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便不足以使读者全面理解吉本的意图和结论了。删节的

例子可见之于有关罗马诸省及军事力量的各章中,因此类特

殊问题一般现代作品所作论述已更为详备。在讲明背景之后,

整个叙述则始终随帝国政府之起伏和发展线路前进,直至

476年前后西罗马帝国之最后解体。在此过程中,有些章整章

被删,有些特别复杂之叙述则代之以简略概述。

本书后半部所涉及时间,几近一千年,这与自公元180年

至476年这段要短得多的时间,形成了对照。因此吉本的叙

述便不可避免地常需匆匆带过或简略概括,因而处处暴露出

他对拜占廷历史所知有限,评论亦多欠当。尽管如此,我们

却不能忘记吉本所写的最佳篇章大部分仍在该书后半部中,

而他对于终使君士坦丁堡走向灭亡的各种事件安排的周密,

仍为后人所不及。本删节本则始终坚持这一中心脉络,而对

某些次要问题则不免忍痛割爱。而即使对这些较次要问题亦

尽量保留其大旨。比如,伊斯兰教的兴起虽被保留,而阿拉

伯人往西直到西班牙的征服和文化扩张便全部删去,因当时

西班牙并不在帝国范围之内。因此,关于现代欧洲国家发展

情况的叙述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进展情况亦或全部删去,或

大加砍削。另一方面,对意大利的几次重大入侵以及在西罗

马帝国崩溃之后对罗马的掳掠却差不多仍全部保留下来。罗

马自始至终什么时候也不失为一座皇都,对她的万千苦难吉

本从来也不曾忘怀。

罗马无所不在的思想实为史学家吉本所具备的一项重要

优秀品德。他始终毫不含糊视罗马帝国为一单一整体,而其

后之作者却无一人有此思想。即使在罗马领土已被东、西两

政府分割为二时,罗马仍为一帝国而并不存在两帝国一说;同

时虽然后来君士坦丁堡已不再使用拉丁语,而该城的希腊公

民却仍十分正确地自视为罗马人,并称自己所使用语言为

“罗马语”,因而在口语中,现代希腊语至今仍保留此一名称。

因此,当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直捣君士坦丁堡的时

候,当时倒下的并不仅仅是这一城市;可以称之为建于公元

前27年的罗马帝国亦随之彻底瓦解了。然而,吉本的叙述却

并未到此结束。

吉本曾在一段早已闻名于世的文章中讲述过他所以撰写

《衰亡史》的缘起。还说到他最初计划原拟“仅以那一城市的

衰败为限,而非帝国的彻底解体”。而且仅仅是在新计划已接

近实现之前不久他才决定作此改变。但是最初的意图他却始

终未曾忘怀。是以在整个这部作品中,他时而仍禁不住要对

该城日益衰落的景象作一番描述,而且在他对新罗马的最后

崩溃已作出绘声绘色、令人惊心动魄的描绘之后,却还要为

他这部杰作锦上添花另加上一篇措词平静的后记;借以描述

中世纪和16世纪罗马所处状况,但这段描写,总的讲来,和

他在他唯一的那次拜访中所作极为细致的介绍实已无大差

异。在他撰写这发思古之幽情的数章的时候,他的思想无疑

又回到了他开始写作的早期,同时他的读者也被带回到了那

仔细展开背景和点明主题的最开头的几章中去。《衰亡史》真

可说恰似一部伟大、深沉的交响乐曲,一开头言明的主题,最

后被发挥时却溶解在对随之而来的可怕的彻底崩溃的沉思之

中,不过,在这崩溃景象的上空却已出现了一些文艺复兴和

这位历史学家生活和工作其中的现代世界的黎明的光辉。作

家的生活和工作竟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既然并非每一个开始阅读《衰亡史》的读者都曾读完此

书,他们也便有可能根本不了解该书的完整计划。现在这删

节本终能使该书首尾同处于一张封皮之中,那么在这方面

也可能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著名的描绘基督教兴起过程的第十五、十六两章,于此

删节本中将全部保留。因此处若作任何删节必将使人不免感

到,在此重大问题上,编者实有意图置本人观点于吉本及其

读者间之嫌。自从1776年该书首次经巧加安排,以此二章为

其最高潮的四开本问世以来,它们便一直被视为吉本论述基

督教问题的著名杰作,而且对许多人来说,这也是他们所熟

悉的唯一的两章。这其实是很不幸的。因此,在这里其后许

多讨论神学和教会发展情况的篇章都予以保留了。完全抛开

阿里乌主义,三位一体说和上帝之子化身说的发展,我们对

野蛮人入侵的历史及东罗马帝国的内部发展史便完全无法理

解。这里我想应该让大家想到,纽曼主教曾不无感伤地说

过,吉本实为我们所有之唯一教会史学家。时间和勤奋已对

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了。不管怎样,一些最有价值的教会史学

家都无不和吉本异口同声斥责不加深究的轻信、无稽的迷信

以及有意的欺骗,并同声哀叹,在一切宗教史中几乎到处都

出现了一种脱离原始理想而趋向于世俗野心的现象。吉本乃

是使宗教史成为世俗研究课题的第一人。他的一切继承人绝

大部分也只是在方法和程度上和他略有所不同而已。关于这

一问题这里还必须略多讲几句。有些作家很容易倾向于谈论

吉本对基督教的反感。不错,在他的文章中他曾轻率地谈论

过诸如吉尔伯待 默里的作品就在我们自己的这一时代也

已被斥为“为害无穷的废话”一类话题。但吉本对“福音的

简单、纯洁的观念”可从未进行过攻击。对基督教的道德观

念,他也从未像后来的某些不可知论者那样横加指责。他对

真诚和勇敢追求理想的态度始终怀着崇敬之心。这里,我们

只要想一想他对待西普里安、阿塔纳西乌斯和约翰·克里

索斯托姆等人的态度便行了。另外,还可以想一想他曾如何

对变节者尤利安的宗教观念和行为也同样无所偏袒地加以

讽刺。在这里,借口吉本对宗教生活怀有无限同情那是没有

用的。他的思想在大陆哲学家们的薰陶之下已趋于成熟。关

于那些哲学家,利顿·斯特雷奇在评论杜德凡夫人的一文

中曾说,“那一代人的怀疑主义可说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

度;持这种主义的人对任何问题已不屑进行驳斥;他们只是

根本不予理睬。对宇宙的神秘以及对此类奥秘进行解释的一

切说法,他们全都同样抱着冷若冰霜的态度”。如果吉本从帕

斯卡尔处学来的“严肃而温和的讽刺”,由于反复使用最后

不免有点让人厌烦,那我们便应该和J.B.伯里一样回想起,

在18世纪那“鼾睡”的教会很有可能会忽然醒来对亵渎上帝

的行为进行迫害的时代,采取旁敲侧击的手法是一种必不可

少的预防措施。

他那个时代的教会人士,也还有些普通人并不理解,也

无法理解,吉本究竟意欲何为。他们也未曾进行过深究。他

们只看到那和现存秩序紧密相连的制度受到了攻击,于是便

立即感到十分惊恐。由于没有更好的道理可讲,他们于是便

采取了辱骂原告代理人的这一古典式的方法。那目标乍一看

似乎很容易便能击倒。吉本身体肥胖且爱穿着——此二者的

结合在英国人眼里简直不可原谅。于是,在整整一个世纪中,

先对他的外貌加以嘲讽,然后对他的人格进行没完没了的攻

击,几乎已成为一种习惯了。自那以后,对他的品质开始有

了一些更为清醒的评价,那些愿意弄清真象的人已慢慢认识

到,我们仍可以对这个人的怪诞之处进行嘲笑——不然也许

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吉本是一个

品德高尚、思想纯正的人。他的最亲近的朋友们都承认他为

人十分热情,而他的这些品质也全都弥漫在他的历史著作之

中。

非常自然,人们都会拿罗马帝国所经历的过程和现代欧

洲史的进程进行比较。在安稳舒适的六十年之前,布赖斯子

爵曾把奥古斯都的帝国和不列颠帝国作了一个十分有趣的

对比。那些在今天感到自己正生活于一种迅速崩溃的文明之

中的人们,可以从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中找到许多共同的东

西。这个将留待读者自己去探求。在这里,针对着吉本对待

他所选定的题目所持态度讲一点个人看法,也许并不是完全

多余的。

吉本在开始这一工作之前,曾把他的大部分青少年时期

用于热心钻研古代文献,特别是一些拉丁作家的作品,因而

他的观点曾深受这些作家的影响。几乎在写作整个这部作品

的过程中,他的态度都仿佛他本人就是帝国较兴盛时期的一

位极有教养的元老。对这样一位深信两安东尼时代真是黄金

时代的元老来说,帝国的衰亡当然是再自然没有的事,而且

他的那种信念,即使后来的发现已证明当时的所谓经济上的

稳定实在大有问题,也并不曾因此而有所削弱。既已投身于

这一不仅从旧日的繁荣来看,而且从古典文学和哲学成就来

看也都已日趋衰败的理论,吉本的叙述至少直到西罗马帝国

灭亡这段时间中看不出有任何明显的矛盾。他对丧失政治自

由所表现的传统哀叹并不曾有碍于他对自奥古斯都的初期帝

政政府至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政权机构所进行的许多政策

和行政上的革新作出极有见地的描述。再说,对于那些起源

于亚细亚,先被戴克里先及其继承人所采纳,后进而在全欧

盛行的宫廷仪式,他的厌恶情绪和他对宗教的冷漠态度几乎

是不相上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