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脏腑,以致肢体痈疮,便利脓血,壮热羸瘦,头露高骨是也。以针刺破膏药贴之,然后服蚵皮丸。
丁奚者,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痿腹大脐突,号哭胸陷,或生谷 是也。
哺露者,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柴骨瘦露是也。其候皆因脾胃久虚,不能消化水谷,以致精
神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而成此二症也,十全丹主之。
症者,因儿生后周 ,母复有孕,血气所荫,分之两端,是故胚胎渐伤,乳汁成毒,儿吻致疾,敛萃其气,郁伤
其神,令儿面黄腹胀,微微下利,寒热来去,毛发 ,日渐黄瘦,精神不悦,乃是饮母 乳故也。宜速断乳,平胃气,
和血脉可也,服龙胆汤。
〔附方〕
x安神丸x 麦门冬 马牙硝 白茯苓 山药 寒水石 甘草 朱砂 片脑 为丸服。
x益黄散x 陈皮(一钱) 青皮 诃子皮 甘草(各五分) 丁香(二分)
共为末,水煎服,加人参、白术各一钱服,效。
x天麻丸x 青黛 黄连 天麻 芦荟 胆草 防风 川芎 蝉壳 全蝎 麝香 五灵脂 夜明砂
x茯神丸x 茯神 芦荟 琥珀 赤茯苓 钩藤 麝香 远志 虾蟆 黄连 菖蒲
x灵脂丸x 砂仁 白蔻 麦芽 莪术 青皮 陈皮 使君子肉 虾蟆 五灵指
x化 丸x 芜荑 芦荟 青黛 川芎 白芷梢 虾蟆灰 胡黄连
x地黄丸x 熟地 赤茯苓 山药 丹皮 山茱萸 使君肉 当归 川芎 川楝子
x化虫丸x 芜荑 鹤虱 槟榔 虾蟆 芦荟
x下虫丸x 木香 桃仁 芜荑 槟榔 鹤虱 轻粉 虾蟆 使君肉 新苦楝根皮
x龙胆丸x 胆草 生麻 防风 赤茯苓 油发 青黛 黄连 芦荟 苦楝根
x褐子丸x 卜子 陈皮 青皮 槟榔 黑丑 赤茯苓 莪术 木香 五灵脂 一方用三棱、胡椒、神曲,无黑丑、
赤茯苓、灵脂。
x黄 汤x 黄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 虾蟆 鳖甲 人参 茯苓 陈皮 柴胡 半夏 使君子肉
x蚵皮丸x 蟾蜍一个,要腹大不鸣不跳,身多癞者,取粪蛆置桶中,即将虾蟆打杀,放在蛆中,任与之食。一日
一夜,以布袋包蛆,置水流急处,浸一宿,取来瓦上炙为末,入麝香一匙,饭糊为丸,每服二十丸。
x十全丹x 陈皮 青皮 莪术 川芎 白蔻 槟榔 芦荟 虾蟆 五灵脂 木香 使君子
x龙胆汤x 胆草 钩藤 柴胡 桔梗 芍药 川芎 茯苓 人参 大黄 甘草
上卷
诸吐
属性:(女子呕吐甚者死,以其阴在上故也)
总括 面青唇白冷为真,热吐腥酸头额温;停食作痰呕乳逆,不宜尿湿燥红唇。
脉法 脉浮而迟,气少不语者难治。
《内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河间曰∶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夫吐谓有物无声,哕
谓有声无物,呕者谓有物有声也,前人以吐为属火,此特其一端耳。吐属太阳,多血少气,乃血病;哕属少阳,多气少
血,乃气病;呕属阳明,多血多气,气血俱病也。
冷吐者,片乳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有汗。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
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寒,理中汤、定吐饮。如不虚,以参香饮治之。
热吐者,面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食不消而色黄,遍体热甚,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神不悦而多烦渴躁,
宜服香薷饮。
诸吐者,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乳滞胃,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
滑,为食积所伤,吐酸 气,或宿食并出。儿小 乳不化,宜三棱散。
伤风嗽吐,有热生风,有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和痰吐出,此为嗽吐。痰壅而作,乃为实症,
宜去风化痰,先服小柴胡汤。若泻久脾虚,土不生金,面白唇燥,干嗽干呕,无痰可去,温补为上,用茯苓浓朴汤、惺
惺散。
伤乳吐者,才饮乳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虚弱,不能运化,譬之小器盛物,满则溢也。更当节
乳,投三棱散。
呕家多渴,胃之津液干也,欲饮水以自救,宜少与之,不可多也,多则反吐,谓之水逆,宜五苓散。
有时恶心常吐清水,心胃作痛,得食即暂止,饥则甚者,此胃中有蛔虫也,宜槟榔散。大抵呕吐,第一要节乳,徐
徐用药调治。盖节者樽节之节,无过饱也。如不明此理,动辄断一二日,以致馁甚而胃虚,反致不救者多矣,切须知之。
丹溪曰∶胃中有热,膈中有痰,令人时常呕吐清水,作嗳气吞酸等症,用二陈汤,加姜汁、炒黄连、山栀、苍术、
川芎、香附、砂仁、神曲、山楂。少加木香以行滞气,加姜,水煎服。批∶呕家圣药生姜信矣,然气逆作呕,生姜散之;
痰与水作呕,半夏逐之。生姜治寒证最佳,然热呕不可无乌梅也。
凡病呕吐,切不可下,以其逆之故也,此丹溪之论。而东垣乃云∶吐而大便不通,则利大便,上药在所当禁。二说
相反,要当审其通与不通而治耳。
〔附方〕
x理中汤x 见惊风症内。
x定吐饮x 见惊风症内。
x参香饮x 人参 沉香 丁香 藿香 姜汁
x香藿饮x 香藿 扁豆 浓朴 黄连
x三棱散x 人参 莪术 三棱 陈皮 枳壳 香附 青皮 益智 神曲 谷芽 半夏 大黄 紫苏 甘草
x小柴胡汤x 半夏 黄芩 柴胡 人参 薄菏 甘草
x茯苓浓朴汤x 茯苓 浓朴 半夏 甘草
x惺惺散x 人参 桔梗 茯苓 白术 防风 川芎 细辛 胆星 天花粉 甘草
x五苓散x 见惊风症内。
x槟榔散x 黑锡炒成灰,槟榔末各等分,米饮调服,苦楝汤下亦可。
x和中桔梗汤x 茯苓(一钱) 半夏(七分) 陈皮(八分) 白术(八分) 生姜(九片) 枳实(八分炒)
浓朴(八分,姜汁炒) 桔梗(八分)
x荆黄散x 荆芥(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六分) 加槟榔末(一钱) 木香(五分)
x二陈汤x 茯苓 半夏 陈皮 甘草 白术
上卷
诸泻
属性:总括 脾虚胃弱病根成,水谷如何运化行;清浊相干应吐泻,久传虚泻使风生。
脉法 泄主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者死。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湿胜则濡泄。夫脾胃同湿土之化,主腐熟水谷,胃气和平,饮食入胃,
清气则输于脾土,归于肺金,行于百脉而成营卫。若饮食一伤,起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飧泄
矣!(批∶大凡泻属气虚、火、痰、食积,泻水而腹不满者是湿。饮食入胃不行,完谷不化是气虚;肠鸣泻水,痛一阵,
泻一阵是火;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是痰;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是食积。)
暴泄非阴,久泄非阳。诸书皆以泄泻宜利小便,此乃万古不易之定论。若久泻脾虚,阳气衰弱,伏于阴中,若用
淡渗之药是降之又降,抑其阴而重竭其阳,则阳愈削而精神愈短矣。宜用升阳气药,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防风甘草治之。
大法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病去矣,此东垣治法。
冷泻多是白水,泻密而少,腹痛而鸣,眉皱目慢,面带白色,额上汗多,此为冷泻,用守中汤、益中膏。
热泻大便黄色,如筒吊水,泻过即止,半日复然,心烦口渴小便黄少,食乳必粗,此为热泻,用五苓散及香茹饮。
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故大便不聚,臭如破卵,宜三棱散。
水泻谓之洞泻,乃阴阳不顺,水谷不分,泻黄水而小便少,番次密而无度,此为冷热相激,清浊浑乱。或因乳有热
气,遂以哺之,令儿脾胃不和,水谷交杂而下,以 咀五苓散加薏苡、车前子、半夏水姜煎服,后用香薷饮。妙!
积泻者脾气虚弱,乳食入胃不能运化,积滞日久,又为冷食所伤,传之大肠遂成泄泻。留连不止,诸药无效,盖以
积在脾胃,积既未除何由得愈。宜先去积后止泻,泻止实脾则病除矣。三棱散、香橘饼、参苓白术散。
(批∶燥湿,四苓散加苍术,倍加白术。甚者二术炒为末,水饮调服。气虚用人参、白术、芍药。火宜伐火利小水,
四苓加滑石、黄芩、栀子、木通。痰用海石、青黛、黄芩、神曲为丸服。或用吐,以提其清气。食积宜消导疏涤之,神
曲、大黄、枳实之类。水泻用苍术、浓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地榆,甘草,冬加干姜。胃不和者用胃苓汤。世
以涩药治泻,病久而虚者可,若初得必变他症,为祸不小。不知泻多因于湿,利小水者为上。)
惊泻者粪青如苔,稠若胶粘,不可便止,但镇心益肝,和脾胃,消乳食,斯为治矣,投三解散、五苓散,水姜仓米
煎服。
疳积 泻,其候面赤,萎黄,肚胀脚弱,头大项小,发稀直竖,肌肉削瘦,不思饮食,昼凉夜热,或腹内有 瘕气
块,泻则颜色不等,其臭异常。其泻有时或一月半月一番,自泻自止,先用当归散加三棱、陈皮煎服,次投三棱散。
俗云∶受肚泻,乃饮食满腹、脾弱运化不及,故积满而泻,泻尽而止,后又如是,宜调脾胃,节饮食为上。
〔附方〕
x守中汤x 桔梗 苍术 甘草 姜汁
x益中汤x 肉果 丁香 砂仁 诃子 陈皮 青皮 马芹 甘草
x五苓散x 见惊风症内。
x香薷饮x 见诸吐症内。
x三棱散x 莪术 三棱 益智 陈皮 神曲 麦芽 甘草 嗽加半夏。
x香橘饼x 木香 陈皮 青皮 浓朴 砂仁 神曲 麦芽 三棱
x参苓白术散x 人参 茯苓 白术 砂仁 薏苡 莲肉 扁豆 甘草 桔梗 山药
x三解散x 见惊风症内。
x当归散x 当归 赤芍 大黄 川芎 麻黄 甘草
x四苓散x 泽泻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 加木通,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
上卷
吐泻
属性:总括 小儿吐泻有多般,不可将来一例看;若见神昏目慢候,慢脾惊搐要提防。
脉法 洪者为热,弦者为痛。微弱渐迟者死,渐大者生。若有宿食留饮,气口脉必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