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举行入社典礼,这意味着男孩子要与自己的母亲告别,搬到男人居住的地
方去了。由于部落不同,仪式也各有差异。
这里的男孩无一例外要忍受剧痛,在鼻子上穿孔,在孔中插上不同的装
饰。此外,男孩进入男人社会时,还要经受各种考验,并跟长辈学习制做弓
箭的技术和狩猎的方法。
在新几内亚的布钦人中,男子相互致意的通常方式是摸一下对方的生殖
器。白人称这种礼节为“钦布人的握手”。
④西萨摩亚。在西萨摩亚人中,当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本族要举行一种
“卡瓦”的仪式,招待女方家族的亲友。女方家族则要在仪式上献上自己家
族编织的草席。精美的草席展开后,新生儿家族中的女长者抱孩子席地而坐,
来宾们则以目光表示祝贺。
西萨摩亚还有一种埋脐带的习俗。如果生下的是个女孩,就把脐带埋在
椿树下,这是因为椿树皮可以制成很薄的纤维布,经漂白后,可供人们做腰
带,制做腰带被看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思的工作,人们以此表示对女子
的尊重。如生下男孩,则把脐带埋在芋头根部或抛入大海,希望孩子长大后
能成为好农夫或好渔夫。
⑤斐济。在斐济人中有一种“克里克里”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每一
… Page 108…
个斐济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拿走别人的任何东西,而被拿走东西的人也会高
兴地将之奉献。这与斐济人没有十分明确的土地私有权有关。在这一制度下,
任何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年迈或残疾者,都可以得到亲友和他人的帮助,他
可从他们那里得到一切必需品,而不付任何代价。这种制度直到现代的早期
还保留着。
在斐济有一个“婴儿见面”仪式,凡新生儿出生,部落都要举行这种仪
式。届时,男方部落邀请女方部落来参加仪式并宴请对方的酋长。仪式开始,
孩子的祖父祖母当众抱着孩子,让双方的酋长看一看。看过后,男方部落的
酋长领大家高举高纳酒,唱起赞颂对方部落的歌。仪式结束后,主人要向客
人赠送大量的衣物,以感谢女方部落使自己的部落又增加了新成员。
⑥瓦努阿图。在瓦努阿图东部的居民中流行着一种“跳塔”的仪式。这
种仪式是为达到成人年龄的男青年举行的。届时,参加仪式的青年,每只脚
上都绑上一条长约30米的藤条,翻身从高塔上跳下时,由于藤条的作用而不
会触及地面,因而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却需要勇气。在举行这种仪式时,部
落的妇女们都赤裸着上身用遮羞布护住下身,耸动着丰满的乳房在塔前跳
舞,以给跳塔的青年壮胆鼓劲。只有勇敢的从塔上跳下的青年男子,才能正
式步入成人的行列。
(4)婚丧嫁娶
①澳大利亚
婚俗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对偶婚的形式占据
着统治地位。这种婚姻的特点是实行同辈婚制;婚姻年龄差别大,实行一夫
多妻制。在某些部落里,虽然对偶婚占统治地位,但结婚却仍是涉及整个集
团的事,婚姻由成年的已婚男子们或者由长老会议指定某男青年娶某个姑娘
为妻。在绝大多数部落中,最普通的结婚仪式是自幼订婚或许配。由父母或
年长的亲人商订子女的婚事,有的甚至在子女出生前就定了。在东南各部落
中,婚姻通常采取交换的形式。当一个男子结婚的时候,他的姐妹或小于他
的一个女性亲属则成为新娘嫁到对方去。只有在很少的场合下,婚姻才是自
由恋爱的。
土著人的婚礼很简单,新娘的亲人把她带到新郎的住宿处,把她留在那
就行了。也有的举行一个简单的喜宴和跳舞会。
丧俗 现代早期澳大利亚土著的丧俗是多种多样的,几乎包括了世界上
所有一切处理死者的方式。各部落都有自己的丧葬方式。在北部沿海各部落,
通常把长老们葬在土里,把青年人葬在树上。而在卡通加部落中,把青年死
者埋在土里,把年老的死者烧掉。孔布卡布拉部落,把长老的尸体先放在台
子上,然后埋入土中,以后再取出来带在身边,最后放在在树洞里。
哀悼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哭丧较为普遍。有的部落整部落的人全部参加
哭丧,大家高声叫喊,表示自己的悲痛。在阿斯玛特人那里,丈夫死后,妻
子则在烂泥中打滚,大哭大喊,用匕首刺地。
人死后,各部落也有不同的限制和禁忌,有的不许提死者的名字,有的
限制自己的饮食,有的让未亡人长时间地穿专门的丧服,有的甚至禁止长时
间说话。
推测死因是澳大利亚土著的丧俗之一。他们认为,任何人死都是由于巫
术,所以人们竭力想找到“罪犯”,以便报仇。推测的方式很多,通常是去
察看葬处,特别是悬空葬的地方,在它附近发现了痕迹,便根据痕迹进行推
… Page 109…
测,或是根据所属的图腾进行推测。
②新西兰
婚俗 新西兰人的婚姻很讲究等级,不同的社会阶层采取不同的婚姻形
式。普通的人,男子向女子求婚,女子同意,便可结婚。如上层人物对此表
示不满,有权终止这种婚姻。中层人的婚姻,与家庭地位、财产、土地占有
关系密切。结婚往往采取增强家庭、部落、集团间关系的联姻方式。上层贵
族的婚姻,要经过部落族长们的讨论,结婚时还要举行毛利宗教仪式,为了
政治上的原因,上层人士总是在部落内找对象。
南岛的毛利人普遍从小订婚,长大后如不满此婚,可和自己的情人私奔。
因而有时也会发生争吵与殴斗。北岛的毛利人重视部落之间或远亲之间的联
姻,订婚要举行正式的仪式,结婚要举行喜宴。他们认为不举行喜宴婚后夫
妇不会生孩子。
毛利人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如女方不育,男子可再娶。贵族和头人可以
有几个妻子。在这些妻子中,第一个妻子对其他妻子有支配权。如果长子为
第一个妻子所生,那么她就有特别的权威,可对其他姐妹发号施令。
基督教传入新西兰后,许多毛利人采取基督教的方式,在教堂举行婚礼。
此外,他们还要举行传统的结婚仪式和小型的庆祝活动。1910年通过的婚姻
法规定,毛利人之间,毛利人与欧洲人之间结婚都必须办理正式手续才能被
承认。
丧俗 毛利人认为死意味着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站,就要入天堂了。因
此毛利人死后,一般都要尽快地通知亲戚朋友。人们知道后,马上放下手中
的活计,前往吊丧。家属将死者穿戴整齐,把遗体送到部落的毛利会堂,时
间最好在白天,据说这意味着死者是堂堂正正入圣堂的。
治丧的时间一般为3天,前来吊丧的人通常带一种披风或一块绿玉献给
死者,表示哀悼,并向死者的家属行碰鼻礼。死者的亲属要款待吊丧者。亲
戚、特别是妇女们要戴芳香的植物叶子或是海藻串成的白项圈,象征死者的
灵魂漂洋过海,去了彼岸的极乐世界。
大酋长去世,葬礼严肃而庄重,要把他生前用的武器、获得的荣誉一一
展示出来,主祭人讲述其业绩,还要一一提到他祖先的名字,大家唱挽歌为
其送葬。
瞻仰完遗容的人不得转身离开,要面对遗体退出门。吊唁结束后,前来
吊唁的人要在死者的屋子走一遍,称为“踩房”,并洒水,以驱邪出屋。
普通的人死了,葬在地里或海边的山丘上。有战功的人死了,葬地保密,
有的就葬在村中的公房中,把尸体保护起来,以防敌人报复。
③巴布亚新几内亚
婚俗 在巴布亚,现代早期的男女青年的婚姻是由父母决定的。女方的
家长往往向男方家长索要很重的聘金和礼物,其中不可缺少的礼品是“猪”。
而男方赠猪的多少要视新娘漂亮的程度,越漂亮要的越多,有的甚至可达到
7、8头猪。
新几内亚的芒特哈根人,新娘是明码标价买来的。她们只被看作是“一
件会做家务的家具”,他们的肉体和血液被认为是脏的。她们不能和丈夫一
起吃饭,男人向他们求欢也要在室外进行。
居住在南部高地的胡利人,实行自由恋爱的婚姻。但谈恋爱的方式很独
特。男女双方不能讲话,而是吹一种竹制的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婚后,
… Page 110…
待第一个孩子5岁后,夫妻分居两处,女孩随母,男孩随父。
丧俗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很重视丧葬。人死后,有专门的匠人将尸体涂
上一种红土,放在架子上,用火熏烤成木乃伊,再把制好的木乃伊送到一间
在背阴的地方用木棍盖起的房子里,让尸体斜躺在木架之上。
在美尼亚米亚附近的村子里,有一座安置木乃伊的山丘,涂着红土的木
乃伊一排排安置在岩石台子上。这里没有停放尸体的小屋,而只是一个背风
的岩石场。木乃伊也不是卧姿放着,而是用木棍支撑着坐在那里。
人们对存放木乃伊的地方非常尊敬,并常常到这里来汇报村中的事情,
他们认为他们所说的一切死者都会知道,并能看到和感受到。
新几内亚的部落中也存在着土葬。他们将死者以坐姿放入棺材,并在棺
材上打几个洞,以使死者呼吸畅快。埋好后,在坟墓上插上数十根木桩,坟
墓周围挖排水沟,在水沟外种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