预定的目的,但
也不是无故发生的,总是由当前的事物或当前事物唤起的表
? 520?
普 通 心 理 学
象、思想等引起的。回忆起的经验和当前的事物总有一定的
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可能是非常间接的。
回忆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直接回忆是当前
事物直接唤起旧经验。例如一看8×9= ?这个式题,立刻想
起72。又如无意回忆中偶然想起一件往事,不知为什么想到
它,也就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引起这种回忆的刺激。间接回忆
是通过中介性的联想才达到要回忆的旧经验。如遇到一个熟
人,叫不出他的名字,先回想以前是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