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1-医学心悟-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
属性:治少阴中寒,阴盛隔阳,热药相拒不入,故加寒味,以立从治之法。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葱白(二茎) 人尿(半杯) 猪胆汁(五茶匙 
水煎服。 
虚者,加人参三钱。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理中安蛔散
属性:人参(三钱) 白术 白茯苓 干姜(各一钱五分) 川椒(十粒) 乌梅(二个)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七分服。 
凡治蛔,不可用甘草,及甜物。盖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得酸则静故也。如未止,加 
黄连、黄柏各三分,川椒倍之。若足冷,加附子五、七分,甚者倍之。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腹中冷痛
属性:问曰∶腹中冷痛,何以属直中寒证?答曰∶寒气内攻,腹中骤然暴痛,手足口鼻俱冷, 
或腹中寒冷,欲得热物熨之,不比传经腹痛,由渐而至也。且寒痛绵绵不止,热痛时作时止 
也。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呕吐清涎沫
属性:问曰∶呕吐清涎沫,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胃腑寒热之气,必见于涎沫,经曰诸水浑 
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今见呕吐清涎沫,故知为直中寒证。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下利清谷
属性:问曰∶下利清谷,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内侵,真阳衰少,无以营运三焦,腐化 
水谷,经曰∶食下即化腐臭而出是有火也,食下不化,完谷而出是有寒也。又曰天寒则水清 
天热则水浊。今见下利清谷,即是直中寒证,若传经热证,则下利肠垢而不下利清谷矣。 
又问∶书云邪热不杀谷,何谓也?答曰∶邪热不杀谷者,乃火性急速,不及变化而出,然必 
杂于肠垢之中,不比直中寒邪,谷和清水,形如鸭溏也。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但欲寐
属性: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若传经热证, 
则属阳,阳主动,则令人烦躁不眠也。又问曰∶表证多眠者,何也?答曰∶表证多眠,是寒 
邪外束,阳气不舒,必见头痛发热诸证。若直中多眠,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诸证,与表 
邪自是不同。至于传经里证,则心烦恶热,揭去衣被,甚则谵语发狂,安得多眠?又问曰∶ 
热证亦有昏昏而睡者,何也?答曰∶此热邪传入心胞,令人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 
与之以水则咽,不与则不思,此乃热甚神昏,非欲寐也。又风温证,风热相搏,亦令神气昏 
愦,其证鼻鼾,语言难出,与直中寒邪,厥逆清谷诸证,迥然大异矣。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蜷卧
属性:问曰∶蜷卧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热则手足舒伸,寒则手足敛束,譬如春夏则万物 
发舒,秋冬则万物收藏,此定理也。又问曰∶表证亦蜷卧,何也?答曰∶表证有蜷卧 
者,表受寒侵,经络因而敛束,法当温散。至于直中蜷卧,必有厥逆清谷诸证相兼,须 
温中为主也。又问曰∶热证亦蜷卧,何也?答曰∶此热邪消烁津液,不能荣养于筋,致有 
挛急之象,乃肝脏将绝,名曰搐搦,不得与蜷卧同语矣。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四肢厥冷
属性:问曰∶四肢厥冷,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四肢为阳,寒邪属阴,今中寒邪,则阳衰不 
能温其四肢,故厥冷。其甚者,过乎肘膝,肘膝为人之四关,今冷过之,则阴寒极矣。宜大 
温之。又问曰∶阳证亦厥逆,何也?答曰∶此物极则反,热极而反见厥也。别之,凡病初起即厥者 
寒厥也,初起发热日久变厥者热厥也。且热厥必烦躁口渴,恶热,小便短赤,大便或闭,或 
下利肠垢,脉必沉实有力。寒厥则不渴,必恶寒身痛,小便清长,或下利清谷,脉必沉细无 
力。安危之机,祸如反掌,不可不辨。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身痛如被杖
属性:问曰∶身痛如被杖,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客于人,则身痛。痛如被杖,寒之极 
甚者也。又问曰∶表证亦身痛,何也?答曰∶表证身痛,痛如绳缚也;里证身痛,痛如被杖 
也。虽为表里之殊,而为寒则一也,宜急温之。表寒则温散,里寒则温中,寒气散,痛自除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囊缩
属性:问曰∶囊缩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热主舒,寒主敛,定理也。春夏则万物发舒,秋冬 
则万物敛藏,即此观之,可见囊缩为寒矣。又问曰∶《指掌》用承气治囊缩,何也?答曰∶ 
此传经厥阴证也。伤寒传至厥阴,六经已尽,厥阴者,肝也,肝主周身之筋,又厥阴之脉络 
阴器,因热邪烁其津液,筋脉不荣,故舌卷而囊缩。其证必口渴烦满,唇焦舌燥,与直中阴 
寒之证,迥然不同尔。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舌黑而润
属性:问曰∶舌黑而润,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黑者,北方水色也,黑而且润,则知其为寒 
证矣。若传经热邪,舌苔先黄而后黑,必干燥而无津液,此火极似水之象,譬如燔柴变炭之 
意,乃热甚也。若舌黑而润,津液如常,乃寒气乘心,北方之水色见也,宜急温之。故曰舌 
黑而润,为直中寒证也。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脉沉细无力
属性:问曰∶脉沉细无力,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脉者,阳气主之也,气盛则脉旺,气弱则 
脉细。今脉沉细无力,则为中寒无疑矣。又问曰∶经云∶诸紧为寒,何也?答曰∶紧者,脉 
如引绳转索,有风起水涌之象,北方刚劲之气也,与数脉不同。数以至数名,紧以形象论也 
经云∶诸紧为寒。寒之诊不一,紧为寒,沉细无力亦为寒,迟为寒,又脉洪大搏指,按之 
空虚者,亦为寒。譬如数则为热,洪大为热,沉实有力为热,脉涩滞,郁而不通者,亦为热 
全在以证互相参考,时而舍脉从证,时而舍证从脉,活活泼泼不胶己见。其于诊法庶矣乎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吐蛔
属性:问曰∶吐蛔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病患胃寒食少,蛔泛上隔,闻食臭而出,故吐蛔也 
宜用理中安蛔散以温之,不可轻用凉药。又问曰∶阳证亦有吐蛔者,何也?答曰∶病久胃 
空,既无谷气,蛔上隔求食,至咽而出,须看兼证如何,若阳黄发斑,口疮咽燥,大渴消水 
或用清剂,可以收功。然而寒证吐蛔者多,热证吐蛔者少,最宜斟酌。 

卷二
两感
属性:两感者,表里双传也,一日太阳与少阴同病,二日阳明与太阴同病,三日少阳与厥阴同 
病,如在太阳,则发热头痛;在少阴,则咽干口燥;在阳明,则目痛鼻干;在太阴,则腹满 
自利;在少阳,则耳聋胁痛;在厥阴,则烦满囊缩。表里并传,为祸最速,此论传经之两感 
也。又如仲景所谓少阴证反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此论直中之两感也。传经两感,以 
解表为主而清里佐之;直中两感以温中为主而发表次之。此治两感之大法也。或问曰∶太阳 
初得病,尚未传经,何以即有少阴热证也?答曰∶此温热之候多有之,本有积热在内,而外 
为风寒鼓之,故表里并见,阴阳双传也,其病至暴,倘治失其宜,去生远矣。 

卷二
伤寒兼症
属性:伤寒兼症者,非传经六经之正病,亦非直中三阴之正病,而实为伤寒所恒有之症,故皆 
以兼症名之。其间有见于手经者,有因误治而变症者,有病中调摄失宜而变症者,有病气相 
传染而变症者,临症之工,按法取之,曲尽其情,则伤寒无余蕴矣。 

卷二伤寒兼症
咳嗽
属性:咳嗽者,肺寒也。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是也。肺主皮毛,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 
故令人咳。宜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紫苏子主之。或问曰∶少阳证与直中证,水气证, 
皆令咳嗽,何也?答曰∶少阳证兼咳嗽者,以其肺有寒也,仲景用小柴胡去参、枣加干姜者 
所以温肺散寒也。直中证兼咳嗽者,亦寒气上束于肺也,但温其中而咳自止。水气证兼咳 
嗽者,以寒水上射于肺也,宜分表里水气治之∶表有水气而发热,用小青龙汤发散以行水; 
里有水气而下利,则用本方去麻黄,加荛花,以攻之;轻则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以疏之,俾 
水饮流通,而咳自止矣。以上三证,皆感寒水之气而咳,故谓咳为肺寒也。又问曰∶俗称热 
伤风咳嗽者,何也?答曰∶热伤风者,如冬温之候、天应寒而反温,自人受之,则为头痛喉 
肿,咽干咳嗽之属,与正风寒之咳稍异。又或其人素有郁热,而外为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 
在外,谚云寒包火是也。又问曰∶咳嗽有不兼风寒,而专属火者,何也?答曰∶此杂证嗽也 
或夏令暑热之火,或饮食辛辣之火,或脾肺气虚之火,或龙雷 上之火,皆令咳嗽,各有 
兼证,与伤寒鼻塞声重,头痛发热恶寒之状,自是不同,并与热伤风之咳迥别,宜于本门求 
之,不得与伤寒同日语矣。 

卷二伤寒兼症
止嗽散
属性:桔梗(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炙) 白前(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百部(一钱五分) 紫菀(一钱五 
水煎服。风寒初起,加防风、荆芥、紫苏子。 

卷二伤寒兼症
小半夏加茯苓汤
属性:半夏(姜汁炒,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炙,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卷二伤寒兼症
咽痛
属性:咽痛有表里寒热之分,不可不辨也。风寒在表而兼咽痛者,此风火聚于肺也,宜用甘桔 
汤,加荆芥、防风、薄荷、牛蒡之类以散之。少阴里证兼咽痛者,以少阴之脉,循喉咙,挟 
舌本也,宜分寒热治之。凡传经少阴,口燥舌干而痛者,热也,甘桔汤主之,甚至加黄连、 
元参、牛蒡之属。凡咽痛,以蒡子为主。直中少阴,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 
上,以致咽痛,必兼下利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