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史。断简残编。见一方靡弗录也。高贤续论。卑夫俚谈。闻一方靡弗识也。间以授人多奇中。人有求者。辄录 
而畀之。相知者。怜予之仆仆也。曰。曷梓之乎。予谢未博。曰。举尔所知。前所不知。人其舍诸。予豁然有当 
于心。会春曹事简。春日多暇。乃略为简汰。而付之剞劂。随所探先后。第为甲乙。无论次便续增也。方多单简。 
药多寻常。便穷乡也。己尝验者。人共称者。亟收之。否者暂置之。便应用也。其他伤害物命者。虽效弗录。倘 
此帙行。而方因病投。病随方愈。共食天和。无羁患苦。庶几诸君之意不虚哉。若夫分门别类。厘为成书。此予 
夙志。而今未能也。请俟异日。 
〔樊氏(如柏)简易验方〕十卷 存 
自序略曰。易传言。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至终之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又曰。易 
以知险,简以知阻。其旨□互相发云。自今观之。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医者乎。医主生人。而天地之大德曰生。 
乾坤之易简是也。验方合刻竣。取此命名。翻旧刻之名。以易代便。与其沾沾为穷乡。为应用计也。何如令一人 
见千人亦见。一人得千人亦得。况究之以验取效则一也。此余稍更其名。未更其所载之方。虽间参以已验者。续貂于宗 
子子之袖珍。而转原本为新城王康公所辑者。殊示正实也。无奈其携之 
东归。已乃更以合刻者何。保产保婴痘疹三要诀。一便于产妇。一便于婴儿。诚以其方言简而意尽。使人得按如 
指掌。得若神明。今而知产为生育之门。痘多夭扎之患。人世之至险至阻者。莫此若矣。得干之易以知险。坤之 
简以知阻。讵云要诀。而验方有二乎。合之天地大德之生。则谓是刻为生生篇亦可。甲戌中秋日。寄庵居士樊如 
柏书。 
〔李氏(维麟)医宗要略〕未见 
按上见于苏州府志。 
〔芮氏(养仁)医经原始〕未见 
太平府志曰。芮养仁。字六吉。医有别解。为人悃 广闻见。士大夫多与之游。着医经原始。五方宜范等 
书十余卷。行于世。 
〔五方宜范〕未见 
〔刘氏(邦永)惠济方〕四卷 未见 
广东通志曰。刘邦永。从化水东人。宋翰林权直刘褒然之后。生有异质。少孤贫。樵于山中。遇异人呼与俱 
去。授以岐黄之术。及上池刀圭之法。久之尽其秘归。遂以医行世。一时号称国手。视病多望形察色。或以一指 
按脉。即知吉凶。可治者辄喜。用药不问资财。不治者不与药。泣问之。则以指数示曰。某日去矣。无不如言。 
其用药不拘古方。卒以己意变通。人多莫测。尤精太素脉。以断修短。无不中者。人皆以为神。迎治殆无虚日。 
然为人狂脱。恒垢衣敝履。笑谑自喜。或侧弁蓬首。袒裼扪虱。见尊贵人弗恤。尤好谈仙家上升事。人以为颠废。 
因自号废翁。卒。着药方甚富。人得其方者辄取效。今所传惠济方四卷。 
〔霍氏(应兆)杂证全书〕未见 
按上见于武进县志。 
〔余氏(绍宁)元宗司命〕二十卷 未见 
新城县志曰。余绍宁。字义同。祖籍南城。移居新城南机拗。幼读书。二十学医术。遍访明师得异授。精通 
唐宋朱刘各家。及素问针经诸书。能预决人死生。往住奇中。其用药不循旧方。但对证发单。邑绅士感服其小心 
精笃。又赋性慈爱。尤肯赈恤贫民。常制万病无忧丸施布。赖全活者甚众。各上台嘉其精笃。给送官带。巡道莫 
可期服药取效。亦赐旌表。着医书二十卷。名元宗司命。其伤寒男妇。内外针灸。及小儿诸方。皆精备无遗。 
〔岳氏(甫嘉)男科全编〕未见 
〔家居慎疾良方〕未见 
〔旅邸便易良方〕未见 
〔读书辛苦良方〕未见 
〔仕宦勤劳良方〕未见 
〔行军济变良方〕未见 
〔急救危 良方〕未见 
按上七书。见于医学正印种子编附记。 
〔传氏(懋光)医宗正脉〕未见 
〔医学集要经验良方〕八卷 存 
〔吴氏(鼎铨)医案〕二卷 存 
淳安县志曰。昊鼎铨字六长。号逸樵。云峰诸生。少时慕朱家郭解之为人。嗜六韬书籍武备。尤善治诸疡。 
预订痊可期。予膏剂不爽晷刻。却赇谢弗受。曰。吾以此活人。初 
不图阿堵物也。时称国手。宋中丞又希先生以奇士目之。所着医案二卷。今得其方书者。犹足以活人。 
〔邓氏(景仪)医经会解〕八卷 存 
〔孙氏(光裕)血证全集〕一卷 存 
小引曰。夫血证之难言也久矣。患此而死者。十有六七。治此而生者。十无二三。岂不诚难矣哉。是何以故。 
良繇或冒风寒暑湿燥火六象之外感。或由喜怒忧思悲恐惊。兼之饮食虏劳七情之内伤。而又每患于读书攻苦之辈。 
淫欲好色之人。何也。气血。人身之二仪。性命之根蒂。形神之根据附者也。故血随气行。气随血转。昼夜循环。 
生生不息。正经所谓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矣。况此又皆起于火。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焉。请试言。夫心君主也。百体所听命者也。君主一摇。则五志之火。触于怒则为肝火。动于气则为肺火。耗于 
思则为脾火。捍于惊则为胆火。过于食则为胃火。竭于精则为阴火。虽有肾水。不胜燎原之势。所谓一水不胜五 
火者。此也。肾天一水也。相火寄于其中。脏腑赖以滋养者也。故肾水足。则肝得之。有子母相生之益。肺得之。 
无子富母贫之虞。心得之。有水火既济之功。脾得之。有滋荣润泽之绩。水源一亏。则肾间惟有此一点炎上之火。 
凌于心则为吐血。人于肺则为嗽血。动于肝则为喷血。出于脾则为呕血。若夫咯血唾血咳血。皆从肾家来。而为 
虚损之血。日渐煎熬。迁延不起。而去生便远矣。斯时也。病者安心静坐。却虑凝神。药食调洽。医者究其虚实。 
辨其血色脏腑。用药温养。使水足火平。阳生阴长。各归其位。又何病之不痊。而医之不效乎。无奈病者在先。 
不善调理。一遇此证。见其势之凶涌。遂欲延医以求速止。医人又根据病家之欲急。以能止为功。以为捷法。不知 
此证之发。其来久矣。瘀积胸中。必尽得吐出。才住虽延三五日。亦复要吐。其逆行之势。亦不能顿止。不惟不 
能止。且以寒凉之物塞之。而中其根矣。故必延之岁月。勿妄想。勿妄动。勿多言。勿暴怒。勿嗜酒房劳。勿过 
饱损胃。静坐养神。缄嘿自持。饮食有节。调理无间。药饵和平。闲心葆摄。则五火平复。而不能为害。阴血自 
生。而内火不炽。自得万全。若欲扬汤止沸。则一杯水。难救车薪之火。又何怪乎血证之难为也。故集失血病机 
方脉本草一部。虽不能百发百中。亦聊以寓生生之意。以冀万分中之一得耳。书以求同志者斧政焉。禹航浮碧主 
人孙光裕书于醉古居。 
〔匏庵延道人淮南昭阳李氏家藏奇验秘方〕七卷 存 
〔亡名氏医宗三法〕二卷 存 
〔谢氏(以闻)医学要义〕未见 
于潜县志曰。谢以闻。字克庵。邑庠生。安贫笃学。守志不阿。尤精于医。崇祯乙亥。年八十余。犹手不释 
卷。所着医学要义。未行于世。 
〔孙氏(文胤)丹台玉案〕六卷 存 
〔欧氏(士海)山谷便方〕一卷 存 
自序曰。曩愚行山谷间多病患。问何以不治。答以市远无医。而求药复不易。故束手以待。愚心怜之。未 
有以处也。会择术而居。披阅方书。见姜蒜葱韭之类。先辈每用单行收功。而危迫仓卒之际。丸散无灵。标本易 
混。亦多以单方出奇。有捷于影响者。由是知寻常菜果草卉之微。皆有补疾病生死之大。人特不察耳。以此一片 
热肠。辄不自量。选诸经验良方。用物不弘。而特有奇效。便于山谷者。汇成一 
帙。梓之以附旧刻保婴录之后。名之曰山谷便方。成曩志也。丹溪曰。吾既穷而在下。求有可以及人者。非医安 
务。海非敢谓以及人。然世或不鄙其易而试之。其不至于如乌喙鸩毒之杀人也明矣。况其载在简册者。皆先辈仁 
心仁闻。所随试辄验。而不可诬者乎。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然则此书或亦不可少之一道也欤。时 
崇祯己卯之正人日士海书。 
〔施氏(沛)说疗〕一卷 存 
题词曰。盖闻医者意也。药者养也。有所资于意。不知无意之为愈也。有所待于养。不如无待之为愈也。故 
枚叔曰。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妙道说而去也。辑说疗十二章。 
〔医医〕一卷 存 
题词曰。太史公云。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夫欲奏起疾之功。必光明道少之患。辑医医十章。 
〔祖剂〕四卷 存 
自序曰。玄晏先生云。仲景广伊芳尹汤液。用之多验。成聊摄谓自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详。惟仲景之书。 
最为群方之祖。要之仲景本伊芳尹之法。伊芳尹本神农之经。轩岐灵素。大圣之所作也。其于处剂之法。则曰君一臣 
二。制之小也。君二臣四。制之大也。经中如麋衔术泽泻汤。乌 鱼散。半夏汤。鸡屎醴等方。多不过三四味。 
即后许胤宗亦谓古人用药,简要精专。故仲景之方。其药品甚少。后至洁古东垣。立方有多至三十余味者。说者 
谓东垣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他人效之。则未免广络原野之讥矣。兹所集。首冠素灵二方。次载伊芳尹汤液一方。 
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以类附焉。若东垣之补中益气。丹溪之越鞠等剂。 
诚发前人之所未发。虽曰自我作古。可也。近代医书。如戴元礼之证治要诀。薛新甫之明医杂着。方皆简略。与 
仲景之意。不大纰缪。故多探之。要之方者仿也。医者意也。而上溯轩农。其于方剂之道。庶几焉近之矣。崇祯 
庚辰岁重阳日。元元子施沛题。 
〔云起堂诊籍〕一卷 存 
〔朱氏(天璧)医准〕未见 
海宁县志曰。朱天璧。字蘧庵。仁和人。明崇祯壬午孝廉也。谢公车。贫无旧业。以素工青囊术。因卖药海 
上。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