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宁县志曰。朱天璧。字蘧庵。仁和人。明崇祯壬午孝廉也。谢公车。贫无旧业。以素工青囊术。因卖药海 
上。时兵荒荐瘥。璧行药济之。全活者万人。不计值。人至于今称之。馆于乌鹊桥。酆氏亦长者。所着医准数十 
卷。传新安程氏吴氏云。 
〔萧氏(京)轩岐救正论〕六卷 存 
自序曰。夫医之为道也。总君父师相之权。而其学也。究天人性命之微。故君子取其精以治身。推其余以济 
世。斯仁术也。乃后世以方技目之。缙绅名士。多所弗讲。司马公不云乎。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其可以 
贱简为哉。予髫龄弱禀。质钝志劳。穷猎简编。苦心诵着。婴疾梦遗。百治莫瘳。继因从宦。游楚慈阳。邀学博 
黄州胡慎庵先生于衙斋。治之三月获痊。先生盖明医李濒湖公甥孙也。因授轩岐秘典。脉旨病机。药性方法。一 
一精详。先生又私淑于立斋者也。嗣入蜀。复参印群贤。颇得肯綮。沉酣于斯。二十余载矣。归里后。有请诊视 
者。目击时师治病。昧本从标。枉毙生灵。莫胜悲怛。此无他。盖以习医之人。半属匪人。而所习之法。全非正 
法。经书不识。旁径乐趋。于是专伤寒 
者。忽于杂病。主脾胃者。惮于攻伐。明湿热者暗乎温补。或执成□。而昧道灵变。或逞臆说。而架言出奇。或 
凭口给。而谀谄售奸。罔惜人命。颠倒妄行。不几为轩岐之乱臣贼子耶。嗟乎。医病实多。安能先救医。得医病 
愈。而人之病。无不愈也。予因是竭一得之愚。悉灵素之蕴。发挥真假。脉旨阐明。药性宜忌。昭揭病机。虚实 
朗县。医病两鉴。操要五气。归本一元。数月运腕。始成篇帙。计卷有六。仅字九万。低徊久之。而犹讶诸法未 
备也。会二三同志。偶见而读之曰。得乎一者。可以通乎万矣。未备云乎。令余亟梓。以救世之医病两家。复捐 
资鸠锓。将欲以公天下。嘉惠学人。而乃不覆瓿弃之。予维是书之作也。阐农黄之奥义。抒自苦念。纠时师之谬 
妄。激自热肠。万一寸管招尤。致使正道难明。谤吠日腾。将奈之何。韩退之先生云。其或闲居修史。不有人祸。 
必有天刑。昔越人世称神医。不免为同官李醯嫉杀东垣云。就令着述不已。精力衰耗。书成而死。不愈于无益而 
生乎。故从古豪杰作用。往往以身殉道。倘斯论可售。 斯世于寿域。而余戆拙无似。何惜一己之知罪乎。后之 
君子。抑亦谅余之所以为救为正也欤。崇祯甲申春二月上浣之吉。闽中通隐子萧京万舆甫撰。 
〔庄氏(应蕙)医案〕二卷 存 
按上附刻于轩岐救正论后。庄应蕙字汝元。温陵同人也。林应楷有庄隐几先生传。又附其末。 
〔王氏(元标)医药正言〕未见 
按上见于江宁府志。 
〔王氏( )医学狐解〕六卷 未见 
〔虞氏(洪春)医学须知〕未见 
〔何氏(继高)轩岐新意〕一卷 未见 
按上三书。见于浙江通志。 
〔卢氏(之颐) 疟论疏〕一卷 存 
自引曰。 疟因证。素问疟论。及刺疟法。最详而悉。后世守其偏承。致经义蒙晦。讹谬良多。审因者略证。 
局证者昧因。知常而不及变。循变而反舍常。殊不知有是因。方有是证。因证既显。常法已具。而始可与达变矣。 
乃或常法既迷。因证靡辨。以寒为热。热为寒。虚作实。实作虚。致微者剧。剧者危。展转变承。连年月不已。 
其死生存亡。莫之能测也。偶方孺先生举问及此。聊纪数语以就正。(方孺先生姓潘名镖嘉定人) 
王琦跋曰。伤寒之疾。本于风寒。而 疟本于风暑。寒暑相反。若风马牛不相及也。今之医者。有伤寒转疟 
疾。疟疾转伤寒之说。未详本自何书。而千口雷同。习焉不察。读晋公 疟论疏。其论风气独盛。绝无暑象一则。 
深辟世人谓伤寒转而成疟之谬。深切显明。真足以醒群蒙之聋瞽者矣。友人娄荆川深契是书之奥。有久疟未愈者。 
按其六经脏腑所属而治之。应手取效。盖信此书足珍也。或者訾其抄撮灵素陈言。金匮旧方。无一新奇创获之快 
论妙剂者。此直睡人 呓语耳。乌足与之深论耶。乾隆甲申七月辛亥朔。钱江王琦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 疟论疏一卷。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繇。钱塘人。是书论 疟证治。于虚实寒热四者。 
最为详尽。足以发明素问疟论刺疟论诸篇微意。大旨谓疟属阳。 属阴。日作者属阳。间数日作者属阴。而曰温。 
曰寒。曰瘅。曰牝。皆可以 疟该之。其主方多取王肯堂证治准绳。其余所列诸方。亦多简当。虽书不过一卷。 
然治疟之法。约 
略尽乎是矣。杭世骏道古堂集。有之颐小传。称所着初有金匮要略摸象。为其父所焚。续着有本草乘偈。今行于 
世。后着有摩索金匮九卷。又有伤寒金HT 钞。医难析疑二书。今未见传本。独无此书之名。或世骏作传之时。未 
见其本。故亦疏漏欤。 
〔医难析疑〕未见 
〔李氏(德孝)医学正蒙〕未见 
浙江通志曰。李德孝。字时慕。 
〔陈氏(樵)群书纂集〕未见 
浙江通志曰。陈樵。字时彩。 
〔董氏(一麟)医学问世编〕未见 
浙江通志曰。董一麟。字时野。 
〔金氏(忠)广忠集方〕一卷 未见 
浙江通志曰。金忠。字尚义。丽水人。 
〔张氏(琳)医说妙方〕十卷 未见 
浙江通志曰。明巡抚保定副都御史勾余张琳删定。 
〔伍氏(翕)医书会要〕未见 
〔沈氏(宏)医筌〕未见 
〔陆氏(长庚)体仁汇编〕未见 
〔昊氏(延龄)医学质疑〕未见 
〔金氏(孔贤)丹山心术〕未见 
〔赵氏(金)医学经略〕未见 
〔邵氏(继稷)经验良方〕未见 
按上七书。见于浙江通志。 
〔陈氏(时荣)三难一览〕未见 
〔病机提要〕未见 
接二书。见于松江府志。 
〔钱氏(宝)医案〕未见 
镇江府志曰。钱宝。字文善。原浚曾孙。号复斋。诗多藻思。工小楷行书。精于医。拯危济困。恒孜孜焉。 
所着有医案。运气说。 
〔王氏(章祖)橘井元珠〕未见 
兰溪县志曰。王子英孙。章祖字叔贞。纂有橘井元珠。 
〔释氏(住想)慎柔五书〕五卷 存 
石震小传曰。师毗陵人。胡姓。本儒家子。生而敏慧。稚年寄育僧舍。长寻剃发。法名住想。字慎柔。性喜 
读书。凡一切宗乘。以及儒书经史子诸编。无不究览。心血耗疲。得瘵疾几不起。时查了吾先生寓医荆溪。师往 
求治。岁余获痊。了吾先生泾县人。为太平周慎斋先生高座。师颖悟沉静。了吾先生深器之。欲授以己学。师繇 
是执贽。事先生十余年。先生惧其学识过己。乃令往从慎斋先生。与薛理还偕行。理还亦毗陵人。予于己卯春。 
曾识荆于嘉水。时年已逾七十。因出了吾生平所验案及禁方赠予。予自此益尽窥了吾之学。慎斋先生名满海内。 
从游弟子日众。师随侍。每得其口授语。辄笔之。先生初无着述。今有语录数种行世。多师所诠次也。师自是归 
里。治病辄应。履日盈户外。然性好施。虽日入不下数金。而贫如昔。岁庚午。吴江宰熊鱼山先生夫人。抱奇恙 
六七年矣。延师至。以六剂奏效。一时荐绅士大夫。咸服其神明。因往来吴会间。里居之日少。岁壬申。予时习 
岐黄家十余年。雅慕师。每相过从谈论。辄达曙忘倦。师每忾生平所学。嗣者寥寥。言之惋然。然窃谓师貌古神 
暗。当得永年。亡何丙子仲夏忽示疾。以手札招予。授生平 
所着书。凡虚损一。痨瘵一。所札记师训一。治病历例一。医案一。又数日竟脱然去。年六十五。距今又十年矣。 
予将以其书。寿之于梓。因为之传。 
张氏(延登)悬袖便方〕四卷 存 
〔徐氏(韫奇)医略〕未见 
按上见于兰台轨范附洄溪府君自序。 

卷六十三
方论(四十一)
属性:〔喻氏(昌)寓意草〕六卷(四库全书提要作一卷)存 
自序曰。闻之医者意也。一病当前。先以意为运量。后乃经之以法。纬之以方。内经所谓微妙在意者。是也。 
医孰无意。而浅深繇是。枘凿繇是。径庭繇是。而病机之安危倚伏。莫不繇是。意之凝释。剖判荒茫。顾不危耶。 
大学诚意之功在格致。而其辨尤严于欺慊之两途。盖以杀机每随于阴幽。而生机恒苞于粹白。庄周曰。天地之道。 
近在胸臆。万一肺腑能语。升堕可怜。先儒人鬼关之辨精矣。昌谓医事中之欺慊。即众人之人鬼关也。奈何世之 
业医者。辄艳而称儒。儒之诵读无灵者。辄徒而言医。究竟无主之衷。二三杂揉。医与儒之门。两无当也。求其 
拔类者。长沙一人而已。代有哲人。然比之仙释。则寥寥易于指数。岂非以小道自隘。莫溯三氏渊源乎。夫人生 
驱光逐景。偶影同游。欣慨交心。况于生死安危。忍怀侥幸。芸芸者物也。何以不格。昭昭者知也。何以不致。 
惟虚惟无。萌于太素者意也。何以不诚格一物。即致一知。尚恐逐物求知。乃终日勘病。不知病为何物。而欲望 
其意之随举随当也。不亦难乎。昌于此道无他长。但自少至老。耳目所及之病。无不静气微心。呼吸与会。始化 
吾身为病身。负影只立。而呻吟愁毒。恍忽而来。既化我心为病心。苟见其生。实欲其可。而头骨脑髓。捐之 
不惜。傥多委折。治少精详。早已内照。他病未痊。我身先瘁。渊明所谓斯情无假。以故不能广及。然求诚一念。 
多于生死轮上。寂寂披回。不知者谓昌从纸上得之。夫活法在人。岂纸上所能与耶。譬之兵法军机。马上且不能 
得。况于纸上。妄说孙吴。但令此心勤密。在先冥炅之下。神挺自颖。迩年先议病后用药。如射者引弓。预定中 
的之高下。其后不失。亦自可观。何必剜肠涤肺。乃称奇特哉。不揣欲遍历名封。大彰其志。不谓一身将老。世 
态日纷。三年之久。不鸣一邑。幸值谏议。卣臣胡老先生建言归里。一切条举。悉从朝廷起见。即昌之一得微长。 
并蒙格外引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