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形如豆壳者,名曰倒靥,此气血大虚而浆不行也。宜用参归鹿茸汤加官桂、白
术、川芎、南木香。大便溏泄者,兼用参术散;痘痒者,表虚也,此为危证,宜参
实表汤。(蜜炙黄 、人参、官桂、炙草、防风、白芷、当归、浓朴、南木香、川芎、桔梗,煎温服。一
方外治痘痒,用荆芥穗为末,纸裹扎紧,糊粘纸头令不散,仍烘干,灯上燃之,却于桌上舂去灰,
指定痒痘,用荆芥火点痒处一下,患者自以为妙,每痒痘悉点之立止。)
痘痒必定属虚,管 乃谓气盛,血热而痒者,此无稽谬说也。又有谓因血上行
气分,血味本咸,腌螫皮肉作痒,似为近理,然灰白之痘,不为气虚,而血虚亦甚
矣。岂能上行而腌皮肉痒塌最甚,则此说亦未必然也。有秽气触犯而痒者,急烧苍
术、红枣,或黄茶叶以辟之,甚者内服平和汤。
表虚之痘,脓浆不满,多有痒者,其在幼儿,或儿虽长而神气困者,必不能禁
其手搔,须令其着就旧软绢衣袖长者,用绢条缚其袖口,令不得爪搔为妙,如无绢
衣,或作软绢袋裹儿手亦可。(有一六岁女孩,其痘不正,脓浆淋漓而痒甚,曾用此法,得不搔破,其后
头面亦无疤痕,若不用此法而抓破已多,纵性命能保,恶疤决难免也。)
痘痛为实,此为吉兆,用生白芍为细末,酒调下一钱五分立止,甚者不过二服。
痘出齐后,有头目肿胀,而痘不胀者,此血虚气弱,不能抱摄毒瓦斯以成脓,故其
毒散漫,妄行肉分也,此为危候。急宜大补气血以收摄其毒,则痘灌脓而肿胀自消
矣。参归大补汤。(人参、当归身、炙黄 、川芎、桔梗、楂肉、炙甘草、防风、白芷、浓朴、紫草茸、木
香同煎温服。)痘疮原多溃烂,收结后或手足等处仍作热臭,烂出脓水不止者,生肌散
掺。(地骨皮、黄连、黄柏、五倍子、生甘草等分,研细
干掺之,即退热结痂而愈。其有仍作热作脓而不即愈者,内毒未净也。仍用大连翘饮解之。)
又有余毒流注各处,出清水者,绵茧散掺。(也蛾茧不拘多少,用生明矾末填在内,烧令汁
尽成灰,为末干掺之。)
痘有鼻中衄血者,毒瓦斯上冲于肺也,此其毒瓦斯外泄,亦非恶候,不必惊惶,只用
发灰散。(用少壮无病患乱发,不拘男女,肥皂洗净油
垢气,又用温汤洗净肥皂气,焙干,量发多少用新瓦罐
一个,将发填入内令满,净瓦片盖口,盐和泥封之,又
全封瓦罐晒干,用炭火围罐一半, 一炷香久,取出候
冷,其灰成块,研令极细末,每用二钱,童便七分,酒
三分,调服立止,轻者用灰吹鼻亦止,此方极妙,不惟
可用于痘疮,凡诸血证皆可用。)或清肺汤治之。(花粉、麦冬、天冬、甘草、桔梗、当归、生白芍、片芩、丹
皮、知母同煎一二服,或入发灰一钱,调服尤妙。)切不可峻用寒凉,如犀角、生地、山栀、生三
黄之类,冰伏其血,必为大害。世人不诸此理,一遇痘疮有衄血咽喉口舌等证,即
认为实热,遽投以寒凉,冰凝血脉,以致痘疮不得成脓,而变为坏证者多矣,是治而未妨其本,昧之甚者也。
痘有水泡无脓者,血少不能化脓也。急宜参归鹿茸汤峻补其血。若脓 与水 相
半者,无大妨害;如十分中有二三分脓 者,犹有生意;惟浑身水 ,全无脓浆则
危矣。然胃气好而饮食如常者,亦可望生。但其毒瓦斯未散,须防发痈耳。其或儿小痘
多,则气血有限,不能尽成脓浆,而水 与脓 相间,此常理也。若无他证不必施治。
痘有口舌生疮者,或者热毒,或者虚火,当以痘色辨之。切不可概认为实热,而
纯用寒凉解毒,如痘色红紫涌盛者,热毒也,用清上饮主之。(薄荷、防风、甘草、葛根、牛
蒡、连翘、桔梗、黄芩、黄连、花粉、麦冬同煎,温服。)
如痘色淡白者,虚火也,用参麦清肺汤主之,外用赴筵散。(薄荷、黄柏各等分、入青苔少许,
和匀搓。)如口舌生疮而肿碍者,痘靥自愈,不必治,治不效。
痘有咽喉肿痛者,首尾俱用利咽解毒
汤,(山豆根、麦冬、元参、桔梗、牛蒡、防风、甘草煎,食后良久分三二起缓服。)外用王锁匙搽。
(硼砂、朴、硝、僵蚕、冰片,研细,竹管吹之。)
痘有音哑者,当细辨痘色,以分顺逆。若痘色红者,行浆而音哑者,此气喉有痘
也。是以外痘行浆时,内痘亦行浆也,窒碍气道而音不亮也,待外痘靥则内痘亦消,
而音自亮矣。此不必别加调治也。若痘色虚陷,灰白而音哑者,乃血气虚弱,送毒
不出,毒留于肺,肺气受伤,以致失音,此则危矣。宜参麦清肺汤主之。兼用千金内托散。
痘有咽喉呛水者,顺逆不同,须当分辨。若痘灌脓浆时呛水者,喉中有痘也,外
痘成浆则内痘亦成浆,壅于会厌门而呛也。盖是门乃饮食所进之处,既有所壅,则饮
水必溢入气喉而发呛,若食物有渣,自能咽下,不犯气道,故不呛也。待外痘靥则
内自痊,不药而愈矣。然此虽呛水,其喉不甚痛也。若痘未行浆,而喉先呛水,此
则毒瓦斯壅塞,其喉必痛,宜用利咽解毒汤。
痘有小便赤涩者,宜导赤汤。(木通、赤茯苓、麦冬、车前子、生地、甘草、人参、灯心同煎,饥
时服之。如不应宜八正汤。赤茯苓、瞿麦、 蓄、车前子、山栀、木通各八分,滑石末二钱,甘草四分,灯心
同煎服。热甚大便亦秘加大黄一钱。)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顺险逆三法说
属性:痘有顺、险、逆三者,治痘之不可不知也。顺者,吉之象也。逆者,凶之象也。
险者,悔吝之象也。吉则不必治,治之反凶,凶不劳治,治则无益,至于险者则宜
治矣。夫痘之不齐,由气血之不均也。凡气血充盛,则毒易解而为顺矣。此不治而
自痊者也。如气血损则毒难愈,而为逆矣,此即虽治而无益者也。惟气血少弱,其毒
不能顿解,而生意不固乎中,故必加以补益扶持之功耳。所谓得助者昌,失助者亡。
且痘疏而毒少者,则邪不胜正,其气自和,其势自顺,不须服药;若痘密而毒多者,则
邪正相持,其气乃病,其势乃险,此宜抑邪扶正,使邪气亟夺而不为正气之贼。若
痘稠密无缝而毒甚者,则正不胜邪,其气自乖,其势自逆,即虽善治者,束手待毙
而已。故顺者勿治,险者贵治,逆者不治,其理于此可见矣。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荣卫论
属性: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内外卫护,互为滋养,得天地生生之道而无咎矣。然荣
卫根于元气,元气固则荣卫于脉之内外,阴阳相济而无间断,自能拘血附位而功成矣。
若气在内而外不及,则血载毒出为外剥,气在外而内不续,则血载毒入为内攻,阳道
虚阴往从之,阴道虚阳往从之义也。是以荣卫者,气血之德也。气血者,痘毒之庐
也。痘毒者,气血之贼也。荣卫德盛,则力战其贼而庐舍全,荣卫德衰,则贼肆其
虐而庐舍剥,血不能载则塌,气不能拘则陷,故痘宜调补气血,血生则内固,气益
则外旺,荣血得以随气之情,培根于内,卫气得以顺血之情,保障于外矣。夫人之一
身,本乎荣卫。卫者,阳气所以开阖橐龠,运动枢机者也。荣者,阴血所以充溢脏腑,
灌溉肢体者也。故气虚则神机息,血虚则化源绝,然二者又不可偏胜也。夫痘疮之
毒,本于五脏之液,各随经络部位,直犯荣卫而出,因即气血从之,故观其里来坚
浓,窠囊充长者,气之足也;根芽红活,形色润泽者,血之足也。气血既足,则痘易
发易靥,不须施治,以蹈实实之戒。如平陷嫩薄者,气之病也,干枯紫黑者,血之
病也,此宜责而治之,不可因循以贻后悔。然脾胃者,气血之父也。心肾者,气血之
母也。肝肺者,气血之舍也。脾纳水谷,其悍气注于肾而为气,肾舍于肺而为卫,以
温肉分,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也。若卫气虚则疮不起发,其毒乘气之虚而入于
肺,肺受之而为陷伏,而归于肾矣。抑脾
纳水谷,其精气注于心而为血,心舍于肝而为荣,以走九窍,注六经,朝百脉也。若
荣血虚则疮不光泽,其毒乘血之虚而入于肝,肝受之则为痒塌,而归于心矣。故凡
治此者,气病治气,血病治血,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仍以脾
胃为主,而不可犯之。凡寒凉解毒,伤胃泻心之药,不可轻用也。夫血之荣,如
水之溶,周流灌溉,造化潜孚,无时止息。气之卫,如域之坚,范围充固,浩然刚大,
直养无害。痘之一证,始末俱赖于荣卫,淫毒之攻侮,非血气不足以表暴,形色之呈
见,非血气不能以鼎峻,囊廓之布列,非血气不能以充贯,是以气血不可相离,阴
阳不可相犯,而有偏胜也。血阴宜下,气阳宜上,理之然也。若痘以阴犯阳,则气
失其平,而有焦紫疔 之患;以阳凌阴,则血逐于邪,而致灰煤塌陷之危。偏胜于阳,
阳为热,热伤气,气虚则为陷为伏;偏胜于阴,阴为寒,寒则气血凝滞,不能生长
矣。故痘之出,最宜气血调和,是以发热之时,色将放标,欲其热缓气平,二便如
常,两类不甚赤,六脉不甚洪,见点累累,根肥顶尖,色甚红活者,此气血调和之候
也。自一日至二三日,口无秽气,色泽光亮,以手按之,坚累可数,日长一日,身
无斑点,根脚不散者,是虽有咳嗽喷嚏,呵欠惊悸之候,亦气血冲和之证也。自四日
至六日,势如桃朵着露,绽然可爱,肌不甚肿,饮食如常者,此气血充润之候也。自
七日至九、十日,光润如珠,浆充神旺,顶足盘红,身虽热而不烦,口虽渴而不泻者,
此气血安详之侯也。自十日至十二日,根据部结痂,蜡色有神,二便调实者,此气血
坚凝之候也。自十三至十六日,身朗目开,痂毒尽脱,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