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1-医学心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者,何也?答曰∶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谵语者,乱言无次,数数更端;郑声者,郑重其 
辞,重迭频言,不换他说也。盖气有余,则能机变而乱语,气不足,则无机变而只守一音也 
又问曰∶妇人伤寒,昼则明了,夜则谵语者,何也?答曰∶此热入血室证也,妇人经水适 
来,血海空虚,邪气乘之,致有此证。治法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宜用小柴胡汤 
去半夏,加红花、桃仁、生地、丹皮之属。 

卷二阳明腑病
狂乱
属性:问曰∶狂乱何以属阳明腑病?答曰∶重阴为颠,重阳为狂。诸经之狂,皆阳盛也。伤寒 
阳热极盛,至于发狂,势亦危矣。狂之发也,少卧不饥,妄语妄行,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甚至逾垣上屋,皆阳热亢极使之,非下不除。又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此乃 
下焦蓄血,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虽则如狂,初不若发狂之甚也。又有以火劫 
汗,遂至亡阳,发为惊狂,有慌乱恐惧之象,实非狂也。是知如狂者,膀胱蓄血;惊狂者, 
劫汗亡阳;发狂者,阳明胃腑实热也。又问曰∶寒证有发狂者,何也?答曰∶此阴盛隔阳之 
证,其人烦躁,欲坐卧泥水中,是名阴燥,脉必沉迟,或见下利清谷诸寒证,急宜温补,不 
可误用寒凉也。 

卷二阳明腑病
不得眠
属性:问曰∶不得眠,何以是阳明腑证?答曰∶不得眠,阴阳皆有之,其狂乱不得眠者,阳明 
胃热故也。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受热邪,故不和,不和故不眠也。若初时目痛、鼻 
干、不得眠者,阳明经病也,葛根汤主之。若蒸热自汗,燥渴脉洪,不得眠者,阳明经腑同 
病,散漫之热也,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潮热自汗,便闭谵语,不得眠者,阳明腑病,结聚 
之热也,调胃承气汤下之。若伤寒邪气已解,或因食复,遂至烦闷、干呕、口燥、呻吟、不 
得眠者,以保和汤加芩、连主之。又问曰∶不眠固属热证,有投寒药转甚者,何也?答曰∶ 
因汗下重亡津液,心蕴虚烦,致不得眠,宜用酸枣仁汤,或真武汤主之。不眠似属寻常,若 
少阴脉沉细,自利、厥逆、烦躁不得眠者,为难治也。 

卷二阳明腑病
燥渴
属性:问曰∶燥渴何以属阳明腑证?答曰∶寒邪在表,则不渴;邪气传里,化而为热,则渴。 
太阳证有口渴者,膀胱腑病也,其渴微。阳明经病,但漱水尔,不为渴也,入腑则大渴矣。 
少阳证,但口苦,亦无渴,其有渴者,将转入阳明也。仲景云服柴胡汤已,而渴者,属阳明 
也。三阴皆有渴,因其连于胃腑,故渴也。是知燥渴的属阳明证。余详辨厥阴证消渴条下。 

卷二阳明腑病
自汗
属性:问曰∶自汗何以是阳明腑病?答曰∶伤寒在表,则腠理致密而无汗;入腑,则热气发越 
而汗自出矣。今无汗忽变为有汗者,乃热邪入腑,熏蒸如鼎沸然,故令汗出也。又问曰∶ 
自汗有用桂枝,乃桂枝加附子汤者,何也?答曰∶自汗用桂枝者,太阳伤风症也;用桂枝加 
附子汤者,因发汗太多,遂漏不止,恶风寒而为表虚也。若阳明腑病,燥渴谵语,孰敢用桂 
枝者?仲景于桂枝加附子条下,注曰不呕不渴。可见阳明燥渴,则无用桂枝之理矣。大抵头 
痛发热悉具者,伤风自汗也;因发汗遂漏不止者,阳虚自汗也;烦躁口渴,能消水,不恶风 
寒而反恶热者,阳明腑病自汗也。又问曰∶直中证,亦自汗,何也?答曰∶直中证,冷汗自 
出,脉沉迟,手足厥冷,乃真阳衰微之象,与阳明胃热自汗,熏蒸腾沸之状,天渊相隔矣。 
又问曰∶中暑自汗,亦口渴,何以别之?答曰∶中暑自汗,口虽渴,脉必弦细芤迟也。经云 
∶脉盛身热,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实者、人参白虎汤,虚者、十味香薷饮主之 

卷二阳明腑病
手足心腋下有汗
属性:问曰∶手足心腋下有汗,何以是阳明腑病?答曰∶胃主四肢,为津液之主,今热聚于胃 
致令出汗,乃津液之旁流也。经云∶手足 然汗出,大便难而谵语,宜下之。又问曰 
∶阳明中寒,不能食,亦令手足汗出者,何也?答曰∶此胃中虚冷所致,与传经热证,便难 
谵语者,自是不同。 

卷二阳明腑病
便闭
属性:问曰∶便闭何以属阳明腑证?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伤寒三阳、 
三阴之邪,皆得传入,以作胃实不大便之证,法当下之。然经有八禁,详例于前,不可不辨 

卷二阳明腑病
转矢气
属性:问曰∶转矢气,何以属阳明腑证?答曰∶矢气者,气下泄也,病患内有燥粪,结而不通 
则气常下失。仲景云∶欲行大承气,先与小承气,腹中转矢气者,方与大承气汤;若不转 
矢气,慎未可再攻,是知转矢气,属阳明腑也。 

卷二
论里中之里
属性:伤寒之邪,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人皆知之,而里中之里人所不知也。何谓里中之里? 
阳明胃腑是也。三阳、三阴之邪,一入胃腑,则无复传,故曰里中之里也。或谓三阴经,脏 
也。阳明胃,腑也。岂有腑深于脏者乎?答曰∶阳明居乎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犹之 
溪谷,为众水之所趋也。夫以阳经与阴经较,则三阴为深;以阴经与胃腑较,则胃腑为尤深 
也。三阳、三阴之经,环绕乎胃腑,处处可入。有自太阳入腑者,有自本经入腑者,有自少 
阳入腑者,有自太阴入腑者,有自少阴入腑者,有自厥阴入腑者,一入胃腑则无复传,故曰 
里中之里也。治伤寒者,先明传经、直中,即于传经之中,辨明表里,更于表里之中,辨明 
里中之里,如此则触目洞然,治疗无不切中矣。 

卷二
复论阳明本证用药法
属性:阳明有经、有腑。阳明经病,发热头痛,目痛鼻干,唇焦漱水,宜解肌,葛根汤;阳明 
经病传腑,蒸热自汗,口渴饮冷,白虎加人参汤,此散漫之热,可清而不可下;阳明腑病, 
热邪悉入于里,其证潮热谵语,腹满便闭,宜攻之,调胃承气汤,此结聚之热,徒清无益也 
夫病当用承气,而只用白虎,则结聚之热不除;当用白虎而遽用承气,则散漫之邪复聚而 
为结热之证。夫石膏、大黄,同一清剂,而举用不当,尚关成败,何况寒热相反者乎?甚矣! 
司命之难也。 

卷二
论阳明兼证用药法
属性:或问∶经曰∶有太阳阳明,有少阳阳明,有正阳阳明,何也?答曰∶太阳阳明,由太阳 
经传入阳明之腑也;少阳阳明,由少阳经传入阳明之腑也;正阳阳明,由阳明本经而传入本 
腑也。大法,太阳阳明,太阳证不解,必从太阳解表为主。若表证不解,医误下之,转属阳 
明,宜下之,小承气汤。若因误下而成结胸,先服小陷胸汤,若不瘥,再服大陷胸汤。余邪 
未尽,投以枳实理中丸,应手而愈。少阳阳明,脉纯弦者,名曰负。负者,胜负也,为难治 
若少阳证多者,必从少阳和解为先,小柴胡汤。若腹满硬痛,便闭谵语者,下之,大柴胡 
汤。正阳阳明,在表者,葛根汤。表邪入里,未结聚者,白虎汤。邪已入腑,结聚成实者下 
之,调胃承气汤。凡用下药,必以腹满、硬痛、便闭为主,或兼下利肠垢,或下利清黄水, 
色纯青,心下硬,其中有燥屎也,攻之。否则虽不大便,亦未可攻,但清之、润之而已 

卷二
合病并病
属性:合并病者,伤寒传经之别名也。或两经同病,或三经同病,名曰合病;若一经病未已, 
复连及一经,名曰并病。伤寒书云∶三阳有合病,有并病,三阴无合病,无并病。果尔则太 
阴必不与少阴同病乎?少阴必不与厥阴同病乎?且太阴病未瘥,必不至并于少阴,少阴病未瘥 
必不至并于厥阴乎?若然,则三阴之证,何以相兼而并见乎?又何以三阳三阴之邪,互相交 
错而为病乎?是知合病、并病,有合于阳者,即有合于阴者,有并于阳者,即有并于阴者。 
仲景谓三阳合病,闭目则汗,面垢、谵语、遗尿,治用白虎汤。此外合三阳之经,内合阳明 
之腑,故用辛凉和解之。若不入腑,白虎将焉用乎?治法不论三阳、三阴,凡两经合病,则 
用两经药同治之,三经合病,则用三经药同治之。若一经病未瘥,复并一经,则相其先后、 
缓急、轻重而药之,斯无弊耳。然则合、并病者,岂非伤寒传经之别名欤! 

卷二
直中三阴诸证
属性:直中者,初起不由阳经传入,而径中三阴者也。中太阴,宜用理中汤;中少阴,宜用四 
逆汤;中厥阴,宜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大抵脏受寒侵,不温则殆,急投辛热,不可迟缓。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附子理中汤
属性:治寒邪中于太阴,呕吐清涎沫,腹中冷痛,或下利清谷,吐蛔虫,脉来沉 
干姜 附子 炙甘草(各一钱)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水煎服。寒甚者,加干姜二钱;渴欲得水,加人参、白术各一钱;当脐有动气,去白术 
加肉桂一钱;吐多者,加生姜一钱五分;下利多者,倍加白术;悸者,加茯苓一钱五分; 
腹满者,去参、术,加陈皮、半夏、砂仁各八分,附子一钱五分;盖温即是补。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四逆汤
属性:治少阴中寒,手足厥冷,下利清谷,脉沉细,但欲寐。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甘草(炙,二钱 
水煎服。如面赤,加葱白二茎;腹痛,加白芍药二钱(酒炒);呕者,加生姜二钱;咽痛 
加桔梗一钱;利止脉不出,加人参二钱;小便不利,身重疼痛,或咳,此为有水气,去干 
姜,加白术、茯苓二钱五分,生姜三片。 

卷二直中三阴诸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
属性:治少阴中寒,阴盛隔阳,热药相拒不入,故加寒味,以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