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没有摆脱旧的经济基础。他说:

  〃我再说一遍:在一个宣布为社会主义的共和国里,竟把非社会主义的成分看得比社会主义还要高,还要优越,这在大家看来是非常奇怪的。

  我们怎样对待国家资本主义呢?我回答自己说:国家资本主义虽然不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形式,但对我们和俄国来说,却是一种比现有形式更为有利的形式。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我们虽然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但我们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萌芽或基础都没有估计过高;相反地,我们当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认识到:如果我们先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那也许更好一些。〃《列宁选集》第660页。

  列宁这种阶梯式的发展论,与托洛茨基当时所鼓吹的〃不断革命论〃也形成了鲜明的界限。

  实际上,列宁在1921年已经意识到,不能用国家暴力的手段去组织经济和从事经济建设。组织经济应当运用〃经济利益〃的机制,应当运用物质利益的原则,也就是〃经济人〃的理性原则。

  记者:然而,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不是也主张国家是一种阶级暴力吗?

  何新:列宁与邓小平一样是一个高度强调实践的现实主义者。列宁与马克思一样又是一个辩证的历史决定论者。因此,他丝毫没有教条主义的观点和迂腐。我个人认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在1920年前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列宁在1921…1923年多次强调必须将〃民主〃原则引入到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中。

  列宁认为,由于革命前俄国那种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俄国在革命后必须也只能选择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应当在法制和民主的条件下发展。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它实际是社会主义历史中由列宁发动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从今天的角度看,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设想,实际就是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记者:你是否认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混合经济?

  何新:对。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就是二元经济(dual Economy)。

  西方经济学家把既有自由竞争又有政府干预的资本主义经济称之为〃混合经济〃或者〃二元经济〃。

  这种混合经济制度,就是列宁讲的〃国家资本主义〃。

  记者:那么你如何定义〃国家资本主义〃?

  何新: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具有两种历史形态。一种是斯密模型的资本主义,即反对一切宏观管理和调控,主张绝对放任市场力量的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另一种是李斯特模式的资本主义,即主张以国家力量介入市场、有宏观目标和调控的资本主义,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它类似新中国在1955年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前推行的那种经济制度,以及中国自80年代实施改革以来所谋求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德国在二战后实施的〃社会市场经济〃,也是混合经济制度。

  列宁认为在〃新经济政策〃这一〃混合经济〃的体制中,应该存在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合法性地位:

  〃在我们苏维埃共和国内,社会制度是以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的合作为基础的。而现在也容许耐普曼即资产阶级在一定的条件下参加这个合作。〃《列宁选集》第4卷第697页。

  在对外政策上,列宁也主张寻求苏维埃国家与帝国主义妥协和和平共处的道路。他问道:

  〃跟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我们能不能避免将要发生的冲突呢?〃〃现在西方和东方日益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会不会象过去那样,再给我们一次延缓我们同帝国主义国家冲突的机会呢?〃《列宁选集》第4卷,第710页。

  我记得,毛泽东在1975…1976年第二次批判邓小平时曾提出一个问题:列宁为什么讲对资产阶级要实行专政?他说〃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1921年以后,列宁提出要与资产阶级合作这个问题似乎更有必要搞清楚。

  记者:您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何新:列宁在1917…1918年讲专政,是为了革命和夺取政权,为此必须打碎和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1921年列宁强调必须与资产阶级合作,是在已取得政权的基础上为了巩固政权,为了巩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这就不能继续用暴力、专政、所谓不断革命的办法。

  刘邦夺取天下后,曾对知识分子说,我不需要你们那套,老子的天下是从战马上夺过来的。但叔孙通就问他:您从战马上夺了天下,难道您也要骑着战马来治理天下吗?刘邦是聪明人,他恍然而悟,立刻委托叔孙通建立礼仪和法制。

  但毛泽东却似乎一直没有参透这个道理。终其一生,斗争不断,运动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列宁更懂得治国之道。因此1920年以后,他所构想的新经济政策,不仅提出了对农民的让步,也提出了对资产阶级的合作以及寻求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

  由此可见,列宁所构想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政策体系,是一种基于内外形势的现实主义分析基础产生的完整体制。

  如果混合经济制度如列宁所设想的那样,在苏联长期存在下去,计划化的方法将是多种多样的,国家的政治制度将行进在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专政集权式的体制就不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唯一的模式。国家在部分领域里会采取集权式的做法,但在大多数经济领域里将采取诱导式的计划化的办法。就是说,可以谋求建立起一套和混合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体系。那么,就不会出现后来斯大林时代的一系列悲剧,社会主义将发展成〃民主的社会主义〃。

  记者:新经济政策在列宁死后并没有继续坚持下去。斯大林提出了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道路。那么,在20年代围绕新经济政策的辩论中,斯大林当时是站在什么立场?

  何新:表面上似乎是中间派。在列宁生前,斯大林主要是一个行政的领导者。他从没有象布哈林、托洛茨基那样与列宁进行过直接的理论争论。这一点使他特别有资格表明自己是列宁政治遗产的最忠实继承者因为他从没有公开反对过列宁。〃在托洛茨基看来,斯大林不是理论家,不是思想家,而只是一个机关工作者。列宁在世时甚至没有吸收他参加党纲起草委员会。〃(参阅津科斯基《领袖和战友》第67页。)

  4、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展开的辩论

  记者:列宁死后,苏联经济理论界围绕工业化模式选择问题的论战也是十分激烈的。

  何新:是的。二十年代的论战本质上仍然是如何选择苏联发展战略和模式的论战。工业化论战(1924…1928年)的焦点是,在工业不发达而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当时俄国的农民约占总人口的80%)的苏联,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的焦点之一,是发展工业的积累资金,究竟应该来源于何处?

  对于工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可以把工业部门内部的利润转为积累,做为工业再投资的来源,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工业落后的农业国则没有这种来自工业内部的经济剩余,而只能把小农经济向市场提供的剩余产品做为工业化投资的一个主要来源。〃'战时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人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供养工人。……我们当时不这样就不能在这经济破坏的小农国家内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516…517页)(这个问题,本质上正是重农主义者17世纪在法国提出的问题。)

  类似的争论在50年代也发生在中国。这就是围绕农业合作化问题而在毛泽东与刘少奇、邓子恢、梁漱溟之间发生的争论。

  围绕着〃发展道路〃所展开的论战归结到这样几个问题上:可能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战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从农民手里把他们的剩余资金抽调出来?抽调〃边际〃是什么?布哈林当时曾问道: 

  〃从农民手里能够拿过来多少呢?拿到一个什么程度才算合适?用什么办法去拿?是否要确定一个'临界点'呢?〃

  20年代苏联著名的〃右派〃理论家列甫·夏宁和〃左派〃理论家叶甫盖尼·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从左右两端提出了有代表性的不同主张。据说布哈林在1924年列宁死后,转而支持右翼即夏宁的观点,主张坚持新经济政策。详见《革命与改革中的布哈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但是双方观点中又具有某些引人注目的共同点。例如,两者都主张采取〃非均衡增长〃的发展模式。

  所谓〃非均衡增长〃,即以重工业和生产资料部门的增长作为优先的发展模式。从资源配置看,这种发展模型可以说是有意识地在国民经济内部制造不均衡,从而将主要资源分配给少数优先发展的目标。 

  对资本积累的来源,左右两派的见解基本一致,都认为工业化的资金主要要从农业剩余当中去寻求。

  夏宁提出的发展模式,是〃农→轻→重〃的模式(中国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也设想过类似这种模式。但在大跃进中又否定了它。)他认为应当把取自农业的资金首先用于对农业的投资。接着,使轻工业得到相当大的发展。然后,通过外贸(出口农产品)取得资金,再对重工业和生产资料部门进行投资。

  他认为,计划化初期农业增长率应该高于工业,这比对工业集中进行投资,导致工农业的〃不均衡增长〃可能更稳健。初期相对地减少下来的对工业的投资,将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