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命不仅仅如此--辟谷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尿血吗?我一片晕眩…… 

   

  海南出版社孙芳小姐要我为樊馨蔓女士的书写点看法,我欣然接受。这不仅因为我和李一道长是朋友,认识了多年,而且是他的〃太极导引术〃的受益者。我对医学,无论是西医、中医、道医都不懂,更无研究。不过,在我写《早期道教史》时翻阅过《道藏》,知道《道藏》中专门讨论和研究〃养生〃的书至少有几十种。在这些道书中〃养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是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以便使人们强体健身,祛病防灾,延年益寿。它们研究的不仅是个体小生命,而且是宇宙大生命以及这两者的联系。我也曾想对这些书作一系统的研究,但慧根不够,未能实行。不过,我有一点认识,〃道家养生〃是一种实践的学问,或如李一道长所说〃西医〃是〃实证科学〃,〃道医〃是不同于〃西医〃的另一种〃实证科学〃。〃实践出真知〃,例如本书讲到的〃辟谷〃,其对〃养生〃的效用,能由身体力行而有益于〃生命〃,这无疑是可以在实证中得到肯定的。李一道长把道家养生的种种功法和〃养生〃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给以现代诠释,自成一家之言,这无论如何是可贵的尝试。我们都知道,对〃生命的奥妙〃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不断地探索。在这探索的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思考路径,我看这是好事,它将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考虑更细密,研究更深入,而且最终都要在实践(即通过〃实证科学〃)中得到检验。本书中提到的〃不眠夜〃通过〃辟谷〃治好了糖尿病就是一例,大概樊馨蔓女士也通过了〃辟谷〃而〃生命〃更旺盛了,显然〃故事将真正地开始了〃,看来结果是肯定的。樊馨蔓女士的写作极富感染力,读起来很有趣味,等着看她的〃待续〃,定会更精彩。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汤一介 

  2009年4月2日一 

  东方文化说到底都是关于生命的,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生命本质的,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诸子百家的经典基本上都是在描述生命的本质。二是关于生命现象的,在描述生命现象的文化中,一类体现在民俗方面,另一类则体现在宗教活动尤其是道教传承中。 

  就第一部分来说,无数的古圣先贤开辟了通往宇宙生命本体之路,超越肉身、超越心理、超越思维、超越死生,归根复命入于不死不生,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地。他们把明道、明明德的成果,汇集成为全体生命之明和普度众生的大乘之船。把慈航普度的本愿大海融入众生心。对于百姓来说,却早已是〃日用而不知〃了! 

  就第二部分生命的现象来说,那是多姿多彩、神异诡怪、无奇不有,一切都是可能的。这也使得民俗文化节和宗教庙会生机盎然,展现着多神文化的神乎其神。那些民间传颂的各种神异,在老子那里是〃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在孔子那里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在释迦牟尼看来则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关于〃神奇卓异、光怪陆离〃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也许这正说明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而是生命奥秘不可思议的无限性。 

  生命的奥秘是无限的,而生命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又是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人类现代科学的方向似乎满足于不断地通过科技成果扩充自己的认知范围,从哈勃望远镜、超精细显微镜,到宇宙射电测试,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随着对宇宙奥秘探索的不断深入,新的奥秘越来越多。诸如宇宙微波辐射背景,黑洞和红巨星,脑意识和图灵测试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几乎集聚了当代人类的全部精英,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短短几十年间,当代科学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技似乎在不断拓展着人们的视野,科技成果也不断带给人们巨大的便利和充分的享受。但是,目前为止,20世纪生命科学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仍然在困扰着人们。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基因科学〃解开奥秘,却至今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人们反而对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担心了。 

  科学是向外探求,探求是无止境的。在宏观世界,出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出了银河系还有更大的星系团。在微观世界,夸克还不是最小的粒子。任何有限的已知与无限的未知相比,始终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现代科学演奏的当然是永无止境的知识进行曲。 

  二 

  包括儒、道、佛在内的〃道〃文化走的都是向内的路。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生命、关注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沉睡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道〃、关注〃易〃。人们已经开始把求索的重点从向外转向向内。不是探求,而是了解,是〃损之又损〃的蜕变,是〃归根复命〃,是战胜自己的〃自强不息〃,既不拒绝什么也不固守什么,更没有为什么,只是活生生的与天地万物一起和谐共享。强调的是如何〃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道教对生命的各个层面的多种现象有着广泛深入的了解。在不断深入生命本原的归根复命的过程中不舍一法,其中也包括保留和继承古代巫术文化,黄帝祝由科祝由科,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缘由也。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唐时为太医署四大科之一编注,堪舆、预测、符咒,消灾祈福、祈晴祷雨、祛病驱邪等诸多法事活动,以及从丹道修炼衍化而来的道医、道药等等道术的传承。上述文化传承共同构成中国道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这些道术文化虽然五花八门,但都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那就是对生命的关爱,对众生的慈悲,就是随顺万物的自然属性,自然而然地使生命更精彩,使生物体〃病者康、康者健、健者寿、寿者仙〃的养生之道。 

  说到生命的奥秘,说到养生之道,就不能不涉及因缘、因果、精、气、神、仙、灵、魂、魄、死、生、临终关怀、修炼等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名相,这些内容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容易被误解为传播〃迷信〃。 

  道教对于生命的各种现象和解决生命体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既不认为是迷信,也不排除使用被某种知见判定的〃迷信〃。这里既有方便法门的因素,也有出于不得已的时候。比如遇到了当代科学、哲学现有成果中还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来描述的宇宙生命各层次现象;比如遇到了某些还不能用常人所能理解的语言说清楚的事情。 

  〃明道〃和〃明明德〃的过程本身就是消除迷信的过程,是生命不断走向光明的过程,在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庄子、孟子等等诸多圣人那里是没有迷信的。道家的明道,儒家的明明德,佛家的明心见性,都是明,明白了还迷信什么?迷信只能与对生命的未知结伴而行,有未知就有迷惑,有迷惑就有期待和恐惧,有期待有恐惧,〃迷信〃就起作用。值得重视的是,对于所谓〃迷信〃的名相借用和功用展示者,通透地了解生命的本质是必须的,只有站在生命的原点,才能真正地生起慈悲心。只有慈悲心、出发点与特定方法的有效结合,才能既解决当事人的烦恼和疾苦,先帮人达成心愿,再〃见月忘指〃地逐步引导人们明道和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任何利用所谓的〃迷信〃手段谋私的做法都会遗患无穷。 

  三 

  值得强调的是东方文化传承的困难性。向大众描述某种形态与带领某人去体验实证某种形态毕竟是不一样的。充斥书市的大部分经典解读都停留在泛泛而论的阶段,网上很多的博客论坛中也大致反映了这种状态。知道〃理〃是容易的,古圣先贤已经把能说的都说绝了,你只要读懂经书就能了解。但如果变成〃口头禅〃了,对于解决你自己的烦恼痛苦问题只能是〃望梅止渴〃,没有太大实际意义。如果真的要去证道实修就要涉及东方文化传承和接引的〃一门深入〃等问题。 

  我们说条条大路通北京,你可以设计出若干条线路到达北京,但如果确定要真的去北京时,却只能选择走其中的一条,还必须先明确自己所在的位置。文化传承也是这样,当我们描述道文化时,可以同时用很多语言来描述,比如道家、儒家、佛家甚至天主教、基督教等等,每一家还包括有许多不同的支派,也可以由当代科学、哲学相互参同来表达,但是当你真的想要修炼证得时,却只能根据自己的因缘和天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各门各派的〃法〃本来是平等的,但对于你来说又是不平等的,所以历代祖师都主张在证道实修中一门深入,一术通达大道。否则你就会犯〃凿井虽多不及泉而终无水饮〃的错误。很多准备修行的人往往会被困在这里无法深入。 

  法师们这个这么说,那个那么说。一会这么说,一会又那么说,到底哪个是对的?其实也许都对,只是〃对大众说〃和〃对机说〃是不同的。〃对机〃涉及被接引人的具体情况,由于开示对象独特的因缘、经历、悟性、知识等等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同一个问题,对这个人这么说,对那个人也许是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也就是说理和实修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坐而论道〃,也不过与唠嗑、摆龙门阵相类似,海阔天空,要的是个精彩。如果实修,真实地体验生命的奥秘,就不那么随意了,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这本书涉及的许多宗教、民俗文化方面的讨论和讲学,实际上大都是在小范围内针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的〃对机说〃,一旦把这些只能称作是方便法门的〃对机说法〃搬进书本,变成了〃对大众说法〃,则很容易让人〃固化〃和〃着相〃。比如书中转述了大量的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