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桂
枝桃仁汤,或地黄通经丸。若血结而成块者,用万病丸(牛膝、干漆、地汁熬为丸)。薛立斋
云∶若前症因生冷伤脾,用六君子加炮姜。思虑伤血,四物加参、术。思虑伤气,归脾加柴
、栀。怒郁伤肝,逍遥归脾兼服。余参他症治之(然又恐感外邪伤饮食,亦能致痛,尤宜详
审,和气饮却能兼治)。戴复庵云∶经事来而腹痛,经事不来而腹亦痛,二者之病皆血之不
调也。欲调其血,先调其气,四物加茱萸、香附。痛甚者延胡索汤、通用和气饮(当归、延
胡、蒲黄、肉桂、赤芍、乳香、木香、没药、甘草、姜黄)。
调经门
经漏论
属性:《良方》云∶妇人月水不断,淋沥无时,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水将行而交合
阴阳
,皆令气虚而不能摄血。但调元气,病自愈矣。若时行时止,腹痛,脉沉细,此系寒热邪气
客于胞中,非虚弱也。
按∶前症若郁结伤脾,用归脾汤。恚怒伤肝,逍遥散。肝火妄动。加味四物汤。脾气虚
弱,六君子汤。元气下陷,补中益气汤。热作伤元气,前汤加麦冬、五味、炒黄柏。
调经门
不利论
属性:《良方》云∶妇人月水不利,由于劳伤气血,体虚而风冷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故也
。若
寸脉弦,关脉沉(弦与沉主气病,滑为实),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窍生疮。尺脉滑,关脉实
,是气滞也。并主小腹引腰痛,气攻胸膈也。
按立斋云∶前症属肝胆二经,盖肝胆相为表里,多因恚怒所伤。若本经风热用补肝散,
血虚四物汤加枣仁,肾水不足用六味丸。
调经门
过期论
属性:《产宝方》云∶女子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冲任脉虚衰,天癸绝,
地道
不通而无子矣。或伤劳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衰微之余,又为邪气攻冲,所以当止不止而崩
漏也。须分所感而治之。
薛立斋云∶前若肝肾虚热用许学士当归散,肝血虚热四物加柴胡、山栀、丹皮,肝火内
动小
柴胡加山栀、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火加味归脾汤,肝脾郁火归脾逍遥兼服,
肝肾亏损归脾、六味兼服,仍与月经不调参用。
调经门
经闭论
属性:洁古云∶女子月事不来者,先泻心火,血自下也。《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
得隐
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死不治。二阳者,阳明也。阳明胃病,心脾受之
,心主血,心病则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则味不化,味不化则精不足,故其病不能隐曲。脾
土已亏则风邪胜而气愈消矣。经又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属于心,络于胞中。今
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不时来。
李东垣云∶经闭不行有三。或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虚而致经水断绝不来。或病
中消
,胃热善食,肌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渐瘦,
时见燥渴,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经闭宜泻,胃土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此中焦脾胃
之病)。或心胞络脉洪数,时见燥热,大便闭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红水闭绝不行,此乃血
海干枯,宜调血脉,除胞络中火邪,而经自行矣(此下焦胞络热结也)。或因劳心火动而赤液
竭,或因忧思气结而胞脉闭,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宜先服降心火之剂,
后用养脾血之药而自来矣(此上焦心肺热结也)。
泻心火、养脾血是从本文之义,愚谓当原隐曲推解。盖人有隐情曲意则气郁而不畅。不
畅则
心气不开,脾气不化,水谷日少,不能变现气血,以入二阳之血海矣。血海无余,所以不月
也。传为风消者,阳明主肌肉,血不足则肌肉不荣。其不消瘦乎!风之名,火之化也,故当
根不得隐曲上看乃有本。
据此论当有四症,如胃热、胞络热、劳心热三症皆有,宜泻火养血是也。而所言脾胃久
虚致
经水断绝一症,又当以补脾为主,岂得舍而勿论耶?盖水入经,其血乃生,谷入于胃,脉道
乃行。水去荣散,谷清卫亡,况脾统诸经之血,而以久虚之脾胃以致气血俱衰者,可不为之
补益乎?即此以分虚实,明是四症无疑。而楼全善补乃遗补虚一症,何欤?
按立斋云∶经水者,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调而补之。脾郁而不能行血者,解而补
之。胃火而血消烁者,清血补之。脾胃损而血少者,温而补之。劳伤心血而不能行者,逸而
补之。怒伤肝气而不能行者,和而补之,肺气虚而不行者,补脾胃。肾气虚而不行者,补脾
肺。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
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当参而治之,庶无误矣。
调经门
枯血论
属性:骆龙声方云∶腹中论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
血,
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而入房,亏损肾肝
。盖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其经上贯膈,布胁肋。若脱血失精,肝气已伤,肝血枯
竭,不能荣养而(胸胁满症,人皆伐肝,岂知血枯之人宜养肝血也。当须识此)肝病。传脾则
妨食而腥臊臭,出清液。若肝病而肺乘之则唾血,
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出,皆肝病血伤之症也。然其治法,又当取乎脾土。
按立斋云∶前症若饮食起居失宜而脾胃虚损,当滋化源。若以脾土虚寒而不能生血,宜
补命
门火。若服食 燥,郁内火作而津液消烁,宜清热养血。若脾胃亏损而气血空虚,宜补中益
气。若胃热消中而血液耗损,宜清脾胃之火。若大便闭涩,小便清利而经不行,宜补心养血
。此治血枯大法,以调养真元为主。若泛用苦寒峻剂,以通导癸水为快捷方式法门,殊不知愈通
则愈闭,其生生之源斫削殆尽,直至风消息贲,难于措手矣。
调经门
血劳论
属性:寇宗 云∶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故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若室女童男积想在心
,思
虑过度,多致劳损。男子则神色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
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病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
,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传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
可保生。
按经云∶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队,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
贯心
肺而行呼吸。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养五脏六腑。若服苦
寒之剂,复伤胃气,必致不起。
调经门
血崩论
属性:东垣云∶妇人经漏有二。或脾胃亏损,下陷于肾,肝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经漏不止
,其
色紫黑腐臭,其脉洪大沉弦,或沉而数疾,腰脐下痛,寒热往来,两胁急痛,四肢困热,心
烦不眠,宜大补脾胃而升降气血,自然愈矣(如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芍药、炒黄柏之类)。又
有先富后贫或先贵后贱,病名脱营者,心气不足,邪火炽旺于血脉之中,由是心病传脾,火
乘土位,形质肌肉颜色不变,经水不时而下。或适来适断,暴下不止,治以大补气血之剂,
补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红自止矣。痿论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
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又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此之谓也。
《良方》云∶妇人冲任二脉为经脉之海,外循经脉,内荣脏腑。若阴阳和平,经事根据时
,惟
劳伤气血,俾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则忽然暴下,甚则昏闷。速当调补脾胃为主。若寸脉
微迟,为寒在上焦,则吐血衄血。尺脉微迟,为寒在下焦,则崩血便血。寸口脉弦而大,弦
则为紧,大则为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其脉为革。妇人半产漏下,赤白不止
。大抵数小为顺,洪大为逆。脉小虚滑者生,脉大紧实数者死。脉迟者生,脉急者死。又漏
血脉虚浮者,不治。
按戴复庵云∶血大至曰崩中,或清或浊,或纯下瘀血,或腐臭不堪,甚则头目昏晕,四
肢厥
冷,急宜童便调理中汤加入百草霜饮之。又有崩甚而腹痛,人多疑为恶血未尽,又见血色
瘀黑,愈信恶血之说,不敢止截。大凡血之为患,欲出未出际停在腹中,即成为瘀血难尽,
以瘀为恶血,又焉知瘀之不为虚冷?若必待瘀尽而后截之,恐并与人无之矣。况此腹痛更有
说
焉。瘀停腹痛,血通而痛止。崩行腹痛,血住而痛止。宜芎归汤加炮姜、熟附止其血而痛自
止。
薛立斋云∶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阳络伤则是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又曰脾
统血
,肝藏血。其为患有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妄行,或因肝经有
风,血得风而妄动,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结,脾虚而血不归经,或因悲
哀太过,胞络内绝而下崩。治疗之法,脾胃虚弱者六君子汤加芎、归、柴胡,脾胃下陷者补
中益气汤加白芍,肝经血热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者归脾汤加柴胡。故东垣、丹溪诸先生云
∶凡下血症,须四君子汤收功。有旨哉(薛氏所论凡七条,而脾胃三条,肝经三条,胞络一
条。皆不舍柴胡、丹、芍者,以厥阴手足二经为多血藏血之所。血为热迫则不能藏,从阳亟
起,故以引起肝气,而栀、芍等收阴抑阳也。如东垣升阳举经之意,尤得其端。所定脾胃方
药,必是久病,又是出脾胃症者宜之。盖立斋治久病者多,故其立言如此。且谓四君子为血
症收功,须用则非初治之法。可知立斋得力处在此)。若夫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