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即把某些事物确定到不同性质的类别里,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或用不同数字代表不同职业等。
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说A》B》C,也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它所适用的统计有次数、众数、百分比、偶发事物相关(如四分相关,相关)以及x2考验等。
2.二次序量表 
它比命名量表水平高,不但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多少,如学生的考试名次、工资级别、能力等级、对某事物时喜爱程度等等。这里的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 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当然也包含了分类)。
在次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它所适用的统计有中位数,百分位数、斯皮尔蔓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但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3.等距量表
它比次序量表又进一步,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一定数量的差异在整个量表的所有部分都是相等的,也就是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典型例子是温度计,10℃与15℃的差别,同15℃与20℃的差别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说某物温度比另一物高多少,但不能说某物温度是另一物的多少倍,因为它的零点是人定的,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等距量表的数值加或减一个常数或用一个常数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量表上的数值可以转换为另一个具有不同单位的量表上的数值,而且几个不同单位的测值可以转换到一个通用量表上以便于比较。如摄氏10度可以转换华氏50度。用此种量表获得的数值可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阶层相关,并作T和F检验。
4.比率量表 
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此种量表在物理测量中容易见到,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所得的数值可做加,减,乘、除运算。如体重:甲80公斤,乙40公斤,我们既可以说甲的体重比乙多40公斤,也可以说甲的体重是乙的2倍。
比率量表所适用的统计除上述几种外,还可以计算几何均数及变异系数等。
由于大多数心理特征难以找到有意义的零点,所以本书不讨论用比率量表进行的测量。  
二、什么是心理测量  
所谓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本书中所讨论的心理数量,是以测验作为工具的测量,而不是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对心理现象的测量。
(一) 测验的定义  
“测验”一词虽为大家所熟悉,但要给测验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却并不容易。目前,关于测验有许多定义,笔者较为赞成美国心理与教育测量学家布朗(F?G?Brown)的说法:测验是 “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通俗地说,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首先,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严格地讲,只是测量了做测验的行为,也就是一个人对测验题目所进行的反应。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测验即引起某种行为的工具。 
其次,一个测验不可能包含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所有可能的题目,它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题目的一个样本。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对幼儿施测一个10以内数字的加法测验,就可以包括两个一位数字加法的全部各种组合。但这种情况是极少的,由于测验只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因此测验题目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而且在用同一领域的另一个等值的样本时,应该得到同样的分数。  
第三,在编制、施测、评分和解释方面依据一套系统的程序。这种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的测验称之为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无关因素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二是有统一标准,便于对不同人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和交流。三是同一份测验可用于许多人并可反复使用,较为经济。
我们平时说的考试也是用来测量人的某种行为,藉以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它们与测验的主要差别在于没有标准化,或标准化程度较低。通常只凭教师各自经验出题施测和评分,对分数的解释也带有主观随意性。而测验不但要通过统计分析等科学程序编制出符合测验目的的题目,并有严格的实施程序与计分方法,而且要有关于测验的信度、效度以及如何解释分数的说明。
(二)心理测量属于哪一种水平的测量
一个标准化测验除了有一系列测题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标定得很好的量表,每个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用来描写所测量的特性的拥有程度。这些量表是属于哪一级水平呢?
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次序量表上进行的。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兴趣、态度等来说,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有人从智力发展曲线推定出智力的、绝对零点是在出生前三个月,亦即受孕后六个月,这个时期恰恰相当于胎儿开始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开始控制肌肉运动这样一个成熟的时期。但此说尚未得到普遍承认。即便在某一学科的考试中得了零分,也不能认为被试在此学科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零。而且,在心理测量中,相等单位是很难获得的,例如,假定一个测验包含50个个难度不同的题目,每题1分,我们能否说10分和15分的差别与45分和50分的差别相等?表面看来,都是5分之差,似乎是相等的,但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45—50之差比10—15之差要大些,因为从45分提高到50分,要求再答对5个较难的题目,而从10分提高到1—5分却只要求再做对5个相对容易的题目。所以此量表实际上并没有相等间隔或单位。
虽然心理现象适合在次序量表上进行测量,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成绩表现在等距量表上。尽管目前在心理测验中还无法直接制定出等距量表,但可以采用统计方法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最通常的转换方法是转换成标准分数。即把次序量表转变成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量表。
(三)心理测量的性质
把心理测量同物理测量等量齐观,是导致人们对心理测验产生种种误解的原因。心理测量与物理测量有同也有异,总的看来,心理现象比物理现象更复杂,更难以测量。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所谓特质是描述一组内部相关或内在联系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术语,是在遗传与环境影响下,个人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例如,一个人喜欢阅读机械杂志,喜欢观看各种机器运转,热心为别人修理钟表、自行车,由此我们便可推论此人具有机械兴趣的特质。可见,特质乃是个体特有的(与他人不同)、稳定的(表现于多种情况)、可辨别的(可与其他特征分开)特征。但它又是一个抽象的产物,一个构想,而不是一个被直接测量到的有实体的个人特点。由于特质是从行为模式中推论出来的,所以心理测量永远是间接的。对这种间接测量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所测量的不是所要要测的东西。实际上,这种间接测量的方法不仅在心理测量中采用,在生理学上,巴甫洛夫用狗的唾夜分泌推测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也是一种间接的测量。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具有因果关系,由“果”推测“因”,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等,都是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在心理测量中要控制的变量比物理测量多得多,要做到客观颇不容易。
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量具必须标准化,这是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测验的标准化即客观性已经有了很大改进。 
首先,测验用的题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经过标准化,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特别是对测验项目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在预测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难度、区分度等)确定的。
其次,评分计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评分方面的客观性测验种类和题目类型而异。一般说来,投射测验的客观性差些,而选择题的客观性较好,因此后者有时又叫客观测验。
最后,分数的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测验常模是通过对总体的代表性样本的预测确定的,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实践的检验,依据这些资料所做出的推论,自然较为可靠和客观。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虽然尚需进一步提高,但它毕竟是测量人的心理特性的较为客观、较为科学的方法,目前,还没有更有效、更实用的方法能够取代它。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及功能

心理测验是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个别差异包括很多方面,并可在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情境下去研究,这就使测验具有了不同的类别和功用。
一、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的分类随采用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能力一词,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