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3-疡医大全-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曰∶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名曰螈。 
经曰∶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也。 
《难经》曰∶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 
痛掌中热而 ,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入门》曰∶健忘失记,惊悸不安,心内懊 不乐,皆心血少也。 
《内经》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一月死, 
真脏见,乃与之期日。(注曰∶此心之藏也,期后三十日内死。) 
又曰∶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 
又曰∶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又曰∶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岐伯曰∶少阴者,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 
之大主也,为帝主,精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容,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 
神去则死矣。故诸邪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少阴无输 
也。帝曰∶少阴无输,心不病乎?岐伯曰∶在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 
锐骨之端。(即神门穴也。) 
《直指》曰∶邪客于阴,神不守舍,故心有所感,梦而后泄也。其候有三∶少年 
气盛,鳏旷矜持,强制情欲,不自知觉,此泄如瓶之满而溢者,人或有之,勿药可也; 
心家气不能主宰,或心受热邪,阳气不收,此泄如瓶之侧而出者,人多有之,其病犹 
轻,合用和平之剂;脏腑积弱,真元久亏, 
心不摄念,肾不摄精,此泄如藏之罅而出者,人少有之,其病最重,须当大作补汤。 
《入门》曰∶盖交感之精,常有一点白膜裹藏于肾,而元精以为此精之本者,实 
在乎心,日有所思,夜梦而失之矣,宜黄连清心饮。 
经曰∶无故而喑,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 
皇甫谧曰∶思虽发于脾,而成于心,过节则二脏俱伤。 
经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 
又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 
又曰∶悸者,心跳动也。 
《纲目》曰∶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 
《三因》曰∶惊悸,因事有所大惊而成者,名曰心惊胆慑,病在心胆经,其脉大动。 
又曰∶五饮停蓄,闭于中脘,最使人惊悸,属饮家。 
仲景曰∶心悸者,火惧水也。惟肾欺心故为悸;伤寒饮水多,必心下悸。 
又曰∶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丹溪曰∶惊悸者,有时而作,大概属血虚与痰;瘦人多是血虚,肥人多是痰饮,时觉心跳者,亦是血虚。 
《入门》曰∶惊悸,因思虑过度及大惊恐而作,甚则心跳欲厥,时作时止者,乃痰因火动。 
又曰∶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涎与气搏,变生诸证。 
《直指》曰∶血虚心虚多惊。 
《正传》曰∶忧、愁、思、虑伤心,令人惕然心跳动,惊悸不安。 
《医鉴》曰∶忧、愁、思、虑伤心,或勤政劳心,以致心神不足,惊悸少睡,宜养心汤。 
又曰∶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宜清心补血汤。 
《纲目》曰∶怔忡,心动而不宁也。 
戴氏曰∶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者是也。多因汲汲富贵,戚戚贫贱,不遂所愿而成也。 
《直指》曰∶心虚而痰郁,则耳闻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志,使人有 
惕惕之状,是为惊悸。心虚而停水,则胸中渗漉怏怏之状,是为怔忡。 
《正传》曰∶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 
《入门》曰∶怔忡因惊悸久而成也。痰在下,火在上。(加味温胆汤加川连、栀子、当归、贝母。) 
《直指》曰∶心下有水气,怔忡,水饮为怔,头眩心悸。(宜五苓散。) 
《济生》曰∶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怔忡恍惚,宜益荣汤。 
《得效》曰∶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宜茯苓饮子。 
又曰∶虚人停饮怔忡,宜姜术汤。 
《回春》曰∶心中无血,如鱼无水,怔忡跳动,宜四物安神汤。 
《入门》曰∶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火不下降,时复振跳,宜朱雀丸。 
怔忡亦曰怔忪,与惊悸同看。 
《灵枢》曰∶黄帝问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 
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荣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内经》曰∶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 
丹溪曰∶健忘之证,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戴氏曰∶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生成之愚顽,不知人事者。 
《入门》曰∶怔忡久则健忘,由心脾血少神亏,引神归舍丹主之。(胆星、朱砂、附子、 
猪心血为丸,梧桐子大,萱草根煎汤送下五十丸。) 
又曰∶如所禀阴魄不足,善忘者,宜定志丸、开心散。 
《医鉴》曰∶健忘,陡然而忘其事,尽心力思量不来也,主心脾二经。盖心之官 
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多,心伤则血耗散,神不守舍,脾伤则胃气衰惫 
而虑愈深,二者皆令人事卒然而忘,治法必先养其心血,培其脾土,以凝神定智之 
剂,调理之,亦当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虑,远其六淫七情,如此则日渐以安矣。 
《纲目》曰∶心澹澹动也,因痰动也,谓不怕惊而心自动也,惊恐亦曰心中澹澹,谓怕惊而亦动也。 
舌血谓之舌衄,汗孔出血谓之肌衄,属心与肝也。 
凡惊而动血者属心。 
血吐水碗中,如半沉半浮者是心血。 
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如气短不得卧,为心水。 
经曰∶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心为牡脏,牡者,阳也。 
《金匮真言论》曰∶夏气病在脏,心之应也。 
经曰∶喜笑皆属心火,盖火得风而焰,笑之象也。 
又曰∶诸血者,皆属于心。 
又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神深,精神将夺矣。 
又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又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又曰∶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又曰∶诸热瞀螈,皆属于火。 
又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又曰∶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黄帝问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对曰∶病为胎病,此 
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又曰∶厥成为癫疾。 
又曰∶邪搏阳则为癫疾。 
《资生》曰∶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足,胸上蓄热,实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 
则昏瞀,故谓之风眩。 
又曰∶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曰癫痫。 
又曰∶仆倒不省,皆由邪气逆上阳分,而乱于头中也。癫痫者,痰邪逆上也,痰 
邪逆上则头中气乱,头中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耳不闻声,目不识人,而昏 
眩仆倒也,以其病在头巅,故曰癫疾。 
《纲目》曰∶痫有五∶心曰马痫,肝曰鸡痫,脾曰牛痫,肺曰羊痫,肾曰猪痫,以 
病名状偶类,故为名,其实痰与火与惊,三者而已。 
又曰癫者异常也,平日能言;痫则沉默,平日不言。癫则呻吟,甚则僵仆直视, 
心常不乐,言语无伦,如醉发痴;痫者卒然昏倒,切牙作声,吐涎沫,不省人事,随 
后渐醒;身热脉浮,为阳痫,身凉脉沉为阴痫。 
《正传》曰∶凡癫痫,仆时口中作声,将省事时吐涎沫,省后又复发,时作时止 
而不休息。中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省时无涎,后不再发。 
《入门》曰∶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宜开痰镇心神,若神不守舍,狂言妄作,经 
年不愈,如心经蓄热,当清心除热,如痰迷心窍,当去痰宁心,宜大吐大下而愈。大 
人曰癫,小儿曰痫,其实一也。 
《内经》曰∶黄帝问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对曰∶生于阳也。帝曰∶阳 
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治 
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 
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 
又曰∶多喜曰癫,多怒曰狂。 
又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又曰∶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此神明之乱也。 
帝曰∶阳明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 
处,皆非其素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 
实,则能登高也。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热甚于身,故弃衣欲走也。帝 
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 
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言也。 
又曰∶邪入于阳则狂。 
《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又曰∶狂之始发,少卧而多起,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 
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者是也。 
《百要》曰∶癫者,异常也。精神痴呆,言语失伦。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 
好歌好舞,甚则弃衣走而逾垣上屋,又甚则披发大叫,不避水火,且欲杀人,此痰 
火壅盛而然。 
又曰∶阳虚阴实则癫,阴虚阳实则狂。 
又曰∶阳盛则狂,狂者欲奔走叫呼,阴盛则癫,癫者眩倒不省。 
《纲目》曰∶狂谓妄言妄走也。癫谓僵仆不省也。经有言狂癫疾者,又言癫疾为狂者,是癫狂兼病也。 
《内经》曰∶尝贵后贱,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虽不中邪,病从内生, 
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 
(注云∶血为忧煎,气随悲减,故外耗于卫,内夺于荣。)是证令人饮食无味,神倦肌瘦。 
《灵枢》曰∶癫疾呕多涎沫,气下泄不治。 
又曰∶癫痫之病,乍作乍醒者苏,不食痴迷者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